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增力偏心輪氣動夾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正交增力偏心輪氣動夾具涉及機械輔助裝置領域,具體涉及正交增力偏心輪氣動夾具,包括氣缸和偏心輪,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內設置有一無桿活塞,無桿活塞上下兩邊的氣缸壁上均開有一小孔,分別為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進氣口和排氣口通過管路與一換向閥相連,所述無桿活塞上設置有一圓柱形徑向孔,所述徑向孔中設置有一滑塊,所述滑塊的兩端分別一對稱的方式鉸接一斜置鉸桿,所述斜置鉸桿的另一端與兩桿鉸接;本發明結構簡單緊湊,夾緊可靠,由于采用了圓偏心輪機構,而使得它能夠自鎖,在加工過程中,可以使氣壓缸停止運轉,減少了壓力對氣壓元件的實際作用時間,有效延長了氣壓系統的壽命,降低成本。
【專利說明】
正交增力偏心輪氣動夾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機械輔助裝置領域,具體涉及正交增力偏心輪氣動夾具。
【背景技術】
[0002]在現代機械工業的生產和制造過程中,大量采用液壓夾具。但是,液壓系統由于制造上的原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油現象,從而對周嗣的環境造成污染。液壓沖擊還會產生噪聲,侵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面對著制造業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出現了綠色制造舊的理念。綠色制造是近些年才開始興起的一門綠色技術,它能使環境污染得到改善,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實現發展的可持續化。氣壓傳動相對于液壓傳動而言,不會產生空氣污染,沖擊造成的噪音污染也比較小,因此,氣壓傳動是一種清潔的系統,適應當今綠色制造的要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氣壓傳動也有自身的缺點,如系統壓力不可能太高,系統體積過于龐大。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對環境污染輕,壓力足夠大,夾緊可靠的正交增力圓偏心輪氣動夾具。
[0004]本發明正交增力圓偏心輪氣動夾具,包括氣缸和偏心輪,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內設置有一無桿活塞,無桿活塞上下兩邊的氣缸壁上均開有一小孔,分別為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進氣口和排氣口通過管路與一換向閥相連,所述無桿活塞上設置有一圓柱形徑向孔,所述徑向孔中設置有一滑塊,所述滑塊的兩端分別以對稱的方式鉸接一斜置鉸桿,所述鉸桿的另一端與兩桿鉸接,其中一桿與固定鉸座相連,另一桿與偏心輪鉸接。
[0005]優選地,滑塊與徑向孔為間隙配合。
[0006]優選地,偏心輪通過銷軸與工作臺相連。
[0007]優選地,偏心輪為圓偏心輪。
[0008]本發明結構簡單緊湊,對環境污染輕,壓力足夠大,夾緊可靠,由于采用了圓偏心輪機構,而使得它能夠自鎖。所以,在加工過程中,可以使氣壓缸停止運轉,減少了壓力對氣壓元件的實際作用時間,有效延長了氣壓系統的壽命,降低成本,而且節能效果顯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正交增力偏心輪氣動夾具結構示意圖。
[0010]附圖標記:1-無桿活塞,2-滑塊,3-鉸桿,4-桿,5-偏心輪,6-工件,7_換向閥,8-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0011]本發明正交增力偏心輪氣動夾具,包括氣缸8和偏心輪5,所述氣缸8內設置有一無桿活塞1,無桿活塞I上下兩邊的氣缸壁上均開有一小孔,分別為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進氣口和排氣口通過管路與一換向閥7相連,所述無桿活塞I上設置有一圓柱形徑向孔,所述徑向孔中設置有一滑塊2,所述滑塊2的兩端分別一對稱的方式鉸接一斜置鉸桿3,所述鉸桿3的另一端與兩桿4鉸接,其中一桿與固定鉸座相連,另一桿與偏心輪鉸接。滑塊2與徑向孔為間隙配合。偏心輪5通過銷軸與工作臺相連。偏心輪5為圓偏心輪。
[0012]當換向閥7處于上位狀態時,壓縮空氣進人氣缸8上腔;無桿活塞I在氣體壓力的作用下向下運動,通過二次正交力放大之后,驅動偏心輪5繞銷軸旋轉,對工件6施加作用力,從而夾緊工件6。偏心輪5為圓偏心輪,使得偏心輪5能夠自鎖,較長時間保持作用力,并可以讓氣壓泵停止運轉,此后便可對工件6進行加工。加工完畢后使換向閥7切換到下位工作,則壓縮空氣進入氣缸8下腔,無桿活塞I向上運動,牽動偏心輪5繞固定軸反向旋轉,松開工件6。
【權利要求】
1.一種正交增力偏心輪氣動夾具,包括氣缸(8)和偏心輪(5),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8)內設置有一無桿活塞(1),無桿活塞(I)上下兩邊的氣缸壁上均開有一小孔,分別為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進氣口和排氣口通過管路與一換向閥(7 )相連,所述無桿活塞(I)上設置有一圓柱形徑向孔,所述徑向孔中設置有一滑塊(2),所述滑塊(2)的兩端分別以對稱的方式鉸接一斜置鉸桿(3),所述鉸桿(3)的另一端與兩桿(4)鉸接,其中一桿與固定鉸座相連,另一桿與偏心輪鉸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正交增力偏心輪氣動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2)與徑向孔為間隙配合。
3.如權利要求2所述正交增力偏心輪氣動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輪(5)通過銷軸與工作臺相連。
4.如權利要求2所述正交增力偏心輪氣動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輪(5)為圓偏心輪。
【文檔編號】B23Q3/08GK104385004SQ201410544071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5日
【發明者】張淑芬 申請人:陜西啟源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