專利名稱:散熱鰭片加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散熱鰭片加工裝置,旨在提供一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散熱鰭片加工裝置,且可容易控制散熱鰭片的厚度、長度以及間距,以提高其實用性。
背景技術:
計算機產業迅速發展之下,計算機中央處理器等電子發熱組件的散熱量也愈來愈高,故為了將此密集熱量有效散發于系統之外,而維持發熱組件于許可溫度之下運作,通常會以具有較大面積的散熱器裝配于發熱組件的表面上,以將其所發出的熱源有效地散出而或以較快散熱方式維持正常運作,而目前一般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所使用的散熱器,主要是藉由熱傳導作用發散中央處理器的熱源,所以其散熱器的主體上會以適當的間隔形成有散熱鰭片,藉由散熱鰭片的設置而增加與空氣接觸的面積,進而達到將熱源釋放的效果,故散熱器的散熱效果良好與否基本上仍取決于散熱鰭片的熱交換面積的大小。
而目前一般散熱鰭片多利用擠壓法、壓鑄法及鍛造法所制造,其中,擠壓法是利用一個散熱鰭片模型,將高熱導金屬擠壓于該模型內成型;壓鑄法則是將高溫溶解的液狀鋁,加壓灌注于一模具內冷卻成型即可;鍛造法則是利用質地堅硬的模具,將一固體塊狀的高導熱金屬高壓打造成型;然而,無論擠壓法、壓鑄法或鍛造法,對于減少散熱片厚度的技術仍未成熟,致使所制成的散熱鰭片占據較大的空間,換言之,以相同尺寸的散熱鰭片而言,其有效散熱面積無法放大,因此散熱速率也無法增加。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可容易控制散熱鰭片的厚度、長度以及間距,以提高其實用性的散熱鰭片加工裝置。
本實用新型散熱鰭片加工裝置,是在一機臺上軸設有一受驅動組件驅動的吸盤座,以及固定于機臺上并與機臺形成一固定距離的刀具,其是由另一驅動組件驅動;藉此,當驅動組件驅動刀具向下移動一固定距離,使刀具刨切胚料形成散熱鰭片的厚度,吸盤座亦受驅動組件控制水平往前移動一固定距離,而決定散熱鰭片的長度,同時使該散熱鰭片形成一端掀翻起而另端與胚料連接后,吸盤座及刀具分別先向后退及向上一特定距離,而吸盤座再向前行進,藉由刀具推頂散熱鰭片達到所需角度,如此重復以上的動作,可于該胚料上成形依序排列的復數散熱鰭片的結構。
尤其,該散熱鰭片加工裝置不僅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可容易控制散熱鰭片的厚度、長度以及間距,以提高其實用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加工裝置的外觀結構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加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9為本實用新型中加工裝置的使用步驟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調整吸盤座傾斜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調整吸盤座傾斜角度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號說明A 厚度30 步進馬達B 間距40 架高組件L 長度41 架高塊1 加工裝置411 軌道10 機臺42 圓桿體
20 吸盤座 50 胚料21 滑臺 51 散熱鰭片211 軌槽 60 刀具22 真空吸入口 70 潤滑劑注入管23 吸真空泵浦 71 潤滑劑24 調整螺絲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使貴審查員清楚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組成,以及整體運作方式,茲配合圖式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散熱鰭片加工裝置,其整體加工裝置1的基本結構組成如圖1及圖2所示,包括有一機臺10,為一可穩固承置于地面的機械結構體,而于機臺10上設有一吸盤座20。
一吸盤座20,該吸盤座20軸設于一滑臺21上,并藉由該滑臺21設于機臺10上,而令驅動組件作動時,本案實施例的驅動組件為步進馬達30,使吸盤座20與滑臺21可于機臺10上作水平方向的滑移,而吸盤座20的一端軸設于滑臺21一側,另端則于滑臺21間設有一架高組件40,使其與機臺10間形成一固定距離,使整體的吸盤座20于機臺10上具一傾斜角度,而吸盤座20上設有復數個真空吸入口22,并與一吸真空組件相連接,本案實施例的吸真空組件為吸真空泵浦23,以藉由吸真空泵浦23及真空吸入口22對置放其上的胚料50產生抽真空的負壓作用,以將胚料50定位,而吸盤座20上設有復數個調整螺絲24,使其可調整而適用于不同長度的胚料50置放定位。
一刀具60,其固定于機臺10上并與機臺10形成一固定距離,該刀具60由一步進馬達30控制得以于機臺10上以垂直方向上下移動,該刀具60的材質可以為高速鋼(HSS)、碳化鎢刀或合金工具銅刀,而刀具60的適當位置處設有一潤滑劑注入管70,可供潤滑劑71注入以潤滑刀具60。
據以,該胚料50置放于吸盤座20上定位,而形成一傾斜的角度,以利刀具攻入,并利用吸真空泵浦23及真空吸入口22對胚料50產生抽真空的負壓作用,以將胚料50定位,亦同時利用調整螺絲24,調整相對位置而將胚料50定位,該胚料50可以為任何高導熱材料或其組成物,如鋁、銅、鋁合金、銅合金...等,本加工裝置1使用時,如圖3所示,步進馬達30先驅動刀具60向下移動一固定距離,使刀具60攻入胚料50,并刨切胚料50形成散熱鰭片51的厚度A。
如圖4所示,吸盤座20由起始原點受步進馬達30控制水平往前移動一固定距離,而決定散熱鰭片51的長度L,同時使其形成一端掀翻起而另端與胚料50連接的散熱鰭片51。
如圖5及圖6所示,吸盤座20及刀具60分別先向后退及向上一特定距離,使刀具60頂住散熱鰭片51一側的適當位置。
