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標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滾標機構,包括驅動組件、以及連接于驅動組件上的滾標組件;滾標組件包括首端連接于驅動組件上的底板、設置于底板其末端的轉軸、中部交叉設置于轉軸上的且相配合使用的左驅動桿和右驅動桿、分別設置于左驅動桿和右驅動桿其末端的滾標輪、分別設置于左驅動桿和右驅動桿其首端的復位支柱、以及兩端分別連接左驅動桿和右驅動桿其首端設置的復位支柱上的彈性復位件。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滾標機構,其能夠對貼合于圓弧面產品表面的標簽進行滾標,實現在圓弧面貼合標簽后的消除氣泡使標簽貼合更平整,進而提高產品的出貨質量。
【專利說明】
滾標機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生產技術及其自動化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的,其提供一種滾標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在自動化裝配技術領域中,產品裝配后的標簽貼合特別是圓弧面產品其外表面的標簽貼合存在諸多問題;
[0003]圓弧面產品由于其外表面為圓弧狀,現階段對其表面的標簽貼合一般采用利用人工進行貼合或采用貼標機進行貼合,其存在如下問題:
[0004]I)利用人工進行貼合,嚴重浪費人力資源,不利于自動化生產的實施;
[0005]2)利用貼標機進行貼合,標簽無法平整的貼合于曲面產品表,且標簽貼合后容易于圓弧面產品表明存在氣泡,影響產品出貨質量。
[0006]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滾標機構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滾標機構,其能夠對貼合于圓弧面產品表面的標簽進行滾標,實現在圓弧面貼合標簽后的消除氣泡使標簽貼合更平整,進而提高產品的出貨質量。
[0008]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
[0009]—種滾標機構,包括驅動組件、以及連接于所述驅動組件上的滾標組件;所述滾標組件包括首端連接于所述驅動組件上的底板、設置于所述底板其末端的轉軸、中部交叉設置于所述轉軸上的且相配合使用的左驅動桿和右驅動桿、分別設置于所述左驅動桿和所述右驅動桿其末端的滾標輪、分別設置于所述左驅動桿和所述右驅動桿其首端的復位支柱、以及兩端分別連接所述左驅動桿和所述右驅動桿其首端設置的復位支柱上的彈性復位件。
[0010]進一步的,所述彈性復位件為拉簧。
[0011 ]進一步的,所述轉軸通過轉軸墊塊設置于所述底板其末端。
[0012]進一步的,所述轉軸和所述左驅動桿和所述右驅動桿連接處均設置有由軸承構成的轉動件。
[0013]進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左驅動桿和所述右驅動桿交叉處相對應的定位塊,且所述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塊相配合使用的輔助定位板。
[0014]進一步的,所述驅動組件包括設置于驅動安裝板上的驅動電機、通過聯軸器連接于所述驅動電機上的且設置于所述驅動安裝板上的線性模組、以及設置于所述線性模組上的且用于設置所述底板的連接塊。
[0015]進一步的,所述驅動安裝板上設置有線性滑軌,所述連接塊包括與所述線性滑軌相匹配的滑塊以及設置于所述滑塊上的且用于設置所述底板的墊塊。
[0016]進一步的,所述驅動安裝板上通過安裝條設置有光電傳感器,所述墊塊上設置有與所述光電傳感器相對應且相配合使用的感應片。
[0017]進一步的,所述驅動電機通過驅動電機安裝板設置于所述驅動安裝板上。
[0018]進一步的,所述驅動安裝板設置于支撐座上端。
[00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滾標機構,其能夠對貼合于圓弧面產品表面的標簽進行滾標,實現在圓弧面貼合標簽后的消除氣泡使標簽貼合更平整,進而提高產品的出貨質量。
【【附圖說明】
】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1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滾標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數字表示:
[0023]I驅動安裝板,11線性滑軌,12支撐座;
[0024]2驅動電機,21驅動電機安裝板,22聯軸器,23線性模組,24連接塊,25滑塊,26墊塊;
[0025]3滾標組件,31底板,32轉軸,33左驅動桿,34右驅動桿,35滾標輪,36復位支柱,37彈性復位件,38定位塊,39輔助定位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例:
[0027]本實施例提供用于圓形面產品表明貼標后進行滾標做業的一種滾標機構;
[0028]請參照圖1,其展示一種滾標機構,包括驅動組件(圖中未標出)、以及連接于驅動組件(圖中未標出)上的滾標組件3;
[0029]請參照圖2,其展示滾標組件3,包括首端連接于驅動組件(圖中未標出)上的底板31、設置于底板31其末端的轉軸32、中部交叉設置于轉軸32上的且相配合使用的左驅動桿33和右驅動桿34、分別設置于左驅動桿33和右驅動桿34其末端的滾標輪35、分別設置于左驅動桿33和右驅動桿34其首端的復位支柱36、以及兩端分別連接左驅動桿33和右驅動桿34其首端設置的復位支柱36上的彈性復位件37;
[0030]彈性復位件37可選擇彈性拉合復位的市購件,本實施例以拉簧用作彈性復位件37;
[0031 ] 底板31上還設置有與左驅動桿33和右驅動桿34交叉處相對應的定位塊38;
[0032]轉軸32通過轉軸墊塊(圖中未標出)設置于底板31其末端;
[0033]左驅動桿33和右驅動桿34均需與轉軸32相對轉動,優化的,可在轉軸32和左驅動桿33和右驅動桿34連接處均設置由軸承構成的轉動件(圖中未表示);
