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調節用于金屬且特別是鋼材的連鑄設備的一個或多個輥道段的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調節用于金屬且特別是鋼材的連鑄設備的一個或多個輥道段的方法和裝置,通過位于支架橫梁上的成對液壓活塞缸單元,對在輥道段上支架和輥道段下支架中的輥進行位置控制調節和/或壓力控制調節,其中當各對活塞缸單元內的壓力達到預定最高值時,從位置控制作業轉換到壓力控制作業,以便引導和/或壓下鑄坯。
基于這個已公開的方法,由WO99/46071公開了開頭所述的方法。但事實表明,這些已公開的方法和鑄坯導輥段不能掌控所有工作過程。在鑄坯導輥段中,所出現的力從鑄坯導輥經滾動軸承或滑動軸承被繼續傳給各支架橫梁。在經常是幾天或幾周不間斷地連續作業期間內,出現類型和大小不同的負荷。在這里,特別是出現了以高負荷為特征的工作狀況。這種工作狀況是由于從冷坯頭過渡到熱鑄坯時的起鑄件產生的,而在混合澆鑄時,這是由不同鋼種的兩種熔液之間的連接件和鑄件頭尾即鑄坯端部引起的。過渡段的鑄坯形狀和滑動形式產生了特別高的負荷。由此產生的連鑄坯幾何形狀被送過整個連鑄設備并經過每個輥道段,由此一來,總在局部出現不同的負荷條件。同時,還必須總是保證鑄坯導向并保證阻止由鐵靜壓引起的鑄坯隆起。這些條件要求采取特別的措施。
根據本發明,如此完成所提出的任務,即在出現過載時,每個輥道段的活塞缸單元按照壓力降低的連續級運行或在一個無壓力的轉換狀態下運行,直到有限地打開輥道段上支架的轉換狀態。這樣,輥道段在負荷升高時對局部負荷力作出有效的反應,即避開來臨的過載。具有輥道和軸承的輥道段上支架在轉入“打開”的情況下避開了所形成的過載。
這種調節辦法還可以達到這種程度,即在無壓力的轉換狀態下把輥道段上支架的重力和活塞缸單元的缸導向裝置的摩擦力用作阻擋力。
但為了不使調節力的“弱化”發展到不適當的程度,建議在輥道段上支架有限打開的轉換狀態下保持輥道段的最大連鑄間隙。由此一來,就掌握了用于所有情況的上升行程,但這只是現有的整個上升行程的一小部分。假設無法保持這種小行程,則鑄坯在有關位置上就會隆起到不允許的程度,澆鑄過程可能就無法繼續進行。
按照類型,調節用于金屬且特別是鋼材的連鑄設備的一個或多個輥道段的裝置基于在輥道段上支架和輥道段下支架內的輥,可以借助在支架橫梁上的液壓活塞缸單元并按照行程順序對所述輥進行位置調節和/或壓力調節,其中當各對活塞缸單元內的壓力達到預定最高值時,可從位置調節作業轉換到壓力調節作業,以變引導和/或壓下鑄坯。根據本發明,與裝置有關地如此完成所提出的任務,即在輥道段上支架的行程內設置一個可調節的上升限制裝置。這樣,輥道段上支架不必走過可能有的整個上升行程。
為了不要求另外所需的額外結構空間而規定,上升限制裝置設置在輥道段上段支架和輥道段下支架之間。
按照其它特征,一個有利的布置結構在于,上升限制裝置緊相鄰地被配屬給每個活塞缸單元。在四缸輥道段中,每個活塞缸單元得到了一個這樣的上升限制裝置。
通過如下措施得到一個在實踐中得到證明的實施形式,即上升限制裝置由一個可擺入擺出的肘形節桿構成,肘形節桿的轉軸以第一杠桿臂支承在輥道段下支架上,其第二杠桿臂在擺入位置上位于輥道段下支架的下面。上升限制裝置只是在澆鑄作業時才擺入。在維修時,上升限制裝置可以擺出,由此一來,輥道段上支架的完全打開和完全上升可供維修工作使用。
按照其它的特征,如此確定上升行程,即位于輥道段上支架上的上升限制裝置形成一個有預定間距的支座。
可如此形成間距,即在輥道段上支架的支座上,可以堆放用于分級改變間距的墊片,在每個輥道段上支架或每個活塞缸單元中,墊片的數量和厚度都是可以分別選擇的。由此一來,可以在鑄坯進入側和鑄坯輸出側對用于每個輥道段或用于每個活塞缸單元的上升限制裝置的基礎調節狀態進行調節。還通過下述措施來改進本發明,即同時作為過載保護裝置的上升限制裝置是如此形成的,即肘形節桿設有一個額定斷裂部位。這樣,還可以防止輥道段出現極高負荷(所謂的澆鑄特殊情況)。
圖1A是在夾緊狀態下的輥道段的側視圖。
圖1B放大示出了具有處于夾緊狀態的上升限制裝置的圖1A的“A”局部。
圖1C示出了具有未處于夾緊狀態以便維修的上升限制裝置的所述“A”局部。
圖2A是處于夾緊狀態的輥道段的前視圖,其中上升限制裝置為側視圖。
圖2B是打開最大時的輥道段的前視圖。
圖3是沒有上升限制裝置的輥道段的側視圖。
圖4A是處于夾緊狀態的且沒有上升限制裝置的輥道段的前視圖。
圖4B是在夾緊狀態外的且完全打開的輥道段的前視圖。
圖5是具有上升限制裝置安裝位置的輥道段的側視圖。
圖6示出了肘形節桿支座的細節。
圖7示出了肘形節桿支座的屬于圖6的側視圖。
