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040929閱讀:17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屬于金屬加工配套機械。
按金屬加工為一傳統產業,該產業歷久不衰,究其原因,是因為具有其他材料無法取代的優點,即以電器產品中所需的端子為例,即無法以塑料射出取代。
而金屬加工中的沖壓成型作業,也即人們所熟知的沖床,是常見的加工方式,且近年來隨著電子或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自動化也引進這項沖壓作業中,因此,自動沖床的連續沖壓,可有效掌握產量與品質。
自動沖床作業,通常是藉成卷的金屬料帶,先置于一送料機上,而在操作時,料帶經喂料至沖模,再予以沖壓,如此周而復始。
而這種成卷金屬料帶,其大小將影響作業效率,若料帶的長度過短,則將產生換料頻繁、浪費工時,若料帶太重,固可減省換料頻繁的時間,但其供料時,則須動用大量人力,或推高機等,頗不方便。
已有的升料機如


圖1所示,為一梯形機架,并由兩壁形成槽體,供容置成卷的料帶,而其下方,則具一橫桿,因此,當換料時,欲將上百公斤的成卷料帶置入槽中,則須藉助堆高機,且料帶的寬度不一,因此,難以作有效的定位,所以在放置后尚須花時間加以校正,這對目前人工費用高漲的制造業而言,實非良策。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該機與金屬加工機械配套使用,可以不用堆高機,使料帶能有效的定位,校正省時省力,極為方便。
實施本實用新型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該機包括兩機壁平行設置,形成其間壁槽,上方具一機桿橫置連接,底部橫設一可轉動的機輪;一底架由設于機壁內側底部的兩底桿及橫向連接底板形成冂字型,底板外側則垂直連接一氣壓缸的缸軸,且底桿凹設桿凹;一撐軸為可轉動的圓柱形,長度則對應于兩底桿間的距離;藉成卷的料帶滾入兩機壁間,且撐軸橫跨底桿,并使氣壓缸回縮,而使料帶受撐軸的支撐并升高落于撐軸與機輪間作為升料;該機進一步包含兩撐臂各設于機壁內側,各由一設于機壁底部的固定臂藉支點樞接一活動臂,活動臂的端處,則開具臂孔;藉一撐架內撐于料帶內徑,活動臂的端處藉臂孔鎖合于底桿,且撐架跨置于臂凹,并由氣壓缸回縮而使活動臂與固定臂呈拱起上升作為升料并免除撐軸的使用;還包括兩校正板平行且對稱為機桿貫穿,近中央部份具板孔并藉一螺桿貫穿,且該螺桿上具一嚙合的桿頭,藉旋鈕轉動螺桿而調整校正板間的距離以夾合料帶;撐架由若干呈T型的撐片各至少藉兩端樞接的架片樞接于兩端的撐框,且各撐框嚙合一具螺紋的撐桿,一端則具一撐頭嚙合于撐桿,藉撐桿的改變兩撐框距離而使架片內縮或外張。
現在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作進一步的說明。其中
圖1已有的升料機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立體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用于無撐架的作動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用于無撐架的送料示意圖。
圖5本實用新型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具有撐架時操作示意圖。
圖6本實用新型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使用撐架時送料示意圖。
如圖所示,基本上,本實用新型雙用自動升降校正機是由兩機壁1、兩組撐臂2、一底架3、兩校正板4、一撐架5及一撐軸6所組成。
其中,機壁1為平直的平行壁面,故兩機壁1間形成壁槽11,供后續元件及料帶的容置,且其上方具一機桿12橫置其間,供后敘的校正板4樞接,而其上方,則具可供料帶通過的裝置,因這些均屬已知,故不擬贅言。此外,在其底部也橫置一可轉動的機輪13。
撐臂2各設于機壁內側并呈對稱設置,該撐臂是由一設于機壁底部的固定臂21樞接一活動臂22,并可藉一支點23呈可互為回動狀態(示于圖3),而固定臂21與活動臂22的近支點23處,則各自凹陷成固定臂凹211及活動臂凹221,以供容置后敘撐架5的軸心,此外,活動臂22的端處,則開具一臂孔222,以供與后敘底架3螺合。
底架3為由設于機壁1內側底部的兩底桿31及橫向連接的底板32而形成一冂字型,且底板32與一氣壓缸33的缸軸34固定連接,所以,經由氣壓缸33的作動,可使底桿31連同底板32位移。同時,在底桿31上,凹設若干個桿凹311,以供后敘撐軸6置放。
