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胎圈夾持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胎圈夾持裝置,該裝置包括機架及其上設置的若干個沿圓周分布的夾持機構,夾持機構包括底座、以及設置在底座上的吸附瓦塊,還設置有夾持爪以及驅動夾持爪實現夾持動作的第二驅動機構。通過夾持機構上設置的吸附瓦塊和夾持爪,使胎圈同時承受吸附和夾持作用,增強了胎圈在拾取、夾持、傳遞過程中所受到的固定力,有效地防止了胎圈滑移,提高了輪胎品質。
【專利說明】一種胎圈夾持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輪胎成型制造過程中的胎圈夾持裝置,屬于機械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橡膠輪胎的制造過程中,輪胎的均勻性是影響機動車安全使用和性能穩定的主要技術參數。現有輪胎成型工藝,胎圈的拾取、夾持、傳遞對于成型輪胎的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輪胎成型加工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胎圈平面度和垂直度的偏差,從而直接影響到輪胎的均勻性。
[0003]中國專利201120505567.6公開了一種胎體組件傳遞裝置,該傳遞裝置具有胎體中心環、左胎圈傳遞環、右胎圈傳遞環和胎側擴充環。其中左胎圈傳遞環、右胎圈傳遞環用于左、右胎圈的拾取、夾持和傳遞,具體結構為:具有一環體、設置在環體上的驅動裝置和數組胎圈移取裝置;驅動裝置與數組胎圈移取裝置之間設置轉盤軸承,轉盤軸承的內圈設置周向分布的驅動齒;驅動裝置包括軸設于環體上的主動齒輪、以及驅動主動齒輪軸向旋轉的旋轉氣缸,主動齒輪嚙合連接于驅動齒;胎圈移取裝置包括連接于環體上的滑架和一組從動齒輪,在滑架末端安裝胎圈移取爪,滑架上有徑向齒條,從動齒輪嚙合連接于驅動齒和齒條,胎圈移取爪內端面上設置有吸附胎圈的磁塊;旋轉氣缸驅動主動齒輪軸向旋轉,通過主動齒輪于驅動齒之間的嚙合,帶動轉盤軸承在環體內徑進行軸向旋轉,驅動齒和從動齒輪旋轉,帶動齒條徑向運動,從而帶動胎圈移取爪沿環體徑向往復運動,以實現胎圈的定位、夾持和移取。
[0004]上述對比文件中胎圈所受到的固定力僅來自于胎圈移取爪的吸附力,吸附力過小容易造成胎圈滑移。另一方面,對比文件中通過轉盤軸承結構,將驅動力傳遞轉化為沿徑向推動移取執行機構的推力,此種結構由于長期高頻率的擺轉運動和直線運動,運動結合部位極易造成磨損缺陷。上述缺陷影響了胎圈夾持和傳遞的精度,進而對輪胎的性能產生影響。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胎圈夾持裝置,夾持機構上設置有吸附瓦塊和夾持爪,使胎圈同時承受吸附和夾持作用,增強了胎圈在拾取、夾持、傳遞過程中所受到的固定力,有效地防止了胎圈滑移。
[0006]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通過同步帶驅動齒輪以及齒輪齒條的嚙合將驅動力轉化為徑向力,實現了傳遞的同步性,減小了各環節的運動磨損對輪胎成型質量的不利影響。
[0007]為實現上述設計目的,所述胎圈夾持裝置包括架體,架體上設置有若干個沿圓周分布的夾持機構,夾持機構包括底座、以及設置在底座上的吸附瓦塊,與現有技術的區別在于:所述底座上還設置有夾持爪、以及驅動夾持爪實現夾持動作的第二驅動機構。
[0008]如上述方案的胎圈夾持裝置,胎圈固定時不僅受到吸附瓦塊的吸附力,同時受到夾持爪所提供的輔助夾持力。
[0009]為了實現胎圈傳遞過程中的拾取、釋放,架體上設置有驅動夾持機構進行徑向伸縮的第一驅動機構。
[0010]上述第一驅動機構優選以下結構:包括設置在架體上的氣缸、以及若干個被動齒輪、齒條、齒條滑軌,被動齒輪同齒條嚙合,齒條通過齒條滑軌實現與架體的滑動連接,氣缸的輸出端連接一同被動齒輪嚙合的同步帶,每個齒條上連接一個夾持機構。
[0011]基于上述結構,同步帶與被動齒輪相嚙合,氣缸的輸出端驅動同步帶運動使被動齒輪轉動,使齒條沿徑向設置的齒條滑軌滑動,因而帶動與其相連接的夾持機構實現徑向運動。
[0012]上述第二驅動機構為小氣缸,其活塞桿同夾持爪相連接,夾持爪通過樞接軸與底座相連接。當小氣缸活塞桿伸出時,夾持爪繞樞接軸向下擺動,將胎圈夾持住;當縮回時,夾持爪繞樞接軸向上擺動,將胎圈釋放。
[0013]為實現對胎圈的良好吸附,上述吸附瓦塊可采用磁性材料或采用吸盤結構。
[0014]基于上述胎圈夾持裝置的結構改進,本實用新型實現了以下夾持方法:
[0015]通過夾持機構上設置的吸附瓦塊將胎圈固定在夾持機構上,與現有技術的區別在于:通過夾持機構上設置的夾持爪對胎圈施加輔助夾持力。
[0016]對上述夾持方法做進一步優化:夾持機構在機架上設置的第一驅動裝置的作用下實現徑向伸縮,第一驅動裝置中通過同步帶驅動若干個被動齒輪旋轉以及被動齒輪與齒條的嚙合轉化為齒條的徑向運動,每個齒條上連接一個夾持機構,所述同步帶由設置在機架上的氣缸驅動。
