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142849閱讀:149來源:國知局
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包括:主動輪;從動輪;張緊在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上的皮帶;圓軸,其設置在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之間,其軸線與所述皮帶的工作面平行;多個開口卡箍,其卡裝在所述圓軸上;銜接板,至少一個開口卡箍的非開口端以相對于所述銜接板垂向可調的方式安裝在該銜接板上。本實用新型傳輸機構中的圓軸可在開口卡箍內旋轉,從而實現了圓軸和銜接板上部的法向可調,開口卡箍與銜接板之間垂向可調,使得皮帶上的工作面可以根據汽車覆蓋件型面進行調整,實現了汽車覆蓋件與傳輸皮帶接觸最大化,確保了覆蓋件在無損傷的前提下快速、穩定的傳輸。
【專利說明】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沖壓模具配件,特別是一種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

【背景技術】
[0002] 汽車覆蓋件為了滿足強度、功能、造型等各方面的需求,往往形狀都非常復雜。復 雜型面的覆蓋件為了保證表面質量,在對其進行傳輸過程中,需要極其小心,而覆蓋件傳輸 的便捷性將直接影響沖壓生產的效率。因此,如何使傳輸機構對覆蓋件完成快速、平穩、無 損傷的傳輸,成為沖壓生產工藝中的關鍵一環。
[0003] 如圖1至圖3所示,現有傳輸機構兩個帶輪100之間通過型材101連接。型材101 的剖面如圖3所示。型材101與連接板102之間焊接。這一結構造成帶輪100和型材101 之間以及型材101和連接板102之間不可調,從而使得傳輸機構無法實現汽車覆蓋件與皮 帶接觸面最大化,尤其是對于起伏性較大的覆蓋件,現有傳輸機構中的皮帶無法與覆蓋件 盡量貼合,因此,在傳輸過程中會造成皮帶無法帶動覆蓋件的情況發生,而且傳輸機構上的 剛性零件還容易對覆蓋件造成劃傷,影響覆蓋件的表面質量,使得良品率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其實現了 汽車覆蓋件與傳輸皮帶接觸最大化,確保了覆蓋件在無損傷的前提下快速、穩定的傳輸。
[0005]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 -種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包括:
[0007] 主動輪;
[0008] 從動輪;
[0009] 張緊在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上的皮帶;
[0010]圓軸,其設置在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之間,其軸線與所述皮帶的工作面平行;
[0011] 多個開口卡箍,其卡裝在所述圓軸上;
[0012] 銜接板,至少一個開口卡箍的非開口端以相對于所述銜接板垂向可調的方式安裝 在該銜接板上。
[0013] 優選地,所述銜接板的上部設有垂向第一長圓孔,第一螺栓穿過此第一長圓孔與 所述開口卡箍緊固聯接。
[0014] 優選地,所述銜接板的中部形成折彎部,該折彎部彎向所述開口卡箍且與所述銜 接板的下部垂直,所述銜接板的上部與折彎部的夾角為鈍角。
[0015] 優選地,所述銜接板的下部設有垂向第二長圓孔,第二螺栓穿過該第二長圓孔與 安裝支架緊固聯接。
[0016] 優選地,所述開口卡箍面向所述皮帶工作面底側的頂端固裝有托板。
[0017] 優選地,所述托板與所述開口卡箍的頂端螺紋聯接。
[0018] 優選地,所述開口卡箍的開口端通過第三螺栓將該開口卡箍擰緊。
[0019] 優選地,所述開口卡箍上、位于所述第三螺栓之上設有用于放置緊固螺栓的安裝 孔。
[0020] 優選地,所述主動輪由電機帶動,一所述開口卡箍上設置有檢測模具中沖壓件的 傳感器,該傳感器用于控制所述電機的啟閉。
[0021] 本實用新型傳輸機構中的圓軸可在開口卡箍內旋轉,從而實現了圓軸和銜接板上 部的法向可調,開口卡箍與銜接板之間垂向可調,使得皮帶上的工作面可以根據汽車覆蓋 件型面進行調整,實現了汽車覆蓋件與傳輸皮帶接觸最大化,確保了覆蓋件在無損傷的前 提下快速、穩定的傳輸。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 圖1為現有的傳輸機構的軸測圖;