鑄坯6可以是連鑄板坯,或者具有初軋坯橫截面,例如呈狗骨形。一個可調節的上升限制裝置7設置在輥道段上支架2的調節行程中(圖1B和圖1C)。通常,上升限制裝置位于輥道段上支架2和輥道段下支架3之間。在“A”局部放大圖中,在圖1B中,上升限制裝置7成肘形節桿7a結構。肘形節桿被緊鄰地配屬于每個活塞缸單元(圖1A、圖2A、2B以及圖5、6和7)。肘形節桿7 a借助一個轉軸8被固定在輥道段上支架3上。在所示實施形式中,肘形節桿7a具有一個第一杠桿臂9a和一個第二杠桿臂9b。在擺入位置10(圖1B)上,一支座11位于肘形節桿7a的對面,該支座被固定在輥道段上支架2上。在支座11上堆放著墊片13,從而相對擺入的上升限制裝置7而存在一個最大間距12。根據圖2A,在輥道段上支架2的夾緊位置上,不存在間距12,而根據圖2B,可看到這個最大間距。在夾緊狀態(圖2A)下,呈滑動軸承或滾動軸承形式的輥軸承15處于相當高的負荷下。
同時,上升限制裝置也可被構造成過載保護裝置14的形式。在這里,肘形節桿7a配設有一個額定斷裂部位16。
若沒有上升限制裝置(圖3),則澆鑄過程會受到很大影響,這是因為引錠桿的引錠頭需要一個從冷坯到熱坯的過渡部,在裝料不同的混式澆鑄時,需要有一個連接件,并且鑄坯端部需要一個夾緊力“弱化裝置”,在此必須根據位置來控制調節力,但做起來不夠好。
可以在圖4A和圖4B中看到,在沒有上升限制裝置7的情況下,輥道段上支架2以輥1a和輥軸承15壓在輥道段上支架上并且通過鑄坯6壓在那里的輥1a上,從而當“鑄坯”硬度不同時,就會出現大小不同的壓力,所述壓力只有在通過調節下壓力室19的液壓而打開液壓缸18壓力室17的范圍內通過所謂的軟化被吸收掉。在維修作業時,如圖4B所示,輥道段上支架2才能完全升起,從而必須經過整個打開行程。
在圖5的實施例中,給出了上升限制裝置的安置位置。
在圖6A和6B中示出了具有處于擺入位置10的肘形節桿7a的上升限制裝置并用虛線示出了處于擺出位置(圖6B)的上升限制裝置。在這里,肘形節桿7a繞軸線8支承在輥道段下支架3上并且一個支座11形成在支架2上,在支座上堆放著墊片13。在墊片13上,可看到最大間距12,輥道段上支架2可在該間距內移動。由此一來,提供了一個很短的輥道段上支架2的運動路程。
權利要求
1.調節用于金屬且特別是鋼材的連鑄設備的一個或多個輥道段的方法,通過位于支架橫梁上的成對液壓活塞缸單元對在輥道段上支架和輥道段下支架中的輥進行位置控制調節和/或壓力控制調節,其中當各對活塞缸單元內的壓力達到預定最高值時,則從位置控制作業轉換到壓力控制作業,以便引導和/或壓下鑄坯,其特征在于,在過載的情況下,每個輥道段的活塞缸單元按照壓力降低的連續級運行,或在一個無壓力的轉換狀態下運行,直到有限打開輥道段上支架的轉換狀態為止。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無壓力轉換狀態下,輥道段上支架的重力和活塞缸單元的缸導向裝置的摩擦力被用作阻擋力。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限打開輥道段上支架的轉換狀態下,保持輥道段的連鑄軸向間隙。
4.調節用于金屬且特別是鋼材的連鑄設備的一個或多個輥道段的裝置,借助位于支架橫梁上的成對液壓活塞缸單元并按照行程順序對在輥道段上支架和段下支架中的輥進行位置控制調節和/或壓力控制調節,其中當各對活塞缸單元內的壓力達到預定最高值時,從位置控制作業轉換到壓力控制作業,以便引導和/或壓下鑄坯,其特征在于,在輥道段上支架(2)的行程中設置一個可調節的上升限制裝置(7)。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升限制裝置(7)設置在在輥道段上支架(2)和輥道段下支架(3)之間。
6.按照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升限制裝置(7)被緊鄰地配屬于每個活塞缸單元。
7.按照權利要求4-6之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升限制裝置(7)由一個可擺入擺出的肘形節桿(7a)構成,該肘形節桿的轉軸(8)以第一杠桿臂(9a)支承在輥道段下支架(3)上,該肘形節桿的第二杠桿臂(9b)在擺入位置(10)中位于該輥道段上支架的下面。
全文摘要
調節用于金屬且特別是鋼材的連鑄設備的一個或多個輥道段的方法和裝置,在輥道段上支架(2)和段下支架(3)的輥(1a)通過位于支架橫梁上的成對液壓活塞缸單元進行位置控制調節和/或壓力控制調節,其中,當各對活塞缸單元內的壓力達到預定最高值時,可從位置控制作業轉換到壓力控制作業,以便引導和/或壓下鑄坯(6),為了有效反應而如此設計該方法和裝置,即在過載情況下,每個輥道段的活塞缸單元按照壓力降低的連續級運行或者在無壓力的轉換狀態下運行,直到有限打開輥道段上支架(2)的轉換狀態為止。
文檔編號B22D11/128GK1430541SQ01810111
公開日2003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01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00年5月23日
發明者A·維耶, H·馮維爾, W·施密茨, D·貝特格爾, A·塞爾克, P·施密德特 申請人:Sms迪馬格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