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布了一種涂布器,所述涂布器由毛細采血管彎折形成一體式的手柄、連接臂和涂布棒,所述連接臂和涂布棒形成涂布面,所述手柄與涂布棒具有夾角。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涂布器成本較低,制作簡單,在使用前可用酒精燈火焰灼燒進行除菌,無需進行高溫高壓蒸汽滅菌,節省物品除菌處理時間。
【專利說明】涂布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微生物領域及涂布【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涂布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面上能夠買到的三角刮刀涂布器多為玻璃棒涂布器,外觀較大,且三角架拐角處比較粗笨,無法充分接觸到平板邊緣,不利于菌液涂布操作使用,在使用前需對其進行121°C、30min的高溫高壓除菌處理,滅菌耗時較長。并且儀器為玻璃材質,屬易壞品,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成本較低、無需進行高溫高壓蒸汽滅菌的涂布器。
[0004]一種涂布器,所述涂布器由毛細采血管彎折形成一體式的手柄、連接臂和涂布棒,所述連接臂和涂布棒形成涂布面,所述手柄與涂布棒具有夾角。
[000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涂布面與所述手柄的夾角為110?130°。
[000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臂與涂布棒的夾角為15?30°。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手柄與涂布棒相互垂直。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涂布棒末端向手柄與連接臂的連接點方向彎折形成彎折臂。
[0009]上述涂布器,所述涂布器采用毛細采血管,涂布端與所述手柄為一體式設計便于制作成型,制作簡單,成本較低,操作簡單,因毛細采血管纖細,涂布菌液時可減少粘帶的菌體,減少菌體損失,在使用時不需要高溫高壓滅菌。
[0010]所述涂布端的所在面與所述手柄的夾角110?130°的設計,使得在涂布過程中,手柄與涂布端處于較佳的相對位置,便于涂布。
[0011]所述連接臂與涂布棒的夾角為15?30°,底角較小,使得涂布器在涂布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的涂布到培養皿的邊緣。
[0012]所述手柄與涂布棒相互垂直的設計使得涂布器更方便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主視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主視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2側面剖視圖。
[0016]附圖標記說明
[0017]110、手柄;120、連接臂;130、涂布棒;140、彎折臂;a、涂布面與手柄的夾角。【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0019]實施例1
[0020]一種涂布器,參見圖1及圖3,包括手柄110、連接臂120和涂布棒130,所述連接臂120、涂布棒130形成的涂布面與所述手柄110夾角a為110°,所述涂布器由一根毛細采血管自行燒制,所述連接臂120、涂布棒130的夾角為15°,所述手柄110與涂布棒130垂直。
[0021]所制成的涂布器在使用前,在酒精燈上灼燒片刻,冷卻后即可使用。
[0022]本實施實例所述的涂布器一次性燒制成型,制作簡單,操作方便,在使用過程中,不需要高溫高壓滅菌,節省時間,涂布端的角度設計能夠接觸到培養皿的邊緣,能夠涂布均勻。
[0023]實施例2
[0024]一種涂布器,參見圖2及圖3,包括手柄110、連接臂120和涂布棒130,所述涂布棒末端向手柄與連接臂的連接點方向彎折形成彎折臂140,所述連接臂120、涂布棒130和彎折臂14形成的涂布面與所述手柄110夾角a為110°,所述涂布器由一根毛細采血管自行燒制,所述連接臂120、涂布棒130的夾角為15° ,所述手柄110與涂布棒130垂直。
[0025]所制成的涂布器在使用前,在酒精燈上灼燒片刻,冷卻后即可使用。
[0026]本實施實例所述的涂布器一次性燒制成型,制作簡單,操作方便,在使用過程中,不需要高溫高壓滅菌,節省時間,涂布端的角度設計能夠接觸到培養皿的邊緣,能夠涂布均勻。
[0027]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涂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器由毛細采血管彎折形成一體式的手柄、連接臂和涂布棒,所述連接臂和涂布棒形成涂布面,所述手柄與涂布棒具有夾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面與所述手柄的夾角為110?13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臂與涂布棒的夾角為15?3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與涂布棒相互垂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棒末端向手柄與連接臂的連接點方向彎折形成彎折臂。
【文檔編號】B05C17/00GK203565302SQ201320585529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8日
【發明者】吳梅, 馬振振, 袁征 申請人:華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