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01819閱讀:442來源:國知局
一種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箱包上蓋是一種箱包的組成部件,箱包上蓋可以通過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注塑而成。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箱包上蓋的結構示意圖及其I部的放大圖,其包括箱包上蓋本體,箱包上蓋的前側一體成型有轉動部位,箱包上蓋與箱包下蓋通過轉動部位連接,兩者能夠形成鉸接,箱包上蓋能夠在箱包下蓋上翻轉,轉動部件包括桿狀部4、與桿狀部4相連接的橫塊12以及與桿狀部4右端連接的弧形板8。針對注塑此種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通常在注塑完后,工作人員需要對桿狀部4打孔道13,方便安裝能夠與箱包下蓋轉動配合鉸接軸,因此若注塑此種箱包上蓋未能注塑出孔道13,需要對注塑后的每一個箱包上蓋進行打孔道13會增加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注塑箱包時能夠注塑出孔道的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開設有注塑孔,所述上模與下模之間設置有用于注塑上蓋的注塑腔,所述上模設置有用于注塑第一桿狀部的第一凹槽,所述上模設置有與第一凹槽相連通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背離第一凹槽一端連通于上模外,所述下模設置有用于注塑第二桿狀部的第二凹槽,所述下模設置有與第二凹槽相連通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背離第二凹槽一端連通于下模外。
[000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此種上模和下模注塑而成的箱包上蓋,通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能夠注塑形成一個完整的桿狀部,在注塑時使用一根細鐵柱插入第一插槽與第二插槽之間,由于第一插槽和第一凹槽以及第二插槽與第二凹槽相連通,使得細鐵柱能夠從上模和下模之間插入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間,注塑時使得桿狀部內形成有腔,腔即為孔道,方便箱包下蓋一側的鉸接軸轉動連接在其中,實現箱包上蓋和箱包下蓋鉸接,通過此方法可以省去工作人員在注塑完的箱包上蓋打孔的步驟,能夠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下模內設置用于注塑弧形板的弧形槽,所述第二凹槽與弧形槽相連通。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弧形槽便于箱包上蓋形成有弧形板,在箱包上蓋形成的弧形板與桿狀部相連接,一方面加強了桿狀部的結構強度,另一方面當箱包上蓋上表面抵觸到地面上時,弧形板能夠起到支撐的作用,使得箱包上蓋與地面之間存在距離,箱包上蓋不容易被磨損,因此需要設置此弧形槽。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下模設置有用于注塑橫塊的橫槽,所述橫槽與第二凹槽相連通。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注塑完后,橫槽對應地形成有橫塊,橫塊位于桿狀部的一側,桿狀部通過橫塊連接于整個箱包上蓋。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間設置有用于封閉空隙的鑲件和鑲孔。
[00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注塑劑在上模和下模之間注塑時,由于注塑劑在形變過程中體積改變導致上模與下模之間的空隙變大,而當鑲件卡嵌在鑲孔內起到將空隙封閉。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鑲件固接于上模朝向下模一側,且所述鑲件與第一凹槽呈相鄰設置,所述鑲孔開設于下模朝向上模一側。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注塑劑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注塑時形成桿狀部時,體積會變大導致上模與下模產生一定的間隙,而鑲件卡嵌于鑲孔時,提高上模與下模之間的密封性。
[001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模開設有平衡孔,所述平衡孔開設于上模,所述平衡孔靠近第一凹槽一側。
[00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減輕上模開設平衡孔處的重量,起到均衡上模重量的作用,使得在注塑時上模保持穩定,使得注塑出的箱包上蓋形狀更加對稱。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實施例一種箱包上蓋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中I部的放大圖;
[0018]圖3為實施例用于體現上模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圖3中II部的放大圖;
[0020]圖5為實施例用于體現下模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6為圖5中III部的放大圖。
[0022]附圖標記:1、上模;2、下模;3、注塑腔;4、桿狀部;41、第一桿狀部;42、第二桿狀部;
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弧形槽;8、弧形板;9、鑲孔;10、鑲件;11、橫槽;12、橫塊;13、孔道;14、第一插槽;15、第二插槽;16、平衡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4]如圖1至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上模I和下模2,在上模I的中部設置有注塑孔,在上模I內一體成型有注塑腔3,注塑機將注塑劑通過注塑孔打入上模I和下模2之,注塑劑在注塑腔3內能夠被注塑出箱包上蓋。
