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用于帶平旋盤、或類似于平旋盤機構的機床中;平旋盤的旋轉動力由主馬達通過一組主傳動件輸入;平旋盤的滑塊上裝有刀具,平旋盤的進給由隨平旋盤一起轉動的行星進給裝置驅動,行星進給裝置的動力由伺服電機通過一組進給傳動件輸入,伺服電機由機床的數控系統控制;編碼器通過另一組傳動件與平旋盤相連,編碼器時時為機床的數控系統提供平旋盤的轉速信息;伺服電機、平旋盤、行星進給裝置、編碼器與機床的數控系統形成閉環連接;利用機床數控系統對進給伺服電機轉速的精準控制,通過平旋盤與伺服電機的轉速差實現對平旋盤、或類似于平旋盤機構的進給驅動。
【專利說明】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機床工具領域,尤其是機床進給系統。
【背景技術】
[0002] 機床的運動主要有兩種,主運動和進給運動;對于不同類型的機床而言,主運動、 進給運動的運動部件也有所不同,例如:臥式車床的主運動是主軸轉動、進給運動是刀架運 動;立式車床的主運動是工作臺轉動、進給運動也是刀架運動;統床的主運動是主軸轉動、 進給運動是工作臺運動。但是,有些復雜機床,進給運動也比較復雜,例如:刨床、鏜床、鏜銑 床、制齒機床等等,以臥式鏜床為例,其主運動是主軸轉動,進給運動是工作臺水平運動、主 軸升降運動,如果主軸中心含有鏜桿,鏜桿的伸縮運動也是進給運動,如果再有平旋盤,平 旋盤上的滑塊移動也是進給運動,因此,整個進給系統相當復雜。
[0003] 隨著數控技術的迅速發展,數控機床已經逐步取代了普通機床,數控機床進給系 統中的大多數復雜機械結構已經被伺服電機所取代,其結構得到簡化,精度得以提升。但 是,到目前為止,有些機床上某些進給機構由于過于復雜,還沒能直接被伺服電機所代替, 比如上述鏜床上平旋盤的進給運動,如圖1所示,平旋盤114套裝在主軸上,平旋盤114的 旋轉動力通過P軸103、P離合器104、Q齒輪105和R齒輪106輸入,平旋盤114的P滑塊 112上裝有P刀具113, P滑塊112沿導軌的運動就是平旋盤114的進給運動,平旋盤114 的進給系統主要由四部分構成:一是隨平旋盤114 一起轉動的P滑塊112、齒條111、U齒輪 110、變速機構109和T齒輪108等一組零件所構成的行星進給裝置;二是行星輪機構116 ; 三是連接行星進給裝置和行星輪機構116的S雙聯齒輪107、V齒輪115等;四是進給動力 源。
[0004] 通常狀況下,帶平旋盤、或類似于平旋盤機構的機床,都具有車削加工功能,對于 需要局部車削、或需要錐孔加工的大型工件來說,采用平旋盤、或類似于平旋盤機構的車削 方法完成加工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所以,這一機構現在仍然得以保留,甚至還專門利用這 一機構設計出鏜車類機床;對于平旋盤、或類似平旋盤機構的進給系統來說,它們都具有兩 個突出特點:一是為了解決運動中的進給問題必須具有行星進給裝置;二是為了解決行星 進給裝置的動力輸入問題又必須設有復雜的行星輪機構。
【發明內容】
[0005] 為了解決機床中平旋盤、或類似于平旋盤進給機構的數控化問題,本發明提供一 種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該進給系統利用機床的數控系統對進給伺服電機轉速的精準控 制,通過機床主運動和進給運動的轉速差實現其進給運動,減除了原有的行星輪機構。
[0006]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在帶平旋盤、或類似于平旋盤機構的機床中,平旋盤的 旋轉動力由主馬達通過一組主傳動件輸入;平旋盤的滑塊上裝有刀具,平旋盤的進給由隨 平旋盤一起轉動的行星進給裝置驅動,行星進給裝置的動力由伺服電機通過一組進給傳動 件輸入,伺服電機由機床的數控系統控制;編碼器通過另一組傳動件與平旋盤相連,編碼器 時時為機床的數控系統提供平旋盤的轉速信息;伺服電機、平旋盤、行星進給裝置、編碼器 與機床的數控系統形成閉環連接;利用機床數控系統對進給伺服電機轉速的精準控制,通 過平旋盤與伺服電機的轉速差實現對平旋盤、或類似于平旋盤機構的進給驅動。
