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上膠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包裝工具,特別是指一種上膠裝置。
背景技術:
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購買的多數日用品都采用包裝盒包裝,隨著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個商品的包裝盒質量也日益增高,消費者也越來越希望自己購買的商品有一個質量好的包裝盒。為了使包裝盒更美觀,并使得用戶可以直觀的看到包裝盒內部的產品,制造的時候通常在包裝盒上切制出各種形狀的窗口,并在窗口處貼上透明的薄膜。貼窗機是取代人工實現自動化高效率貼膜的專用設備,目前,隨著開窗貼膜的包裝方法應用的日益廣泛,貼窗機的應用也日益增多。傳統的貼窗機多采用全輥上膠的方式,這種方式易造成膠液的浪費;特別是在高速貼膜時存在嚴重的甩膠現象,極大的限制了貼窗機的最高工作速度。因此,需要改進貼窗機的上膠裝置,使其能夠更高效地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上膠裝置,可以從根本上克服現有上膠裝置的缺陷,提高貼窗質量和貼窗速度。基于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上膠裝置,包括膠窗滾筒、掛膠軸、膠水分隔板,還包括刮膠刀片、膠量調節壓塊、導軌光桿、架板;在所述膠水分隔板上,固定有至少一個帶有可伸縮膠量調節機構的膠量調節壓塊;所述刮膠刀片設置于所述膠水分隔板上,使得刮膠刀片的側面與所述可伸縮膠量調節機構接觸,通過所述可伸縮膠量調節機構調節所述刮膠刀片與所述掛膠軸的側面之間的間隙;平行于所述掛膠軸的所述導軌光桿通過滑動機構與所述架板連接,使得該導軌光桿可沿著其軸線方向與所述架板相對滑動。可選的,所述膠量調節壓塊上開設置帶有螺紋的開口,所述可伸縮膠量調節機構為膠量調節螺釘,通過所述帶有螺紋的開口固定在所述膠量調節壓塊上。可選的,還包括固定在所述掛膠軸兩端的內墻板、設置于掛膠軸軸端上位于內墻板外側的外墻板和兩端通過偏心輪固定于所述內墻板上的調整桿,所述外墻板與所述膠窗滾筒相對固定;轉動所述調整桿時,所述偏心輪驅動所述內墻板相對所述外墻板轉動,使所述掛膠軸和所述膠窗滾筒接觸或分離。可選的,所述內墻板與外墻板之間鉸接連接。可選的,所述刮膠刀片斜面上放置有側隔板;在所述膠水分隔板邊緣上設置有可沿著所述膠水分隔板的長度方向滑動的分區隔板固定塊,通過所述分區隔板固定塊上設置的固定機構,將所述側隔板定位在指定位置。可選的,所述側隔板至少設有兩個。可選的,所述滑動機構為導向輪;所述導軌光桿固定于兩側的內、外墻板上,并卡裝在所述導向輪的滑槽內;所述導軌光桿沿著其軸線方向與所述導向輪產生相對運動。可選的,所述掛膠軸的一端伸出同側的外墻板之外,在所述掛膠軸伸出的部分上,設置有傳動機構,在所述同側外墻板上設置有獨立電機,當所述導軌光桿與所述架板相對滑動使得所述膠窗滾筒移出上膠工作面時,所述獨立電機驅動所述傳動機構轉動使所述掛膠軸轉速變慢。可選的,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所述鏈輪。可選的,所述刮膠刀片和所述側隔板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從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膠裝置,采用分區上膠的方式,通過配置掛膠輥與膠窗滾筒的位置,從根本上克服了甩膠問題。同時,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膠裝置,能夠有效地防止膠液泄露或干涸,控制膠量的大小,避免浪費;分區上膠裝置可以對膠層、膠量有著更加精確的控制,從而抑制甩膠現象。