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瓶蓋技術領域,提供一種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包括上蓋、下蓋、內襯、內塞,所述內襯的上部延伸為瓶嘴,其內壁設有倒扣和內襯內防轉筋,其外側下部設有內襯凸邊和內襯外防轉筋,外側上部設有瓶嘴螺紋;所述上蓋的內壁設有與瓶嘴螺紋相配合的上蓋螺紋,上蓋旋轉連接與于內襯的外側;所述下蓋固定連接于在內襯的外側下部,其內壁設置有和與內襯外防轉筋相對應的下蓋防轉筋和與內襯凸邊相配合的扣槽,其底面向內延伸形成一內裙邊;所述內塞位于內襯內,瓶嘴的下方,并與內襯固定連接。還包括瓶嘴塞,將內襯的瓶嘴塞緊。所述瓶蓋省略內上蓋、增設下蓋的內裙邊,結構更簡單、裝配更省時。
【專利說明】
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瓶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簡單的兼具防偽和防倒灌功能的多件套組合的瓶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售的中高端酒類產品中,多采用由多部件組合而成的瓶蓋,瓶蓋一般包括:外上蓋、內上蓋、下蓋、內襯、內塞等。這種多部件組合而成的瓶蓋具有密封性好、防偽、防倒灌等功能,在高端酒類產品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這種瓶蓋結構還存在一些不足。
[0003]上述瓶蓋中,外上蓋一般起到美觀、標示和保護的作用,內上蓋則起到密封的作用,兩者之間的配合精度一般較高。其中,內上蓋需與內襯、外上蓋兩個部件配合,配合要求高,裝配效率低,且內上蓋本身制作成本也較高。以上因素都不利于大批量生產。
[0004]本實用新型在上述組合瓶蓋的基礎上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的,又兼具防偽、防倒灌等功能的多件套組合的瓶蓋,上蓋只需要與內襯相配合,提高了裝配效率,降低了瓶蓋的制作程序和成本。
【發明內容】
[0005]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更為簡單的瓶蓋,省略通常使用的內上蓋,并另設置一瓶嘴塞于瓶嘴上,解決瓶嘴處的密封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發明目的:一種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包括上蓋、下蓋、內襯、內塞。
[0007]—種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包括上蓋1、下蓋3、內襯4、內塞5,所述內襯4的上部延伸為瓶嘴41,其內壁設有與瓶頸7的鎖扣箍71相配合的倒扣46和與瓶頸7的瓶頸防轉筋72相對應的內襯內防轉筋45,其外側下部設有內襯凸邊44和內襯外防轉筋43,外側上部設有瓶嘴螺紋42;所述上蓋I的內壁設有與瓶嘴螺紋42相配合的上蓋螺紋11,上蓋I旋轉連接于內襯4的外側;所述下蓋3固定連接于內襯4的外側下部,其內壁設置有與內襯外防轉筋43相對應的下蓋防轉筋32;所述內塞5位于內襯4內,瓶嘴41的下方,并與內襯4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3的內壁設有與內襯凸邊44相配合的扣槽31。
[0008]所述下蓋3的底面向內延伸形成一內裙邊34。
[0009]所述瓶蓋還包括瓶嘴塞2,所述瓶嘴塞2為一端開口的中空結構,其將內襯4的瓶嘴41塞緊。為了取出時方便,所述瓶嘴塞2的頂面外緣設有一圈拉環21,所述拉環21通過連接橋22與內塞2的頂面連接。
[0010]為了便于判斷瓶蓋是否開啟過,所述上蓋I和下蓋3之間設有防偽須12,所述防偽須12與防偽須缺口 33相對應,且兩者分別設置在上蓋I和下蓋3上。
[0011]為了防止通過瓶蓋注入液體,所述內襯4的瓶嘴41處設有擋片47,所述擋片47與瓶嘴41的內壁之間留有出液口 48,所述內塞5及瓶嘴擋片47之間設置一防倒灌圓珠6。
[0012]所述內襯4的倒扣46沿向內襯4內側的斜上方延伸。
[0013]所述下蓋防轉筋32、內襯外防轉筋43、內襯內防轉筋45和瓶頸防轉筋72,均為凸出表面的結構。