[0025]在上模I的前側開設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呈半圓柱形,第一凹槽5沿上模I的長度方向開設,第一凹槽5的長度為8厘米,在下模2的前側開設有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6與第一凹槽5對應也呈半圓柱形,注塑劑在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之間能夠注塑形成箱包上蓋的桿狀部4。還在上模I的前側設置有第一插槽14,第一插槽14呈半圓柱形,其直徑比第一凹槽5小,第一插槽14的右端與第一凹槽5相連通,左端開設出上模I左側,第一插槽14的左端連通于上模I的外部,在注塑時可以使用細鐵柱插入第一插槽14并且細鐵柱能夠進入第一凹槽5內;在下模2開設有第二插槽15,第二插槽15右端與第二凹槽6相連通,左端開設出下模2左側,第一插槽14和第二插槽15相匹配,并且構成一個能夠便于細鐵柱插入的通道,細鐵柱能夠進入第一凹槽5與第二凹槽6內,在注塑時注塑液不能夠在細鐵柱處注塑,因此在注塑完拔下鐵柱后,第一凹槽5能夠注塑成第一桿狀部41,第二凹槽6能夠注塑成第二桿狀部42,注塑成的桿狀部4內會形成有一個孔道13,此孔道13的形成方便箱包下蓋一側的鉸接軸轉動連接在其中,實現箱包上蓋和箱包下蓋鉸接,通過此方法可以省去工作人員在注塑完的箱包上蓋打孔道13的步驟,能夠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0026]下模2中靠近第二凹槽6處開設有橫槽11,橫槽11與第二凹槽6相連通,在注塑時注塑劑能夠在橫槽11處注塑成一定厚度橫塊12,如圖2所示,桿狀部4通過橫塊12—體成型于箱包上蓋,橫塊12連接在桿狀部4的一側,桿狀部4通過橫塊12連接于整個箱包上蓋,橫塊12具有一定的厚度能夠加強桿狀部4與上蓋箱包的連接強度。
[0027]結合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在下模I內開設有弧形槽7,第二凹槽6右端位于弧形槽7內,弧形槽7便于箱包上蓋形成有弧形板8,在箱包上蓋形成的弧形板8與桿狀部4相連接,一方面加強了桿狀部4的結構強度,另一方面當箱包上蓋上表面抵觸到地面上時,弧形板8能夠起到支撐的作用,使得箱包上蓋與地面之間存在距離,箱包上蓋不容易被磨損,本實用新型還在上模I和下模2之間設置有用于封閉空隙的鑲件10和鑲孔9,鑲孔9為I厘米的圓形槽,與第一凹槽5相鄰設置,鑲孔9設置有若干個,開設在上模I的前部,鑲件10也設置有若干個,鑲件10設置在下模2的上表面上,鑲件10能夠與鑲孔9嵌設配合,注塑件在第一凹槽5與第二凹槽6注塑時形成桿狀部4時,體積會變大導致上模I與下模2產生一定的間隙,而鑲件10卡嵌于鑲孔9時,防止空隙的產生,提高上模I與下模2之間的密封性。本實用新型還在上模I開設有平衡孔16,能夠減輕上模I開設平衡孔16處的重量,起到平衡上模I的作用,使得在注塑時上模I保持穩定,使得注塑出的箱包上蓋形狀更加勻稱。
[0028]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主權項】
1.一種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2),所述上模(I)開設有注塑孔,所述上模(I)與下模(2)之間設置有用于注塑上蓋的注塑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設置有用于注塑第一桿狀部(41)的第一凹槽(5),所述上模(I)設置有與第一凹槽(5)相連通的第一插槽(14),所述第一插槽(14)背離第一凹槽(5)—端連通于上模(I)外,所述下模(2)設置有用于注塑第二桿狀部(42)的第二凹槽(6),所述下模(2)設置有與第二凹槽(6)相連通的第二插槽(15),所述第二插槽(15)背離第二凹槽(6)—端連通于下模(2)外。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內設置用于注塑弧形板(8)的弧形槽(7),所述第二凹槽(6)與弧形槽(7)相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設置有用于注塑橫塊(12)的橫槽(11),所述橫槽(11)與第二凹槽(6)相連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和下模(2)之間設置有用于封閉空隙的鑲件(10)和鑲孔(9)。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鑲件(10)固接于上模(I)朝向下模(2)—側,且所述鑲件(10)與第一凹槽(5)呈相鄰設置,所述鑲孔(9)開設于下模(2)朝向上模(I) 一側。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開設有平衡孔(16),所述平衡孔(16)開設于上模(1),所述平衡孔(16)靠近第一凹槽(5)—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解決了現有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注塑不徹底的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一種箱包上蓋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開設有注塑孔,所述上模與下模之間設置有用于注塑上蓋的注塑腔,所述上模設置有用于注塑第一桿狀部的第一凹槽,所述上模設置有與第一凹槽相連通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背離第一凹槽一端連通于上模外,所述下模設置有用于注塑第二桿狀部的第二凹槽,所述下模設置有與第二凹槽相連通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槽背離第二凹槽一端連通于下模外。本實用新型安裝簡單,主要通過在上模和下模中設置第一、第二凹槽,達到注塑劑注塑時能夠形成一個帶孔道的桿狀部的效果。
【IPC分類】B29C45/26
【公開號】CN205386909
【申請號】CN201620191960
【發明人】宋永泉
【申請人】嘉興宋氏模塑工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2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