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膠裝置,對上膠的精度、膠量進行有效控制的同時,其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膠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膠裝置結構主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膠裝置俯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膠量調節螺釘組裝結構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膠裝置左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區上膠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膠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包括膠窗滾筒1、固定支架
2、操作面外墻板3、操作面內墻板4、支承座5、掛膠軸6、導向輪7、架板8、側隔板9、調整桿
10、偏心輪11、傳動面外墻板12、主傳動齒輪13、連接板14、傳動面內墻板15、固定拉軸16、膠水分隔板17、膠量調節螺釘18、分區隔板固定塊19、刮膠刀片20、膠量調節壓塊21、固定支撐塊22。以下,將操作面內墻板4和傳動面內墻板15統稱為內墻板,將操作面外墻板3和傳動面外墻板12統稱為外墻板。在本圖中,設定膠窗滾筒I軸線方向為左右方向,與所述左右方向的垂直且平行于架板8的方向為上下方向,與所述左右方向垂直且垂直于架板8的方向為前后方向。整個裝置左右設有內墻板和外墻板,所述內墻板包括操作面內墻板4、傳動面內墻板15,所述外墻板包括操作面外墻板3、傳動面外墻板12。操作面外墻板3和操作面內墻板4鉸接,傳動面外墻板12和傳動面內墻板15鉸接,在操作面外墻板4和傳動面外墻板12上對應于內墻板上掛膠軸定位孔的位置開有孔a,操作面內墻板4可以繞著孔a相對操作面外墻板3做微小相對轉動。掛膠軸6通過軸承軸向固定在操作面內墻板4和傳動面內墻板15上相應的掛膠軸孔中,同時掛膠軸6的軸端通過傳動面外墻板12上相應的孔伸出到傳動面外墻板12的外側。掛膠軸6的軸端與內墻板相對固定,膠窗滾筒I與外墻板相對固定,掛膠軸6的軸端在內、外墻板上對應的孔大小不同,內墻板的孔與掛膠軸6軸端的軸承接觸較為緊密,從而當內外墻板相對運動的時候掛膠軸6和膠窗滾筒I之間能產生相對運動。在所述左右兩側內、外墻板之間還設置有調整桿10,固定于靠近架板8的一端,調整桿10上、內外墻板的連接處裝有偏心輪11,當調節調整桿10轉動時,可以通過偏心輪11驅動內墻板相對外墻板轉動,從而實現掛膠軸6和貼窗滾筒I的接觸和分開,微量調節時可以調節二者之間的壓力。在其它實施例中,偏心輪11也可以設置于一條細長的膠水分隔板17通過連接板14用螺釘固定在兩側的內墻板之間,膠水分隔板17沿著掛膠軸6的軸線方向延伸,與掛膠軸6的側面接觸,且傾斜于水平面,固定支撐塊22焊接在膠水分隔板17的兩端,起到支撐膠水分隔板17的作用,固定拉軸16通過螺釘固定于內墻板和連接板14之間,起到固定支撐加強連接板14的作用。若干個膠量調節塊21固定在膠水分隔板17上。刮膠刀片20直接放置在膠水分隔板17的上表面,其邊沿與掛膠軸6的側面接觸,刮膠刀片20上面還放有兩個側隔板9,側隔板9可以沿著細長的膠水分隔板17的長度方向移動。兩個側隔板9、刮膠刀片20及兩個側隔板9之間的掛膠軸6的圓柱曲面就可以夠成一個膠區,所述膠區的寬度可以根據工作時的開窗尺寸自由調節;所述膠區的位置也可以根據需要上膠的開窗位置來調整;采用刮膠刀片20可以使掛膠軸6上涂覆的膠水均勻,從而膠窗滾筒I上的膠水也均勻涂覆。本實施例中,所述膠區設有一個,在其它實施例中,可以設置一個以上的膠區,相應地,每個膠區都由各自的側隔板、刮膠刀片圍繞掛膠軸構成。分區隔板固定塊19設置在膠水分隔板17的邊緣,在分隔板固定塊19上面設置固定機構,如彈簧片,該彈簧片將側隔板9使得分區隔板固定孔19可以和側隔板9 一起沿膠水分隔板17的長度方向移動并定位于指定位置。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采用不同的固定機構對側隔板9固定在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可以根據待上膠紙品上的上膠區域確定。分區隔板固定塊19的數目與側隔板9的數目相同,分區隔板固定塊19的數目與所設置的膠區數目相關,例如,如果需要設置一個膠區,那么需設置兩個側隔板和兩個相應的分區隔板固定塊;如果需要設置兩個膠區,那么應根據膠區的布局設置四個側隔板和四個相應的分區隔板固定塊。