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石煤提釩萃余液的循環利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石煤提釩萃余液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石煤提釩萃余液的循環利用方法。
背景技術:
石煤是我國一種重要的含釩資源,從石煤中提取釩是我國獲取釩的重要途徑,目前石煤提釩多采用酸浸一萃取一反萃一沉釩一煅燒的工藝流程,在該工藝的萃取階段會產生大量的萃余液。萃余液是一種酸性液體,其中的雜質離子濃度較高,均超過國家工業廢水排放標準;且其中還含有一定濃度的H+和V。若將萃余液直接排放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同時造成資源的浪費。目前,對萃余液的處理方法主要有(I)用石灰調節萃余液的PH值彡7.0,以實現廢水回用。此種方法盡管可使雜質離子濃度大幅度降低,達到廢水回用的目的,但會消耗大·量的石灰,給整個石煤提釩工藝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且無法有效利用萃余液中的H+ ; (2)將萃余液中的一部分直接回用于酸浸作業,另一部分經廢水處理后外排,此種方法同樣需要進行后續廢水處理,給石煤提釩工藝帶來經濟負擔,造成了資源的浪費;(3)將萃余液與石煤提釩工藝產生的其他廢水合并后經廢水處理外排,或部分回用于石煤提釩工藝,此種方法同樣會增加石煤提釩工藝的經濟負擔,且無法回收萃余液中的V與H"。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萃余液處理過程中的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種成本低、可實現萃余液零排放的石煤提釩萃余液的循環利用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1)石煤原礦經破碎和磨礦后用硫酸溶液進行酸浸,得到酸浸礦漿;酸浸條件是硫酸溶液的體積濃度為1(Γ20%,酸浸溫度為9(Tl00°C,酸浸時間為3飛小時,酸浸的液固質量比為(I 2) I ;
(2)將酸浸礦漿進行第一次固液分離,得到酸浸液和酸浸渣;
(3)用石灰乳調節酸浸液的pH值至I.5^2. 5,得到調后乳濁液,再將調后乳濁液進行第二次固液分離,得到萃原液和富鈣渣;
(4)將萃原液用有機相進行萃取,得到混合相,再經靜置分離,得到負載有機相和萃余
液;
(5)先用萃余液配酸,配制成的硫酸溶液用于酸浸作業;再將剩余的萃余液用于第一次固液分尚作業。所述的有機相為磷酸三丁酯、二(2-乙基己基磷酸)和磺化煤油的混合物,按磷酸三丁酯二(2-乙基己基磷酸)磺化煤油的體積比為I : (2飛)(13 17)混合,即得有機相。所述的萃余液的總離子濃度為3400(T46000mg/L,其中Na+為3(T50mg/L,Si4+為100 250mg/L,Ca2+ 為 550 650mg/L,Mg2+ 為 300(T4000mg/L,SO廣為 1800(T22000mg/L,K+為3000 4500mg/L,Fe2+為2000 3000mg/L,Fe3+為50 400mg/L,Al3+為8000 10000mg/L, Cr6+ 為100 200mg/L,Cu2+ 為 I 3mg/L。由于采用上述方法,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I、由于本發明的酸浸液中部分離子在調PH值的過程中會沉淀下來,能保證雜質離子的濃度在萃余液循環利用的過程中保持平衡,能使萃余液不經處理而全部循環于石煤提釩工藝,節省了處理費用,同時能保證V浸出率為85 95%,V的萃取率大于98%。故該方法實現了萃余液的零排放和循環利用。2、本發明只需在整個工藝的調pH值階段用石灰乳將酸浸液的pH調至I. 5^2. 5,所消耗的石灰乳遠遠小于傳統方法將萃余液的PH調至7左右時所消耗的石灰乳,故成本較低。因此,本發明具有可實現萃余液零排放和成本低的優點。·
圖I是本發明的一種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并非對其保護范圍的限制
為避免重復,先將本具體實施方式
所涉及的石煤提釩萃余液和有機相統一描述如下,實施例中不再贅述
用于循環利用的石煤提釩萃余液的總離子濃度為3400(T46000mg/L,其中Na+為3(T50mg/L,Si4+ 為 100 250mg/L,Ca2+ 為 550 650mg/L,Mg2+ 為 3000 4000mg/L,SO廣為18000 22000mg/L,K+ 為3000 4500mg/L,Fe2+ 為2000 3000mg/L,Fe3+ 為50 400mg/L,Al3+ 為8000 10000mg/L,Cr6+ 為100 200mg/L,Cu2+ 為 I 3mg/L ;
有機相為磷酸三丁酯、二(2-乙基己基磷酸)和磺化煤油的混合物,按磷酸三丁酯二(2-乙基己基磷酸)磺化煤油的體積比為I : (2飛)(13 17)混合,即得有機相。實施例I
一種石煤提釩萃余液的循環利用方法。其具體步驟是
