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設備中的壓力組角機,尤其涉及一種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
直O
背景技術:
壓力組角機是指對鋁合金窗扇組角加工所使用的設備,它們的構造主要是在工作臺上方以縱軸線分左右,設置兩組撞刀,互成一定的角度,通過動力的作用,將撞刀撞向經由定位機構固定于工作臺面上裝有角碼的鋁合金窗扇的拼角,使它們連接固定。通常這些設備基本上都是在工作臺上方后部水平地安置壓力缸后作用一活動板,通過活動板兩內側帶角度的斜面,摩擦擠壓與活動板相連的撞刀組合體,從而實現動力傳遞。然而,由于作動力傳遞的機件都安裝在工作臺的上部,因此導致機體結構龐大。另外,以滑動摩擦傳遞動力也不是理想的方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達到合理的布局和設置、理想的動力傳動方式和高效率的使用效果。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包括工作臺、動力傳動機構、撞刀組合體,所述動力傳動機構左右對稱地安置在所述工作臺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動力傳動機構包括垂直安置在工作臺下方的滑塊導向機構,在滑塊導向機構中安置滑塊,在滑塊導向機構的下部安置動力源,在滑塊導向機構兩側的工作臺底部分別安置支座,在支座上安置擺臂,擺臂的下端通過下連桿與滑塊連接,擺臂的上端向上穿過工作臺通過上連桿與撞刀組合體連接,所述擺臂的擺動軌跡與撞刀組合體的運動軌跡平行或方向一致。所述工作臺為水平安置的板狀體,由機架支承,有上、下安裝平面,以縱軸線對稱地分成左右兩側。所述動力源包括液壓缸、氣壓缸及電動升降機構液壓缸及氣壓缸的缸體垂直地安置在滑塊導向機構的下部,活塞軸向上與滑塊連接;電動升降機構安置在滑塊導向機構的下部,升降軸向上與滑塊連接。所述滑塊是安置在滑塊導向機構中的活動件,下部與壓力缸的活塞軸或電動升降機構的升降軸連接,兩側分別與左、右的下連桿連接。所述滑塊導向機構垂直地安置在工作臺的下部,包括凹/凸滑道或導柱滑道的結構形式凹/凸滑道形式包括凹或凸滑道、靠板垂直地安置在工作臺下部組成的平行導軌; 導柱滑道形式包括兩根或兩根以上的導柱垂直地安置在工作臺下部組成的平行導軌,它使滑塊在上述形式之一的導軌中定向地滑動,從而將動力源的動力傳遞給下連桿。所述下連桿是安置在工作臺下方連接滑塊與擺臂下端的長條狀連接件,它將滑塊的動力傳遞給擺臂。
所述支座是安置在工作臺下方滑塊導向機構的兩側作為擺臂擺動的旋轉支點,在垂直方向上它的轉動軸線與撞刀組合體的運動軌跡垂直。所述擺臂是起杠桿作用的連接件,將下連桿的動力傳遞給上連桿,它中部安置在支座上,下端與下連桿連接,上端向上穿過工作臺與上連桿連接,擺臂的上端也可以不通過上連桿直接撥動撞刀組合體。所述擺臂的擺動軌跡是指擺臂繞支座軸心擺動時在垂直投影上的線段。所述上連桿是安置在工作臺上方連接擺臂上端與撞刀組合體中支鉸座的短條狀連接件,它將擺臂的動力傳遞給撞刀組合體。如果取消了上連桿,由擺臂直接撥動撞刀組合體,可選擇滾動摩擦與轉動摩擦的連接方式,例如擺臂的上端為帶平行長槽的撥叉,撞刀組合體內安置帶圓輪的橫軸,擺臂拔叉卡在圓輪上拔動橫軸,也可起相同的效果。所述撞刀組合體為安置撞刀及調整撞刀長短并以特定軌跡運動的組合體,包括支鉸座、調整螺絲、法蘭、撞刀座、撞刀的組成,支鉸座可前后滑動地安置在撞刀座內,調整螺絲通過法蘭安置在撞刀座的尾部并與支鉸座連接,撞刀座的前部安置撞刀。撞刀組合體可簡化為支鉸座及撞刀的組成。所述撞刀組合體導向機構是限制撞刀組合體按特定軌跡運動的導軌,它水平地對稱地安置在工作臺的上方,包括靠座滑道、凹/凸滑道、圓形滑道的結構形式,撞刀組合體在上述形式的導軌中滑動,左右兩組撞刀組合體的運動軌跡在工作臺面上根據使用需要設置成一定的角度。所述撞刀組合體的運動軌跡是指撞刀組合體在撞刀組合體導向機構中滑動時在垂直投影上的線段。所述銷軸為圓形的軸銷,它使滑塊、下連桿、支座、擺臂、上連桿、撞刀組合體以轉動摩擦的方式連接,從而減少了摩擦阻力。有一種特例如果所述工作臺下方左右兩個下連桿所形成的夾角與工作臺上方左右兩組撞刀組合體的運動軌跡所形成的夾角在垂直投影上角度不相同時,側擺臂下端與下連桿及下連桿與滑塊的連接可增加垂直轉動的支鉸。所述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動力源啟動,活塞軸或升降軸作用于滑塊,滑塊上下運動,帶動下連桿的近端作上下運動,遠端使擺臂的下端擺動,通過支座的杠桿作用使擺臂上端、上連桿并通過上連桿使撞刀組合體作接近及遠離縱軸線的運動,達到擠壓被加工材料的目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利用滑塊導向機構、杠桿機構、轉動摩擦等原理和方式, 將動力源及動力傳遞部分基本上設置于機架內或工作臺之下方,合理地利用了工作臺之下的空間,更為重要是將動力源垂直設置并處于兩下連桿與兩上連桿所形成相同角度的位置上,使動力源、滑塊、下連桿、擺臂、上連桿、撞刀組合體的運動方向或移動軌跡在垂直投影上都重合,即沒有錯位或偏離角度,各部件與零件之間均通過銷軸以轉動摩擦的方式連接, 沒有產生橫向移動的滑動摩擦阻力,從而使動力消耗減少,機件磨損延長,設備壽命增加, 結構更完善合理。