[0014]所述上蓋1、瓶嘴塞2、下蓋3、內襯4和內塞5可用塑料材料注塑成型。
[0015]與本實用新型相對應的瓶頸7上設有鎖口箍71及凸出于瓶頸外壁的瓶頸防轉筋72。
[0016]本實用新型因為用結構更簡單、更省原料、注塑及裝配更省時的瓶嘴塞取代了通常所用的內上蓋密封瓶嘴,同時也將原有的外上蓋(如ZL201220091728.6中的外上蓋,對應于本實用新型的上蓋I)結構簡化,使瓶蓋的生產成本下降。免去內上蓋以及增設下蓋內裙邊的設計,也帶來了裝配方式的改進(現有技術是內襯自下而上裝進下蓋,本實用新型為自上而下)。在現有帶有瓶嘴螺紋的瓶蓋中,如果不通過內上蓋的過渡,防偽須無法完好的置于防偽須缺口中。而本實用新型可實現防偽須和防偽須缺口的直接對位裝配。
[0017]在上述瓶蓋中,所述內襯4的內襯凸邊44與下蓋3的扣槽31相扣合可阻止下蓋3相對于內襯4下移,下蓋3的內裙邊34延伸到內襯4底面的下方,可阻止下蓋3相對于內襯4上移,這樣防止下蓋3與內襯4之間發生上下位移。
[0018]同時,所述內襯4的內襯外防轉筋與下蓋3的下蓋防轉筋相配合,限定了下蓋3與內襯4之間的轉動;內襯4的內襯內防轉筋45與瓶頸7的瓶頸防轉筋72相配合,限定了內襯4與瓶頸7之間的轉動。這樣在完整的瓶蓋裝上瓶頸后,旋轉上蓋I開啟瓶蓋時,只能旋開上蓋I與內襯4相配合的螺紋結構,而不會使下蓋3和內襯4相對于瓶頸7發生轉動。
[0019]為了方便判斷瓶蓋是否開啟使用過,在上蓋I和下蓋3之間設置了防偽須/缺口結構,防偽須12和防偽須缺口 33相對應,且分別設置在上蓋I和下蓋3上。這樣,在瓶蓋開啟時,由于上蓋I和下蓋3之間發生轉動,防偽須12與防偽須缺口 33之間產生相對運動,最終防偽須12在防偽須缺口33邊緣的阻擋作用下斷裂,這種斷裂是不可復原的,因而可做出瓶蓋是否開啟過的判斷。如果防偽須12完整,則瓶蓋未開啟過;反之,則開啟過。應當知道的是,將防偽須12設置于上蓋I,致使開啟后上蓋I和下蓋3皆不能回收利用,優于防偽須12設置于下蓋的情況。
[0020]為防止不法人員通過瓶嘴41向瓶內注入液體,可以于瓶嘴41內側設置一擋片47,擋片47與瓶嘴41的內壁之間留有出液口48,內塞5及瓶嘴擋片47之間置一防倒灌圓珠6。瓶體正向放置時,防倒灌圓珠6堵在內塞5的出口處,瓶外液體不能通過瓶嘴41進入瓶內。需要倒出液體時,將瓶體傾斜一定的角度,使防倒灌圓珠6離開內塞5的出口,液體由瓶內流出。[0021 ]裝配時,先將內塞5裝入內襯4 (如果有防倒灌圓珠6,則先將防倒灌圓珠6放入內塞5,再將內塞5裝入內襯4),使內塞5與內襯4緊配合,并固定連接于瓶嘴41下方;然后在瓶嘴41上壓上瓶嘴塞2,將上蓋I旋于瓶嘴41;再將防偽須12對準防偽須缺口 33,下壓,使內襯凸邊44嵌入下蓋扣槽31,并使防偽須12置于防偽須缺口 33中,內裙邊34延伸到內襯4底面的下方,能夠防止壓蓋時用力過大內襯4進一步下行導致內襯凸邊44脫出扣槽31,內襯外防轉筋43和下蓋防轉筋32可相互阻擋,以阻止二者的相對轉動。整個瓶蓋完成組裝。
[0022]將組裝好的瓶蓋壓上瓶頸7,使內襯4的倒扣46抵扣于瓶頸7的鎖口箍71下方,瓶蓋便不能被向上拔出;同時,內襯內防轉筋45可與瓶頸防轉筋72相互阻擋,以阻止二者的相對轉動。瓶蓋便被固定于瓶頸,既不能上拔,也不能旋轉。
[0023]需要開啟時,向上旋轉并取出上蓋I,防偽須12被防偽須缺口33擠斷,在上蓋I上留下開啟痕跡;向上翻折拉環21,拉出瓶嘴塞2,即可倒出瓶內液體。
[0024]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省略了內上蓋,使瓶蓋結構更簡單、更省原料、注塑及裝配更省時;2、增設了下蓋的內裙邊,使得裝配時內襯自上而下裝進下蓋;3、可實現防偽須和防偽須缺口的直接對位裝配。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裝配剖視圖;
[0026]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裝配側視圖;
[0027]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蓋剖視圖;
[0028]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瓶嘴塞剖視圖;
[0029]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瓶嘴塞仰視圖;
