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內外圈上料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上料機械裝置,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軸承內外圈上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軸承加工過程中,對內外套圈進行磨削加工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套圈磨削的加工量很大,為提高生產效率,通過都在磨床的進料口上設置一個上料機,現有的磨床上料機通常只是一個簡單的槽,其寬度比套圈的軸向高度略大,并使這個槽的外端向磨床的進料口由高到低。操作人員把經過熱處理后的套圈豎向逐個放入槽內,當磨床完成一個套圈的磨削加工后,槽內的套圈滾入磨床的進料口,完成對磨床的加料。現有的磨床上料機雖然提高了一定的生產效率,但通常一臺磨床需一個操作人員對其進行加料,在勞動生產成本日漸提高的今天,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勞動生產成本成為迫切的任務。
[0003]因此,申請號為201220061634.4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軸承套圈磨床上料機,包括一個進料槽、一個之間連接有一個低位進料槽的提升機構和圓盤貯料裝置;提升機構包括一臺提升電機和與提升電機傳動連接的傳動鏈,傳動鏈上具有若干個貯料槽;圓盤貯料裝置包括一個上下貫通的圓筒,圓筒的下底面上具有一個與轉動電機傳動連接的圓盤,圓筒的圓周面上具有一個出料口,低位進料槽的高端與出料口相連接。通過圓盤的轉動,把置于圓盤上的套圈依次推出出料口,套圈在豎直后落入低位進料槽并滾向提升機構,嵌入傳動鏈上的貯料槽內,套圈隨傳動鏈提升到頂部后落入進料槽,最終進入磨床的進料口后進行磨削加工。
[0004]這種軸承套圈磨床上料機雖然可以自動完成所有動作,使一個操作人員可以同時控制多臺磨床,但是,由于套圈是通過嵌入傳動鏈上的貯料槽,隨傳動鏈提升到頂部的,這樣的結構為了傳送精確、加工順利,貯料槽或是提升機構這塊的結構、尺寸都是固定的,同時只能適用、配合單一尺寸范圍的套圈,如果要上料其它尺寸的套圈,尤其是更換大尺寸的套圈,需要更換其它規格的上料裝置,或是對貯料槽、提升通道的結構、尺寸進行手工調整、改動,對于經常性需在一臺機床上加工不同規格套圈的車間,這樣顯然會嚴重影響到生產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軸承內外圈上料裝置,能夠同時輸送不同直徑大小的軸承內外圈。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軸承內外圈上料裝置,包括提升機構、低位進料裝置以及高位進料裝置,所述提升機構包括機架以及位于機架上下兩處的進料端與出料端,所述進料端與出料端分別與低、高位進料裝置連通,所述提升機構包括分別位于進料端與出料端的提升桿以及出料桿,機架上設有用于帶動提升桿升降的同步帶機構以及用于驅動同步帶機構運轉的伺服電機,所述同步帶機構包括同步帶;
[0007]所述機架的一側設有寬度調節桿,機架面向寬度調節桿的一側開設有條形通孔,提升桿位于寬度調節桿與機架之間并穿過通孔與同步帶連接;
[0008]所述提升桿以自身與同步帶連接點為中心可單向朝上轉動,出料桿位于寬度調節桿與機架之間并傾斜設置,出料桿的一端鉸接于機架并以鉸接點為中心可單向朝上轉動。
[0009]進一步的,所述出料桿相對進料端的一端設有楔形面,楔形面從靠近鉸接點一端至遠離楔形面方向斜向機架上端。
[0010]進一步的,所述同步帶上設有提升擋塊,所述提升擋塊位于提升桿的下端并與出料桿抵觸;
[0011]所述出料桿遠離楔形面的一端設有出料擋塊,所述提升擋塊位于提升桿的下端并與出料桿抵觸。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提升桿傳入套圈的內環將代加工的軸承內或外圈鉤起、提升,相比傳統的軸承套圈上料裝置,可以在裝配該裝置時,預留大量空間,在提升過程中,只要套圈能夠擱置在進料端口處,即可完成上料動作,而且,配合著機床的加工速度,一次動作上料一個套圈,不需要對機架上的上料通道的尺寸做精確的限制,因此,能夠同時輸送不同直徑大小的軸承內外圈。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軸承內外圈上料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軸承內外圈上料裝置實施例的示意圖。
[0015]圖中:1、提升機構;11、進料端;12、出料端;13、提升桿;14、出料桿;141、楔形面;15、伺服電機;16、寬度調節桿;17、通孔;18、提升擋塊;19、出料擋塊;2、低位進料裝置;3、
高位進料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參照圖1至圖2對本實用新型軸承內外圈上料裝置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0017]—種軸承內外圈上料裝置,包括提升機構1、低位進料裝置2以及高位進料裝置3,所述提升機構1包括機架以及位于機架上下兩處的進料端11與出料端12,所述進料端11與出料端12分別與低、高位進料裝置3連通,所述提升機構1包括分別位于進料端11與出料端12的提升桿13以及出料桿14,機架上設有用于帶動提升桿13升降的同步帶機構以及用于驅動同步帶機構運轉的伺服電機15,所述同步帶機構包括同步帶;
