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包括工作頭機構、進料機構和收料機構,工作頭機構包括可用來夾持棒料的夾頭和用來帶動夾頭轉動的主軸;該主軸設有中空的內腔,以能夠將前端的棒料沿著中空的內腔向后端送出;進料機構包括能夠直線往復運動的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能夠沿著工作頭機構的主軸的軸線方向直線往復運動的位置,以能夠將工作頭機構的棒料沿直線推入主軸的中空的內腔;收料機構設能夠將工作頭機構的中空的內腔送出的棒料直線送到收料處。本發明將送料方式由后定位方式改為前定位方式,將前進前出式送料方式改為工作頭內部直線出料,使得機構整體結構緊湊,能夠在滿足精度要求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合格率。
【專利說明】一種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棒料倒角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手動工具磨床,另一種是自動倒角機。
[0003]手動工具磨床主要結構為砂輪機構、滑動平臺和卡盤夾緊機構,工作時由卡盤夾緊機構夾持棒料旋轉,通過滑動平臺帶動,以一定角度往復通過砂輪機構上旋轉的砂輪,完成磨削加工。手動工具磨床采用工裝后定位,手動三抓卡盤夾緊方式夾持棒料,操作人員操作時,必須一手持棒料一手鎖緊,該方式決定了定位精度差和一人一機的操作方式。在倒角前,棒料還需在端面磨上進行端面加工,保證棒料長度一致,才能保證倒角加工的定位準確。
[0004]自動倒角機主要機構有送料機構、機械手進料機構、工作頭機構、砂輪進給機構、砂輪機構和收料機構,工作時送料機構將棒料一根一根頂出落入機械手進料機構,機械手進料機構將棒料推入工作頭機構中,工作頭機構中后端頂針定位后如端夾頭自動夾緊棒料,完成此動作后,機械手進料機構退回接下一個棒料,工作頭帶動棒料旋轉,同時砂輪進給機構帶動砂輪機構上旋轉的砂輪以一定角度往復通過棒料完成加工。完成加工后,工作頭停止轉動,頂針將棒料從前端頂出落入收料機構中。該種機構同樣需要棒料進行端面磨后才能加工倒角。現有的這種自動倒角機,由于棒料是從工作頭前端送入,依靠后端頂針定位,完成加工后仍然依靠后端頂針頂出,落入收料機構,我們稱為前進前出式送料方式。該方式必須等前一根料完全頂出落入收料機構后,下一根棒料才能進行送料定位的動作。這種動作方式造成了機械手送料過程的等待,造成了設備效率的損失。同時頂料機構和接料機構造成了輸送線過長,同時頂料的動作也易造成工件的崩缺,導致不良品。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將送料方式由后定位方式改為前定位方式,將前進前出式送料方式改為工作頭內部直線出料,使得機構整體結構緊湊,能夠在滿足精度要求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合格率。
[0006]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包括:
[0007]一工作頭機構,該工作頭機構包括可用來夾持棒料的夾頭和用來帶動夾頭轉動的王軸;該王軸設有中空的內腔,以能夠將如端的棒料沿著中空的內腔向后端送出;
[0008]一進料機構,該進料機構設置在與所述工作頭機構的前端相適配的位置;該進料機構包括能夠直線往復運動的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該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設置在能夠沿著所述工作頭機構的主軸的軸線方向直線往復運動的位置,以能夠將工作頭機構的棒料沿直線推入主軸的中空的內腔;和
[0009]一收料機構,該收料機構設置在與所述工作頭機構的后端相適配的位置,以能夠將工作頭機構的中空的內腔送出的棒料直線送到收料處。
[0010]進一步的,還包括一送料機構,該送料機構可升降地設置在與所述進料機構相適配的位置。
[0011]所述工作頭機構還包括安裝座和電機,所述電機、主軸分別安裝在所述安裝座中,所述安裝座固定在預置的機臺上,所述主軸與電機的轉軸相聯動,所述夾頭安裝在所述主軸的中空的內腔的前端。
[0012]所述主軸的中空的內腔還裝有導出管,所述導出管的前端靠近所述夾頭,所述導出管的后端與所述收料機構相適配。
[0013]進一步的,還包括導出管安裝座,所述導出管安裝座固定在預置的機臺上,所述導出管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導出管安裝座上。
[0014]所述進料機構還包括第一氣缸、第一 V型托塊、壓指、第二氣缸、第二 V型托塊、前定位塊和定位擋塊;所述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包括可往復運動的滑座;所述第一 V型托塊、第一氣缸分別安裝在所述滑座上,所述第一氣缸沿著豎向設置,所述壓指的一端與第一氣缸的導桿相固定,壓指的另一端配合在所述第一 V型托塊的上方;所述第二氣缸安裝在所述機臺上,所述第二 V型托塊與第二氣缸相連接;所述第一 V型托塊、第二 V型托塊分別設在與所述送料機構相適配的位置;所述前定位塊彈性裝在所述第二 V型托塊中,所述定位擋塊裝在與第一 V型托塊相適配的位置。