[0030]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下蓋剖視圖;
[0031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下蓋俯視圖;
[0032]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內襯剖視圖;
[0033]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內襯仰視圖;
[0034]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內塞剖視圖;
[0035]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瓶頸結構圖;
[0036]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裝配剖視圖;
[0037]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內襯剖視圖;
[0038]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內襯仰視圖。
[0039]圖中:
[0040]I—上蓋,11一上蓋螺紋,12—防偽須;
[0041]2 一瓶嘴塞,21一拉環,22 一連接橋;
[0042]3一下蓋,31一扣槽,32—下蓋防轉筋,33—防偽須缺口,34—內裙邊;
[0043]4一內襯,41 一瓶嘴,42—瓶嘴螺紋,43—內襯外防轉筋,44一內襯凸邊,45—內襯內防轉筋,46—倒扣,47—擋片,48—出液口;
[0044]5—內塞;
[0045]6—防倒灌圓珠;
[0046]7—瓶頸,71—鎖口箍,72—瓶頸防轉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47]為更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結合以下附圖及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闡述。下述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的幾個典型的技術方案,不能將其認定為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條件。
[0048]實施例一:
[0049]見圖1一圖11,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包括上蓋1、瓶嘴塞2、下蓋3、內襯4,內塞5。其中所述下蓋3、內襯4、內塞5為兩端開口中空結構,所述上蓋I為一端開口的中空結構。
[0050]所述內襯4的上部延伸為瓶嘴41,其內壁設有與瓶頸7的鎖扣箍71相配合的倒扣46和與瓶頸7的瓶頸防轉筋72相對應的內襯內防轉筋45,其外側下部設有內襯凸邊44和內襯外防轉筋43,外側上部設有瓶嘴螺紋42;所述上蓋I的內壁設有與瓶嘴螺紋42相配合的上蓋螺紋11,上蓋I旋轉連接于內襯4的外側;所述下蓋3固定連接于內襯4的外側下部,其內壁設置有與內襯外防轉筋43相對應的下蓋防轉筋32;所述內塞5位于內襯4內,瓶嘴41的下方,并與內襯4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3的內壁設有與內襯凸邊44相配合的扣槽31,其下蓋3的底面向內延伸形成一內裙邊34。
[0051 ]所述瓶蓋還包括瓶嘴塞2,所述瓶嘴塞2為一端開口的中空結構,其將內襯4的瓶嘴41塞緊。
[0052]為了取出時方便,所述瓶嘴塞2的頂面外緣設有一圈拉環21,所述拉環21通過連接橋22與內塞2的頂面連接。
[0053]為了便于判斷瓶蓋是否開啟過,所述上蓋I和下蓋3之間設有防偽須12,所述防偽須12設在上蓋I的下部并向下延伸,與下蓋3上的防偽須缺口 33相對應。
[0054]所述內襯4的倒扣46沿向內襯4內側的斜上方延伸。
[0055]內塞5下部伸入瓶口內,防止瓶內液體不經瓶嘴流出。
[0056]所述下蓋防轉筋32、內襯外防轉筋43、內襯內防轉筋45和瓶頸防轉筋72,均為凸出表面的結構。
[0057]所述上蓋1、瓶嘴塞2、下蓋3、內襯4和內塞5可用塑料材料注塑成型。
