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空調回熱器及其一次壓鑄成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汽車空調回熱器及其一次壓鑄成形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空調回熱器,具體地說,涉及的是一種汽車空調回熱器、 以及該回熱器一體化成型裝配制造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回熱技術是將進入節流閥前的高溫制冷劑液體與來自蒸發器的低溫制冷劑蒸汽在回熱器中進行熱量交換,回收節流閥前高溫制冷劑的部分有用功,減少節流損失,提高節流機構的運行穩定性。同時降低進入蒸發器中的制冷劑焓值,有效地提高機組制冷量,以降低制冷設備的能耗,達到低碳環保節能的目的。[0003]回熱器是連接在制冷設備的蒸發器與壓縮機之間的管道。支流引管中的流體流入同軸管外側流道與同軸管內側流道中流體進行換熱,并在回熱器另一端口流回支流引管中。為了使支流引管中的流體與同軸管中的流體在回熱器的兩個端口分別流進、流出不同的管道,對回熱器兩個端口的合理設計十分重要。這也是影響著回熱器制造成本、加工周期的重要因素。采用更合理的加工工藝必然會促使回熱器的大批量生產進一步提高,促使加工可靠性加強。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壓鑄類產品的種類及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壓鑄設備, 壓鑄模,壓鑄工藝都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本實用新型是基于壓鑄制造的低成本、高效率、 工藝簡單的優勢而開發設計的。[0004]目前市場上的回熱器多采用焊接、卡扣等連接方式。經檢索,發現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空調器回氣管。公開號CN202018164U,申請號201120113541. 7。該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調回氣管。該新型實用包括回氣管、支流引管與三通管接頭。其特征在于1、 銅支流引管從鋁回氣管以及銅三通管中穿過,從銅三通管外端縮口穿出;2、所述銅三通管有兩個端口,內端口較粗較短,與回氣管采用銅鋁電阻焊連接;3、三通管外端口較細較長, 與支流引管采用釬焊連接。同時將兩個銅三通管的外端口封閉[0005]經檢索,發現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卡套式三通管接頭,公開號 CN201193752Y,申請號201120113541. 7,該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卡套式三通管接頭。該新型實用包括接頭本體以及與其相連的三個接口。其特征在于三個接口由兩個卡套式接口和一個螺紋接頭組成。所述卡套式接口設有環狀倒齒、墊片、O型密封圈,外套設有 與接口大小配套的卡扣以及螺帽。[0006]對于專利I :采用支流引管、同軸管、回熱器管接頭拼裝成一體。然后釬焊或電阻焊連接。首先,采用電阻焊焊接密閉性不強。其次,釬焊對設備要求高,制造門檻高。再次, 由于焊接自動化程度不高,需要人工焊接,生產效率低下,難以實現自動化生產。再次,焊接的成本較壓鑄聞。[0007]對于專利2 :該新型實用的特點在于實用性廣泛。和根據不同規格,變換接口大小。但卡扣式接頭零件較多,裝配費時,效率極低。同一系列同軸管,其接頭尺寸基本固定, 不需要過多的變化。卡扣式管接頭并不適用。實用新型內容[0008]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空調回熱器,通過對回熱器的創新設計,使回熱器端口更適合于壓鑄制造。本實用新型在對回熱器的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該回熱器一次壓鑄成型制造裝置。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回熱器,氣密性好,端口處連接強度高,可靠性好。加工周期短,易于實現生產自動化。同時工藝可靠性高,解決了目前市場上回熱器制造工藝繁瑣,生產效率低等弊病。[0009]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0010]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空調回熱器,所述回熱器包括回熱器接頭,同軸管套管,同軸管以及支流引管;支流引管安插于同軸管套管外側圓柱面,同軸管套管套在同軸管內管外徑上,一次壓鑄成型的回熱器管接頭套在同軸管套管外側圓柱面上, 起到連接套管與同軸管的作用。[0011]進一步的,在管接頭處所述同軸管的外管從內管上剝離,所述同軸管的內管延伸一段距離以便連接蒸發器或冷凝器的管路。內管相對于外管的延伸長度視情況而定,不宜過長或過短。以方便連接蒸發器或冷凝器的管路為目的,確定延伸長度。[0012]進一步的,所述同軸管套管的壁面端口內徑與同軸管的內管外徑相配合。[0013]進一步的,所述同軸管套管開口處內徑與同軸管外徑相配合。[0014]進一步的,所述同軸管套管側面圓口與支流引管外徑相配合。[0015]本實用新型的回熱器結構中,同軸管套管包裹住同軸管與引流管,再用管接頭連接同軸管,引流管與同軸管套管。這種設計使管接頭處的生產更適合于壓鑄,同時接頭處連接強度高,氣密性好。