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末冶金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
背景技術:
為了模具給存在粉末冶金模具內腔的原料加熱,或起到控溫的作用,需要給粉末冶金模具進行加熱或控溫。至目前為止,粉末冶金行業中主要有兩種模具加熱的方式采用 加熱棒或電磁感應加熱的方式和采用熱油外套的加熱方式。具體來說,現有技術中采用以下幾種結構如圖I所示,第一種結構為在陰模I上開沉孔并內鑲嵌加熱棒2,通過加熱棒2發熱的方式使模具逐漸升溫。電加熱失效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電熱棒在拆卸時易損壞,數個熱棒中的某個線路被燒斷需要有診斷方式和更換;2)熱電偶固定在模具上,易受震動、沖擊、拆卸而損壞。如圖2所示,第二種結構為在陰模I底面鑲嵌電磁加熱系統3,通過電磁感應使模具升溫。如圖3所示,第三種結構為在陰模I上設置一外套4,給外套4中注入熱油。熱油通過熱傳導的方式給陰模I加熱。如圖4所示,第四種結構為在陰模I下部設有一托架5,在托架5中設有熱油溝槽,熱油通過托架5的熱油溝槽與陰模I進行熱交換。陰模I與托架5之間的密封通過溝槽沿上的密封圈和陰模I的自重實現。從加熱源、熱傳導效率、溫度梯度分布以及溫度反饋來分析以上幾種方式的特
占-
^ \\\ ·第一種結構和第二種結構技術缺陷在于陰模上需要增加熱電偶進行溫度的測量與反饋,加熱結構復雜;模具的溫度梯度很大;溫度反饋難于精確控制導致溫度波動較大。第三種通過熱油模套加熱的結構存在以下缺陷熱傳導距離較遠,模套與陰模之間存在間隙,因此熱傳導率較低,升溫較慢;加熱模套與陰模之間存在較大溫差;加熱模套與模架直接接觸,會導致模架產生熱變形等不良影響。第四種通過熱油模底槽加熱的結構存在以下缺陷這種方式不僅有第一種方式的所有缺點,還需要密封圈,存在密封圈老化問題。另外,在需要更換或者修復中模時,溝槽將完全暴露,各易落入雜物。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其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粉末冶金模具的加熱結構復雜、加熱溫度不均勻、熱傳導率較低以及模架因受熱不均變形等。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種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包括陰模外套(11)和陰模模芯(12),所述陰模外套(11)套在所述陰模模芯(12)上形成一整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在陰模外套(11)的內部直徑表面處設計一螺旋油槽(13),所述螺旋油槽(13)與外接的可控溫熱油形成一熱油回路。進一步,所述熱油回路還包括進油嘴(14)、進油管路(16)、出油嘴(15)以及出油管路(17),外接的可控溫熱油依次流經進油嘴(14)、進油管路(16)、螺旋油槽(13)、出油管路(17)以及出油嘴(15)。進一步,進油嘴(14)、進油管路(16)、出油嘴(15)以及出油管路(17)都設置在陰模外套(11)上。進一步,進油管路(16)連通在最高位置的螺旋油槽(13)上。進一步,出油管路(17)連通在最低位置的螺旋油槽(13)上。進一步,所述陰模外套(11)與所述陰模模芯(12)過盈配合。該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與現有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實用新型中的熱油在螺旋油槽中循環,直接作用于陰模模芯,加熱效率高,并且整個系統的附件減少到了極限,因此可以理想的控制需要的模具溫度。(2)與傳統熱油加熱相比,本實用新型由于在陰模外套的內部直徑表面處設計一螺旋油槽并形成熱油回路,因而熱傳導效率高,加熱速度快,陰模模芯的溫度梯度小,幾乎不存在溫差;同時,熱能的浪費少。(3)本實用新型由于在陰模外套的內部直徑表面處設計一螺旋油槽并形成熱油回路,與傳統電加熱相比具有一是溫度梯度小,均勻性極好;二是溫度的可控制范圍非常恒定,溫度波動小;三是可以起到陰模冷卻的作用,防止外因導致的模具過熱現象。(4)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模具結構簡單,不需要額外的加熱元件或導熱配件,并且密封是通過陰模外套與陰模模芯過盈配合產生的,因而在較高的壓力下,密封性極好,不會產生泄漏的現象。(5)本實用新型由于在陰模外套的內部直徑表面處設計一螺旋油槽并形成熱油回路,導致加熱后的陰模的尺寸穩定性要比電加熱與傳統油加熱要穩定的多,從而制作出的產品尺寸穩定和質量好。
圖I是現有技術中第一種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中第二種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的示意圖;圖3是現有技術中第三種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的示意圖;圖4是現有技術中第四種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的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的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一陰模;2—加熱棒;3 —電磁加熱系統;4一外套;5—托架;51—溝槽;11 一陰模外套;12—陰模模芯;13—螺旋油槽;14一進油嘴;15 —出油嘴;16—進油管路;17—出油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結合圖5,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包括陰模外套11和陰模模芯12,陰模外套11與陰模模芯12過盈配合。在陰模外套11的內部直徑表面處設計一螺旋油槽13,螺旋油槽13與外接的可控溫熱油形成一熱油回路。熱油回路還包括進油嘴14、進油管路16、出油嘴15以及出油管路17,進油嘴14、進油管路16、出油嘴15以及出油管路17都設置在陰模外套11上。進油管路16連通在最高位置的螺旋油槽13上。出油管路17連通在最低位置的螺旋油槽13上。工作原理如下外接的可控溫熱油依次流經進油嘴14、進油管路16、螺旋油槽13、出油管路17以及出油嘴15,并且循環往復。熱油直接作用在模具的陰模模芯12材料上,實現直接熱傳導加熱。具有快速、均勻、穩定的加熱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模具的強韌性、提高模具的尺寸精 度及穩定性、穩定原料坯件對模具摩擦界面的一致性,從而提高模具壽命及產品的質量。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的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包括陰模外套(11)和陰模模芯(12),所述陰模外套(11)套在所述陰模模芯(12)上形成一整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在陰模外套(11)的內部直徑表面處設計一螺旋油槽(13),所述螺旋油槽(13)與外接的可控溫熱油形成一熱油回路。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油回路還包括進油嘴(14)、進油管路(16)、出油嘴(15)以及出油管路(17),外接的可控溫熱油依次流經進油嘴(14)、進油管路(16)、螺旋油槽(13)、出油管路(17)以及出油嘴(1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其特征在于進油嘴(14)、進油管路(16)、出油嘴(15)以及出油管路(17)都設置在陰模外套(11)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其特征在于進油管路(16)連通在最高位置的螺旋油槽(13)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出油管路(17)連通在最低位置的螺旋油槽(13)上。
6.根據權利要求1、2、3或5所述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陰模外套(11)與所述陰模模芯(12)過盈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熱結構,包括陰模外套(11)和陰模模芯(12),所述陰模外套(11)套在所述陰模模芯(12)上形成一整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在陰模外套(11)的內部直徑表面處設計一螺旋油槽(13),所述螺旋油槽(13)與外接的可控溫熱油形成一熱油回路。本實用新型中的熱油在螺旋油槽中循環,直接作用于陰模模芯,加熱效率高,并且整個系統的附件減少到了極限,因此可以理想的控制需要的模具溫度。
文檔編號B22F3/03GK202555818SQ20122013538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31日
發明者劉福平 申請人:劉福平, 荊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