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頭線帽壓接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線帽加工機械領域,公開了一種線頭線帽壓接機,包括扭緊電機(1)、容置體(2),所述的扭緊電機(1)連接有治具(3),容置體(2)內設有用于容置線帽的容置槽(4),還包括壓緊氣缸(5),壓緊氣缸(5)的活塞桿上連接有壓桿(6),所述的壓桿(6)伸入所述的容置槽(4)底部,還包括頂推氣缸(11),頂推氣缸(11)的活塞桿上連接有推桿(12),所述的推桿(12)伸入容置槽(4)內將線帽推出。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實現了對線頭、線帽的自動壓接,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合格率。
【專利說明】
線頭線帽壓接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線帽加工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了一種用于線頭線帽的壓接機。【背景技術】
[0002]線帽是一種電路中用來壓合導線連接節點的耗材。現有技術中的線帽采用人工安裝制成。工人在壓接線帽時先將兩股導線相互擰緊,人工放入壓線帽中后將壓線帽用壓線鉗壓緊。此種生產方法費事費力,且由于工人加工手藝不同,難以貫徹壓接標準,導致產品合格率低,不適宜大規模制造。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線頭線帽需要手工壓接的缺點,提供了一種線頭線帽壓接機。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0005]線頭線冒壓接機,包括扭緊電機、容置體,所述的扭緊電機連接有治具,容置體內設有用于容置線帽的容置槽,還包括壓緊氣缸,壓緊氣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壓桿,所述的壓桿伸入所述的容置槽內。
[0006]作為優選,還包括頂推氣缸,頂推氣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推桿,所述的推桿伸入容置槽內將線帽推出。
[0007]還包括移位氣缸、滑軌、滑塊,移位氣缸帶動滑塊在滑軌上移動,滑塊上設有夾頭。
[0008]作為優選,還包括治具氣缸,所述的治具位于容置體內,所述的治具氣缸帶動治具移動。[〇〇〇9]工人將多股導線穿過夾頭放置入治具內,而后將兩個夾頭并攏固定住導線,扭緊電機帶動治具旋轉將導線繞緊。線帽從容置槽的頂部進入,而后移位氣缸帶動繞緊后的導線束插入位于容置槽底部的線帽內,壓緊氣缸帶動壓桿伸入所述的容置槽內將線頭、線帽壓緊,頂推氣缸帶動推桿將已經壓緊的線帽推出。
[0010]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實現了對線頭、線帽的自動壓接,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合格率。【附圖說明】
[0011]圖1是實施例1的正面示意圖。[0〇12]圖2是實施例1的后視不意圖。
[0013]圖3是實施例1的左后方的示意圖。
[0014]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1 一扭緊電機、2—容置體、3—治具、 4 一容置槽、5—壓緊氣缸、6—壓桿、7—移位氣缸、8—滑軌、9 一滑塊、10—夾頭、11 一頂推氣缸、12—推桿、13—治具氣缸。【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6]實施例1[〇〇17]線頭線冒壓接機,如圖1至圖3所示,包括扭緊電機1、容置體2,所述的扭緊電機1連接有治具3,容置體2內設有用于容置線帽的容置槽4,還包括壓緊氣缸5,壓緊氣缸5的活塞桿上連接有壓桿6,所述的壓桿6伸入所述的容置槽4底部。[〇〇18]還包括頂推氣缸11,頂推氣缸11的活塞桿上連接有推桿12,所述的推桿12伸入容置槽4內將線帽推出。
[0019]還包括移位氣缸7、滑軌8、滑塊9,移位氣缸7帶動滑塊9在滑軌8上移動,滑塊9上設有夾頭10。
[0020]所述的治具3位于容置體2內,還包括治具氣缸13,所述的治具氣缸13帶動治具3移動。[〇〇21]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
【主權項】
1.線頭線冒壓接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扭緊電機(1)、容置體(2),所述的扭緊電機(1)連 接有治具(3),容置體(2)內設有用于容置線帽的容置槽(4),還包括壓緊氣缸(5),壓緊氣缸 (5)的活塞桿上連接有壓桿(6),所述的壓桿(6)伸入所述的容置槽(4)底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頭線冒壓接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頂推氣缸(11),頂推氣 缸(11)的活塞桿上連接有推桿(12 ),所述的推桿(12 )伸入容置槽(4 )內將線帽推出。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頭線冒壓接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移位氣缸(7)、滑軌(8)、 滑塊(9),移位氣缸(7)帶動滑塊(9)在滑軌(8)上移動,滑塊(9)上設有夾頭(10)。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頭線冒壓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3)位于容置體(2) 內,還包括治具氣缸(13),所述的治具氣缸(13)帶動治具(3)移動。
【文檔編號】B23P19/027GK205684991SQ201620627110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 公開號201620627110.5, CN 201620627110, CN 205684991 U, CN 205684991U, CN-U-205684991, CN201620627110, CN201620627110.5, CN205684991 U, CN205684991U
【發明人】李健生
【申請人】寧波發達電氣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