如圖7所示,而吸盤座20再向前行進,藉由刀具60推頂散熱鰭片51達到所需角度。
如圖8所示,吸盤座20先后退至起始原點,再由起始原點向前移動一散熱鰭片長度L以及二散熱鰭片間距B的距離,以進行下一散熱鰭片的切削工作,如此重復以上的動作,可于該胚料上成形依序排列的復數散熱鰭片的結構,如圖9所示。
再者,該架高組件40是由一架高塊41及一圓桿體42所組成,其圓桿體42是置放于架高塊41的置放槽411中,而與吸盤座20相接觸,并藉由更換不同大小的圓桿體42′,而使吸盤座20形成不同的傾斜角度,如圖2及圖10所示;亦可如圖11所示,該架高塊41與滑臺21分別設有可相對合的軌道411及軌槽211,使架高組件40可于滑臺21上水平移動,同樣令吸盤座20形成不同的傾斜角度。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散熱鰭片加工裝置提供一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散熱鰭片加工裝置,且可容易控制散熱鰭片的厚度、長度以及間距,以提高其實用性,于是,依法提呈新型專利的申請;然而,以上的實施說明及圖式所示,是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一,并非以此局限本創作,是以,舉凡與本創作的構造、裝置、特征等近似、雷同,均應屬本創作的創作目的及申請專利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散熱鰭片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機臺,為一可穩固承置于地面的機械結構體,而于機臺上軸設有一吸盤座;一吸盤座,其一端軸設于機臺的一側,另端則于機臺形成一固定距離,整體的吸盤座于機臺上具一傾斜角度,該吸盤座并由一驅動組件控制得以于機臺上以水平方向左右移動,而吸盤座上設有復數個真空吸入口,并與一吸真空組件相連接,藉由吸真空組件及真空吸入口對置放其上的胚料產生抽真空的負壓作用,將胚料定位;一刀具,其固定于機臺上并與機臺形成一固定距離,該刀具由一驅動組件控制得以于機臺上以垂直方向上下移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鰭片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吸盤座軸設于一滑臺上,并藉由該滑臺設于機臺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鰭片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吸盤座的一端軸設于滑臺一側,另端則于滑臺間設有一架高組件,其與機臺間形成一固定距離,整體的吸盤座于機臺上具一傾斜角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鰭片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架高組件是由一架高塊及一圓桿體所組成,其圓桿體置放于架高塊的置放槽中,而與吸盤座相接觸。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散熱鰭片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圓桿體具有不同大小,該吸盤座具有不同的傾斜角度。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散熱鰭片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架高塊與滑臺分別設有可相對合的軌道及軌槽,該架高組件可于滑臺上水平移動,而令吸盤座形成不同的傾斜角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鰭片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吸盤座上設有復數個調整螺絲。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鰭片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刀具的適當位置處設有一可供潤滑劑注入以潤滑刀具的潤滑劑注入管。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鰭片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驅動組件為步進馬達。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鰭片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吸真空組件為吸真空泵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散熱鰭片加工裝置,是在一機臺上軸設有一受驅動組件驅動的吸盤座,以及固定于機臺上并與機臺形成一固定距離的刀具,其是由另一驅動組件驅動;藉此,當驅動組件驅動刀具向下移動一固定距離,使刀具刨切胚料形成散熱鰭片的厚度,吸盤座亦受驅動組件控制水平往前移動一固定距離,而決定散熱鰭片的長度,同時使該散熱鰭片形成一端掀翻起而另端與胚料連接后,吸盤座及刀具分別先向后退及向上一特定距離,而吸盤座再向前行進,藉由刀具推頂散熱鰭片達到所需角度,如此重復以上的動作,可于該胚料上成形依序排列的復數散熱鰭片的結構。
文檔編號B23Q3/00GK2785770SQ20042012014
公開日2006年6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4日
發明者陳永征 申請人:陳永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