擰緊機最新裝配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擰緊機最新裝配體,該擰緊機最新裝配體包括箱式支架、滾輪式支撐座、主控電柜、夾緊裝置、擰緊裝置、安全光幕和人機控制器,所述箱式支架底部安裝有四個滾輪式支撐座,箱式支架內部下端設有主控電柜,箱式支架的工作臺上安裝有夾緊裝置,夾緊裝置后側的工作臺上安裝有擰緊裝置,夾緊裝置前側的箱式支架上安裝有安全光幕,安全光幕上方的箱式支架上安裝有人機控制器。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能夠替代人工自動將干燥筒擰入到干燥筒座上,節約勞動力,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
擰緊機最新裝配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自動化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擰緊機最新裝配體。
【背景技術】
[0002]干燥器是通過加熱使物料中的濕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發揮性液體成分)汽化逸出,以獲得規定濕含量的固體物料的機械設備,對于使用空氣制動系統的車輛而言,壓縮空氣的清潔與干燥對行車安全非常重要,現有技術中的空氣干燥筒結構復雜,人工裝配存在人為因素,容易出現不良品,而且裝配周期長、效率低和成本高,有鑒于此,基于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設計出一款擰緊機最新裝配體。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擰緊機最新裝配體,結構緊湊,能夠替代人工自動將干燥筒擰入到干燥筒座上,節約勞動力,降低了生產成本。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擰緊機最新裝配體,該擰緊機最新裝配體包括箱式支架、滾輪式支撐座、主控電柜、夾緊裝置、擰緊裝置、安全光幕和人機控制器,所述箱式支架底部安裝有四個滾輪式支撐座,箱式支架內部下端設有主控電柜,箱式支架的工作臺上安裝有夾緊裝置,夾緊裝置后側的工作臺上安裝有擰緊裝置,夾緊裝置前側;
[0005]優選的是,所述夾緊裝置包括無桿氣缸、推板、滑軌、滑塊、緩沖器、接近開關和夾緊單元,所述無桿氣缸縱向固定于箱式支架的工作臺上,無桿氣缸的滑臺上安裝有推板,兩根互相平行的滑軌通過墊塊固定于無桿氣缸兩側的工作臺上,推板下平面設有與之對應的滑塊,滑塊與滑軌配合,緩沖器和接近開關分別通過支架固定于無桿氣缸后側的工作臺上,緩沖器和接近開關均對著推板,推板上平面安裝有夾緊單元;所述夾緊單元包括第一安裝板、第一夾緊模、第二安裝板、氣缸護罩、薄型氣缸、第二夾緊模、導柱、感應片、感應器導軌、傳感器和光電傳感器,所述第一安裝板固定于推板上平面左側,第一安裝板側面安裝有第一夾緊模,第二安裝板固定于推板上平面右側,第二安裝板右側面安裝有氣缸護罩,薄型氣缸位于氣缸護罩內且固定于第二安裝板上,薄型氣缸的活塞桿穿過第二安裝板且與第二夾緊模固定,第二夾緊模和第一夾緊模的相對側面設有安裝凹槽,安裝凹槽可與干燥筒座配合,第二夾緊模右側面安裝有兩根導柱,第二安裝板上與之相對位置處設有導向孔,導柱插裝于導向孔內,第二安裝板后側面安裝有感應片,推板上設有橫向的感應器導軌,感應器導軌上設有傳感器,傳感器與感應片位于同一水平面,光電傳感器通過支架固定于推板后側面上;
[0006]優選的是,所述擰緊裝置包括擰緊支架、擰緊安裝板、“η”形連接板、升降氣缸、浮動接頭、浮動連接板、擰緊單元、升降板、升降滑塊、升降滑軌、擰緊緩沖器、擰緊感應片、擰緊感應器導軌、擰緊傳感器、傳感器支架和擰緊光電傳感器,所述擰緊支架由上平板、下平板和連接柱組成,上平板和下平板通過八根連接柱固定,下平板固定于箱式支架的工作臺上,上平板上安裝有與之垂直的擰緊安裝板,擰緊安裝板和上平板通過連接板固定,“ I ”形連接板的豎直板與擰緊安裝板固定,“ I”形連接板的水平板上安裝有升降氣缸,升降氣缸活塞桿上安裝有浮動接頭,浮動接頭固定于浮動連接板上,浮動連接板固定于擰緊單元的連接塊上,連接塊固定于升降板上,升降板后側面安裝有兩組互相平行的升降滑塊,擰緊安裝板上設有與之對應的升降滑軌,升降滑塊與升降滑軌配合,升降板上方設有擰緊緩沖器,擰緊緩沖器通過支架固定于擰緊安裝板上,升降板側端面上安裝有擰緊感應片,擰緊安裝板上安裝有豎直的擰緊感應器導軌,擰緊感應器導軌上設有擰緊傳感器,擰緊傳感器與擰緊感應片上下位置相對,擰緊支架的連接柱上套裝有傳感器支架,傳感器支架上安裝有擰緊光電傳感器;