[0023] 圖2為現有的傳輸機構的局部放大視圖;
[0024] 圖3為現有的傳輸機構中型材的左視圖;
[0025]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的軸測圖;
[0026]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的主視圖;
[0027]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拆掉皮帶后的軸測圖;
[0028]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中固定銜接試圖;
[0029]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中圓軸、開口卡箍和銜 接板安裝后的軸測圖;
[0030]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中圓軸、開口卡箍和銜 接板安裝后的背向軸測圖;
[0031]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的一種使用狀態圖。
[0032] 圖1至圖3中附圖標記為:帶輪100、型材101連接、連接板102。
[0033] 圖4至圖10中附圖標記為:1主動輪、2從動輪、3皮帶、4電機、5圓軸、6開口卡 箍、7銜接板、71銜接板上部、72銜接板中部、73銜接板下部、8第一螺栓、9第二螺栓、10安 裝支架、11托板、12第三螺栓、13傳感器、14安裝孔、15萬向節。

【具體實施方式】
[0034]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5] 如圖4所示,一種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其主要應用于汽車沖壓件沖壓模具 中,包括主動輪1、從動輪2、皮帶3、電機4、圓軸5、開口卡箍6、銜接板7。
[0036] 皮帶3張緊在主動輪1和從動輪2上的皮帶3。
[0037] 圓軸5設置在主動輪1和從動輪2之間,其軸線與皮帶3的工作面平行。
[0038] 四個開口卡箍6卡裝在圓軸5上,其中兩個分別設置在圓軸5的兩端,靠近主動輪 1的開口卡箍6上安裝有電機4。
[0039] 圓軸5中部上的兩個開口卡箍6的非開口端以相對于銜接板7垂向可調的方式安 裝在該銜接板7上。
[0040] 圓軸5可在開口卡箍6內旋轉,從而實現了圓軸5和銜接板7的法向可調,開口卡 箍6與銜接板7之間垂向可調,使得皮帶上的工作面可以根據汽車沖壓件型面進行調整,實 現了汽車沖壓件與傳輸皮帶接觸最大化,確保了沖壓件在無損傷的前提下快速、穩定的傳 輸。
[0041]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優選地,銜接板7的上部71對應兩個開口卡箍6的位 置處設有垂向第一長圓孔,其中銜接板7的上部71上對應每個開口卡箍6的位置處都沿垂 向設有兩個第一長圓孔,共計四個第一長圓孔,每一個長圓孔上都裝配有一個第一螺栓8, 第一螺栓8穿過第一長圓孔與開口卡箍6緊固聯接。使用時,擰松第一螺栓8,使得第一螺 栓8可沿第一長圓孔滑動,調整到合適的位置處后,再擰緊第一螺栓8。通過此種方式即可 實現對銜接板7和開口卡箍6之間的垂向可調,這一調節方式簡單易行。
[0042]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優選地,銜接板7的中部形成折彎部72,該折彎部72 彎向開口卡箍6且與銜接板7的下部73垂直,銜接板7的上部71與折彎部72的夾角為鈍 角。采用鈍角的設計,使得圓軸5和銜接板7的法向可調角度更大,進而使得皮帶3的工作 面與沖壓件更好的貼合。
[0043] 一種使用方式,如圖7所示,銜接板7的下部73的兩側分別設有垂向第二長圓孔, 第二螺栓9穿過該第二長圓孔與安裝支架10緊固聯接。借助安裝架可將傳輸機構安裝在 模具上,而且第二螺栓9可在第二長圓孔內滑動,實現了銜接板7在安裝支架10上高度可 調,這一高度可調延伸了開口卡箍6與銜接板7的垂向可調,有助于皮帶3的工作面與沖壓 件貼合。
[0044] 如圖6所不,一種實施方式,優選地,開口卡箍6面向皮帶3工作面底側的頂端固 裝有托板11,托板11與開口卡箍6的頂端螺紋聯接。托板11可將皮帶3的工作面托起,從 而增大了工作面與沖壓件的接觸面積,進而增大了沖壓件與工作面之間的摩擦力,有助于 皮帶3對沖壓件的傳輸。