[0016]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上述回熱器一次壓鑄成形裝置,所述裝置為臥式冷室壓鑄機,包括[0017]用于壓射金屬熔體的澆注系統;[0018]用于引導動模運,保證加工精度的導向系統;[0019]與澆注系統相連的動模半體和定模半體,所述動模半體和定模半體組合成一個閉合模具,形成模腔,所述澆注系統的充填開口通入該模腔的流道內;[0020]所述動模半體包括動模套板、推板、推板固定板、推桿、動模鑲塊、動模座板、推板緊固螺釘、復位桿以及連接螺釘;所述動模鑲塊鑲嵌在動模套板內,推板與推板固定板通過推板緊固螺釘連接,將推桿與復位桿固定在中間;動模套板與動模座板通過連接螺釘連接。[0021]所述的定模半體包括定模套板,定模鑲塊;定模鑲塊鑲嵌在定模套板內。[0022]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設計了一種適合于壓鑄工藝的回熱器接頭并設計了上述的壓鑄模具,所述模具有動模半體與定模半體組成,可更改模具形狀。[002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回熱器端口的制造與裝配合為一步,實現了制造裝配一體化。提高了生產制造效率,適合大批量生產,提高了工藝的可靠性,省時、便于實現自動化生產等,成本較低。
[0024]圖I簡示了回熱器裝配圖;[0025]圖2簡示了實施例一中的壓鑄制造過程;4[0026]圖3簡示了實施例一中的動模模具圖;[0027]圖4簡示了實施例一中的定模模具圖;[0028]圖5簡不了實施例一中的壓鑄模具主視圖;[0029]圖6簡示了實施例二中的動模模具圖;[0030]圖7簡示了實施例二中的定模模具圖;[0031]圖中同軸管10、回熱器管接頭11,同軸管套管12,支流引管13,同軸管內管14, 同軸管外管15 ;動模套板20,推板21,推板固定板22,推桿23,動模鑲塊24,動模座板25, 推板緊固螺釘26,復位桿27,連接螺釘28 ;定模套板30,定模鑲塊31,導柱32,導柱套33, 澆口套40,直澆道41,橫澆道42,內澆口 43,分支澆道44,排渣槽45。
具體實施方式
[0032]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解釋,但是以下的內容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0033]圖I為加工完成的回熱器,其包括同軸管10、回熱器管接頭11、同軸管套管12、 支流引管13、同軸管內管14、同軸管外管15。上述支流引管13安插于同軸管套管12外側圓柱面,同軸管套管12套在同軸管內管14外徑上。一次壓鑄成型的回熱器管接頭11套在同軸管套管12外側圓柱面上,起到連接套管與同軸管的作用。[0034]實施例I[0035]如圖I所示,當兩個支流引管軸線間距離小于300mm時,可采用回熱器兩端接頭同時壓鑄成型的方法,提高了生產效率。[0036]圖2至圖5簡示了壓鑄機壓鑄方式、模具內部結構。回熱器一次壓鑄成形裝置為臥式冷室壓鑄機,包括[0037]用于壓射金屬熔體的澆注系統;[0038]用于引導動模運,保證加工精度的導向系統;[0039]與澆注系統相連的動模半體和定模半體,所述動模半體和定模半體組合成一個閉合模具,形成模腔,所述澆注系統的充填開口通入該模腔的流道內;[0040]其中[0041]動模半體包括動模套板20、推板21、推板固定板22、推桿23、動模鑲塊24、動模座板25、推板緊固螺釘26、復位桿27、連接螺釘28 ;其中動模鑲塊24鑲嵌在動模套板20 內,推板21與推板固定板22通過推板緊固螺釘26連接,將推桿23與復位桿27固定在中間;動模套板20與動模座板25通過連接螺釘28連接。[0042]定模半體包括定模套板30,定模鑲塊31,定模鑲塊31鑲嵌在定模套板30內。[0043]導向系統包括導柱32、導柱套33 ;將導柱套33插入定模套版30上與其配合的孔中。導柱32與導柱套33配合,導柱另一端通過一軸肩限位。[0044]澆注系統包括澆口套40,直澆道41,橫澆道42、內澆口 43、分支澆道44、排渣槽 45 ;橫澆道42、內澆口 43與分支澆道44在同一平面中,直澆道41、澆口套40與該平面垂直。[0045]參考圖2至圖5,將支流引管安插在同軸管套管的外側圓柱表面,將裝有支流引管的同軸管套管套在同軸管上;然后回熱器的壓鑄過程描述如下[0046]第一步,將動模半體固定在壓鑄機的動模安裝板上;[0047]第二步,將定模半體固定在壓鑄機的定模安裝板上;[0048]第三步,將回熱器安放在定模半體的模腔 內;[0049]第四步,推動動模安裝板,完成合模;[0050]第五步,將金屬溶液通過澆注系統壓射入模腔內;[0051]第六步,維持設定的壓力,使金屬溶液充型完成;[0052]第七步,待冷卻后開模,用推桿推出壓鑄件;[0053]第八步,修整壓鑄零件,即形成回熱器一體化壓鑄件;[0054]第九步,將回熱器另一端安放在模具內,重復上述步驟。[0055]本實施例中,注入的金屬熔體為鋁,壓射過程中,充型速度為30m/s,比壓為 60MPa,合金澆注溫度為430°C,模具溫度為280°C,充型時間為O. 03s,持壓時間為3s,留模時間為5s。[0056]實施例2[0057]如圖I所示,當兩個支流引管軸線間距離大于300mm時,回熱器兩端的接頭需分別壓鑄成型。圖6、圖7簡示了模具內部結構。實施例2的壓鑄裝置與實施例I基本相同,只是為了適應不同的生產方式,澆注系統做出了一些改變,省去了分支澆道。壓鑄模具及裝置的其他名稱及作用可參考圖2、圖3確定。[0058]澆注系統,其包括澆口套40,直澆道41,橫澆道42、內澆口 43、排渣槽45。