作為本實施例中的滑動機構,導向輪7設有四個,其輪面上設有滑槽,導軌光桿23卡裝在所述滑槽內。以上膠裝置工作狀態下的方向為參考,其中兩個固定在架板8的上邊沿處,另兩個固定于架板8的下邊沿處,設置于兩側墻板以內,導向輪7側面的導向槽與導軌光桿23接觸,兩個導軌光桿23分別設置于上邊沿的導向輪7下方和下邊沿的導向輪7上方。兩側墻板通過螺釘與支撐座5固定連接,支撐座5的上下邊緣分別與兩根直線導軌光桿23固定連接。架板8的兩端通過螺釘與左右兩個固定支架2固連,而固定支架2又通過螺釘與貼窗機主機的兩側墻板固連,這樣整個分區上膠裝置就與主機連接在一起了。導向輪和導軌光桿可以使得上膠裝置能夠從工作位置向一側拉出,方便對上膠裝置隨時進行調整。在其它實施例中,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來設計導軌光桿和導向輪,例如,設計一個導軌光桿,并在該導軌光桿的上下兩側設置一定數目的導向輪。所采用的導向輪的數目也可以根據穩固、協調等因素進行調整。在其它實施例中,除了導向輪以外,也可采用其它滑動機構使導軌光桿和架板之間產生相對運動,例如,滾珠機構、滑塊等。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膠裝置結構主視圖。導軌光桿23的長度大于左右兩側墻板之間的距離。組裝狀態下,膠窗滾筒I通過軸承固定在貼窗機主機的兩側墻板上的,上膠裝置各組成部分的相對位置如圖1所示。導向輪7,導軌光桿23,支撐座5共同構成直線導軌;架板8固定于上膠系統中,導軌光桿23可以沿著其軸線方向與架板8相對滑動。導軌光桿23可以直接外購獲得,尺寸可以定做,功能就是實現上膠裝置一側拉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上膠裝置可整體沿所述直線導軌拉出。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膠裝置俯視圖。本實施例中,設有5個膠量調節壓塊21,這5個膠量調節塊21大致等間距地分布。在其它實施例中,可以設置其它數目的膠量調節塊;膠量調節壓塊的分布也可以不等間距;還可以根據設計需要設計任意數目的膠量調節塊。膠量調節壓塊上應設置可伸縮的膠量調節機構。本實施例中的可伸縮膠量調節機構為膠量調節螺釘18,每個膠量調節壓塊21上連接有一個膠量調節螺釘18。圖4即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膠量調節螺釘組裝結構圖。膠量調節壓塊21上開設有U型槽,所述U型槽底部為螺紋孔,膠量調節壓塊21固定于膠水分隔板17上,擰動膠量調節螺釘18就可以推動刮膠刀片20運動,改變刮膠刀片20與掛膠軸6之間的縫隙,調節膠量。在其它實施例中,膠量調節壓塊和膠量調節螺釘的數目可以采用另外的數值,也可采用其它的膠量調節機構,例如螺栓等。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膠裝置左視圖。貼窗機上膠裝置還應包括傳動機構,將電機的動力傳遞到掛膠軸或膠窗滾筒等相應部件。本實施例中,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主傳動齒輪13、傳動齒輪24和鏈輪25。在貼窗機主機上左右兩側也設置有墻板,貼窗機主機墻板之間的距離與上膠裝置兩偵彳墻板之間的距離對應。如圖5所示,在掛膠軸6伸出傳動面外墻板12外側的軸端裝有傳動齒輪24和鏈輪2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上膠裝置,可以通過手柄或其它工具使得調整桿10旋轉,從而使得固定在調整桿10兩端的偏心輪11轉動,進而左右的內墻板以孔a為中心相對于對應的外墻板產生微小的擺動,使得掛膠軸6和膠窗滾筒4接觸或分離。當正常工作時,掛膠軸6和膠窗滾筒4接觸;當停止工作時,可以使掛膠軸6和膠窗滾筒4分離,避免掛膠軸6和膠窗滾筒4長時間停機接觸而粘連在一起。圖4顯示了掛膠軸6和膠窗滾筒4分離的狀態。由于角度的原因,其中膠窗滾筒4、掛膠軸6、偏心輪11、傳動面外墻板12在圖中沒體現出來。