[0007]優選的是,所述擰緊單元還包括安裝箱、減速電機、第一聯軸器、扭矩傳感器、第二聯軸器、轉軸、鎖緊螺母、平面推力軸承、襯套、襯套鎖緊螺母、軸承、固定環、下旋轉盤、夾緊組件和轉盤,所述連接塊上安裝有安裝箱,安裝箱的上平板上安裝有減速電機,減速電機的電機軸穿過安裝箱的上平板且通過第一聯軸器與扭矩傳感器的輸入端連接,扭矩傳感器的輸出端通過第二聯軸器與轉軸連接,第一聯軸器、扭矩傳感器和第二聯軸器均位于安裝箱內,扭矩傳感器固定于安裝箱的內側壁上,轉軸穿過連接塊,轉軸上安裝有鎖緊螺母,鎖緊螺母下方的轉軸上套有平面推力軸承和襯套,襯套上部安裝有襯套鎖緊螺母,平面推力軸承上平面與鎖緊螺母固定,平面推力軸承下平面與襯套鎖緊螺母固定,襯套穿過連接塊,襯套上還安裝有兩個軸承,兩個軸承固定于連接塊內,襯套穿過連接塊的一端套有固定環,固定環固定于連接塊下平面,襯套下部安裝有下旋轉盤,下旋轉盤下平面同圓心設有三個等分的夾緊組件,轉軸穿過襯套的一端安裝有轉盤;所述夾緊組件包括雙耳接頭、夾緊支架、夾緊連接柱、關節接頭、魚眼軸承、雙耳支座、單耳接頭和夾緊模,所述雙耳接頭固定于下旋轉盤下平面,雙耳接頭通過鉸接銷插裝于夾緊支架上部,夾緊支架上設有矩形通槽,夾緊連接柱位于矩形通槽里且兩端插裝于夾緊支架上,關節接頭的頭部安裝于夾緊連接柱上,關節接頭的另一端與魚眼軸承固定,轉盤下平面同圓心安裝有三個等分的雙耳支座,魚眼軸承通過鉸接銷插裝于雙耳支座上,夾緊支架下部還設有連接通槽,單耳接頭位于連接通槽里且通過鉸接銷與夾緊支架活動連接,單耳接頭固定于夾緊模上,三個夾緊模的相對側面上設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可與干燥筒外側壁配合。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擰緊機最新裝配體,結構緊湊,能夠替代人工自動將干燥筒擰入到干燥筒座上,節約勞動力,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擰緊機最新裝配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擰緊機最新裝配體的夾緊裝置第一結構示意圖;
[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擰緊機最新裝配體的夾緊裝置第二結構示意圖;
[0012]圖4是本實用新型擰緊機最新裝配體的夾緊單元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3]圖5是本實用新型擰緊機最新裝配體的擰緊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4]圖6是本實用新型擰緊機最新裝配體的擰緊單元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5]圖7是本實用新型擰緊機最新裝配體的擰緊單元結構示意圖;
[0016]圖8是本實用新型擰緊機最新裝配體的夾緊組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18]請參閱圖1至圖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0019]—種擰緊機最新裝配體,該擰緊機最新裝配體包括箱式支架1、滾輪式支撐座2、主控電柜3、夾緊裝置4、擰緊裝置5、安全光幕6和人機控制器7,所述箱式支架I底部安裝有四個滾輪式支撐座2,箱式支架I內部下端設有主控電柜3,箱式支架I的工作臺11上安裝有夾緊裝置4,夾緊裝置4后側的工作臺11上安裝有擰緊裝置5,夾緊裝置4前側的箱式支架I上安裝有安全光幕6,安全光幕6上方的箱式支架I上安裝有人機控制器7;