[0045] 如圖8所示,一種實施方式,優選地,每個開口卡箍6的開口端通過第三螺栓12將 該開口卡箍6擰緊。開口卡箍6上、位于第三螺栓12之上設有用于放置緊固螺栓的安裝孔 14。當圓軸5和開口卡箍6之間的位置調整完成后,擰緊第三螺栓12,再在安裝孔14內擰 入緊固螺栓,可防止傳輸機構在運行過程中圓軸5發生旋轉,影響沖壓件的傳輸。另外,調 節第三螺栓12和緊固螺栓可對傳輸機構的角度進行微調,進一步確保皮帶3的工作面與沖 壓件最大化接觸。除了采用上述結構外,開口卡箍6的開口端還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緊固。
[0046] 如圖4至圖6所不,一種實施方式,優選地,一開口卡箍6上設置有檢測模具中沖 壓件的傳感器13,傳感器13可以是電感式傳感器、電容式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光電傳感器 中的一種,該傳感器13用于控制電機4的啟閉,由電機4帶動主動輪1,實現傳輸機構的傳 動。傳感器13的設置提升了沖壓模具的最自動化程度,進而提升了生產效率。
[0047] 如圖10所示,在一種包邊模中使用了此傳輸機構,用于實現包邊總成件舉升后的 傳輸工作。為了節約成本,可將兩個傳輸機構通過萬向節15連接,實現一個電機4帶動兩 個傳輸機構運轉。
[0048]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不局限在上述實施例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指導思想輕易提出其它實施方式,這些實施方式都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 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包括主動輪(1)、從動輪(2)以及張緊在所述主動輪 (1)和從動輪(2)上的皮帶(3),其特征在于,該傳輸機構還包括: 圓軸(5),其設置在所述主動輪(1)和從動輪(2)之間,其軸線與所述皮帶(3)的工作 面平行; 多個開口卡箍(6),其卡裝在所述圓軸(5)上; 銜接板(7),至少一個開口卡箍(6)的非開口端以相對于所述銜接板(7)垂向可調的方 式安裝在該銜接板(7)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銜接板(7)的 上部(71)設有垂向第一長圓孔,第一螺栓(8)穿過此第一長圓孔與所述開口卡箍(6)緊固 聯接。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銜接板(7)的 中部形成折彎部(72),該折彎部(72)彎向所述開口卡箍(6)且與所述銜接板(7)的下部 (73)垂直,所述銜接板(7)的上部(71)與折彎部(72)的夾角為鈍角。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銜接板(7)的 下部(73)設有垂向第二長圓孔,第二螺栓(9)穿過該第二長圓孔與安裝支架(10)緊固聯 接。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卡箍(6) 面向所述皮帶(3)工作面底側的頂端固裝有托板(11)。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1)與所 述開口卡箍(6)的頂端螺紋聯接。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卡箍(6) 的開口端通過第三螺栓(12)將該開口卡箍(6)擰緊。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卡箍(6) 上、位于所述第三螺栓(12)之上設有用于放置緊固螺栓的安裝孔(14)。
9. 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沖壓模具的傳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主動輪(1)由電機(4)帶動,一所述開口卡箍(6)上設置有檢測模具中沖壓件的傳感器 (13),該傳感器(13)用于控制所述電機(4)的啟閉。
【文檔編號】B21D43/12GK203900305SQ201420294821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4日
【發明者】何鵬申, 劉春雨, 阮林凡, 鄭薇, 趙鴻鵠, 賴榮勝, 王海玲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