[0034]軸承(圖中未表示)作為轉動件僅為本實施例的一種選擇,軸瓦等零部件亦可作為轉動件使用;
[0035]相應的,可在底板31上設置有與定位塊38相配合使用的輔助定位板39;
[0036]請再次參照圖1,驅動組件(圖中未標出)包括設置于驅動安裝板I上的驅動電機2、通過聯軸器22連接于驅動電機2上的且設置于驅動安裝板I上的線性模組23、以及設置于線性模組23上的且用于設置底板31的連接塊24;
[0037]滾標組件3設置于驅動件(圖中未標出)的線性模組23上設置的的連接塊24上,其相對驅動安裝板I滑動,優化性的,在驅動安裝板I上設置線性滑軌11、以及將連接件設置成由與線性滑軌11相匹配且相連接的滑塊25和設置于滑塊25上的用于設置底板31的墊塊26構成,可有效改善滾標組件3滑動時的穩定性;
[0038]且相應的,在墊塊26上設置感應片(圖中未表示)、以及通過安裝條(圖中未表示)于驅動安裝板I上設置與感應片(圖中未表示)相對應且相配合使用的光電傳感器可控制滾標組件的運動行程;
[0039]驅動電機2通過驅動電機安裝板21設置于驅動安裝板I上;
[0040]驅動安裝板I設置于支撐座12上端。
[0041 ]本實施例的一種滾標機構,其滾標做業包括如下步驟:
[0042]I)將初步貼合好標簽的圓形狀產品放置于本實施例的一種滾標機構其滾標組件3對應端;
[0043]2)驅動電機2驅動,通過線性模組23、連接塊24帶動滾標組件3的左驅動桿33和右驅動桿34其上分別設置的滾標輪35接觸貼合于圓形產品外表面的標簽;
[0044]3)驅動電機2通過線性模組23、連接塊24帶動滾標組件3的左驅動桿33和右驅動桿34其上分別設置的滾標輪35繼續向前,左驅動桿33和右驅動桿34通過設置于底板31上的且與其交叉處相對應的定位塊38以及向前驅動力,左驅動桿33和右驅動桿34其首端分別連接的滾標輪35沿圓形產品表明滾動,實現在圓弧面貼合標簽后的消除氣泡使標簽貼合更平;
[0045]4)驅動電機2帶動滾標組件3復位,此時左驅動桿33和右驅動桿34通過兩端連接于其首端均設置有的復位支柱36上的彈性復位件37復位。
[004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施例的一種滾標機構,其能夠對貼合于圓弧面產品表面的標簽進行滾標,實現在圓弧面貼合標簽后的消除氣泡使標簽貼合更平整,進而提高產品的出貨質量。
[0047]以上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滾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組件、以及連接于所述驅動組件上的滾標組件;所述滾標組件包括首端連接于所述驅動組件上的底板、設置于所述底板其末端的轉軸、中部交叉設置于所述轉軸上的且相配合使用的左驅動桿和右驅動桿、分別設置于所述左驅動桿和所述右驅動桿其末端的滾標輪、分別設置于所述左驅動桿和所述右驅動桿其首端的復位支柱、以及兩端分別連接所述左驅動桿和所述右驅動桿其首端設置的復位支柱上的彈性復位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滾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復位件為拉簧。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滾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通過轉軸墊塊設置于所述底板其末端。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滾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和所述左驅動桿和所述右驅動桿連接處均設置有由軸承構成的轉動件。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滾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左驅動桿和所述右驅動桿交叉處相對應的定位塊,且所述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塊相配合使用的輔助定位板。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滾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包括設置于驅動安裝板上的驅動電機、通過聯軸器連接于所述驅動電機上的且設置于所述驅動安裝板上的線性模組、以及設置于所述線性模組上的且用于設置所述底板的連接塊。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滾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安裝板上設置有線性滑軌,所述連接塊包括與所述線性滑軌相匹配的滑塊以及設置于所述滑塊上的且用于設置所述底板的墊塊。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滾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安裝板上通過安裝條設置有光電傳感器,所述墊塊上設置有與所述光電傳感器相對應且相配合使用的感應片。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滾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電機通過驅動電機安裝板設置于所述驅動安裝板上。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滾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安裝板設置于支撐座上端。
【文檔編號】B65C9/36GK205707701SQ201620468078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0日
【發明人】呂紹林, 楊愉強, 吳小平, 盛紹雄, 余游泳
【申請人】蘇州博眾精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