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管材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薄壁管材微加工的上料形式為手動操作上料,具體為:結合圖1中所示,首先點擊進料功能圖標,平行二指夾鉗5夾緊管材I的同時,夾頭3松開,旋轉軸整體2沿軸向左運動一端距離,通常為需要進料的距離(不要碰到限位開關即可);再點擊進料功能圖標,旋轉軸整體2沿軸向右運動定位后,夾頭3再夾緊管材,平行夾鉗5松開,從而可以對管材I進行切割操作。而現有技術中的薄壁管材微加工設備在一次加工完成后需要旋轉軸整體
2先退回到左側(靠近零點位置),重新再夾持管材1,相當于只能一次性將管材I向右端進料給定的距離,而不能隨著切割點在管長方向上的變化管材連續一直向右進料(這是由于管材I切割過程中,管材I 一直處于被夾頭3夾緊狀態)。這就造成了每一次切割操作都會發生停機,大大的降低了管材I切割的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能夠在管材微加工過程中連續不斷自動上料的方法,盡可能的減少機器的停機時間,提高機器的運行效率。(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
S1:計算單根管材可以進行切割的總次數;
S2:判斷切割次數是否大于等于I ;
是則執行S3:自動進給并切割,同時對切割次數減I計數,然后再執行S2 ;
否則轉入S4:結束切割。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SI具體的為:所述次數等于管材的原始長度減去在進料設備上被夾持的長度與單次進料長度之和后,再除以單次進料長度。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SI之前還包括步驟,輸入管材的長度及單次進料長度。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SI之前還包括步驟,獲得當前旋轉軸整體的實際位置坐標,并計算被夾持段的距離。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輸入管材的長度及單次進料長度之前還包括步驟,系統歸零及上料操作。(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術方案所提供的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其包括S1:計算單根管材可以進行切割的總次數;S2:判斷切割次數是否大于等于I ;是則執行S3:自動進給并切割,同時對切割次數減I計數,然后再執行S2 ;否則轉入S4:結束切割。本方法能夠在管材微加工過程中連續不斷自動上料,可以有效地減少機器的停機時間,提高機器的運行效率。
圖1是現有技術中管材加工自動進料設備的結構不意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流程示意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流程 其中,1:管材;2:旋轉軸整體;3:夾頭;4:切割頭;5:平行二指夾鉗。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結合圖2及圖3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流程示意圖。該方法包括,S1:計算單根管材可以進行切割的總次數Feed_Num ;S2:判斷切割次數Feed_Num是否大于等于I ;是則執行S3:自動進給并切割,同時對切割次數FeecLNum減I計數,然后再執行S2 ;否則轉入S4:結束切割。本方法能夠在管材微加工過程中連續不斷自動上料,通過計算可以自動判斷管材的余量,從而控制管材的進料。本發明可以有效地減少機器的停機時間,提高機器的運行效率。在批量生產階段,管材的進料長度Feedlength是確定的,連續加工過程中去除管材的長度是確定的;同時批量生產階段,訂制的每根管材的原始長度Lm是確定的;從而余料長度是確定的,可以通過計算得出。有了上述數據,即可實時知道當前切割狀態下管材的剩余長度,及可被切割的次數。通過計算實現實時監控能用于切割的管材長度。具體的,為保證該方法的正常實現,在實現兩次點擊進料功能圖標后,可連續對管材進行切割多次,切割的具體次數Feed_Num取決于管材的具體長度Lm及設備中軸向方向夾取管材的距離。同時需要注意的夾取管材的最大距離L不能超過管材Lm的長度,此處的L是:直線軸的最大進給量,即其行程范圍。這里夾具夾持管材高速旋轉,而同時夾具連同管材是安裝在直線軸上的,能夠隨著直線軸前后運動,L就是直線軸運動的最大行程距離。此處設計L=100mm。選取該長度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和減少空運行時間。而Lm是整個管材的長度,一般Lm要達到2 3米長。具體的計算方法:S1具體的為:次數Feed_Num等于管材的原始長度減去在進料設備上被夾持的長度與單次進料長度Feedinglength之和后,再除以單次進料長度Feedinglength0SI之前還包括步驟,輸入管材的長度Lm及單次進料長度Feedinglength。SI之前還包括步驟,獲得前旋轉軸整體的實際位置坐標Px,并計算被夾持段的距離。具體的計算公式為:Feed_Num= {Lm_ (L-Px+Lmin) -FeedingLength} /FeedingLength,其中 Lmin 為管材在設備上需要被夾持的最短距離。根據每次進料長度FeedingLength、每個客戶提供的管材的實際長度Lm、具體工藝下對應的余料長度等,并在軟件界面上進行設置。在每完成一次切割作業后對切割次數自減1,即Feed_Num=Feed_Num-l。并對Feed_Num進行判斷,當Feed_Num>l時,說明管材還有切割余量,再次進行切割操作,后再將FeecLNum進行判斷,當Feed_Num<l時說明管材已完成切割,進入手動換料,進行下一根的操作。本方法根據計數器的數值變化,可準確進行間隔進料動作,從而最終實現自動進料功能。輸入管材的長度及單次進料長度Feedinglength之前還包括步驟,系統歸零及上料操作。本發明技術方案解決自動進料功能的同時,還能實現另一項功能,即剩余管材長度監控功能,可以在軟件界面上顯示出來,便于進行生產控制。由以上實施例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其包括SI:計算單根管材可以進行切割的總次數;S2:判斷切割次數是否大于等于I ;是則執行S3:自動進給并切割,同時對切割次數減I計數,然后再執行S2 ;否則轉入S4:結束切割。本方法能夠在管材微加工過程中連續不斷自動上料,可以有效地減少機器的停機時間,提高機器的運行效率。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其特征在于, S1:計算單根管材可以進行切割的總次數; S2:判斷切割次數是否大于等于I ; 是則執行S3:自動進給并切割,同時對切割次數減I計數,然后再執行S2 ; 否則轉入S4:結束切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具體的為:所述次數等于管材的原始長度減去在進料設備上被夾持的長度與單次進料長度之和后,再除以單次進料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之前還包括步驟,輸入管材的長度及單次進料長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之前還包括步驟,獲得當前旋轉軸整體的實際位置坐標,并計算被夾持段的距離。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管材的長度及單次進料長度之前還包括步驟,系統歸零及上料操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管材加工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管材加工自動進料方法,其包括S1計算單根管材可以進行切割的總次數;S2判斷切割次數是否大于等于1;是則執行S3自動進給并切割,同時對切割次數減1計數,然后再執行S2;否則轉入S4結束切割。本方法能夠在管材微加工過程中連續不斷自動上料,可以有效地減少機器的停機時間,提高機器的運行效率。
文檔編號B21D43/02GK103212647SQ201210015909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9日
發明者魏志凌, 寧軍, 夏發平, 馬秀云 申請人:昆山思拓機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