工作時,本分區上膠裝置通過固定支架2分別與貼窗機主機的操作面和傳動面的墻板固定連接,膠窗滾筒I的兩軸端分別通過軸承安裝在貼窗機主機的墻板上;膠窗滾筒I的兩軸端分別通過軸承安裝在貼窗機主機的左右兩邊的墻板上;主傳動齒輪13與貼窗機主機的傳動齒輪嚙合,并通過刮膠軸6軸端的傳動齒輪24使得掛膠軸6獲得動力并旋轉且與膠窗滾筒I的運動同步。在運行過程中,需要調節上膠裝置時,由于架板8與主機墻板固連,沿著左右方向將上膠裝置從原始位置拉出時,整個上膠裝置隨同直線導軌光桿23 —起運動,導向輪7起到導向作用,使得整個裝置整體橫向拉出,膠窗滾筒I滑出上膠工作面。傳動面外墻板12上固定設置有獨立電機,該獨立電機在圖中未畫出,獨立于貼窗機主機的啟動電機,在貼窗機正常運轉時,所述啟動電機驅動所述主動鏈輪13轉動,并帶動所述鏈輪25沿著掛膠軸6的工作方向轉動,本實施例中,工作方向即指圖5中逆時針方向,所述獨立電機是不轉的。在所述獨立電機的輸出端設有獨立鏈輪,鏈輪25通過鏈條與所述獨立鏈輪連接,并能夠在所述獨立鏈輪的驅動下沿著掛膠軸6工作方向的反方向轉動,即沿著本實施例中圖5中順時針方向轉動。從而,本實施例中的傳動機構還包括所述獨立鏈輪。在整個裝置拉出以后,主機上的相關信號接收裝置得到信號,此時,所述獨立電機旋轉并通過掛膠軸6軸端的鏈輪25使得掛膠軸6慢速旋轉,防止膠液泄露或干涸,避免造成膠水的浪費,也避免了因為停機調節而導致膠液涂覆不均勻,同時也方便使用者在需要的時候對上膠裝置隨時進行調整。直線導軌光桿23的長度可以根據設計需要確定。在其它實施例中,可以采用齒輪裝置來代替所述主動鏈輪、鏈輪25。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區上膠原理示意圖,展示了本實施例的上膠裝置在上膠系統中的工作狀態。所述上膠系統指的是完成整個上膠過程的所有裝置,包括所述上膠裝置、用于輸送待上膠紙品的吸氣輸送帶、電源裝置、相關固定裝置等。刮膠刀片20放置于膠水分隔板17的斜面上方,與膠量調節螺釘18接觸。貼窗機包括其走紙系統,該走紙系統中,包括了待上膠的紙品和用于輸送紙品的吸氣輸送帶。本實施例采用單輥上膠的上膠方式。工作時,兩個側隔板9、刮膠刀片20及掛膠軸6的圓柱曲面內被側隔板9和刮膠刀片20圍繞而成的膠區形成用于盛膠的膠斗,掛膠輥6逆時針旋轉,膠窗滾筒順時針旋轉,通過調整膠量調節螺釘18,即可調整刮膠刀片20與掛膠軸6之間的縫隙,從而控制掛膠軸6上所附著的膠量,且可以使得掛膠軸6上附著的膠量比較均勻。其中,由于角度的原因,側隔板9、膠水分隔板17在圖中未體現出來。為了避免上膠裝置的相關部件與膠水長時間接觸出現粘膠現象,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結構采用不易粘膠的材料制作。例如,刮膠刀片和側隔板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本實施例的上膠裝置對被加工紙品上膠時,根據紙品上開窗尺寸,比如餐巾紙盒上面的矩形或橢圓形窗口,來調節膠區的寬度。在膠窗滾筒上貼上比開窗尺寸略大的膠條,工作時,掛膠軸6通過與膠窗滾筒I的對滾,使得膠窗滾筒I上貼有膠條的部分得膠,當膠窗滾筒I繼續旋轉時,由于其正下方的吸氣輸送帶將紙品沿著膠窗滾筒I的切線朝著膠窗滾筒I的運動方向水平輸送紙品,使得膠窗滾筒I與紙品接觸,從而膠條上的膠正好涂在開窗部分的四周。紙品繼續向前運動時,其它相關設備將一片尺寸比所述開窗略大的膜貼在上面,就完成了貼窗工作。從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膠裝置,不僅僅實現了分區上膠的功能,可以對膠層、膠量有更加精確的控制,避免膠水浪費,抑制甩膠的可能;還采用了寬度可變化的膠區設計,使得可以根據需要對上膠位置進行調整;特別是,采用了特殊的墻板結構設計,使得掛膠輥和膠窗滾筒之間的接觸壓力進行調整,保證上膠時膠窗滾筒上附著合適的膠量,避免停機時掛膠輥和膠窗滾筒接觸時間較長而導致二者粘連在一起。由于設計了側隔板,且掛膠軸向著側隔板的方向旋轉,這樣保證了掛膠軸在得膠時不發生甩膠現象;同時,在掛膠軸和膠窗滾筒對滾使膠窗滾筒上膠時,通過膠層厚度、膠量大小的調節來控制甩膠的可能。