[0015]本發明的一種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加工時,工件即棒料由送料機構的料斗裝入,經可升降的送料機構逐個頂出落入第一 V型托塊、第二 V型托塊中。由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驅動機械手夾爪(由第一氣缸和壓指組成)向前將工件頂出,壓緊前定位機構中前定位塊,依靠該機構中的彈簧的壓力將工件壓緊在機械手夾爪上的定位擋塊上。完成該動作后,第二氣缸工作,使第二V型托塊脫離棒料,此時的棒料的一端由第一氣缸、壓指及第一 V型托塊所夾持,然后,精密線性模組再驅動機械手夾爪將工件送入工作頭實現精確定位(定位位置為工件加工前端,故稱前定位),工作頭機構的夾頭夾緊工件后,通過電機工作,帶動主軸轉動,也使得被夾持的棒料轉動,同時砂輪進給機構帶動砂輪機構上旋轉的砂輪以一定角度往復通過棒料完成加工。加工完成后工作頭機構的夾頭松開,此時棒料并不是以常規方式由送料的路徑由前端取出,而是通過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驅動機械手夾爪送下一根棒料進入工作頭,直接由下一根棒料將上一根完成加工的成品棒料繼續推入工作頭內部的中空腔室中。中空的工作頭內部設計有一根固定的接料管(即導出管),將工件由工作頭后端導出,落入工作頭后端連接的收料機構的傳送帶上,直線運輸到收料斗中,利用工件重力,工件會自動在料斗中整齊依次排列。上述方式即實現了物料的送料一傳料一出料的一體式直線進出料方式。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1、出料方式為工作頭內部直線出料,避免現有技術中利用機械手換料所造成的工時浪費;
[0018]2、送料方式采用前定位方式,使得機構整體結構緊湊;
[0019]3、采用可升降的送料機構實現自動送料,能夠在滿足精度要求同時,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合格率,減少人員成本,避免手動加工對人體造成的粉塵污染。
[0020]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一種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不局限于實施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構造示意圖;
[0022]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0023]圖3是本發明的進料機構和送料機構相配合的立體構造示意圖;
[0024]圖4是本發明的進料機構的立體構造示意圖;
[0025]圖5是本發明的工作頭機構的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例,
[0027]參見圖1至圖5所示,本發明的一種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包括:
[0028]一工作頭機構1,該工作頭機構I包括可用來夾持棒料的夾頭11和用來帶動夾頭轉動的主軸12;該主軸12設有中空的內腔,以能夠將前端的棒料20沿著中空的內腔向后端送出;
[0029]一進料機構2,該進料機構2設置在與所述工作頭機構I的前端相適配的位置;該進料機構2包括能夠直線往復運動的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21,該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21設置在能夠沿著所述工作頭機構的主軸的軸線方向直線往復運動的位置,以能夠將工作頭機構的棒料20沿直線推入主軸12的中空的內腔;和
[0030]一收料機構5,該收料機構5設置在與所述工作頭機構I的后端相適配的位置,以能夠將工作頭機構I的中空的內腔送出的棒料20直線送到收料處。
[0031]進一步的,還包括一送料機構3,該送料機構3可升降地設置在與所述進料機構2相適配的位置。
[0032]棒料全自動倒角機通常具有機臺10 ;工作頭機構1、進料機構2、收料機構5和送料機構3分別安裝在機臺10上并處在相適配的位置。
[0033]棒料全自動倒角機通常還具有一砂輪機構4,該砂輪機構4安裝在機臺10上并處在與所述工作頭機構I相適配的位置;該砂輪機構4包括能夠轉動的砂輪41和推動所述砂輪進給的砂輪進給機構42。
[0034]所述進料機構2還包括第一氣缸22、第一 V型托塊23、壓指24、第二氣缸25、第二V型托塊26、前定位塊27和定位擋塊28 ;所述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21包括可往復運動的滑座211 ;所述第一 V型托塊23、第一氣缸22分別安裝在所述滑座211上,所述第一氣缸22沿著豎向設置,所述壓指24的一端與第一氣缸22的導桿相固定,壓指24的另一端配合在所述第一 V型托塊23的上方;所述第二氣缸25安裝在所述機臺上,所述第二 V型托塊26與第二氣缸25相連接;所述第一 V型托塊23、第二 V型托塊26分別設在與所述送料機構3相適配的位置,從送料機構3的料斗中出來的棒料剛好會落到第一 V型托塊23、第二 V型托塊26中;所述前定位塊27彈性裝在所述第二 V型托塊26中,所述定位擋塊28裝在與第一 V型托塊23相適配的位置。[0035]所述工作頭機構I還包括安裝座13和電機14,所述電機14、主軸12分別安裝在所述安裝座13中,主軸12可以在安裝座13中轉動,所述安裝座13固定在所述機臺10上,所述主軸12與電機14的轉軸相聯動,即電機14轉動時,可以帶動主軸12轉動,所述夾頭11安裝在所述主軸的中空的內腔的前端。
[0036]所述主軸的中空的內腔還裝有導出管15,所述導出管15的前端靠近所述夾頭11,所述導出管15的后端與所述收料機構5相適配。
[0037]進一步的,還包括導出管安裝座16,所述導出管安裝座16固定在機臺10上,所述導出管15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導出管安裝座16上。
