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械零件除銹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機械零件除銹工藝,其特征在于,其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配制材料:所述配制材料以重量組分計包括:水80-85份,硅酸鈉4-6份,磷酸10-13份,檸檬酸10-15份,乙醇6-7份;烷基糖苷2-5份,鹽酸12-15份;氯化銨3-6份,磷酸鈉6-8份,焦磷酸3-5份,硫酸鈉2-3份;三乙醇胺1-2份;(2)配液:混合攪拌均勻;(3)除銹:將要處理的機械零件浸泡在上述配液中,室溫下1-2h后取出后烘干。本發明的一種機械零件除銹工藝,在通過嚴格的工藝參數控制,能除銹速度快、效率高,減少表面損傷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機械零件除銹工藝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機械零件表面處理領域,具體是一種機械零件除銹工藝。【背景技術】
[0002] 機械零件機加工后在空氣中長期放置的過程中,其表面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緩慢的氧化反應生成銹垢、銹斑,造成機械零件表面光潔度和軸節靈活度降低,并且易在銹垢、 銹斑內滋生細菌,造成滅菌效果不達標,如果不進行機械零件除銹作業而直接報廢機械零件,則會產生大量的金屬垃圾,并增加機械零件更新費用。現有技術中對機械零件除銹工藝化處理時,工藝復雜,步驟多,使用效果不理想,會對表面損傷等缺點。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機械零件除銹工藝,能除銹速度快、效率高,減少表面損傷優點。
[0004]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機械零件除銹工藝,其特征在于,其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配制材料:所述配制材料以重量組分計包括:水80-85份,硅酸鈉4-6份,磷酸 10-13份,檸檬酸10-15份,乙醇6-7份;烷基糖苷2-5份,鹽酸12-15份;氯化銨3-6份, 磷酸鈉6-8份,焦磷酸3-5份,硫酸鈉2-3份;三乙醇胺1-2份;(2)配液:按照以上所述的配制材混合攪拌均勻;(3)除銹:將要處理的機械零件浸泡在上述配液中,室溫下l-2h后取出后在120-150°C 溫度條件下烘干。
[0005] 本發明的一種機械零件除銹工藝,在通過嚴格的工藝參數控制,能除銹速度快、效率高,減少表面損傷優點。【具體實施方式】
[0006]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一種機械零件除銹工藝,其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配制材料:所述配制材料以重量組分計包括:水82份,硅酸鈉5份,磷酸12份,檸檬酸13份,乙醇6份;燒基糖苷4份,鹽酸13份;氯化銨5份,磷酸鈉8份,焦磷酸3-份, 硫酸鈉3份;三乙醇胺1-份;(2)配液:按照以上所述的配制材混合攪拌均勻;(3)除銹:將要處理的機械零件浸泡在上述配液中,室溫下1.5h后取出后在130°C溫度條件下烘干。
[0007] 本發明的一種機械零件除銹工藝,在通過嚴格的工藝參數控制,能除銹速度快、效率高,減少表面損傷優點。
[0008]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機械零件除銹工藝,其特征在于,其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配制材料:所述配制材料以重量組分計包括:水80-85份,硅酸鈉4-6份,磷酸 10-13份,檸檬酸10-15份,乙醇6-7份;烷基糖苷2-5份,鹽酸12-15份;氯化銨3-6份, 磷酸鈉6-8份,焦磷酸3-5份,硫酸鈉2-3份;三乙醇胺1-2份;(2)配液:按照以上所述的配制材混合攪拌均勻;(3)除銹:將要處理的機械零件浸泡在上述配液中,室溫下l-2h后取出后在120-150°C 溫度條件下烘干。
【文檔編號】C23G1/02GK105986276SQ201510049315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5年1月31日
【發明人】凌庭貴
【申請人】重慶麥卡瑞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