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包傾翻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在電解鋁流程中的一種鋁液抬包傾翻裝置,尤其涉及在電解鋁液鑄造生產線上用于使抬包內鋁液經受料口注入爐熔池的鋁液抬包傾翻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電解鋁生產流程中,鋁的電解與鑄造是在不同場所進行的。電解后的高溫鋁液使用真空抬包從電解槽轉注到被稱作抬包的容器中轉運,有的直接使用真空抬包轉運。抬包為加蓋的圓桶,設有出水口。抬包出水口的位置、形狀和功能都類似于茶壺的壺嘴。抬包車將抬包運抵鑄造場所,天車懸吊抬包到適當高度,靠近混合爐的受料口,通過抬包自身裝置的蝸輪蝸桿機構傾翻包體,使鋁液從抬包出水口流出、轉注進入爐子的熔池。抬包側壁裝置的蝸輪蝸桿機構有手動和電動兩種動力形式。接收鋁液的爐子也可以是靜置爐、熔煉爐。
[0003]受現有設備制約所形成的這一工藝流程存在三方面的重要缺陷:一是抬包在傾翻過程中始終處于懸吊狀態,穩定性差,人為因素或機械故障都可能造成抬包偏移、翻轉速度失控等異常,致使高溫鋁液外溢而引發事故。二是在鑄造工序廠房內,多臺混合爐使用同一條天車運行軌道,一個時間只能對其中一臺爐子實施轉注鋁液作業,其它載鋁抬包和空置待料的爐子只能排隊等候。因抬包無熱源,長時間等候造成溫降可能導致鑄包。三是當混合爐出現異常時,通常采取的應急措施為外鑄,即:天車懸吊抬包,直接向鑄造機轉注鋁液。此時要求懸吊位置和隨動角度、翻轉速度要十分穩定和精準,稍有差池便可能造成生產或安全事故。
[0004]上述液體鋁入爐方式不但因為天車占有率高、加料速度慢、定位不準、存在安全隱患,而且隨著電解鋁工業的發展,產品的豐富,電解鋁鑄造生產線也越來越多,電解鋁液入爐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生產線的生產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抬包傾翻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7]—種抬包傾翻裝置,包括機座1、傾翻平臺2、液壓系統3 ;機座I為框架結構,機座I框架的內壁設臺階形結構或設有橫梁;傾翻平臺2擱置在機座I上,機座I前側邊的兩端分別設機座立柱5;傾翻平臺2前側邊兩端部各設L形連接臂6,L形連接臂6的豎段與機座立柱5的高度相適應,L形連接臂6的橫段架設于機座立柱5頂部通過軸4轉動聯結;液壓系統3包括液壓缸11、液壓活塞桿12;其特征在于:機座I的左右兩側前端底部向外伸出形成第一液壓連接件9,傾翻平臺2左右兩側后端底部向外伸出形成第二液壓連接件10,液壓缸11與第一液壓連接件9轉動連接,液壓活塞桿12與第二液壓連接件10轉動連接;傾翻平臺2上形成有一個平臺踏面8,平臺踏面8前低后高;傾翻平臺2上位于兩個L形連接臂6的豎段的兩側向內各形成有抬包限位柱7;傾翻平臺2上位于兩個L形連接臂6的豎段的上端向內各形成有托架13,托架13與抬包的上部位置相對應。
[0008]優選的,抬包流咀在兩側軸4的軸線上。
[0009]優選的,限位柱7向內側形成弧面,或者限位柱7向內側形成多個支撐點或者支撐塊,該多個支撐點或者支撐塊處于弧面上的不同部位。
[0010]進一步的,弧面的包角為130°包角。
[0011 ]優選的,平臺踏面8的坡度角度為2°。
[0012]優選的,托架13具有翻轉結構,抬包上與其相對應的部位具有鎖合配合部件,傾翻平臺2處于水平位置時,托架13處于釋放狀態,傾翻平臺2處于傾翻狀態時,托架13與抬包上的鎖合配合部件鎖合處于鎖合狀態,傾翻平臺2復位處于水平位置時,托架13脫離抬包并保持釋放狀態。
[0013]進一步的,托架13對稱設置且至少為兩個。
[0014]更進一步的,兩個托架13的夾角為80°。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實用新型的抬包傾翻裝置,將抬包傾翻平臺和液壓系統集成一體,使裝置具備整體機動性,使每次鋁液傾倒過程不再始終需要天車懸吊,占用天車的時間大大縮,可以多臺抬包同時進行轉注鋁液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它將抬包的懸吊狀態改為托底支撐狀態,大大提高了穩定性;抬包傾翻為遠程操作,操作人員遠離危險區域,意外情況出現時,操作人員可以及時地、安全地對事故予以控制、阻止,減少了人工操作環節,使運行更安全;尤其是液壓系統的液壓缸與機座兩側前段底部伸出部位轉動連接及液壓活塞桿與傾翻平臺的兩側后端底部伸出部位轉動連接,既增加了液壓系統與機座傾翻平臺的連接穩固性又最大化的把前述兩個液壓系統轉動連接點與軸4形成三角形,可以使得使用更小功率的液壓系統來達到傾翻大噸位的抬包,減少液壓系統的成本,降低抬包傾翻裝置的生產成本;傾翻平臺上設置平臺踏面,使得傾翻平臺具有一定的傾斜角度,抬包置于傾翻平臺上時,抬包內的重心將向前傾,既減輕液壓系統的工作力矩,又使得抬包有向前滑動的趨勢,在傾翻平臺傾翻的過程中,當傾翻平臺達到一定角度時抬包向前移動,托架與抬包鎖合在一起,防止抬包傾倒;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不高,生產的安全性有保證,操作方便,易于自動化控制。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總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總體結構的左視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總體結構正面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1]圖中:1、機座,2、傾翻平臺,3、液壓系統,4、軸,5、機座立柱,6、L形連接臂,7、限位柱,8、平臺踏面,9、第一液壓連接件,10、第二液壓連接件,11、液壓缸,12、液壓活塞桿,13、托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3]參照圖1、圖2、圖3、圖4。
