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在線全自動貼標機的定位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包裝上粘貼機械,尤其是一種在線全自動貼標機的定位 機構。二、 背景技術在商品表面或其包裝上粘貼商標、防偽、產品規格型號等標識,已越來 越被商品生產、銷售者應用。 一開始人們只是通過手工勞動來將一個個標識 粘貼到商品或其包裝上,這種方式顯然效率低,勞動強度高。在專利申請號為96237851.8,公開了 "一種不干膠貼標機"專利技術,采用供料裝置包括 有料斗、分料器及驅動件,料斗為與垂直方向有一定傾角的斜料斗,分料器 為設置有若干個槽孔的槽輪,輸送帶通過與其直接相嚙合的驅動件帶動分料 器作匹配運動,且料斗內設有攪料裝置。只適用于小直徑的圓瓶、針劑、電 池以及其它小直徑圓柱物品的表面進行連續自動粘貼不干膠標紙,同時不能 調整被貼物距離、高度,只能適應一種規格的產品。三、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與同時申請專利的"在線全自 動貼標機"配套使用,能適應被貼物大小尺寸、高低位置的在線全自動貼標 機的定位機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技術方案是,包括有機架上端有面板、支撐架 兩邊的立柱分別插入調節板兩邊的孔內,調節螺桿與調節板中間孔內螺紋嚙 合,調節板兩邊有支撐臂、推動裝置、線性軌道,其螺栓分別穿過兩個線性 軌道的安裝孔與面板的孔內螺紋嚙合,螺栓穿過兩個線性軌道之間的推動裝 置安裝孔與面板的孔內螺紋嚙合,螺栓穿過定位架豎直板中間孔與推動裝置的輸出軸內螺紋嚙合,螺栓穿過定位架兩邊水平板的孔與線性軌道的滑動環 內螺紋嚙合,螺栓穿過支撐架下底板連接孔與面板孔內螺紋嚙合,螺栓穿過 安裝板兩邊孔與調節板的兩邊支撐臂孔內螺紋嚙合,螺栓分別穿過另外兩個 線性軌道的安裝孔與安裝板的孔內螺紋嚙合,螺栓穿過另外兩個線性軌道之間的另外一個推動裝置安裝孔與安裝板的孔內螺紋嚙合。 本實用新型,推動裝置是汽缸。 本實用新型,推動裝置是電機。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將另外申請專利"在線全自動貼標機"機構,用螺 栓連接在安裝板裝置的另外兩個線性軌道和推動裝置上。利用面板裝置的推 動裝置輸出軸伸縮,而帶動定位架,而同時定位架兩邊水平板與線性軌道的 滑動環螺栓連接,使定位架平行、平穩移動,以適應被貼物件的距離;利用 安裝板裝的另外兩個線性軌道和推動裝置,及裝置的"自動貼標機構",也 在另外推動裝置的輸出軸伸縮而平行移動,以適應被貼物件的距離;用手搬 動手柄,使調節螺桿向左或向右旋轉,使得調節板往上或往下移動,以適應 被貼物件所需貼的位置高度。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緊湊,制作安裝方便,能自動進退,取代人工 操作,節約人力資源,保證產品質量等特點。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裝有自動貼標機構示意圖。圖中1-推動裝置2-線性軌道3-調節螺桿4-機架5-安裝板6-定位架7-調節板8-支撐臂9-支撐架10-面板11-自動貼標機構
權利要求1、一種在線全自動貼標機的定位機構,包括有機架(4)上端有面板(10)、支撐架(9)兩邊的立柱分別插入調節板(7)兩邊的孔內,調節螺桿(3)與調節板(7)中間孔內螺紋嚙合,調節板(7)兩邊有支撐臂(8)、推動裝置(1)、線性軌道(2),其特征是螺栓分別穿過兩個線性軌道(2)的安裝孔與面板(10)的孔內螺紋嚙合,螺栓穿過兩個線性軌道(2)之間的推動裝置(1)安裝孔與面板(10)的孔內螺紋嚙合,螺栓穿過定位架(6)豎直板中間孔與推動裝置(1)的輸出軸內螺紋嚙合,螺栓穿過定位架(6)兩邊水平板的孔與線性軌道(2)的滑動環內螺紋嚙合,螺栓穿過支撐架(9)下底板連接孔與面板孔內螺紋嚙合,螺栓穿過安裝板(5)兩邊孔與調節板(7)的兩邊支撐臂(8)孔內螺紋嚙合,螺栓分別穿過另外兩個線性軌道(2)的安裝孔與安裝板(5)的孔內螺紋嚙合,螺栓穿過另外兩個線性軌道(2)之間的另外一個推動裝置(1)安裝孔與安裝板(5)的孔內螺紋嚙合。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在線全自動貼標機的定位機構,其特征 是推動裝置(1)是汽缸。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在線全自動貼標機的定位機構,其特征 是推動裝置(1)是電機。
專利摘要在線全自動貼標機的定位機構涉及包裝上粘貼機械。公開技術是,螺栓分別穿過支撐架(9)下底板連接孔、推動裝置(1)連接孔、線性軌道(2)連接孔與面板(10)孔內螺紋嚙合,定位架(6)豎直板和推動裝置(1)輸出軸之間用螺栓連接、水平板和線性軌道(2)滑動環之間用螺栓連接,螺栓穿過安裝板(5)與支撐臂(8)孔內螺紋嚙合,螺栓分別穿過另一推動裝置(1)連接孔、另一線性軌道(2)連接孔與安裝板(5)孔內螺紋嚙合,調節螺桿(3)與調節板(7)中間孔內螺紋嚙合,調節板(7)兩邊有支撐臂(8)。具有結構簡單緊湊,制作安裝方便,能全自動進退,取代人工操作,節約人力資源,保證產品質量等特點。
文檔編號B65C3/02GK201099374SQ20072012520
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12日
發明者俊 嚴, 吳金賽, 王高明, 陳建國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電器(重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