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鉛的閃速熔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有色金屬領域。涉及硫化鉛精礦火法冶金,尤其是一種在飄浮狀態下進行 鉛冶煉的冶金爐。
背景技術:
鉛是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原材料,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鉛生產國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 大鉛消費國。本裝置是基于鉛冶金在節能、環境保護及安全方面的需要和對閃速冶金技術長 期積累的經驗而發明的一種針對鉛硫化精礦的強化冶金新裝置。
傳統的鉛冶煉工藝為"燒結一鼓風爐法"。由于其存在能耗大和污染等問題,工藝及裝置 正在淘汰中。
近代出現并得到工業應用的新工藝主要有德國發明的"氧氣底吹法"(Q. S. L)和前蘇聯發 明的"基夫賽特法"(Kivcet)。我國創新發展的"氧氣底吹(頂吹)一爐渣鼓風爐再還原"工 藝,在近年也得到成功。
當今,對企業節能減排的要求日趨嚴格,上述工藝及與工藝配套的裝置都在不同的側面 存在環境、能耗和安全等問題,特別是由于火法煉鉛在勞動衛生方面的特殊性,都有待鉛冶 煉工藝與裝置的創新。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常規裝置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節能、環境友好、資源高效利用和安全
生產的先進鉛冶金裝置。
本實用新型包括反應塔1,沉淀池2,沉淀池2底部設有放鉛口 3、放渣口 4,放渣口 4位 置高于放鉛口 3,反應塔1的頂部有一噴嘴5,沉淀池2的尾部或中部設有煙道6,沉淀池2 與反應塔1及煙道6連接,裝有噴嘴5的反應塔1、沉淀池2和煙道6構成一個密閉的整體。
使用時鉛精礦與輔助燃料及氧氣一起從噴嘴5噴入反應塔1,產出爐渣、粗鉛及煙氣, 爐渣從放渣口4放出,粗鉛從放鉛口3放出,煙氣從煙道6排出。
其中閃速爐噴嘴可能是一個或多個;反應塔斷面可以是圓形或其他形狀;沉淀池可以 設置隔墻或其他裝置;反應塔或沉淀池可以添加其他物料和/或還原劑。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經干燥的粉狀硫化鉛精礦與氧氣一起由噴嘴噴入一個高溫的 反應塔空間,并呈飄浮狀態,由于熔煉過程充分利用了精礦顆粒巨大比表面積的特點,形成 了極為優越的化學動力學條件,反應得到了強化,可于瞬間完成熔煉的主要過程,生成的熔 體飄落在反應塔下方的沉淀池中,繼續完成氧化鉛的交互反應與還原反應,連續生成粗鉛和 含鉛低的爐渣,澄清分層后分別排出。從而短流程、連續化;節能;資源高效利用;環境保 護、安全與勞動衛生。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本裝置閃速煉鉛爐由頂部噴嘴5的承擔熔煉 主要反應過程的反應塔l,承擔氧化鉛交互反應和還原反應并沉清分層的沉淀池2,以及承擔
排出二氧化硫氣體的煙道6組成;裝有噴嘴5的的反應塔1、沉淀池2和煙道6三部分是一
個密閉的整體。使用時鉛精礦與輔助燃料及氧氣一起從噴嘴5噴入反應塔1,產出爐渣、粗 鉛及煙氣,爐渣從放渣口4放出,粗鉛從放鉛口3放出,煙氣從煙道6排出。
粉狀硫化鉛精礦與氧氣一起由安裝于反應塔頂部的噴嘴5高速噴入反應塔1,精礦顆粒 呈飄浮狀態,并按一定的氧化率完成硫化鉛的氧化;生成的熔體落在反應塔1下方的沉淀池 2中,硫化鉛與氧化鉛通過交互反應連續的產出金屬鉛(粗鉛),多余的氧化鉛被還原后也產 出金屬鉛。爐渣可丟棄,或進一步處理;煙氣經煙道6進入余熱鍋爐,最后送回收硫的系統。
權利要求1、一種鉛的閃速熔煉裝置,包括反應塔(1),沉淀池(2),沉淀池(2)底部設有放鉛口(3)、放渣口(4),放渣口(4)位置高于放鉛口(3),其特征在是反應塔(1)的頂部有一噴嘴(5),沉淀池(2)的尾部或中部設有煙道(6),沉淀池(2)與反應塔(1)及煙道(6)連接,裝有噴嘴(5)的反應塔(1)、沉淀池(2)和煙道(6)構成一個密閉的整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鉛的閃速熔煉裝置,本裝置閃速煉鉛爐由頂部噴嘴的承擔熔煉主要反應過程的反應塔,承擔氧化鉛交互反應和還原反應并沉清分層的沉淀池,以及承擔排出二氧化硫氣體的煙道幾組成;裝有噴嘴的反應塔、沉淀池和煙道三部分是一個密閉的整體。使用時鉛精礦與輔助燃料及氧氣一起從精礦噴嘴噴入反應塔,產出爐渣、粗鉛及煙氣,爐渣從放渣口放出,粗鉛從放鉛口放出,煙氣從煙道排出。從而短流程、連續化;節能;資源高效利用;環境保護、安全與勞動衛生。
文檔編號C22B13/00GK201186946SQ20082008112
公開日2009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24日
發明者張文海, 王吉坤, 章曉波, 英 董 申請人:云南冶金集團總公司;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