[0038]所述工作頭機構I還包括有通用滾針與保持架組件17、蝶形彈簧18和氣液增壓缸19等部件。
[0039]所述收料機構5包括皮帶傳送機構51和收料斗52。
[0040]本發明的一種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圖2中的A處表示工件入,B處表示工件出,圖5中的C處表示棒料進,D處表示棒料出;加工時,工件即棒料20由送料機構3的料斗裝入,經可升降的送料機構3逐個頂出落入第一 V型托塊23、第二 V型托塊26中。由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21驅動機械手夾爪(由第一氣缸22和壓指24組成)向前將工件20頂出,壓緊前定位機構中前定位塊27,依靠該機構中的彈簧的壓力將工件壓緊在機械手夾爪上的定位擋塊28上。完成該動作后,第二氣缸25工作,使第二 V型托塊26脫離棒料20,此時的棒料的一端由第一氣缸22、壓指24及第一 V型托塊23所夾持,然后,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21再驅動機械手夾爪將工件20送入工作頭實現精確定位(定位位置為工件加工前端,故稱前定位),工作頭機構的夾頭11夾緊工件20后,通過電機14工作,帶動主軸12轉動,也使得被夾持的棒料20轉動,同時砂輪進給機構42帶動砂輪機構4上旋轉的砂輪41以一定角度往復通過棒料20完成加工。加工完成后工作頭機構的夾頭11松開,此時棒料20并不是以常規方式由送料的路徑由前端取出,而是通過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21驅動機械手夾爪送下一根棒料進入工作頭,直接由下一根棒料將上一根完成加工的成品棒料繼續推入工作頭內部的中空腔室中。中空的工作頭內部設計有一根固定的接料管15 (即導出管),將工件20由工作頭后端導出,落入工作頭后端連接的收料機構5的傳送帶51上,直線運輸到收料斗52中,利用工件重力,工件會自動在料斗中整齊依次排列。上述方式即實現了物料的送料——傳料——出料的一體式直線進出料方式。
[0041]上述實施例僅用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一種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實施例,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工作頭機構,該工作頭機構包括可用來夾持棒料的夾頭和用來帶動夾頭轉動的主軸;該王軸設有中空的內腔,以能夠將如端的棒料沿著中空的內腔向后端送出; 一進料機構,該進料機構設置在與所述工作頭機構的前端相適配的位置;該進料機構包括能夠直線往復運動的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該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設置在能夠沿著所述工作頭機構的主軸的軸線方向直線往復運動的位置,以能夠將工作頭機構的棒料沿直線推入主軸的中空的內腔;和 一收料機構,該收料機構設置在與所述工作頭機構的后端相適配的位置,以能夠將工作頭機構的中空的內腔送出的棒料直線送到收料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的,還包括一送料機構,該送料機構可升降地設置在與所述進料機構相適配的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頭機構還包括安裝座和電機,所述電機、主軸分別安裝在所述安裝座中,所述安裝座固定在預置的機臺上,所述主軸與電機的轉軸相聯動,所述夾頭安裝在所述主軸的中空的內腔的前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的中空的內腔還裝有導出管,所述導出管的前端靠近所述夾頭,所述導出管的后端與所述收料機構相適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的,還包括導出管安裝座,所述導出管安裝座固定在預置的機臺上,所述導出管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導出管安裝座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棒料全自動倒角機的直線進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機構還包括第一氣缸、第一 V型托塊、壓指、第二氣缸、第二 V型托塊、前定位塊和定位擋塊;所述直線進給精密線性模組包括可往復運動的滑座;所述第一 V型托塊、第一氣缸分別安裝在所述滑座上,所述第一氣缸沿著豎向設置,所述壓指的一端與第一氣缸的導桿相固定,壓指的另一端配合在所述第一 V型托塊的上方;所述第二氣缸安裝在所述機臺上,所述第二 V型托塊與第二氣缸相連接;所述第一 V型托塊、第二 V型托塊分別設在與所述送料機構相適配的位置;所述前定位塊彈性裝在所述第二 V型托塊中,所述定位擋塊裝在與第一 V型托塊相適配的位置。
【文檔編號】B24B9/00GK103769970SQ201310744064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7日
【發明者】凌秉達, 樂贊揚, 王立杰, 臧文海, 張大偉, 吳沖滸 申請人: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