[0017]對上述夾持方法做進一步優化,夾持爪通過樞接軸與底座連接,在與之相連接的小氣缸的作用下繞樞接軸擺動實現對胎圈的輔助夾持和釋放。
[0018]對上述夾持方法做進一步優化,吸附瓦塊通過磁力或真空吸力或氣流吸力實現對胎圈的固定。
[0019]綜上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胎圈夾持裝置及夾持方法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0020]1、胎圈夾持裝置上設置吸附瓦塊和夾持爪,使胎圈同時承受吸附和夾持作用,增強了胎圈在拾取、夾持、傳遞過程中所受到的固定力,有效地防止了胎圈滑移。
[0021]2、通過同步帶驅動齒輪以及齒輪齒條的嚙合將氣缸的伸縮力轉化為使夾持機構徑向伸縮的徑向力,實現了傳遞的同步性,減小了各環節的運動磨損對輪胎成型質量的不利影響。
[0022]3、通過小氣缸活塞桿的運動驅動夾持爪實現對胎圈的輔助夾持和釋放,結構簡單,易于實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胎圈傳遞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夾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胎圈傳遞裝置的后視圖
[0026]如圖1-3所示,1-架體,2-夾持機構,21-底座,22-吸附瓦塊,23-夾持爪,24-樞接軸,31-氣缸,311-氣缸輸出端,32-同步帶,33-被動齒輪,34-齒條,35-齒條滑軌,36-夾板,37-漲緊輪,41-小氣缸,411-小氣缸活塞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如圖1、2所示,所述的胎圈傳遞裝置包括架體1,架體上設置有4個沿圓周分布的夾持機構2。夾持機構2具有底座21,其上設置吸附瓦塊22、夾持爪23、以及小氣缸41。吸附瓦塊22中包含磁性材料,能將包含鋼絲的胎圈吸附住,吸附瓦塊22成弧形,位于同一圓周面上。小氣缸41的活塞桿411同夾持爪23相連接,當活塞桿411做伸縮運動時,驅動夾持爪23繞樞接軸24上下擺動,完成對吸附瓦塊222所吸附的胎圈的輔助夾持作用。夾持機構2的數量可以根據所夾持的規格以及加工制造成本來綜合考慮,不僅局限于4個。
[0028]如圖3所示,架體I上設置有氣缸31、以及若干個被動齒輪33、齒條34、齒條滑軌35,氣缸31的輸出端311通過夾板36連接同步帶32,同步帶32同被動齒輪33嚙合,通過同步帶32將氣缸31的伸縮運動轉化為被動齒輪33的旋轉運動。被動齒輪33同齒條34嚙合,齒條34同夾持機構2的底座21相連接,齒條34在被動齒輪33的驅動下帶動夾持機構2沿齒條滑軌35做徑向伸縮運動,從而實現對胎圈的拾取和釋放。此外,為確保同步帶32具有一定的張力,架體I上還設置有若干個漲緊輪37。
【權利要求】
1.一種胎圈夾持裝置,包括架體,架體上設置有若干個沿圓周分布的夾持機構,夾持機構包括底座、以及設置在底座上的吸附瓦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還設置有夾持爪、以及驅動夾持爪實現夾持動作的第二驅動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夾持裝置,架體上設置有驅動夾持機構進行徑向伸縮的第一驅動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胎圈夾持裝置,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包括設置在架體上的氣缸、以及若干個被動齒輪、齒條、齒條滑軌,被動齒輪同齒條嚙合,齒條通過齒條滑軌實現與架體的滑動連接,氣缸的輸出端連接一同被動齒輪嚙合的同步帶,每個齒條上連接一個夾持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夾持裝置,所述的第二驅動裝置為小氣缸,其活塞桿同夾持爪相連接,夾持爪通過樞接軸與底座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夾持裝置,所述的吸附瓦塊為磁性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夾持裝置,所述的吸附瓦塊采用吸盤結構。
【文檔編號】B29D30/26GK203460450SQ201320512909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2日
【發明者】王延書, 賈海玲, 馬義浩 申請人:軟控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