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是本發明壓力組角機動力傳動裝置局部剖視,將兩側的下連桿、支座、擺臂、 上連桿、撞刀組合體、撞刀組合體導向機構轉變角度,使其與縱軸線垂直顯示滑塊下移、撞刀組合體后退的主視圖。圖2是圖1顯示滑塊上移、撞刀組合體前進的主視圖。圖3是圖1剖去壓力缸顯示工作臺下方的凹槽滑道、靠板、滑塊、下連桿、支座、擺臂以及銷軸的仰視圖。圖4是圖1顯示工作臺上方的撞刀組合體、撞刀組合體導向機構、上連桿、擺臂的俯視圖。圖5是本發明壓力組角機動力傳動裝置實施例局部剖視,將兩側的下連桿、支座、 擺臂、上連桿、撞刀組合體、撞刀組合體導向機構轉變角度,使其與縱軸線垂直顯示傳動裝置的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實施例的主視圖。圖7是圖6的俯視8是圖6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8,本發明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實施例主要包括工作臺1、 機架1A、壓力缸2、活塞軸2A、滑塊3、滑塊導向機構4、凹槽滑道4A、靠扳4B、下連桿5 ( 一對)、支座6( —對)、擺臂7( —對)、上連桿8( —對)、支鉸座9( 一對)、撞刀10( —對)、 銷軸11 (多條)、撞刀組合體12 ( 一對)、調整螺絲12A(—對)、法蘭12B (—對)、撞刀座 12C ( 一對)、手輪12D ( 一對)、撞刀組合體導向機構13 ( 一對)、靠座滑道13A ( 一對)、壓扳 13B (—對)、前定位機構14,調整螺絲14A、支鉸臂14B、壓力缸14C、定位座14D、定位扳14E、 手輪14F、后定位機構15、定位架15A、定位舌15B、前后固定螺絲15C、上下固定螺絲15D的組成。工作臺1由機架IA支承,在工作臺1的上方和下方以縱向軸線分左右對稱地安置傳動機構,包括在工作臺1的下方垂直地安置滑塊導向機構4,該滑塊導向機構4為凹槽滑道形式,包括凹槽滑道4A及靠扳4B,滑塊3安置在滑塊導向機構4中,壓力缸2安置在滑塊導向機構4的下部,壓力缸2的活塞軸2A與滑塊3的下部連接,在滑塊導向機構4兩側工作臺1的底部分別安置支座6,在支座6上安置擺臂7,擺臂7的下端通過下連桿5與滑塊3連接,擺臂7的上端向上穿過工作臺1通過上連桿8與撞刀組合體12中的支鉸座9連接,撞刀組合體12包括支鉸座9、調整螺絲12A、法蘭12B、撞刀座12C、手輪12D、撞刀10的組成,支鉸座9可前后滑動地安置在撞刀座12C內,調整螺絲12A通過法蘭12B安置在撞刀座12C的后部,調整螺絲12A的前部與支鉸座9連接,后部安裝手輪12D,轉動手輪12D可使撞刀座12C相對于支鉸座9前后移動,達到調整撞刀座12C位置的目的,撞刀座12C的前部安置撞刀10 ;在工作臺1的上方分左右水平地安置撞刀組合體導向機構13,該撞刀組合體導向機構13為靠座滑道形式,包括靠座滑道13A、壓扳13B,一對靠座滑道13A相距于撞刀組合體12的寬度平行地固定于工作臺面1上,壓扳1 安置在靠座滑道的上部輕壓在撞刀座12C兩側的凹槽內,撞刀組合體12在撞刀組合體導向機構13中前后滑動,在垂直方向上,工作臺1下方兩側的支座6、擺臂7、下連桿5所形成夾角的角度,與工作臺1上方兩側的擺臂7、上連桿5、撞刀組合體12、撞刀組合體導向機構13所形成夾角的角度相同,從滑塊3、下連桿5、支座6、擺臂7、上連桿8到支鉸座9均以銷軸11連接。在工作臺上部的前方安置可調整位置的前定位機構14,該前定位機構14包括調整螺絲14A、支鉸臂14B、壓力缸14C、定位座14D、定位扳14E、手輪14F,轉動手輪14F通過調整螺絲14A使定位座14D處于加工材料的適當位置,壓力缸14C使支鉸臂14B的擺動端上下運動,進而使定位座14D前后活動,通過定位板14E對被加工的材料起到壓緊及松開的作用,在工作臺上部的后方安置可調整位置的后定位機構15,該后定位機構15包括定位架15A、定位舌15B、前后固定螺絲15C、上下固定螺絲15D,定位舌15B根據被加工材料的尺寸通過前后固定螺絲15C及上下固定螺絲15D固定在定位架15A的適當位置上。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根據被加工材料的尺寸分別調整及固定前定位機構14 及后定位機構15,將被加工材料放進前定位機構14與后定位機構15之間,啟動壓力缸14C 將被加工材抖固定,啟動壓力缸2,活塞軸2A作用于滑塊3,滑塊3上下運動,帶動下連桿5 的近端作上下運動,遠端使擺臂7的下端擺動,通過支座6的杠桿作用使擺臂7的上端、上連桿8并通過上連桿8使撞刀組合體12中的撞刀10作前后運動,擠壓被加工材料而達到加工的目的,由于工作臺1下方兩側的支座6、擺臂7、下連桿5所形成夾角的角度,與工作臺1上方兩側的擺臂7、上連桿5、撞刀組合體12、撞刀組合體導向機構13所形成夾角的角度相同,而擺臂7的擺動軌跡與撞刀組合體的運動軌跡在垂直投影上平行或方向一致,故此擺臂7相對于撞刀組合體12沒有橫向移動。