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吊車起升機構的觸覺操作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43778閱讀:665來源:國知局
吊車起升機構的觸覺操作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起重機械,具體涉及吊車起升機構的觸覺操作器。



背景技術:

起重作業是將機械設備或其他物件從一個地方運液壓升降機送到另一個地方的一種工業過程。多數起重機械在吊具取料之后即開始垂直或垂直兼有水平的工作行程,到達目的地后卸載,再空行程到取料地點,完成一個工作循環,然后再進行第二次吊運。一般來說,起重機械工作時,取料、運移和卸載是依次進行的,各相應機構的工作是間歇性的。起重機械主要用于搬運成件物品,配備抓斗后可搬運煤炭、礦石、糧食之類的散狀物料,配備盛桶后可吊運鋼水等液態物料。有些起重機械如電梯也可用來載人。在某些使用場合,起重設備還是主要的作業機械,例如在港口和車站裝卸物料的起重機就是主要的作業機械。起重機械通過起重吊鉤或其它取物裝置起升或起升加移動重物。起重機械的工作過程一般包括起升、運行、下降及返回原位等步驟。起升機構通過取物裝置從取物地點把重物提起,經運行、回轉或變幅機構把重物移位,在指定地點下放重物后返回到原位。現有技術中的起重機多數通過多個操縱桿以及按鈕通過控制系統控制,其操作繁瑣復雜,容易出現操作錯誤。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操縱桿以及按鈕較多,操作繁瑣復雜,容易出現操作錯誤,目的在于提供吊車起升機構的觸覺操作器,簡化操作過程。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吊車起升機構的觸覺操作器,包括操作球罩、升降高度控制裝置、操作桿,所述操作桿下端設置在起重機械駕駛室座椅的右前方,所述操作桿桿體設置有平行于操作桿軸線的滑槽,所述升降高度控制裝置卡鉗在滑槽中,所述滑槽旁邊的操作桿表面設置有高度指示線;所述操作桿的上端側面由下至上依次設置有操作球支撐平臺、反向鋸齒、隔離層、正向鋸齒、彈簧支撐平臺、彈簧,所述操作球罩將操作桿上端的操作球支撐平臺、反向鋸齒、隔離層、正向鋸齒、彈簧支撐平臺、彈簧覆蓋。

起重機械一般通過鋼繩等部件對貨物進行提升或降低,本發明通過升降高度控制裝置在滑槽內的上下撥動對鋼繩的高低進行調節,高度指示線便于指示駕駛員提升或降低的高度;操作球內部設置彈簧,使得操作球在操作桿上端具有一定的活動范圍;正向鋸齒、反向鋸齒對于操作球來說是兩個穩定的狀態,操作球卡鉗在正向鋸齒或者反向鋸齒時,通過轉動操作球可以實現起重機械的平臺回轉的逆時針旋轉和順時針旋轉;當操作球需要由正向鋸齒狀態下移到反向鋸齒狀態時,可以向操作球罩施加豎直向下的力將其按壓到反向鋸齒狀態;當操作球需要由反向鋸齒狀態上移到正向鋸齒狀態時,可以向操作球罩施加豎直向上的力將其提升到反向鋸齒狀態;改變操作球罩所處狀態的力的大小可以通過調整隔離層進行改變。在操作球罩改變狀態時,彈簧起緩沖作用。

進一步地,正向鋸齒為三角形凸臺,三角形凸臺的一個側邊垂直與操作桿表面,一個側邊與操作桿表面貼合,另一個側邊與操作桿表面具有一定夾角;俯視操作桿,操作桿按照逆時針旋轉,三角形凸臺與操作桿形成夾角的一邊為迎風面。

正向鋸齒設置成三角形凸臺,用于防止操作球罩在轉動一定角度后倒退,三角形凸臺的豎直邊能將操作球罩擋住,防止正向鋸齒回轉。反向鋸齒與正向鋸齒功能類似,只是工作方向相反。

進一步地,反向鋸齒為三角形凸臺,三角形凸臺的一個側邊垂直與操作桿表面,一個側邊與操作桿表面貼合,另一個側邊與操作桿表面具有一定夾角;俯視操作桿,操作桿按照逆時針旋轉,三角形凸臺與操作桿形成夾角的一邊為背風面。

進一步地,正向鋸齒與反向鋸齒的位置互換。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本發明利用操作球罩在正向鋸齒和反向鋸齒的兩個狀態實現起重機械的平臺回轉,利用升降高度控制裝置在滑槽中的上下撥動實現鋼繩的高抵的改變,大大簡化了起重機械的操作程序,避免了因操作復雜出錯而發生事故。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

本技術:
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正向鋸齒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反向鋸齒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操作球罩,2-彈簧,3-正向鋸齒,4-反向鋸齒,5-升降高度控制裝置,6-滑槽,7-高度指示線,8-上側支撐部件,9-連接件,10-下部支撐部件,11-彈簧支撐平臺,12-隔離層,13-操作球支撐平臺,14-操作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3所示,吊車起升機構的觸覺操作器,包括操作球罩1、升降高度控制裝置5、操作桿14,所述操作桿14下端設置在起重機械駕駛室座椅的右前方,所述操作桿14桿體設置有平行于操作桿14軸線的滑槽6,所述升降高度控制裝置5卡鉗在滑槽6中,所述滑槽6旁邊的操作桿14表面設置有高度指示線7;所述操作桿14的上端側面由下至上依次設置有操作球支撐平臺13、反向鋸齒4、隔離層12、正向鋸齒3、彈簧支撐平臺11、彈簧2,所述操作球罩1將操作桿14上端的操作球支撐平臺13、反向鋸齒4、隔離層12、正向鋸齒3、彈簧支撐平臺11、彈簧2覆蓋。

正向鋸齒3為三角形凸臺,三角形凸臺的一個側邊垂直與操作桿14表面,一個側邊與操作桿14表面貼合,另一個側邊與操作桿14表面具有一定夾角;俯視操作桿14,操作桿14按照逆時針旋轉,三角形凸臺與操作桿14形成夾角的一邊為迎風面。

反向鋸齒4為三角形凸臺,三角形凸臺的一個側邊垂直與操作桿14表面,一個側邊與操作桿14表面貼合,另一個側邊與操作桿14表面具有一定夾角;俯視操作桿14,操作桿14按照逆時針旋轉,三角形凸臺與操作桿(14)形成夾角的一邊為背風面。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正向鋸齒3與反向鋸齒4的位置互換。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技術特征: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吊車起升機構的觸覺操作器,包括操作球罩、升降高度控制裝置、操作桿,所述操作桿下端設置在起重機械駕駛室座椅的右前方,所述操作桿桿體設置有平行于操作桿軸線的滑槽,所述升降高度控制裝置卡鉗在滑槽中,所述滑槽旁邊的操作桿表面設置有高度指示線;所述操作桿的上端側面由下至上依次設置有操作球支撐平臺、反向鋸齒、隔離層、正向鋸齒、彈簧支撐平臺、彈簧,所述操作球罩將操作桿上端的操作球支撐平臺、反向鋸齒、隔離層、正向鋸齒、彈簧支撐平臺、彈簧覆蓋。本發明大大簡化了起重機械的操作程序,避免了因操作復雜出錯而發生事故。

技術研發人員:陳拙夫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成都跟馳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5.31
技術公布日:2017.09.15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