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上膠裝置,包括膠窗滾筒(I)、掛膠軸(6)、膠水分隔板(17),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刮膠刀片(20)、膠量調節壓塊(21)、導軌光桿(23)、架板(8);在膠水分隔板(17)上,固定有至少一個帶有可伸縮膠量調節機構的膠量調節壓塊(21);刮膠刀片(20)設置于膠水分隔板(17)上,使得刮膠刀片(20)的側面與所述可伸縮膠量調節機構接觸,通過所述可伸縮膠量調節機構調節刮膠刀片(20)與掛膠軸(6)的側面之間的間隙;平行于掛膠軸(6)的所述導軌光桿(23)通過滑動機構與架板(8)連接,使得該導軌光桿(23)可沿著其軸線方向與架板(8)相對滑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膠量調節壓塊(21)上開設置帶有螺紋的開口,所述可伸縮膠量調節機構為膠量調節螺釘(18),通過所述帶有螺紋的開口固定在膠量調節壓塊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膠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在掛膠軸(6)兩端的內墻板、設置于掛膠軸(6)軸端上位于內墻板外側的外墻板和兩端通過偏心輪(11)固定于所述內墻板上的調整桿(10),所述外墻板與膠窗滾筒(I)相對固定;轉動調整桿(10)時,偏心輪(11)驅動所述內墻板相對所述外墻板轉動,使掛膠軸(6)和膠窗滾筒(I)接觸或分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上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墻板與外墻板之間鉸接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膠刀片(20)斜面上放置有側隔板(9);在膠水分隔板(17)邊緣上設置有可沿著膠水分隔板(17)的長度方向滑動的分區隔板固定塊(19),通過所述分區隔板固定塊(19)上設置的固定機構,將側隔板(9)定位在指定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上膠裝置,其特征在于,側隔板(9)至少設有兩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機構為導向輪(7);所述導軌光桿(23)固定于兩側的內、外墻板上,并卡裝在導向輪(7)的滑槽內;導軌光桿(23)沿著其軸線方向與導向輪(7)產生相對運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掛膠軸(6)的一端伸出同側的外墻板之外,在所述掛膠軸(6)伸出的部分上,設置有傳動機構,在所述同側外墻板上設置有獨立電機,當導軌光桿(23)與架板(8)相對滑動使得膠窗滾筒(I)移出上膠工作面時,所述獨立電機驅動所述傳動機構轉動使掛膠軸(6)轉速變慢。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上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鏈輪(25)。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上膠裝置,其特征在于,刮膠刀片(20)和側隔板(9)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上膠裝置,包括膠窗滾筒(1)、掛膠軸(6)、膠水分隔板(17),還包括刮膠刀片(20)、膠量調節壓塊(21)、導軌光桿(23)、架板(8);在膠水分隔板(17)上,固定有至少一個帶有可伸縮膠量調節機構的膠量調節壓塊(21);刮膠刀片(20)設置于膠水分隔板(17)上,使得刮膠刀片(20)的側面與所述可伸縮膠量調節機構接觸,通過所述可伸縮膠量調節機構調節刮膠刀片(20)與掛膠軸(6)的側面之間的間隙;平行于掛膠軸(6)的所述導軌光桿(23)通過滑動機構與架板(8)連接,使得該導軌光桿(23)可沿著其軸線方向與架板(8)相對滑動。
文檔編號B05C1/08GK202943911SQ20122054053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2日
發明者蔡吉飛, 房瑞明, 李光, 沈韶華, 程超, 解潤 申請人:北京印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