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487862閱讀:28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模具部件,特別是關于一種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
背景技術
就高分子成型加工技術而言,應用如擠筒等適當注料裝置將原料加熱使其成熱融液狀后,施加壓力經由模具外露的澆口注入模具內部的封閉模室,以模室所具有的特定形狀將高分子原料模制成對應的外形輪廓,此乃本實用新型所擬改進的公知技術范疇,而其中,為控制注入模具內部的原料量,通常,在該注料裝置的出料口均設置有適當的阻料裝置,據以達到預定的原料量時,可隨時控制阻絕原料的繼續輸出,此類技術內容,如中國臺灣第91213041號“發泡灌注機的阻料構造”中所揭露的具體技術內容。
事實上,當模室內部經由模具顯露的澆口以及連通澆口與模室間的澆道,容納了預定的原料量后,如未將該澆口或該澆道予以阻斷,則高分子原料除有自澆口溢出之虞外,當高分子原料于模室內部進行聚合反應時,其所產生的內壓亦將迫使部份原料自澆口溢出,從而影響到成型產品的品質,而為改善此一缺陷,慣用技術中則有以一橫置于澆道的阻料桿,利用外部的液壓動力使之達到橫向阻斷澆道通路的效果,以使模室完全密閉。
但是,上述應用液壓動力驅動阻料桿的技術內容在應用上仍有其限制,尤以對自模具上方進行注料的技術而言,其將因澆道長度受限于模具原有的厚度而較一般側方注料的長度為短,而無法在有限的模具厚度范圍內設置組料桿總成,而倘將其應用于上方注料的模具結構中,則必需先令模具的厚度增加,如此一來將造成澆道不當延伸并浪費成本及資源,而使上方注料所具有短澆道的優勢喪失;再者,倘以慣用的阻料桿橫向阻隔澆道,則所需的阻料桿長度將為模板寬度的一半,如此的長度不僅在精度上控制不易,且由于模具通常于升溫的狀態下,因此熱能的作用亦將使該等長阻料桿在進行阻料動作時產生難以預期的狀況,顯然,并不可靠。
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其可適設于上方注料技術的模具澆口對應位置上,用以阻閉澆道。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其可縮短澆道的長度,以節省原料的使用量并提高制造的效率。其具體結構如下一種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包含有一身部;一澆道,自該身部的底側端面往上延伸預定深度;一澆口,自該身部的頂側端面往下延伸并與該澆道連通,內徑并較該澆道的內徑為小;一容設于該澆道中,并可于一位于上方阻斷該澆道與該澆口間的阻料位置及一位于下方,并遠離各該澆道及澆口,使該澆道及該澆口間連通的釋放位置間上下移動的阻體;一使該阻體保持于該澆道中的擋部,設于身部對應該阻體的釋放位置上。
以下,通過本實用新型二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其中
圖1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阻體立體外觀圖。
圖2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其中,該阻體位于釋放位置上。
圖3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其中,該阻體位于阻料位置上。
圖4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頂視圖。
圖5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底視圖。
圖6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其中,該阻體位于釋放位置上。
圖7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其中,該阻體位于阻料位置上。
圖8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頂視圖。
圖9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底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所提供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10由一身部20、一澆道30、一澆口40、一阻體50以及一擋部60所組成。
該身部20大致呈適當厚度的圓形塊體,適于嵌設于模具模板上,并對應于注料裝置的注料端,更明確的說,其設置乃適于嵌設于模具的水平上模板上,并以頂端對應位于其上方的注料裝置注料端,從而適于進行由上方注料的作業程序。
該澆道30自該身部20的底側端面往上垂直延伸一適當的深度,并使其頂端孔端的周側孔壁呈漸減延伸的推拔狀31。
該澆口40則自該身部20的頂側端面往下垂直延伸并與該澆道30同軸連通,且使該澆口40的內徑小于該澆道30的內徑。
該阻體50大致呈柱狀,同軸容設于該澆道30中,并可于一位于上方的阻料位置及一位于下方的釋放位置間往復上下位移,其具有一適當外徑的阻柱51,直立容置于該澆道30中,柱軸頂端周側設成與該澆道頂側推拔狀孔壁31對應的推拔狀,并使該阻柱51的周側柱面得以與該澆道30的壁面相向抵接,一阻突52突設于該阻柱51的柱軸頂端上,外徑并與該澆口40的內徑相仿,四等距凹槽53等分各自凹設于該阻柱51的周側柱面上、并沿柱軸延伸至該阻柱51的軸向兩端。
而該擋部60于本實施例中則透過尺寸的設計,于該阻體50及該身部20間形成具有擋止定位功效的結構,詳言之,即一方面使該澆道30位于該身部20底側端面的開口呈漸縮延伸的小開口狀,另一方面使該阻柱51的柱軸底端亦呈與的對應互補的漸減推拔狀,從而以之限制該阻體50僅于該澆道30的長度范圍內位移作動。
