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燃氣灶具的燃燒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廚房設備,尤其涉及家用燃氣灶具。
背景技術:
國內的燃氣灶更早使用直流燃燒器,火孔較為分散,燃燒火焰難與二次空氣充分 混合,造成燃燒效率下降,煙氣中CO和NOx排放量高,會使灶具效率下降,浪費能源。目前 國內應用或新開發的燃氣灶一般采用的是旋流燃燒器,旋流燃燒器雖然能利用旋流噴射原 理產生穩定的內旋火焰燃燒,同時燃氣煙氣混合物能與二次空氣有比較好的混合,但是燃 燒效率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同時煙氣排放中CO和NOx較大。而且如果旋流火孔的位置布 置不合理,則煙氣中CO的含量會急劇上升。目前市場上所銷售的主流旋流燃氣灶效率都在 53%左右。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燃氣灶具的燃燒器,解決現有旋流燃燒器C0和NOx排放 較大且燃燒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問題,以達到國家節能環保標準。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燃氣灶具的燃燒器,包括噴嘴、引射管、基座,噴嘴插入引 射管內,引射管與基座固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部為直徑不同的圓筒形,直徑改變之處具有隔板,隔板下方的基座空 間構成混氣室,隔板上具有按圓周均勻分布的N個燃燒管,圓周半徑為50 70mm,N = 4 10;所述燃燒管為頂端封閉的中空圓管,其下端與混氣室連通,燃燒管頂端具有圓錐形凸 起,燃燒管頂端側面具有矩形火孔,其方向沿所述圓周半徑向外。所述的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管內徑為8 14mm,所述矩形火孔在燃燒管圓柱圓周上開口所對應的圓 周角為240° 300° ;矩形火孔出口距離燃燒管頂端3 5mm,距離隔板50 70mm。所述的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部直徑較大的圓筒形側面開有沿圓周均勻分布的進氣孔;所述直徑較 大的圓筒形上支撐有倒圓臺形的聚能圈,聚能圈內表面上端均勻分布有放置鍋具的支座。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燃料由噴嘴噴出,在一定的壓力下引射一部分空氣(一次空 氣)由引射管進入混氣室,二次空氣可由基座上部進氣孔補充。經過預混的燃料和空氣的 混合物經N個燃燒管的圓柱形通道,由圓柱形通道的上部矩形火孔噴出,燃燒管頂端圓錐 形凸起,能改善氣體流動,起到導流效果,同時可以在基座上部矩形火孔周圍設置聚能圈, 以防風集熱節能。本實用新型矩形火孔集中布置,火力較為集中,使燃氣灶功率較大,同時由于燃燒 管降低鍋底與矩形火孔的距離,使燃燒主區域和鍋底的距離縮短,增加了高溫煙氣與鍋面 的接觸時間,減少能量損失,使加熱更為均勻,吸熱效率更高。一般旋流燃氣灶如果降低鍋 底與火孔的距離,會產生二次空氣補給不足,燃燒不完全,產生黑煙,造成效率低下,能源浪
3費。而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燃氣灶則不存在這些問題,當矩形火孔與鍋底距離較近時,CO和 NOx排放都很低,同時在矩形火孔周圍增加聚能圈,減少高溫煙氣輻射,使聚能圈內溫度較 高,降低了煙氣中CO和NOx排放。通過實驗證明,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燃氣灶,鍋面的吸熱效 率達到了 65%,同時CO排放量在lOOppm以下,NOx排放量在lOOppm以下,遠遠低于國家節 能環保要求指標。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俯視圖;圖2為圖1中A-A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噴嘴5插入引射管4內,引射管4與基座7固連,基 座7上部為直徑不同的圓筒形,直徑改變之處具有隔板,隔板下方的基座空間構成混氣室 3,隔板上具有按圓周均勻分布的6個燃燒管8,圓周半徑為60mm,燃燒管8為頂端封閉的中 空圓管,其下端與混氣室3連通,燃燒管頂端具有圓錐形凸起2,燃燒管頂端側面具有矩形 火孔1,其方向沿所述圓周半徑向外,同時可以在燃燒管8周圍設置有聚能圈6,以防風集熱 節能。燃料由噴嘴5噴出,在一定的壓力下引射一部分空氣(一次空氣)由引射管4進 入混氣室3,二次空氣可由基座7上部進氣孔補充。經過預混的燃料和空氣的混合物經6個 燃燒管8的圓柱形通道的上部矩形火孔1噴出。矩形火孔在燃燒管圓柱圓周上開口所對應的圓周角、矩形火孔出口距離燃燒管頂 端距離、距離隔板的高度、燃燒管數量可由燃氣灶的功率和燃氣種類確定。本實施例中,燃燒管內徑為12mm,矩形火孔在燃燒管圓柱圓周上開口所對應的圓 周角為270°,矩形火孔出口距離燃燒管頂端4mm,距離隔板60mm。各個矩形火孔的布置位置決定了火力集中的程度以及燃燒的狀況。如果燃料不 同,燃氣灶功率不同,則其C0和NOx的形成的條件和位置不同,則單個矩形火孔的尺寸參數 就不同,通過調整矩形火孔尺寸以及燃燒管圓柱形通道尺寸,可以使得燃料在合適的區域 燃燒,既有利于燃燒完全,又可抑制NOx的生成,以達到高效清潔燃燒。該燃燒器的使用能夠大量降低煙氣中C0和NOx的排放,同時提高整體的吸熱效 率。若將一、二次空氣比例優化設計,將各個火孔位置合理布置,則鍋面的吸熱效率進一步 升高,同時煙氣中C0和NOx排放將進一步降低。
權利要求一種用于燃氣灶具的燃燒器,包括噴嘴、引射管、基座,噴嘴插入引射管內,引射管與基座固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部為直徑不同的圓筒形,直徑改變之處具有隔板,隔板下方的基座空間構成混氣室,隔板上具有按圓周均勻分布的N個燃燒管,圓周半徑為50~70mm,N=4~10;所述燃燒管為頂端封閉的中空圓管,其下端與混氣室連通,燃燒管頂端具有圓錐形凸起,燃燒管頂端側面具有矩形火孔,其方向沿所述圓周半徑向外。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管內徑為8 14mm,所述矩形火孔在燃燒管圓柱圓周上開口所對應的圓周角 為240° 300° ;矩形火孔出口距離燃燒管頂端3 5mm,距離隔板50 70mm。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部直徑較大的圓筒形側面開有沿圓周均勻分布的進氣孔;所述直徑較大的 圓筒形上支撐有倒圓臺形的聚能圈,聚能圈內表面上端均勻分布有放置鍋具的支座。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燃氣灶具的燃燒器,屬于廚房設備,解決現有旋流燃燒器CO和NOx排放大且燃燒效率有待提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噴嘴插入引射管內,引射管與基座固連,基座上部為直徑不同的圓筒形,直徑改變之處具有隔板,隔板下方的基座空間構成混氣室,隔板上具有按圓周均勻分布的N個燃燒管,N=4~10;燃燒管為頂端封閉的中空圓管,其下端與混氣室連通,燃燒管頂端側面具有矩形火孔,其方向沿所述圓周半徑向外。本實用新型矩形火孔集中布置,均勻加熱,降低了火孔與鍋底的距離,增加了高溫煙氣與鍋底的接觸時間,還可采用聚能圈,以防風、集熱、節能,減少高溫煙氣的輻射散熱,大幅度提高燃燒效率和降低CO及NOx排放,達到國家節能環保標準。
文檔編號F23D14/46GK201582819SQ20092026808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7日
發明者操時英, 鄒春, 郭鵬, 黃志軍 申請人: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