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挺柱孔槍鉆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槍鉆,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加工柴油機挺柱孔的槍鉆。
背景技術:
柴油機上的挺柱孔是柴油機加工工藝的關鍵點之一,其一般布置在柴油機機體內腔的中部,加工起來難度比較大。加工挺柱孔時,一種現有的工藝是先用直槽單刃槍鉆加工挺柱孔底孔,然后再用珩鉸工藝精加工。珩鉸時的余量非常小,因而對珩鉸前的挺柱孔底孔的尺寸和精度要求都比較高,一旦鉆頭在加工的過程中發生漂鉆、刀尖跳動等異常狀況,就很容易使挺柱孔底孔的入口處產生直徑超差,造成珩鉸時無法修正的底孔橢圓等缺陷。此夕卜,在一些柴油機上,受到結構的限制,挺柱孔常常和主油道孔相交叉,這樣一來,就會在挺柱孔的側壁上形成缺口,當現有的直槽單刃槍鉆加工到此缺口位置時,鉆頭的受力是非常不均勻的,很容易產生漂鉆或刀尖跳動,不僅會引起意外的加工缺陷,還很容易造成鉆頭崩刃,使得廢品率和刀具成本都大幅增高。因而需要出現一種更適合挺柱孔珩鉸前道工序的孔加工刀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適用于柴油機挺柱孔的珩鉸前道工序的挺柱孔槍鉆,其在加工過程中在受力不均勻的條件下仍然可以保持足夠的加工精度和刀具壽命,有助于提高挺柱孔的加工良品率和加工效率,還能夠降低加工成本。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挺柱孔槍鉆,包括鉆頭和刀桿,所述鉆頭包括擴孔段和位于擴孔段頂部的細徑鉆心,所述擴孔段上開設有至少兩條對稱的排削槽;所述刀桿上具有和所述擴孔段上的排削槽相對應的至少兩條排削槽,`所述刀桿的桿身內開設有內冷卻孔。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細徑鉆心的頂端橫刃位置開有一個切口,將所述細徑鉆心的頂端橫刃分成兩個小鉆尖。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兩個小鉆尖的后刀面上均開設有一個第一內冷孔,該第一內冷孔與所述內冷卻孔相連通。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擴孔段的至少一條排削槽內開設有一個與所述內冷卻孔相連通的第二內冷孔,在所述刀桿的至少一條排削槽內開設有一個與所述內冷卻孔相連通的第三內冷孔;所述第一內冷孔、所述第二內冷孔和所述第三內冷孔的孔徑依次增大,并且此三者的孔徑之和小于所述內冷卻孔的孔徑。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內冷卻孔是一個從鉆頭向刀桿方向逐級變粗的臺階孔,該臺階孔最細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一內冷孔、所述第二內冷孔和所述第三內冷孔三者的孔徑之和。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切口的中心與所述細徑鉆心的軸心線不重合。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鉆頭為硬質合金鉆頭。[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設在槍鉆最頂端的細徑鉆心是一小段鉆頭,在槍鉆的切削過程中能夠起到導向作用,還由于其外徑比擴孔段細,所以能夠避開主油道孔與挺柱孔相交叉的位置,這樣就可以避免切削時的受力不均勻,從而保證槍鉆加工后的孔徑橢圓度誤差保證在工藝允許的范圍內,可以有效降低廢品率、提聞加工效率。2、細徑鉆心頂部的橫刃被切口分成兩個小鉆尖,這樣就使得橫刃部分幾乎消失不見,能夠進一步提高細徑鉆心的定心效果,同時還把原來的切削刃數量提高了一倍,能夠提高切削效率。3、排削槽內設置的第一內冷孔、第二內冷孔和第三內冷孔都可以在切削的過程中使切屑和切削液進入到刀桿桿身內部的內冷卻孔中,這樣可以保證鉆頭切削刃的及時冷卻和排屑,既可以提聞加工效率,又可以提聞刀具的壽命。4、第一內冷孔、第二內冷孔和第三內冷孔的孔徑之和小于內冷卻孔的最小孔徑,可以保證切削時的排屑順暢,不會發生內冷卻孔的堵塞。5、對內冷卻孔采用從尖端到根部逐級變粗的臺階孔設計,不僅有利于加工,還有利于切屑和切削液從內冷卻孔中排出,更加不易發生堵塞。6、細徑鉆心頂端的切口的中心與細徑鉆心的軸心線不重合,這樣就使得兩個小鉆尖并不對稱,具有小幅的偏心度,這種小幅的偏心度可以很好地克服細長型槍鉆尖端的橫刃容易導致震動、跳刀和導向不正的缺陷,更好地提高加工精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A-A截面示意圖;圖3是圖1中的鉆頭在加工時的進給示意圖;圖4是圖3中的鉆心尖端結構示意圖。結合附圖在其上標記以下附圖標記:1-機體,11-挺柱孔,12-主油道孔,2-鉆頭,21-細徑鉆心,211-切口,212-小鉆尖,213-第一內冷孔,22-擴孔段,221-排削槽,222-第二內冷孔,3-刀桿,311-內冷卻孔,312-第三內冷孔,313-排削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