[0007]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機床數控系統對進給伺服電機轉速的精準控制,通過 平旋盤與伺服電機的轉速差,解決平旋盤、或類似于平旋盤機構的伺服進給問題,使該進給 系統實現數控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 圖1是原有鍵床主軸箱傳動機構示意圖。
[0009] 圖2是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傳動機構示意圖。
[0010]圖3是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11] 圖4是圖3的左視示意圖。
[0012] 圖5是圖3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3] 圖6是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14] 圖7是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三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15] 圖8是圖7的N-N剖視示意圖。
[0016] 圖9是圖7的左視示意圖。
[0017] 圖10是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四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18] 圖11是圖10的另一狀態結構示意圖。
[0019] 圖中:1.鏜桿,2. A齒條,3.齒輪軸,4. A齒輪,5. A軸,6.B齒輪,7. A同步帶輪,8. A 同步帶,9. B同步帶輪,10.伺服電機,11. A主軸,12. C帶輪,13. C皮帶,14. D帶輪,15.主馬 達,16. C同步帶輪,17.編碼器,18. B同步帶,19. D同步帶輪,20.滑塊,21.壓板,22.雙聯 齒輪,23. C齒輪,24. A軸承,25. B軸,26. B軸承,27.箱體,28. C軸承,29. D軸承,30.滑枕, 31. A錐齒輪,32. A絲杠,33. B錐齒輪,34. E軸承,35. A絲母,36. F軸承,37. B主軸,38. G軸 承,39. C錐齒輪,40. C軸,41.接套,42. B絲母,43. B絲杠,44.滑套,45.螺栓,46. A刀具, 47. Η軸承,48. I軸承,49. D錐齒輪,50. J軸承,51. E錐齒輪,52.螺釘,53. T形塊,54. F錐齒 輪,55. Κ軸承,56. L軸承,101.鏜床主軸,102. Ρ齒輪,103. Ρ軸,104. Ρ離合器,105. Q齒輪, 106. R齒輪,107. S雙聯齒輪,108. Τ齒輪,109.蝸輪蝸桿副,110. U齒輪,111.齒條,112. Ρ滑 塊,113. Ρ刀具,114.平旋盤,115. V齒輪,116.行星輪機構,117. Q軸,118. Ρ主軸箱體,119. W齒輪,120. Ρ鏜桿,12L X齒輪,122. R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如圖2所示,在帶平旋盤機構的機床中,平旋盤(114)的旋轉動力由主馬達(15)通 過一組主傳動件輸入;平旋盤(114)的Ρ滑塊(112)上裝有Ρ刀具(113),平旋盤(114)的進 給由隨平旋盤(114) 一起轉動的行星進給裝置驅動,行星進給裝置的動力由伺服電機(10) 通過一組進給傳動件輸入,伺服電機(10)由機床的數控系統控制;編碼器(17)通過另一 組傳動件與平旋盤(114)相連,編碼器(17)時時為機床的數控系統提供平旋盤(114)的轉 速信息;伺服電機(10)、平旋盤(114)、行星進給裝置、編碼器(17)與機床的數控系統形成 閉環連接;利用機床數控系統對進給伺服電機轉速的精準控制,通過平旋盤(114)與伺服 電機(10)的轉速差實現對平旋盤、或類似于平旋盤機構的進給驅動;也就是說,伺服電機 (10) 在行星進給裝置之前與平旋盤(114)之間有一轉數比,當服電機(10)與平旋盤(114) 以等于此轉數比的速比轉動時,行星進給裝置的進給輸入速度恰好為0,此時,平旋盤的進 給也為〇 ;當服電機(10)與平旋盤(114)以大于此轉數比的速比轉動時,行星進給裝置的進 給輸入速度就大于〇、正轉,此時,平旋盤的進給為正向進給;當服電機(10)與平旋盤(114) 以小于此轉數比的速比轉動時,行星進給裝置的進給輸入速度就小于0、反轉,此時,平旋盤 的進給為反向進給;電機(10)與平旋盤(114)的轉速差越大,平旋盤(114)的進給速度也就 越快。此結構減除了原有的行星輪機構。
