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車輪模具邊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改進的車輪模具邊模,邊模設置為整體鑄件,整體邊模5對應整個車輪外胎圈座處設置空腔,該方式模具制作及加工成本低、效率高。水冷鑲塊設置為整體鍛件,整體水冷鑲塊6設置冷卻水道,并按照規范的焊接和熱處理工藝進行水道的堵焊。在批量生產中需保證配件數量,出現質量問題時以便及時更換。本實用新型既能提高水冷邊模模具的使用壽命,又能降低了模具制作成本和周期。
【專利說明】改進的車輪模具邊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低壓鑄造模具,特別涉及一種低壓鑄造水冷模具。
【背景技術】
[0002]鋁車輪的低壓鑄造難點——即輪輻與外胎圈座連接部位厚大,存在熱節。為了有效去除熱節得到優質鑄件,需在邊模對應熱節處設置冷卻裝置。現有技術的冷卻裝置有以下兩種:(I)在整體邊模只針對熱節處布置局部水冷鑲塊(鍛件);(2)做上下分體邊模,在下邊模(鍛件)銑環形水道,對窗口胎圈座和熱節胎圈座同時進行冷卻。
[0003]第(I)冷卻裝置有兩個問題,首先其屬于定點冷卻,對于5根輪輻的車輪適用性較高,模具制作成本較低,一旦輪輻多于10根以上,模具制作成本高、模具和壓鑄設備的復雜程度也增大;其次由于只是針對熱節處進行強水冷冷卻換熱,如果工藝控制不合理會造成輪輻過早凝固,阻礙輪輻對窗口外胎圈座及其對應的外輪緣的補縮作用,造成漏氣和外輪緣缺陷機械性能低下的問題。
[0004]第(I)冷卻裝置在工藝控制上優于前者,但在水冷模具使用壽命方面不如前者,容易在批量生產中產生反復的熱疲勞應力導致水道開裂,報廢整個下邊模模具。同時,采用鍛件的下邊模制作成本較高,尤其在邊模背腔不規則回轉體銑加工情況下,要比風冷整體邊模鑄鐵件成本高很多且制作周期漫長。
[0005]綜上,在水冷模具的推廣應用中,如何兼顧以上兩者的優勢而避免劣勢是個急需解決的課題。
【發明內容】
[0006]旨在改善上述邊模水冷結構和工藝上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既能夠提高水冷模具使用壽命,又能降低模具制作成本和周期的車輪模具邊模。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改進的車輪模具邊模,包括邊模、冷卻鑲塊。
[0008]邊模設置為整體鑄件,整體邊模對應整個車輪外胎圈座處設置空腔,該方式模具制作及加工成本低、效率高。
[0009]水冷鑲塊設置為整體鍛件,整體水冷鑲塊設置冷卻水道,并按照規范的焊接和熱處理工藝進行水道的堵焊。在批量生產中需保證配件數量,出現質量問題時以便及時更換。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邊模采用整體水冷鑲塊冷卻可以有效快速的帶走車輪外胎圈座以及外胎圈座與輪輻連接處熱節的巨大熱量,提高鑄件的外輪緣及輪輻的內部組織及機械性能,也可大大縮短車輪鑄造周期。另外,此種邊模水冷結構相較于現有的邊模水冷結構具有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且簡單易于實施的特點,經批量生產驗證后的模具使用壽命也大幅提高,避免了以往模具一旦水道開裂就得報廢模具的風險。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1]圖1是【背景技術】邊模局部鑲塊水冷模具系統結構圖。
[0012]圖2是【背景技術】下邊模水冷模具系統結構圖。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邊模整體鑲塊水冷模具系統結構圖。
[0014]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邊模整體鑲塊水冷模具系統結構三維投影圖。
[0015]圖中1.原整體邊模,2.局部水冷鑲塊,3.上邊模,4.下邊模,5.整體邊模,6.整體水冷鑲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7]改進的車輪模具邊模,包括邊模、冷卻鑲塊。邊模設置為整體鑄件,整體邊模5對應整個車輪外胎圈座處設置空腔,該方式模具制作及加工成本低、效率高。水冷鑲塊設置為整體鍛件,整體水冷鑲塊6設置冷卻水道,并按照規范的焊接和熱處理工藝進行水道的堵焊。在批量生產中需保證配件數量,出現質量問題時以便及時更換。
[0018]在模具制作過程中將圖3中整體邊模5以鑄造形式制作,跟傳統風冷邊模相同,降低模具材料及制作成本。將整體水冷鑲塊6以鍛造形式制做,保證整體水冷鑲塊6的內部組織致密,防止銑加工水道時出現開裂等質量問題,而且體積較小的整體水冷鑲塊6有利于后續堵焊水道和模具熱處理工藝的操作可行性,使焊接殘余應力導致水道開裂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延長整體水冷鑲塊6的使用壽命,同時在批量生產前可以多制作一定的備件以備更換。將制作好的新整體邊模5和整體水冷鑲塊6以螺栓和定位銷的方式裝配固定后即可。
[0019]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邊模水冷結構,實現了提高水冷邊模模具的使用壽命,又降低了模具制作成本和周期的目的。
【權利要求】
1.改進的車輪模具邊模,包括邊模、冷卻鑲塊,其特征在于:邊模設置為整體鑄件,整體邊模(5)對應整個車輪外胎圈座處設置空腔。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車輪模具邊模,其特征在于:水冷鑲塊設置為整體鍛件,整體水冷鑲塊(6)設置冷卻水道。
【文檔編號】B22D18/04GK203817345SQ201420280859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9日
【發明者】汪煦, 李鴻標, 劉國華, 李學強, 王永寧, 朱志華, 李昌海 申請人:中信戴卡寧波輪轂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