(1)石煤原礦經破碎和磨礦后用硫酸溶液進行酸浸,得到酸浸礦漿;酸浸條件是硫酸溶液的體積濃度為1(Γ15%,酸浸溫度為9(T95°C,酸浸時間為4飛小時,酸浸的液固質量比為(I. 5 2) I ;
(2)將酸浸礦漿進行第一次固液分離,得到酸浸液和酸浸渣;
(3)用石灰乳調節酸浸液的pH值至I.5^2. 0,得到調后乳濁液,再將調后乳濁液進行第二次固液分離,得到萃原液和富鈣渣;
(4)將萃原液用有機相進行萃取,得到混合相,再經靜置分離,得到負載有機相和萃余
液;
(5)先用萃余液配酸,配制成的硫酸溶液用于酸浸作業;再將剩余的萃余液用于第一次固液分尚作業。
本實施例的萃余液反復循環用于石煤提釩工藝,使該工藝酸浸過程中V的浸出率為85 90% ;V的萃取率為98 99%。實施例2
一種石煤提釩萃余液的循環利用方法。其具體步驟是
(1)石煤原礦經破碎和磨礦后用硫酸溶液進行酸浸,得到酸浸礦漿;酸浸條件是硫酸溶液的體積濃度為15 20%,酸浸溫度為95 100°C,酸浸時間為3飛小時,酸浸的液固質量比為(I I. 5) I ;
(2)將酸浸礦漿進行第一次固液分離,得到酸浸液和酸浸渣;
(3)用石灰乳調節酸浸液的pH值至Π.5,得到調后乳濁液,再將調后乳濁液進行第二次固液分離,得到萃原液和富鈣渣;· (4)將萃原液用有機相進行萃取,得到混合相,再經靜置分離,得到負載有機相和萃余
液;
(5)先用萃余液配酸,配制成的硫酸溶液用于酸浸作業;再將剩余的萃余液用于第一次固液分尚作業。本實施例的萃余液反復循環用于石煤提釩工藝,使該工藝酸浸過程中V的浸出率為90 95% ;V的萃取率大于99%。本具體實施方式
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I、由于本具體實施方式
的酸浸液中部分離子在調pH值的過程中會沉淀下來,能保證雜質離子的濃度在萃余液循環利用的過程中保持平衡,能使萃余液不經處理而全部循環于石煤提釩工藝,節省了處理費用,同時能保證V浸出率為85 95%,V的萃取率大于98%。故該方法可實現萃余液的零排放和循環利用。2、本具體實施方式
只需在整個工藝的調pH值階段用石灰乳將酸浸液的pH調至I. 5^2. 5,所消耗的石灰乳遠遠小于傳統方法將萃余液的pH調至7左右時所消耗的石灰乳,故本發明成本較低。因此,本具體實施方式
具有可實現萃余液零排放和成本低的優點。
權利要求
1.一種石煤提釩萃余液的循環利用方法,其特征在干 (1)石煤原礦經破碎和磨礦后用硫酸溶液進行酸浸,得到酸浸礦漿;酸浸條件是硫酸溶液的體積濃度為1(T20%,酸浸溫度為9(Tl00°C,酸浸時間為3飛小時,酸浸的液固質量比為(I 2) I ; (2)將酸浸礦漿進行第一次固液分離,得到酸浸液和酸浸渣; (3)用石灰乳調節酸浸液的pH值至I.5^2. 5,得到調后乳濁液,再將調后乳濁液進行第二次固液分離,得到萃原液和富鈣渣; (4)將萃原液用有機相進行萃取,得到混合相,再經靜置分離,得到負載有機相和萃余液; (5)先用萃余液配酸,配制成的硫酸溶液用于酸浸作業;再將剩余的萃余液用于第一次固液分尚作業。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石煤提釩萃余液的循環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相為磷酸三丁酷、ニ(2-こ基己基磷酸)和磺化煤油的混合物,按磷酸三丁酯ニ(2-こ基己基磷酸)磺化煤油的體積比為I : (2飛)(13 17)混合,即得有機相。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石煤提釩萃余液的循環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萃余液的總離子濃度為 3400(T46000mg/L,其中Na+ 為 3(T50mg/L,Si4+為 10(T250mg/L,Ca2+ 為550 650mg/L,Mg2+ 為 300(T4000mg/L,SO廣為 1800(T22000mg/L,K+ 為300(T4500mg/L,Fe2+為200(T3000mg/L,Fe3+為5(T400mg/L,Al3+為800(Tl0000mg/L,Cr6+為10(T200mg/L,Cu2+ 為 I 3mg/L。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石煤提釩萃余液的循環利用方法。其技術方案是(1)石煤原礦經破碎和磨礦后用硫酸溶液進行酸浸,得到酸浸礦漿;(2)將酸浸礦漿進行第一次固液分離,得到酸浸液和酸浸渣;(3)用石灰乳調節酸浸液的pH值至1.5~2.5,得到調后乳濁液,再將調后乳濁液進行第二次固液分離,得到萃原液和富鈣渣;(4)將萃原液用有機相進行萃取,得到混合相,再經靜置分離,得到負載有機相和萃余液;(5)先用萃余液配酸,配制成的硫酸溶液用于酸浸作業;再將剩余的萃余液用于第一次固液分離作業。本發明具有可實現萃余液零排放和成本低的特點。
文檔編號C22B34/22GK102787238SQ201210262450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7日
發明者劉濤, 包申旭, 張一敏, 張國斌, 陳鐵軍, 黃晶 申請人:武漢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