[0059]實施例2的壓鑄方式與實施例I基本相同,參考圖2、圖6以及圖7,回熱器的壓鑄過程描述如下[0060]第一步,將動模半體固定在壓鑄機的動模安裝板上;[0061]第二步,將定模半體固定在壓鑄機的定模安裝板上;[0062]第三步,將回熱器安放在定模半體的模腔內;[0063]第四步,推動動模安裝板,完成合模;[0064]第五步,將金屬溶液通過澆注系統壓射入模腔內;[0065]第六步,維持一定的壓力,使金屬溶液充型完成;[0066]第七步,待冷卻后開模,用推桿推出壓鑄件;[0067]第八步,修整壓鑄零件,即形成回熱器一體化壓鑄件;[0068]第九步,將回熱器另一端安放在模具內,重復上述步驟。[0069]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回熱器氣密性好,連接可靠性高。所述模具有動模半體與定模半體組成,可根據回熱器的不同樣式更改模具形狀,采用壓鑄的成型工藝,裝配制造一體化直接成型;易于實現自動化生產,生產效率高;鋁的鑄造性能較好,工藝可靠性強,產品廢品率低。同時壓鑄的制造方式適合大批來能夠生產,成本極低。[0070]以上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的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上實施例。應該理解的是,在不脫離本申請的權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圍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做出的各種修改,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空調回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熱器包括回熱器接頭,同軸管套管,同軸管以及支流引管;其中支流引管安插于同軸管套管外側圓柱面,同軸管套管套在同軸管內管外徑上,一次壓鑄成型的回熱器管接頭套在同軸管套管外側圓柱面上,起到連接套管與同軸管的作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空調回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軸管套管的壁面端口內徑與同軸管的內管外徑相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空調回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軸管套管開口處內徑與同軸管外徑相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空調回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軸管套管側面圓口與支流引管外徑相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汽車空調回熱器,其特征在于在管接頭處所述同軸管的外管從內管上剝離,所述同軸管的內管延伸一段距離以便連接蒸發器或冷凝器的管路。
6.一種用于制造權利要求1-5所述回熱器的一次壓鑄成形裝置,所述裝置為臥式冷室壓鑄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壓射金屬熔體的澆注系統;用于引導動模運,保證加工精度的導向系統;與澆注系統相連的動模半體和定模半體;所述動模半體和定模半體組合成一個閉合模具,形成模腔,所述澆注系統的充填開口通入該模腔的流道內;其中所述動模半體包括動模套板、推板、推板固定板、推桿、動模鑲塊、動模座板、推板緊固螺釘、復位桿以及連接螺釘;所述動模鑲塊鑲嵌在動模套板內,推板與推板固定板通過推板緊固螺釘連接,將推桿與復位桿固定在中間;動模套板與動模座板通過連接螺釘連接;所述的定模半體包括定模套板,定模鑲塊;定模鑲塊鑲嵌在定模套板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壓鑄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向系統,包括導柱以及導柱套;導柱套插入定模半體上與其配合的孔中,導柱與導柱套配合,導柱另一端通過一軸肩限位。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次壓鑄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澆注系統,包括: 澆口套,直澆道,橫澆道、內澆口、分支澆道以及排渣槽;所述橫澆道、內澆口與分支澆道在同一平面中,所述直澆道、澆口套與該平面垂直,所述分支澆道或者省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汽車空調回熱器及其一次壓鑄成形裝置,所述回熱器包括同軸管與支流引管,用于安插支流引管的同軸管套管,通過壓鑄制造包裹在同軸管套管處的回熱器管接頭。所述裝置包括用于壓射金屬熔體的澆注系統;用于引導動模運的導向系統;與澆注系統相連的動模半體和定模半體;所述動模半體和定模半體組合成一個閉合模具,形成模腔,所述充填開口通入該模腔的流道內,所述模具有動模半體與定模半體組成,可更改模具形狀。本實用新型回熱器具有氣密性好,連接可靠性高的優勢,實現了制造裝配一體化,提高了生產制造效率,適合大批量生產,便于實現自動化生產。
文檔編號B22D17/22GK202734363SQ20122035346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9日
發明者唐鼎, 張卿卿, 張志偉, 李大永, 彭穎紅, 韓維建 申請人:無錫凱博易機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