校正板4為平行且對稱設置在機桿12上,且中央部份也具板孔41并藉一螺桿42貫穿,且該螺桿42上具桿頭43嚙合于螺桿42的桿紋。所以,經由螺桿42外端的旋鈕旋動,即可調整兩校正板4間的距離,而其目的是在于使寬度不同的料帶因此可以夾緊并作位置上的校正。
撐架5則為使用于避免刮傷料帶表面處理的場合,如端子等精密零件,該撐架5是由若干呈T字型的撐片51,各至少藉兩端樞接的架片52樞接在兩端的撐框53上,且該撐框53則嚙合撐桿54并推動一撐頭55,可使兩撐框53的距離拉長或縮短,而樞接其上的架片52因此可使架片51內縮或外張,進而使架片51間所構成的外徑可作大小控制,以適應不同成卷料帶的內徑。
撐軸6為一可轉動的圓柱,長度則對應于兩底桿31間的距離,以便可跨置其間。
請再參閱圖示,本實用新型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在實施時,如圖3、4、6所示,不用活動臂22而將料帶掛置于機壁1內側,則此時補料可將成卷的料帶滾入兩底桿31間,再將撐軸6跨置于兩底桿31的桿凹311上,待定位后,則將氣壓缸33的缸軸34回收,如此,使底桿31因此后縮,而料帶受撐軸6的卡制隨之向底板32方向移動,至最后呈支撐于撐軸6及機輪13之上,同時,依料帶的寬度而調整兩校正板4的寬度,即可使料帶定位,即形成如圖4的狀態,其中A即為成卷的料帶。
前已述及在避免損及金屬表面的場合,則如圖5所示,將活動臂22鎖合于底桿31前端,并以撐架5內撐于料帶的內徑,且滾入兩底桿31間,并使撐桿54的兩端置入固定臂凹211及活動臂凹221上,此時,再使缸軸34回縮,則底桿31也向缸軸34方向移動,并使活動臂22與固定臂21上升,即達如圖6所示的狀態,并調整校正板4間的距離,使成卷料帶得以定位。
所以,經由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可將笨重的升料及校正工作輕易地合為單一操作所完成,且可有兩種不同升料與供料的選擇,加之校正簡單確實,這些均為同類機器中前所未有的一大提高。
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為較佳實施例的一種,舉凡局部的變更或修飾而源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并為熟悉該專業的人員所易于推知的,則均不脫本實用新型專利權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包括兩機壁平行設置,形成其間壁槽,上方具一機桿橫置連接,底部橫設一可轉動的機輪;一底架由設于機壁內側底部的兩底桿及橫向連接底板形成冂字型,底板外側則垂直連接一氣壓缸的缸軸,且底桿凹設桿凹;一撐軸為可轉動的圓柱形,長度則對應于兩底桿間的距離;藉成卷的料帶滾入兩機壁間,且撐軸橫跨底桿,并使氣壓缸回縮,而使料帶受撐軸的支撐并升高落于撐軸與機輪間作為升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兩撐臂各設于機壁內側,各由一設于機壁底部的固定臂藉支點樞接一活動臂,活動臂的端處,則開具臂孔;藉一撐架內撐于料帶內徑,活動臂的端處藉臂孔鎖合于底桿,且撐架跨置于臂凹,并由氣壓缸回縮而使活動臂與固定臂呈拱起上升作為升料并免除撐軸的使用。
3.如權利要求1及2所述的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兩校正板平行且對稱為機桿貫穿,近中央部份具板孔并藉一螺桿貫穿,且該螺桿上具一嚙合的桿頭;藉旋鈕轉動螺桿而調整校正板間的距離以夾合料帶。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其特征在于,撐架由若干呈T型的撐片各至少藉兩端樞接的架片樞接于兩端的撐框,且各撐框嚙合一具螺紋的撐桿,一端則具一撐頭嚙合于撐桿;藉撐桿的改變兩撐框距離而使架片內縮或外張。
專利摘要一種雙用自動升料校正機包括:兩機壁平行設置,形成其間壁槽,上方具一機桿橫置連接,底部橫設一可轉動機輪;一底架由設于機壁內側底部的兩底桿及橫向連接的底板形成冂字形,底板外側則垂直連接一氣壓缸的缸軸,且底桿凹設桿凹;一撐軸為可轉動的圓柱形,長度則對應于兩底桿間距離;藉成卷料帶滾入兩機壁間,且撐軸橫跨底桿,并由氣壓缸回縮,而使料帶受撐軸的支撐并升高落于撐軸與機輪間作為升料。
文檔編號B21D43/00GK2281856SQ97202480
公開日1998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1997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1997年3月21日
發明者林昆達 申請人:林昆達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