[0018]所述機架的一側設有寬度調節桿16,機架面向寬度調節桿16的一側開設有條形通孔17,提升桿13位于寬度調節桿16與機架之間并穿過通孔17與同步帶連接;
[0019]所述提升桿13以自身與同步帶連接點為中心可單向朝上轉動,出料桿14位于寬度調節桿16與機架之間并傾斜設置,出料桿14的一端鉸接于機架并以鉸接點為中心可單向朝上轉動。
[00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提升桿13傳入套圈的內環將代加工的軸承內或外圈鉤起、提升,相比傳統的軸承套圈上料裝置,可以在裝配該裝置時,預留大量空間,在提升過程中,只要套圈能夠擱置在進料端11 口處,即可完成上料動作,而且,配合著機床的加工速度,一次動作上料一個套圈,不需要對機架上的上料通道的尺寸做精確的限制,因此,能夠同時輸送不同直徑大小的軸承內外圈。
[0021]進一步的,所述出料桿14相對進料端11的一端設有楔形面141,楔形面141從靠近鉸接點一端至遠離楔形面141方向斜向機架上端。
[0022]能夠降低套圈上升、頂起出料桿14所需的施力,楔形面141的設計既降低了出料桿14的重量,同時也使套圈的提升工作更加順暢,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0023]進一步的,所述同步帶上設有提升擋塊18,所述提升擋塊18位于提升桿13的下端并與出料桿14抵觸;
[0024]所述出料桿14遠離楔形面141的一端設有出料擋塊19,所述提升擋塊18位于提升桿13的下端并與出料桿14抵觸。
[0025]通過提升擋塊18與出料擋塊19的限制,實現了提升桿13與出料桿14的鉸接方式能夠單向轉動,結構簡單、裝配方便,后期維護周期長,成本低。
[0026]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軸承內外圈通過低位進料裝置2,進入進料端11,伺服電機15驅動同步帶輪,通過同步帶的運轉帶動提升桿13上升,由于提升桿13是單向轉動的設置,在上升過程中便位于套圈的中心環內、鉤著套圈提升至出料端12,在到達出料端12時,套圈會將出料桿14頂起,待脫離出料桿14后,伺服電機15反轉,提升桿13下降,由于出料桿14也是單向的轉動設置,便抵住了套圈,防止套圈下降,而提升桿13便利用自身可以單向朝上轉動的特點,下降至下一個待加工的套圈的環內(一路如果碰到阻礙便會自行轉動),進行下一次提升,而上面的套圈便順著出料桿14的傾斜方向滾入高位進料裝置3。
[0027]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8]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軸承內外圈上料裝置,包括提升機構、低位進料裝置以及高位進料裝置,所述提升機構包括機架以及位于機架上下兩處的進料端與出料端,所述進料端與出料端分別與低、高位進料裝置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機構包括分別位于進料端與出料端的提升桿以及出料桿,機架上設有用于帶動提升桿升降的同步帶機構以及用于驅動同步帶機構運轉的伺服電機,所述同步帶機構包括同步帶; 所述機架的一側設有寬度調節桿,機架面向寬度調節桿的一側開設有條形通孔,提升桿位于寬度調節桿與機架之間并穿過通孔與同步帶連接; 所述提升桿以自身與同步帶連接點為中心可單向朝上轉動,出料桿位于寬度調節桿與機架之間并傾斜設置,出料桿的一端鉸接于機架并以鉸接點為中心可單向朝上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內外圈上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桿相對進料端的一端設有楔形面,楔形面從靠近鉸接點一端至遠離楔形面方向斜向機架上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軸承內外圈上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帶上設有提升擋塊,所述提升擋塊位于提升桿的下端并與出料桿抵觸; 所述出料桿遠離楔形面的一端設有出料擋塊,所述提升擋塊位于提升桿的下端并與出料桿抵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軸承內外圈上料裝置,能夠同時輸送不同直徑大小的套圈,包括提升機構、低位進料裝置以及高位進料裝置,提升機構包括分別位于進料端與出料端的提升桿以及出料桿,機架上設有同步帶機構以及伺服電機;機架的一側設有寬度調節桿,機架面向寬度調節桿的一側開設有條形通孔,提升桿位于寬度調節桿與機架之間并穿過通孔與同步帶連接,伺服電機驅動同步帶機構運轉;提升桿以自身與同步帶連接點為中心可單向朝上轉動,出料桿位于寬度調節桿與機架之間并傾斜設置,出料桿的一端鉸接于機架并以鉸接點為中心可單向朝上轉動,本實用新型適用于軸承內外圈上料裝置。
【IPC分類】B24B5/35
【公開號】CN204976216
【申請號】CN201520749304
【發明人】許加斌, 孫靈友, 王偉, 趙剛
【申請人】浙江寧帆軸承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