雖然結合了以上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上揭示的實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實施例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
權利要求
1.一種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包括工作臺、動力傳動機構、撞刀組合體,所述動力傳動機構左右對稱地安置在所述工作臺的上方和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傳動機構包括垂直安置在工作臺下方的滑塊導向機構,在滑塊導向機構中安置滑塊,在滑塊導向機構的下部安置動力源,在滑塊導向機構兩側的工作臺底部分別安置支座,在支座上安置擺臂,擺臂的下端通過下連桿與滑塊連接,擺臂的上端向上穿過工作臺通過上連桿與撞刀組合體連接,所述擺臂的擺動軌跡與撞刀組合體的運動軌跡平行或方向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從滑塊、下連桿、 支座、擺臂、上連桿到撞刀組合體以銷軸鉸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導向機構包括凹或凸滑道、靠板垂直地安置在工作臺下方組成的平行導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導向機構包括兩根以上的導柱垂直地安置在工作臺下方組成的平行導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方向上,所述兩組撞刀組合體的運動軌跡所形成的夾角與所述兩個下連桿所形成的夾角相同。
6.一種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包括工作臺、動力傳動機構、撞刀組合體,所述動力傳動機構左右對稱地安置在所述工作臺的上方和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傳動機構包括垂直安置在工作臺下方的滑塊導向機構,在滑塊導向機構中安置滑塊,在滑塊導向機構的下部安置動力源,在滑塊導向機構兩側的工作臺底部分別安置支座,在支座上安置擺臂,擺臂的下端通過下連桿與滑塊連接,擺臂的上端向上穿過工作臺直接與撞刀組合體連接,所述擺臂的擺動軌跡與撞刀組合體的運動軌跡平行或方向一致。
7.一種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包括工作臺、動力傳動機構、撞刀組合體,所述動力傳動機構左右對稱地安置在所述工作臺的上方和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傳動機構包括垂直安置在工作臺下方的滑塊導向機構,在滑塊導向機構中安置滑塊,在滑塊導向機構的下部安置動力源,在滑塊導向機構兩側的工作臺底部分別安置支座,在支座上安置擺臂,擺臂的下端通過下連桿與滑塊連接,擺臂的上端向上穿過工作臺通過上連桿與撞刀組合體連接,在垂直方向上,所述工作臺上方的兩組撞刀組合體的運動軌跡所形成的夾角與工作臺下方的兩個下連桿所形成的夾角不相同時,擺臂下端與下連桿及下連桿與滑塊的連接增加垂直轉動的支鉸。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包括工作臺、動力傳動機構、撞刀組合體,所述動力傳動機構左右對稱地安置在所述工作臺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動力傳動機構包括垂直安置在工作臺下方的滑塊導向機構,在滑塊導向機構中安置滑塊,在滑塊導向機構的下部安置動力源,在滑塊導向機構兩側的工作臺底部分別安置支座,在支座上安置擺臂,擺臂的下端通過下連桿與滑塊連接,擺臂的上端向上穿過工作臺通過上連桿與撞刀組合體連接,所述擺臂的擺動軌跡與撞刀組合體的運動軌跡平行或方向一致。本發明的壓力組角機的動力傳動裝置實現了合理的布局和設置、理想的動力傳動方式和高效率的使用效果,特別適合組角加工機械的配置和應用。
文檔編號B21D39/00GK102554054SQ20121004805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8日
發明者翟偉軍, 翟秋朗 申請人:翟偉軍, 翟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