[0020]所述夾緊裝置4包括無桿氣缸41、推板42、滑軌43、滑塊44、緩沖器45、接近開關46和夾緊單元47,所述無桿氣缸41縱向固定于箱式支架I的工作臺11上,無桿氣缸41的滑臺上安裝有推板42,兩根互相平行的滑軌43通過墊塊固定于無桿氣缸41兩側的工作臺11上,推板42下平面設有與之對應的滑塊44,滑塊44與滑軌43配合,緩沖器45和接近開關46分別通過支架固定于無桿氣缸41后側的工作臺11上,緩沖器45和接近開關46均對著推板42,推板42上平面安裝有夾緊單元47;所述夾緊單元47包括第一安裝板471、第一夾緊模472、第二安裝板473、氣缸護罩474、薄型氣缸475、第二夾緊模476、導柱477、感應片478、感應器導軌479、傳感器4710和光電傳感器4711,所述第一安裝板471固定于推板42上平面左側,第一安裝板471側面安裝有第一夾緊模472,第二安裝板473固定于推板42上平面右側,第二安裝板473右側面安裝有氣缸護罩474,薄型氣缸475位于氣缸護罩474內且固定于第二安裝板473上,薄型氣缸475的活塞桿穿過第二安裝板473且與第二夾緊模476固定,第二夾緊模476和第一夾緊模472的相對側面設有安裝凹槽,安裝凹槽可與干燥筒座配合,第二夾緊模476右側面安裝有兩根導柱477,第二安裝板473上與之相對位置處設有導向孔,導柱477插裝于導向孔內,第二安裝板473后側面安裝有感應片478,推板42上設有橫向的感應器導軌479,感應器導軌479上設有傳感器4710,傳感器4710與感應片478位于同一水平面,光電傳感器4711通過支架固定于推板42后側面上;
[0021 ]所述擰緊裝置5包括擰緊支架51、擰緊安裝板52、“ π ”形連接板53、升降氣缸54、浮動接頭55、浮動連接板56、擰緊單元57、升降板58、升降滑塊59、升降滑軌510、擰緊緩沖器511、擰緊感應片512、擰緊感應器導軌513、擰緊傳感器514、傳感器支架515和擰緊光電傳感器516,所述擰緊支架51由上平板、下平板和連接柱組成,上平板和下平板通過八根連接柱固定,下平板固定于箱式支架I的工作臺11上,上平板上安裝有與之垂直的擰緊安裝板52,擰緊安裝板52和上平板通過連接板固定,“η”形連接板53的豎直板與擰緊安裝板52固定,“I”形連接板53的水平板上安裝有升降氣缸54,升降氣缸54活塞桿上安裝有浮動接頭55,浮動接頭55固定于浮動連接板56上,浮動連接板56固定于擰緊單元57的連接塊571上,連接塊571固定于升降板58上,升降板58后側面安裝有兩組互相平行的升降滑塊59,擰緊安裝板52上設有與之對應的升降滑軌510,升降滑塊59與升降滑軌510配合,升降板58上方設有擰緊緩沖器511,擰緊緩沖器511通過支架固定于擰緊安裝板52上,升降板58側端面上安裝有擰緊感應片512,擰緊安裝板52上安裝有豎直的擰緊感應器導軌513,擰緊感應器導軌513上設有擰緊傳感器514,擰緊傳感器514與擰緊感應片512上下位置相對,擰緊支架51的連接柱上套裝有傳感器支架515,傳感器支架515上安裝有擰緊光電傳感器516;
[0022]所述擰緊單元57還包括安裝箱572、減速電機573、第一聯軸器574、扭矩傳感器575、第二聯軸器576、轉軸577、鎖緊螺母578、平面推力軸承579、襯套5710、襯套鎖緊螺母5711、軸承5712、固定環5713、下旋轉盤5714、夾緊組件5715和轉盤5716,所述連接塊571上安裝有安裝箱572,安裝箱572的上平板上安裝有減速電機573,減速電機573的電機軸穿過安裝箱572的上平板且通過第一聯軸器574與扭矩傳感器575的輸入端連接,扭矩傳感器575的輸出端通過第二聯軸器576與轉軸577連接,第一聯軸器574、扭矩傳感器575和第二聯軸器576均位于安裝箱572內,扭矩傳感器575固定于安裝箱572的內側壁上,轉軸577穿過連接塊571,轉軸577上安裝有鎖緊螺母578,鎖緊螺母578下方的轉軸577上套有平面推力軸承579和襯套5710,襯套5710上部安裝有襯套鎖緊螺母5711,平面推力軸承579上平面與鎖緊螺