[0024]—種抬包傾翻裝置,包括機座1、傾翻平臺2、液壓系統3;機座I為框架結構,機座I框架的內壁設臺階形結構或設有橫梁;傾翻平臺2擱置在機座I上,機座I前側邊的兩端分別設機座立柱5;傾翻平臺2前側邊兩端部各設L形連接臂6,L形連接臂6的豎段與機座立柱5的高度相適應,L形連接臂6的橫段架設于機座立柱5頂部通過軸4轉動聯結;液壓系統3包括液壓缸11、液壓活塞桿12;機座I的左右兩側前端底部向外伸出形成第一液壓連接件9,傾翻平臺2左右兩側后端底部向外伸出形成第二液壓連接件10,液壓缸11與第一液壓連接件9轉動連接,液壓活塞桿12與第二液壓連接件10轉動連接;傾翻平臺2上形成有一個平臺踏面8,平臺踏面8前低后高;傾翻平臺2上位于兩個L形連接臂6的豎段的兩側向內各形成有抬包限位柱7;傾翻平臺2上位于兩個L形連接臂6的豎段的上端向內各形成有托架13,托架13與抬包的上部位置相對應;抬包流咀在兩側軸4的軸線上;限位柱7向內側形成弧面,或者限位柱7向內側形成多個支撐點或者支撐塊,該多個支撐點或者支撐塊處于弧面上的不同部位;弧面的包角為130°包角;平臺踏面8的坡度角度為2° ;托架13具有翻轉結構,抬包上與其相對應的部位具有鎖合配合部件,傾翻平臺2處于水平位置時,托架13處于釋放狀態,傾翻平臺2處于傾翻狀態時,托架13與抬包上的鎖合配合部件鎖合處于鎖合狀態,傾翻平臺2復位處于水平位置時,托架13脫離抬包并保持釋放狀態托架13對稱設置且至少為兩個;兩個托架13的夾角為80°。
【主權項】
1.一種抬包傾翻裝置,包括機座(I)、傾翻平臺(2)、液壓系統(3);機座(I)為框架結構,機座(I)框架的內壁設臺階形結構或設有橫梁;傾翻平臺(2)擱置在機座(I)上,機座(I)前側邊的兩端分別設機座立柱(5);傾翻平臺(2)前側邊兩端部各設L形連接臂(6),L形連接臂(6)的豎段與機座立柱(5)的高度相適應,L形連接臂(6)的橫段架設于機座立柱(5)頂部通過軸(4)轉動聯結;液壓系統(3)包括液壓缸(11)、液壓活塞桿(12);其特征在于:機座(I)的左右兩側前端底部向外伸出形成第一液壓連接件(9),傾翻平臺(2)左右兩側后端底部向外伸出形成第二液壓連接件(10),液壓缸(11)與第一液壓連接件(9)轉動連接,液壓活塞桿(12)與第二液壓連接件(10)轉動連接;傾翻平臺(2)上形成有一個平臺踏面(8),平臺踏面(8)前低后高;傾翻平臺(2)上位于兩個L形連接臂(6)的豎段的兩側向內各形成有抬包限位柱(7);傾翻平臺(2)上位于兩個L形連接臂(6)的豎段的上端向內各形成有托架(13),托架(13)與抬包的上部位置相對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抬包流咀在兩側軸(4)的軸線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柱(7)向內側形成弧面,或者限位柱(7)向內側形成多個支撐點或者支撐塊,該多個支撐點或者支撐塊處于弧面上的不同部位。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弧面的包角為130°包角。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平臺踏面(8)的坡度角度為2°。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托架(13)具有翻轉結構,抬包上與其相對應的部位具有鎖合配合部件,傾翻平臺(2)處于水平位置時,托架(13)處于釋放狀態,傾翻平臺(2)處于傾翻狀態時,托架(13)與抬包上的鎖合配合部件鎖合處于鎖合狀態,傾翻平臺(2)復位處于水平位置時,托架(13)脫離抬包并保持釋放狀態。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托架(13)對稱設置且至少為兩個。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抬包傾翻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托架(13)的夾角為8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抬包傾翻裝置,包括機座(1)、傾翻平臺(2)、液壓系統(3);機座(1)為框架結構;傾翻平臺(2)擱置在機座(1)上,機座(1)前側邊的兩端分別設機座立柱(5);傾翻平臺(2)前側邊兩端部各設L形連接臂(6)的橫段架設于機座立柱(5)頂部通過軸(4)轉動聯結;其特征在于:傾翻平臺(2)上形成有一個平臺踏面(8),平臺踏面(8)前低后高;傾翻平臺(2)上位于兩個L形連接臂(6)的豎段的兩側向內各形成有抬包限位柱(7);傾翻平臺(2)上位于兩個L形連接臂(6)的豎段的上端向內各形成有托架(1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不高,生產的安全性有保證,操作方便,易于自動化控制。
【IPC分類】B22D41/06
【公開號】CN205386632
【申請號】CN201620187330
【發明人】呂勇
【申請人】呂勇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