[0021] 在圖3、圖4、圖5所示的一實施例中,平旋盤與A主軸(11)為一體結構,A主軸 (11) 由B軸承(26)、C軸承(28)支承,A主軸(11)的動力由主馬達(15)通過D帶輪(14)、 C皮帶(13 )和C帶輪(12 )輸入;C同步帶輪(16 )固定在A主軸(11)上,編碼器(17 )通過D 同步帶輪(19)、B同步帶(18)、C同步帶輪(16)與A主軸(11)連接;雙聯齒輪(22)套裝在 A主軸(11)上,雙聯齒輪(22)與A主軸(11)為滑動配合,進給動力由伺服電機(10)通過B 同步帶輪(9)、A同步帶(8)、A同步帶輪(7)、A軸(5)、B齒輪(6)和雙聯齒輪(22)傳至行星 進給裝置;行星進給裝置的主要零件為A齒輪(4)、齒輪軸(3)、K軸承(55)、L軸承(56)、A 齒條(2 )和滑塊(20 ) ;A齒輪(4 )固定裝在齒輪軸(3 )上,齒輪軸(3 )通過K軸承(55)、L軸 承(56)裝在A主軸(11)的平旋盤內,齒輪軸(3)與A齒條(2)嚙合,A齒條(2)固定在滑 塊(20)上,滑塊(20)嵌裝在由壓板(21)構成的導軌內。
[0022] 在圖6所示的二實施例中,A同步帶輪(7 )固定在B軸(25 )的外端,行星進給裝置 的動力由伺服電機(10)通過B同步帶輪(9)、A同步帶(8)、A同步帶輪(7)和B軸(25)輸 入;B軸(25)通過A軸承(24)和D軸承(29)裝在A主軸(11)的中心,B軸(25)的內端固 裝有C齒輪(23),C齒輪(23)與A齒條(2)嚙合,A齒條(2)固定裝在滑塊(20)上,通過齒 條(2 )直接驅動滑塊(20 )作進給運動。
[0023] 在圖7、圖8、圖9所示的三實施例中,B軸(25)的內端固裝著B錐齒輪(33),B錐 齒輪(33)與A錐齒輪(31)嚙合,A錐齒輪(31)固裝在A絲杠(32)上,A絲杠(32)通過E 軸承(34)、F軸承(36)裝在A主軸(11)的平旋盤上,A絲杠(32)與A絲母(35)組成絲杠 絲母副,A絲母(35)固裝在滑塊(20)上;通過絲杠絲母副實現平旋盤的進給運動,提高了加 工精度和切削力。
[0024] 在圖10、圖11所示的四實施例中,在B主軸(37)的前端設有45°斜面、止口和T 形環槽,接套(41)的后部設有與B主軸(37)前端對應的45°斜面、凸臺和螺釘孔,B主軸 (37)與接套(41)通過螺釘(52)和T形塊(53)能夠固定連接,并且二者的軸線可以同軸、也 可以在0?90°范圍內呈任意角度;F錐齒輪(54)固裝在B軸(25)上,F錐齒輪(54)與C 錐齒輪(39 )嚙合,C錐齒輪(39 )固裝在C軸(40 )上,C軸(40 )通過G軸承(38 )和J軸承 (50 )分別裝在B主軸(37 )和接套(41)上,C軸(40 )的另一端固裝著E錐齒輪(51),E錐齒 輪(51)與D錐齒輪(49)嚙合,D錐齒輪(49)固裝在B絲杠(43)上,B絲杠(43)通過Η軸 承(47)、I軸承(48)裝在接套(41)上,Β絲杠(43)與Β絲母(42)組成絲杠絲母副,Β絲母 (42 )固裝在滑套(44 )上,滑套(44 )不能轉動、只能作伸縮運動,滑套(44 )上通過螺栓(45 ) 固裝有Α刀具(46);滑套(44)的伸縮就是Α刀具(46)的進給運動,滑套(44)的動力由伺 服電機(10)通過B同步帶輪(9)、A同步帶(8)、A同步帶輪(7)、B軸(25)、F錐齒輪(54)、 C錐齒輪(39)、C軸(40)、E錐齒輪(51)、D錐齒輪(49)、B絲杠(43)和B絲母(42)輸入,滑 套(44)能夠隨接套(41)在0?90°范圍內任意角度工作,所以,通過A刀具(46)就能加 工不同的平面、錐面或錐孔。
【權利要求】
1. 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其平旋盤(114)的旋轉動力由主馬達(15)通過一組主傳動 件輸入;其特征是:平旋盤(114)的P滑塊(112)上裝有P刀具(113),平旋盤(114)的進給 由隨平旋盤(114) 一起轉動的行星進給裝置驅動,行星進給裝置的動力由伺服電機(10)通 過一組進給傳動件輸入,伺服電機(10)由機床的數控系統控制;編碼器(17)通過另一組傳 動件與平旋盤(114)相連,編碼器(17)時時為機床的數控系統提供平旋盤(114)的轉速信 息;伺服電機(10)、平旋盤(114)、行星進給裝置、編碼器(17)與機床的數控系統形成閉環 連接;利用機床數控系統對進給伺服電機轉速的精準控制,通過平旋盤(114)與伺服電機 (10)的轉速差實現對平旋盤、或類似于平旋盤機構的進給驅動。