母578固定,平面推力軸承579下平面與襯套鎖緊螺母5711固定,襯套5710穿過連接塊571,襯套5710上還安裝有兩個軸承5712,兩個軸承5712固定于連接塊571內,襯套5710穿過連接塊571的一端套有固定環5713,固定環5713固定于連接塊571下平面,襯套5710下部安裝有下旋轉盤5714,下旋轉盤5714下平面同圓心設有三個等分的夾緊組件5715,轉軸577穿過襯套5710的一端安裝有轉盤5716;所述夾緊組件5715包括雙耳接頭57151、夾緊支架57152、夾緊連接柱57153、關節接頭57154、魚眼軸承57155、雙耳支座57156、單耳接頭57157和夾緊模57158,所述雙耳接頭57151固定于下旋轉盤5714下平面,雙耳接頭57151通過鉸接銷插裝于夾緊支架57152上部,夾緊支架57152上設有矩形通槽,夾緊連接柱57153位于矩形通槽里且兩端插裝于夾緊支架57152上,關節接頭57154的頭部安裝于夾緊連接柱57153上,關節接頭57154的另一端與魚眼軸承57155固定,轉盤5716下平面同圓心安裝有三個等分的雙耳支座57156,魚眼軸承57155通過鉸接銷插裝于雙耳支座57156上,夾緊支架57152下部還設有連接通槽,單耳接頭57157位于連接通槽里且通過鉸接銷與夾緊支架57152活動連接,單耳接頭57157固定于夾緊模57158上,三個夾緊模57158的相對側面上設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可與干燥筒外側壁配合。
[0023]本實用新型擰緊機最新裝配體工作時,人工將裝有干燥筒的干燥筒座放在第一夾緊模472和第二夾緊模476之間,主控電柜3和人機控制器7的控制下,薄型氣缸475的活塞桿伸展帶動第一夾緊模472和第二夾緊模476夾緊干燥筒座,傳感器4710感應到感應片478時,無桿氣缸41工作將工件輸送到擰緊單元57下方,接近開關46感應到工件時,擰緊裝置5的升降氣缸54的活塞桿伸展將擰緊單元57向下移動,干燥筒位于三個夾緊組件5715之間,減速電機573工作帶動轉軸577轉動,轉軸577轉動帶動其上的雙耳支座57156轉動,在魚眼軸承57155和雙耳支座57156連接下,轉軸577轉動帶動夾緊支架57152向內收縮,夾緊支架57152向內收縮帶動夾緊模57158夾緊干燥筒,減速電機573繼續工作,在平面推力軸承579的作用下,減速電機573帶動襯套5710轉動,此時轉軸577和襯套5710同步轉動,襯套5710轉動帶動夾緊組件5715轉動,夾緊組件5715轉動將干燥筒擰緊到干燥筒座上,機器重復以上工作步驟。
[0024]本實用新型擰緊機最新裝配體,結構緊湊,能夠替代人工自動將干燥筒擰入到干燥筒座上,節約勞動力,降低了生產成本。
[002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擰緊機最新裝配體,其特征在于:該擰緊機最新裝配體包括箱式支架、滾輪式支撐座、主控電柜、夾緊裝置、擰緊裝置、安全光幕和人機控制器,所述箱式支架底部安裝有四個滾輪式支撐座,箱式支架內部下端設有主控電柜,箱式支架的工作臺上安裝有夾緊裝置,夾緊裝置后側的工作臺上安裝有擰緊裝置,夾緊裝置前側的箱式支架上安裝有安全光幕,安全光幕上方的箱式支架上安裝有人機控制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擰緊機最新裝配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緊裝置包括無桿氣缸、推板、滑軌、滑塊、緩沖器、接近開關和夾緊單元,所述無桿氣缸縱向固定于箱式支架的工作臺上,無桿氣缸的滑臺上安裝有推板,兩根互相平行的滑軌通過墊塊固定于無桿氣缸兩側的工作臺上,推板下平面設有與之對應的滑塊,滑塊與滑軌配合,緩沖器和接近開關分別通過支架固定于無桿氣缸后側的工作臺上,緩沖器和接近開關均對著推板,推板上平面安裝有夾緊單元;所述夾緊單元包括第一安裝板、第一夾緊模、第二安裝板、氣缸護罩、薄型氣缸、第二夾緊模、導柱、感應片、感應器導軌、傳感器和光電傳感器,所述第一安裝板固定于推板上平面左側,第一安裝板側面安裝有第一夾緊模,第二安裝板固定于推板上平