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立式加工中心床身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加工中心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立式加工中心床身結構。
背景技術:
床身是加工中心最重要的基礎大件之一,它的剛性好壞,直接決定整個機床的機械精度和穩定。現有技術中,加工中心的工作臺和床鞍彼此構成滑動配合,工作臺位于床鞍上側并沿床鞍限定的方向滑動,為了保證加工的順利進行,工作臺在滑動過程中會有部分床身處于床鞍支撐的區域外側,從而容易導致工作臺易于發生側翻的傾向,不但增大了工作臺在運動過程中的阻力,而且使得工作臺和床鞍之間的活動導軌面磨損加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提出一種工作穩定、移動速度快的立式加工中心床身結構。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立式加工中心床身結構,包括底座、鞍座和工作臺,所述底座設有兩相互平行的X軸導軌,所述鞍座活動配設于兩X軸導軌上,所述鞍座頂部設有兩相互平行的Y軸導軌,所述工作臺活動配設于兩Y軸導軌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設置成其重心移動范圍在兩X軸導軌之間。進一步地,所述鞍座重心位于所述兩X軸導軌之間的中心線上。進一步地,所述工作臺重心位于所述兩Y軸導軌之間的中心線上。進一步地,所述兩X軸軌道之間的跨距大于所述鞍座寬度的80%。進一步地,所述兩Y軸軌道之間的跨距大于所述工作臺寬度的80%。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工作臺設置為其重心移動范圍在兩X軸導軌之間,且兩X軸軌道之間的跨距大于鞍座寬度的80%,兩Y軸軌道之間的跨距大于工作臺寬度的80%,使得工作臺能夠實現較大的移動加速度,更為平穩,且降低了工作臺與Y軸軌道之間的摩擦,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鞍座移動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工作臺移動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參照圖1、圖2、圖3,一種立式加工中心床身結構,包括底座1、鞍座2工作臺3、立柱和主軸箱,底座1設有兩相互平行的X軸導軌4,鞍座2活動配設于兩X軸導軌4上,鞍座 2頂部設有兩相互平行的Y軸導軌5,工作臺3活動配設于兩Y軸導軌5上。工作臺3重心位于兩Y軸導軌5之間的中心線a上且設置成其重心移動范圍在兩X軸導軌4之間。鞍座 2重心位于兩X軸導軌之間的中心線b上。同時,兩X軸軌道之間的跨距大于鞍座寬度的 80%。兩Y軸軌道之間的跨距大于工作臺寬度的80%,得工作臺能夠實現較大的移動加速度,更為平穩且降低了工作臺與Y軸軌道之間的摩擦,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1.一種立式加工中心床身結構,包括底座、鞍座和工作臺,所述底座設有兩相互平行的 X軸導軌,所述鞍座活動配設于兩X軸導軌上,所述鞍座頂部設有兩相互平行的Y軸導軌,所述工作臺活動配設于兩Y軸導軌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設置成其重心移動范圍在兩X 軸導軌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加工中心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重心位于所述兩X軸導軌之間的中心線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加工中心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重心位于所述兩Y軸導軌之間的中心線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加工中心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X軸軌道之間的跨距大于所述鞍座寬度的80%。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加工中心床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Y軸軌道之間的跨距大于所述工作臺寬度的80%。
專利摘要一種立式加工中心床身結構,包括底座、鞍座和工作臺,所述底座設有兩相互平行的X軸導軌,所述鞍座活動配設于兩X軸導軌上,所述鞍座頂部設有兩相互平行的Y軸導軌,所述工作臺活動配設于兩Y軸導軌上。所述工作臺設置成其重心移動范圍在兩X軸導軌之間。本實用新型兩X軸軌道之間的跨距大于鞍座寬度的80%,兩Y軸軌道之間的跨距大于工作臺寬度的80%,使得工作臺能夠實現較大的移動加速度,更為平穩,且降低了工作臺與Y軸軌道之間的摩擦,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23Q1/01GK202317677SQ201120427710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日
發明者胡高尚 申請人:福建省嘉泰數控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