而通過上述構件的組成,當以阻料件10設于模具的上模板上后,其可通過重力作用或注料裝置將原料注入時的壓力,使該阻體50位于下方的釋放位置上,使該阻柱51頂側推拔端511與該推拔狀孔壁31分隔開來,該阻突52脫離該澆口40的范圍,從而令外部的高分子原料可經由該澆口40進入該澆道30中,并透過各凹槽53向下經由該澆道30的底端開口注入位于下方的模室中;繼之,當注入原料量將模室填滿后,將注料裝置退出的同時,位于模室內部的原料原受到注料裝置所施加的壓力亦同時解除,則原料本身所具有的內壓即隨之將該阻體50自該釋放位置向上推移至該阻料位置上,進而使得該阻柱51頂側推拔端511與該推拔孔壁31相向貼接、該阻突52嵌入該澆口40中,即達到阻料的效果。
如此一來,該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10除可于模板原有的厚度范圍內進達到阻料的效果之外,更由于該阻體50的位移行程無需太大,即可大幅縮短澆道30的長度,而進一步縮短注料時間、提升制造效率,并由于澆道30縮短而使所形成的殘料量亦相對地減少,更有利于資源的有效利用,其所能達成的效果當為慣用技術所不能及;而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阻料件10在設置于模板上時,可適用于不同厚度的模板上,且由于無需于模板上直接置設原料流動的澆道,而由該阻料件10直接提供固定長度的原料流動澆道,亦即得以縮短原料自注料裝置至模室間的流動距離,以提升制造的效率。
再請參閱圖6至圖9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所提供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10’,其技術手段與前述實施例所揭露者屬同一范疇,所不同者僅在于阻體50’的細部構造上與前述實施例所揭露者有別,即在本實施例中,其阻體50’之用以提供原料流動通路,通過彼此連通的一盲孔54’與數通孔55”所構成,該盲孔54’自該阻柱51’的底側端面往上延伸位于該阻柱51’的中央內部,而各該通孔55’則自該阻柱51’推拔端511’往內延伸至與該盲孔54’相連通,使自該澆口30’進入的原料經由各該通孔55’進入該盲孔54’后再向下流入下方的對應模穴中,據以達到與前述實施例所能達到的相同功效。
但是,申請人必須特別加以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技術內容并非僅以上述兩實施例為限,其并可在上述實施例的構成基礎下,使該阻體為單一的球體,而且使該球體的外徑介于澆口與該澆道的內徑間,據此則透過該球體位于阻料位置而與該澆口底端孔緣接觸抵接的同時,亦得以達到與上述兩實施例同等的功效。倘以單一球體為該阻體的結構時,則該擋部的設計可利用若干的定位桿體固設于該澆道中,而使各該桿體彼此間相距的距離均分別小于該球體的球徑,如此一來即得以達到拘束該阻體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身部;一澆道,自該身部的底側端面往上延伸預定深度;一澆口,自該身部的頂側端面往下延伸并與該澆道連通,內徑并較該澆道的內徑為小;一容設于該澆道中,并可于一位于上方阻斷該澆道與該澆口間的阻料位置及一位于下方,并遠離各該澆道及澆口,使該澆道及該澆口間連通的釋放位置間上下移動的阻體;一使該阻體保持于該澆道中的擋部,設于身部對應該阻體的釋放位置上。
2.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其特征在于該澆道鄰接于該澆口的一端呈內徑漸縮的推拔狀。
3.依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其特征在于該澆道與該澆口同軸對應連通。
4.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其特征在于該阻體具有一直立阻柱,同軸滑設于該澆道中,其周側端面抵接于該澆道的周側壁面上。
5.依據權利要求4所述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其特征在于該阻體具有若干凹槽,分別凹設于該阻柱的周側柱面上并沿柱軸延伸至其軸向兩端。
6.依據權利要求4所述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其特征在于該阻體具有一自該阻柱的柱軸底端往上延伸預定深度的盲孔。
7.依據權利要求6所述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其特征在于該阻體具有若干通孔,分別自該阻柱軸向頂端的周側預定位置往內延伸并與該盲孔相連通。
8.依據權利要求4所述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其特征在于該阻體具有一在阻料位置上伸入澆口中填塞阻閉的阻突,其突設于該阻柱的軸向頂端端面上,其外徑與該澆口的內徑相適配。
9.依據權利要求4所述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其特征在于該阻柱柱軸頂端的周側端面呈外徑漸縮的推拔狀。
10.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其特征在于該擋部包含有若干定位桿狀體,分別以一端垂直固設于該澆道的孔壁上。
11.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其特征在于該澆道位于該身部底端的開口具有以內徑漸減的推拔狀形成的擋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提供一種適設于模具的阻料件,包括一身部;一澆道,自該身部的底側端面往上延伸預定深度;一澆口,自該身部的頂側端面往下延伸并與該澆道連通,內徑較該澆道的內徑為小;一阻體,容設于該澆道中,并可于一位于上方的阻料位置及一位于下方的釋放位置間上下移動,當位于該阻料位置上時,該阻體上移并鄰接于各該澆道及澆口的連接對應位置上,用以阻斷該澆道與該澆口間的連通,而當位于該釋放位置時,該阻體則下移并遠離各該澆道及澆口的連接對應位置,用以使該澆道及該澆口間呈連通狀態;一擋部,設于身部對應該阻體的釋放位置上,用以形成擋止使該阻體保持于該澆道之中。
文檔編號B29C33/00GK2730609SQ20042008456
公開日2005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30日
發明者石中夫 申請人:石中夫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