面右側,第二安裝板右側面安裝有氣缸護罩,薄型氣缸位于氣缸護罩內且固定于第二安裝板上,薄型氣缸的活塞桿穿過第二安裝板且與第二夾緊模固定,第二夾緊模和第一夾緊模的相對側面設有安裝凹槽,安裝凹槽可與干燥筒座配合,第二夾緊模右側面安裝有兩根導柱,第二安裝板上與之相對位置處設有導向孔,導柱插裝于導向孔內,第二安裝板后側面安裝有感應片,推板上設有橫向的感應器導軌,感應器導軌上設有傳感器,傳感器與感應片位于同一水平面,光電傳感器通過支架固定于推板后側面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擰緊機最新裝配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擰緊裝置包括擰緊支架、擰緊安裝板、“I”形連接板、升降氣缸、浮動接頭、浮動連接板、擰緊單元、升降板、升降滑塊、升降滑軌、擰緊緩沖器、擰緊感應片、擰緊感應器導軌、擰緊傳感器、傳感器支架和擰緊光電傳感器,所述擰緊支架由上平板、下平板和連接柱組成,上平板和下平板通過八根連接柱固定,下平板固定于箱式支架的工作臺上,上平板上安裝有與之垂直的擰緊安裝板,擰緊安裝板和上平板通過連接板固定,“ I ”形連接板的豎直板與擰緊安裝板固定,“ I ”形連接板的水平板上安裝有升降氣缸,升降氣缸活塞桿上安裝有浮動接頭,浮動接頭固定于浮動連接板上,浮動連接板固定于擰緊單元的連接塊上,連接塊固定于升降板上,升降板后側面安裝有兩組互相平行的升降滑塊,擰緊安裝板上設有與之對應的升降滑軌,升降滑塊與升降滑軌配合,升降板上方設有擰緊緩沖器,擰緊緩沖器通過支架固定于擰緊安裝板上,升降板側端面上安裝有擰緊感應片,擰緊安裝板上安裝有豎直的擰緊感應器導軌,擰緊感應器導軌上設有擰緊傳感器,擰緊傳感器與擰緊感應片上下位置相對,擰緊支架的連接柱上套裝有傳感器支架,傳感器支架上安裝有擰緊光電傳感器。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擰緊機最新裝配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擰緊單元還包括安裝箱、減速電機、第一聯軸器、扭矩傳感器、第二聯軸器、轉軸、鎖緊螺母、平面推力軸承、襯套、襯套鎖緊螺母、軸承、固定環、下旋轉盤、夾緊組件和轉盤,所述連接塊上安裝有安裝箱,安裝箱的上平板上安裝有減速電機,減速電機的電機軸穿過安裝箱的上平板且通過第一聯軸器與扭矩傳感器的輸入端連接,扭矩傳感器的輸出端通過第二聯軸器與轉軸連接,第一聯軸器、扭矩傳感器和第二聯軸器均位于安裝箱內,扭矩傳感器固定于安裝箱的內側壁上,轉軸穿過連接塊,轉軸上安裝有鎖緊螺母,鎖緊螺母下方的轉軸上套有平面推力軸承和襯套,襯套上部安裝有襯套鎖緊螺母,平面推力軸承上平面與鎖緊螺母固定,平面推力軸承下平面與襯套鎖緊螺母固定,襯套穿過連接塊,襯套上還安裝有兩個軸承,兩個軸承固定于連接塊內,襯套穿過連接塊的一端套有固定環,固定環固定于連接塊下平面,襯套下部安裝有下旋轉盤,下旋轉盤下平面同圓心設有三個等分的夾緊組件,轉軸穿過襯套的一端安裝有轉盤;所述夾緊組件包括雙耳接頭、夾緊支架、夾緊連接柱、關節接頭、魚眼軸承、雙耳支座、單耳接頭和夾緊模,所述雙耳接頭固定于下旋轉盤下平面,雙耳接頭通過鉸接銷插裝于夾緊支架上部,夾緊支架上設有矩形通槽,夾緊連接柱位于矩形通槽里且兩端插裝于夾緊支架上,關節接頭的頭部安裝于夾緊連接柱上,關節接頭的另一端與魚眼軸承固定,轉盤下平面同圓心安裝有三個等分的雙耳支座,魚眼軸承通過鉸接銷插裝于雙耳支座上,夾緊支架下部還設有連接通槽,單耳接頭位于連接通槽里且通過鉸接銷與夾緊支架活動連接,單耳接頭固定于夾緊模上,三個夾緊模的相對側面上設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可與干燥筒外側壁配合。
【文檔編號】B23P19/06GK205703196SQ201620633336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發明人】胡小東
【申請人】蘇州威諾爾檢測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