2. 根椐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平旋盤與A主軸(11)為一體結構,A 主軸(11)由B軸承(26)、C軸承(28)支承,A主軸(11)的動力由主馬達(15)通過D帶輪 (14)、C皮帶(13)和C帶輪(12)輸入;C同步帶輪(16)固定在A主軸(11)上,編碼器(17) 通過D同步帶輪(19)、B同步帶(18)、C同步帶輪(16)與A主軸(11)連接;雙聯齒輪(22) 套裝在A主軸(11)上,雙聯齒輪(22)與A主軸(11)為滑動配合,進給動力由伺服電機(10) 通過B同步帶輪(9)、A同步帶(8)、A同步帶輪(7)、A軸(5)、B齒輪(6)和雙聯齒輪(22) 傳至行星進給裝置;其特征是:行星進給裝置的主要零件為A齒輪(4)、齒輪軸(3)、K軸承 (55)、L軸承(56)、A齒條(2 )和滑塊(20 ) ;A齒輪(4 )固定裝在齒輪軸(3 )上,齒輪軸(3 )通 過K軸承(55)、L軸承(56)裝在A主軸(11)的平旋盤內,齒輪軸(3)與A齒條(2)嚙合,A 齒條(2 )固定在滑塊(20 )上,滑塊(20 )嵌裝在由壓板(21)構成的導軌內。
3. 根椐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A同步帶輪(7)固定在B軸(25)的外 端,行星進給裝置的動力由伺服電機(10)通過B同步帶輪(9)、A同步帶(8)、A同步帶輪(7) 和B軸(25)輸入;其特征是:B軸(25)通過A軸承(24)和D軸承(29)裝在A主軸(11)的 中心,B軸(25)的內端固裝有C齒輪(23),C齒輪(23)與A齒條(2)嚙合,A齒條(2)固定 裝在滑塊(20 )上,通過齒條(2 )直接驅動滑塊(20 )作進給運動。
4. 根椐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其特征是:B軸(25)的內端固裝著B 錐齒輪(33),B錐齒輪(33)與A錐齒輪(31)嚙合,A錐齒輪(31)固裝在A絲杠(32)上,A 絲杠(32)通過E軸承(34)、F軸承(36)裝在A主軸(11)的平旋盤上,A絲杠(32)與A絲 母(35)組成絲杠絲母副,A絲母(35)固裝在滑塊(20)上。
5. 根椐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差式機床進給系統,其特征是:在B主軸(37)的前端設有 45°斜面、止口和T形環槽,接套(41)的后部設有與B主軸(37)前端對應的45°斜面、凸 臺和螺釘孔,B主軸(37)與接套(41)通過螺釘(52)和T形塊(53)能夠固定連接,并且二 者的軸線可以同軸、也可以在〇?90°范圍內呈任意角度;F錐齒輪(54)固裝在B軸(25) 上,F錐齒輪(54)與C錐齒輪(39)嚙合,C錐齒輪(39)固裝在C軸(40)上,C軸(40)通過 G軸承(38 )和J軸承(50 )分別裝在B主軸(37 )和接套(41)上,C軸(40 )的另一端固裝著 E錐齒輪(51),E錐齒輪(51)與D錐齒輪(49)嚙合,D錐齒輪(49)固裝在B絲杠(43)上, B絲杠(43 )通過Η軸承(47 )、I軸承(48 )裝在接套(41)上,B絲杠(43 )與B絲母(42 )組 成絲杠絲母副,Β絲母(42)固裝在滑套(44)上,滑套(44)不能轉動、只能作伸縮運動,滑套 (44)上通過螺栓(45)固裝有Α刀具(46);滑套(44)的伸縮就是Α刀具(46)的進給運動, 滑套(44)的動力由伺服電機(10)通過B同步帶輪(9)、A同步帶(8)、A同步帶輪(7)、B軸 (25)、F錐齒輪(54)、C錐齒輪(39)、C軸(40)、E錐齒輪(51)、D錐齒輪(49)、B絲杠(43)和 B絲母(42)輸入,滑套(44)能夠隨接套(41)在0?90°范圍內任意角度工作,所以,通過 Α刀具(46)就能加工不同的平面、錐面或錐孔。
【文檔編號】B23Q5/36GK104097101SQ201410334311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5日
【發明者】黨金行 申請人:黨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