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包括有設置在磨床一側的收集池和從磨床引出的進水渠,收集池側壁的上端分別設有相對的進、出水口,進水渠的前端連接在進水口,出水口連接有出水渠,位于進水口兩側的收集池內壁上分別固定安裝有支桿,支桿上固定安裝有擋板,擋板與進水口之間具有間隙;收集池的口部固定安裝有支架,支架上安裝有卷筒,卷筒上卷繞有鋼絲繩,鋼絲繩的前端連接有豎直設置的提拉桿,提拉桿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打料泵,打料泵的出料口連接有通向原料攪拌池的出料管。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自然沉降來收集余料殘渣,并通過可升降的打料泵將余料殘渣泵入原料攪拌池進行回收再利用,節約了成本,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專利說明】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永磁體的生產加工領域,具體是一種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永磁體生產領域,經燒結成型的永磁體成品的表面不平整、光潔度不好,需要在水磨式磨床上進行打磨。現有技術中,磨床上流出的廢水需要排到廢水池內,作進一步處理后才能排放。然而,廢水中含有余料殘渣,不僅處理起來較為困難,而且余料殘渣沒有進行再利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將經磨床排出的含有余料殘渣的廢水引入收集池,通過自然沉降來收集余料殘渣,并通過可升降的打料泵將余料殘渣泵入原料攪拌池進行回收再利用,以節約成本,避免資源浪費。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包括有設置在磨床一側的收集池和從磨床引出的進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側壁的上端分別設有相對的進、出水口,所述進水渠的前端連接在進水口,所述的出水口連接有出水渠,位于進水口兩側的收集池內壁上分別固定安裝有支桿,所述的支桿上固定安裝有擋板,所述的擋板與進水口之間具有間隙;所述收集池的口部固定安裝有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安裝有卷筒,所述的卷筒上卷繞有鋼絲繩,所述鋼絲繩的前端連接有豎直設置的提拉桿,所述提拉桿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打料泵,所述打料泵的出料口連接有通向原料攪拌池的出料管。
[0006]所述的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板為弧形板。
[0007]所述的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主軸的端部固定焊接有把手。
[0008]所述的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管為軟管。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將經磨床排出的含有余料殘渣的廢水引入收集池,通過自然沉降來收集余料殘渣,并通過可升降的打料泵將余料殘渣泵入原料攪拌池進行回收再利用,節約了成本,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參見圖1,一種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包括有設置在磨床一側的收集池I和從磨床引出的進水渠2,收集池I側壁的上端分別設有相對的進、出水口 3、4,進水渠2的前端連接在進水口 3,出水口 4連接有出水渠5,位于進水口 3兩側的收集池I內壁上分別固定安裝有支桿6,支桿6上固定安裝有擋板7,擋板7與進水口 3之間具有間隙;收集池I的口部固定安裝有支架8,支架8上安裝有卷筒9,卷筒9上卷繞有鋼絲繩10,鋼絲繩10的前端連接有豎直設置的提拉桿11,提拉桿11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打料泵12,打料泵12的出料口連接有通向原料攪拌池的出料管13。
[0013]本實用新型中,擋板7為弧形板,可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卷筒9主軸的端部固定焊接有把手14 ;出料管13為軟管。
[0014]經磨床排出的含有余料殘渣的廢水通過進水渠2和進水口 3引入收集池I內,擋板7起到分流作用,降低進入收集池I內的水流的流速,避免過激的水流沖出出水口 4,余料殘渣在收集池I內得到沉降,廢水則經出水口 4和出水渠5排出。手動轉動把手14,實時調節打料泵12的高度,打料泵12將沉降在收集池I底層的余料殘渣經出料管13泵入原料攪拌池進行回收再利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包括有設置在磨床一側的收集池和從磨床引出的進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側壁的上端分別設有相對的進、出水口,所述進水渠的前端連接在進水口,所述的出水口連接有出水渠,位于進水口兩側的收集池內壁上分別固定安裝有支桿,所述的支桿上固定安裝有擋板,所述的擋板與進水口之間具有間隙;所述收集池的口部固定安裝有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安裝有卷筒,所述的卷筒上卷繞有鋼絲繩,所述鋼絲繩的前端連接有豎直設置的提拉桿,所述提拉桿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打料泵,所述打料泵的出料口連接有通向原料攪拌池的出料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板為弧形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主軸的端部固定焊接有把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體打磨后余料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管為軟管。
【文檔編號】B24B55/12GK203726342SQ201420109945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2日
【發明者】俞學貴 申請人:俞學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