的限制。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挺柱孔槍鉆,包括鉆頭2和刀桿3。鉆頭2由硬質合金制成,包括擴孔段22和位于擴孔段22頂部的細徑鉆心21。如圖3所示,在加工柴油機的機體I上的挺柱孔11時,細徑鉆心21在切削時可以起到導向作用。由于主油道孔12與挺柱孔11的交叉位置在挺柱孔11的側邊,這樣細徑鉆心21在切削的時候就不會與主油道孔12發生干涉,受力均勻,可保證導向的準確,從而擴孔后的挺柱孔11可以滿足珩鉸的要求。擴孔段22上有對稱設置的兩個切削刃和兩個排削槽221。刀桿3上具有和排削槽221相對應的兩條排削槽313,刀桿3的桿身內開設有內冷卻孔311。為了加工和排屑排液的方便,該內冷卻孔311為階梯孔,其最細的一段朝向鉆頭2,其最粗的一段則朝向刀桿3的尾部。為了克服現有槍鉆上的鉆頭橫刃在加工時容易導致晃刀、偏刀和震動過大的問題,在細徑鉆心21的頂端橫刃位置開有一個細小的切口 211,將細徑鉆心21的頂端橫刃分成兩個小鉆尖212。圖3中所示的切口 211的兩個邊沿分別到細徑鉆心21的外圓周的距離a和b并不相等,圖3中舉例性地給出了 a大于b的情形。通過實際測驗的結果對比,這種切口 211的中心與細徑鉆心21的軸心線不重合的結構,比起兩個小鉆尖212對稱布置的結構可以更好地消除切削時的震動,更好地避免晃刀、震刀和偏刀等缺陷。由于槍鉆產生的切屑和切削液都較難排出,所以在兩個小鉆尖212的后刀面上均開設有一個第一內冷孔213,該第一內冷孔213與內冷卻孔311相連通。在擴孔段22的每條排削槽221內均開設有一個與內冷卻孔311相連通的第二內冷孔222。在刀桿3的每條排削槽313內均開設有一個與內冷卻孔311相連通的第三內冷孔312。由于切屑越靠近槍鉆后端堆積越多,所以第一內冷孔213的孔徑dl、第二內冷孔222的孔徑d2和第三內冷孔312的孔徑d3之間的關系為dl〈d2〈d3。為了防止在內冷卻孔311內發生積屑,還需要dl、d2和d3三者的孔徑之和小于內冷卻孔311的孔徑d,即dl+d2+d3〈d。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此外,例如切削刃的角度、槍鉆的長度和直徑、刀桿的固定方式等和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現密切相關的技術內容,由于在現有技術的范圍內即可獲取足夠的信息,故在上述實施例中不再詳述。
權利要求1.種挺柱孔槍鉆,包括鉆頭和刀桿,其特征在于: 所述鉆頭包括擴孔段和位于擴孔段頂部的細徑鉆心,所述擴孔段上開設有至少兩條對稱的排削槽; 所述刀桿上具有和所述擴孔段上的排削槽相對應的至少兩條排削槽,所述刀桿的桿身內開設有內冷卻孔。
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挺柱孔槍鉆,其特征在于,所述細徑鉆心的頂端橫刃位置開有一個切口,將所述細徑鉆心的頂端橫刃分成兩個小鉆尖。
3.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挺柱孔槍鉆,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小鉆尖的后刀面上均開設有一個第一內冷孔,該第一內冷孔與所述內冷卻孔相連通。
4.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挺柱孔槍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擴孔段的至少一條排削槽內開設有一個與所述內冷卻孔相連通的第二內冷孔,在所述刀桿的至少一條排削槽內開設有一個與所述內冷卻孔相連通的第三內冷孔; 所述第一內冷孔、所述第二內冷孔和所述第三內冷孔的孔徑依次增大,并且此三者的孔徑之和小于所述內冷卻孔的孔徑。
5.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挺柱孔槍鉆,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冷卻孔是一個從鉆頭向刀桿方向逐級變粗的臺階孔,該臺階孔最細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一內冷孔、所述第二內冷孔和所述第三內冷孔三者的孔徑之和。
6.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挺柱孔槍鉆,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的中心與所述細徑鉆心的軸心線不重合。
7.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挺柱孔槍鉆,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為硬質合金鉆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挺柱孔槍鉆,包括鉆頭和刀桿,所述鉆頭包括擴孔段和位于擴孔段頂部的細徑鉆心,所述擴孔段上開設有至少兩條對稱的排削槽;所述刀桿上具有和所述擴孔段上的排削槽相對應的至少兩條排削槽,所述刀桿的桿身內開設有內冷卻孔。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適用于柴油機挺柱孔的珩鉸前道工序的挺柱孔槍鉆,其在加工過程中在受力不均勻的條件下仍然可以保持足夠的加工精度和刀具壽命,有助于提高挺柱孔的加工良品率和加工效率,還能夠降低加工成本。
文檔編號B23B51/06GK202921979SQ201220296979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5日
發明者潘韋周 申請人: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