[0058]與本實用新型相對應的瓶頸7上設有鎖口箍71及凸出于瓶頸外壁的瓶頸防轉筋72。
[0059]裝配時,先將內塞5裝入內襯4,使內塞5與內襯4緊配合,并固定連接于瓶嘴41下方;然后在瓶嘴41上壓上瓶嘴塞2,將上蓋I旋于瓶嘴41;再將上蓋防偽須12對準下蓋3上的防偽須缺口 33,下壓,使內襯凸邊44嵌入下蓋扣槽31,并使防偽須12置于防偽須缺口 33中,此時內裙邊34托在內襯4的底部,以防止壓蓋時用力過大內襯進一步下行導致內襯凸邊44脫出扣槽31,內襯外防轉筋43和下蓋防轉筋32可相互阻擋,以阻止二者的相對轉動。整個瓶蓋完成組裝。
[0060]將組裝好的瓶蓋壓上瓶頸7,使內襯4的倒扣46抵扣于瓶頸7的鎖口箍71下方,瓶蓋便不能被向上拔出;同時,內襯內防轉筋45可與瓶頸防轉筋72相互阻擋,以阻止二者的相對轉動。瓶蓋便被固定于瓶頸,既不能上拔,也不能旋轉。
[0061 ]需要開啟時,向上旋轉并取出上蓋I,防偽須12被防偽須缺口 33擠斷,在上蓋I上留下開啟痕跡;向上翻折拉環,拉出瓶嘴塞2,即可倒出瓶內液體。
[0062]實施例二:
[0063]見圖2—圖7,圖10—圖14,本實施例的瓶蓋結構與實施例一類似,除具有實施例一的瓶蓋的結構外,還包括下述結構。
[0064]為防止不法人員通過瓶嘴41向瓶內注入液體,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于瓶嘴內側設置一擋片47,擋片47與瓶嘴41的內壁之間留有出液口48,內塞5及瓶嘴擋片47之間置一防倒灌圓珠6。
[0065]裝配時,需要在裝配前將防倒灌圓珠6放置于內塞5內部。
[0066]瓶體正向放置時,其堵在內塞5的出口處,瓶外液體不能通過瓶嘴41進入瓶內。需要倒出液體時,將瓶體傾斜一定的角度,使防倒灌圓珠6離開內塞5的出口,液體由瓶內流出。
[0067]綜上所述,應用本實用新型的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既能夠保證瓶蓋應有的密封、防偽、防倒灌功能,又簡化了結構、節省了成本、方便了裝配。
【主權項】
1.一種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包括上蓋、下蓋、內襯、內塞,所述內襯的上部延伸為瓶嘴,其內壁設有倒扣和內襯內防轉筋,其外側下部設有內襯凸邊和內襯外防轉筋,外側上部設有瓶嘴螺紋;所述上蓋的內壁設有與瓶嘴螺紋相配合的上蓋螺紋,上蓋旋轉連接于內襯的外側;所述下蓋固定連接于內襯的外側下部,其內壁設置有與內襯外防轉筋相對應的下蓋防轉筋;所述內塞位于內襯內,瓶嘴的下方,并與內襯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的內壁設有與內襯凸邊相配合的扣槽。2.—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的底面向內延伸形成一內裙邊。3.—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蓋還包括瓶嘴塞,將內襯的瓶嘴塞緊。4.一種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嘴塞的頂面外緣設有一圈拉環,所述拉環通過連接橋與內塞的頂面連接。5.—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和下蓋之間設有防偽須,所述防偽須與防偽須缺口相對應,且兩者分別設置在上蓋和下蓋上。6.—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襯的瓶嘴處設有擋片,所述擋片與瓶嘴的內壁之間留有出液口,所述內塞及瓶嘴擋片之間設置一防倒灌圓珠。7.—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多件套組合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襯的倒扣沿向內襯內側的斜上方延伸。
【文檔編號】B65D51/18GK205707973SQ20162064055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3日
【發明人】王彪
【申請人】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