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干燥筒進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干燥筒進料裝置,特別是指筒式瀝青混凝土拌合機干燥筒進料裝置。
背景技術:
筒式瀝青混凝土拌合機干燥筒的加熱裝置(燃油或燃煤燃燒器)通常布置在進料一端,由于受加熱裝置位置限制,進料裝置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筒壁上開鑿等間距進料口,骨料隨干燥筒旋轉由進料口流入干燥筒內,由于受干燥筒轉速及落料傾角影響,骨料容易倒流溢出進料口;另一種是燃燒裝置布置在偏離干燥筒中心位置,骨料從干燥筒上端部進料,這樣骨料容易跌落進燃燒區域,造成燃料不能充分燃燒及骨料易裹附未經充分燃燒的燃料。這兩種進料方式都容易使進料端端板及進料口受熱后變形,同時干燥筒內的熱氣體容易從進料口散失,造成熱量的損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筒式瀝青混凝土拌合機干燥滾筒進料端保溫效果好、進料時骨料避開燃燒區域及端板和進料口不易變形且下料暢通的筒式瀝青混凝土拌合機干燥筒進料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外筒壁8,置于外筒壁8上方的進料口1,與外筒壁8相連的外端板3,燃燒孔筒5和傾斜導料板6組成,由V形導向板4、過料圍板7、內端板2、外端板3和燃燒孔筒外壁組成的環形通道。內端板2位于燃燒孔筒5的下方有一開口。傾斜導料板6為一半環形平板,傾斜置于過料通道9和下部。進料口1位于外筒壁8的正上方。
采用上述結構,即由V形導向板、過料圍板、內端板、外端板、燃燒孔筒外壁組成一環形通道,將從進料口進入的骨料引入到燃燒孔筒的下方,再由傾斜導料板通過內端板下部的開口將骨料送至干燥筒內。骨料最終是從燃燒孔筒的下部進料的,避免了現有結構骨料從燃燒區域上方跌落進入燃燒區域造成燃燒不充分及骨料易裹附未充分燃燒燃料的進料方式。在干燥筒燃燒區域與外端板之間有一內端板,干燥筒內的熱輻射直接輻射在內端板上,避免了外端板的受熱變形,同時在進料中又將熱量傳遞給冷骨料,從而降低內端板的熱變形。由于內端板的開口在下部,也減少了干燥筒內熱氣體的散失,從而起到保溫作用。
圖1是干燥筒進料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干燥筒進料裝置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的干燥筒進料裝置,進料口1固定于外筒壁8軸線的正上方,過料圍板7上部固定于進料口1,下部與傾斜導料板6固定連接。燃燒孔筒5的上部有一V形導向板4,固定于燃燒孔筒5的外壁上;傾斜導料板6傾斜固定于內端板2、外端板3之間,兩側與過料圍板7相連接;內端板2平行于外端板3,四邊分別與進料口1、過料圍板7、傾斜導料板6相連,在燃燒孔筒5的下部內端板2有一個進料開口,從而由進料口1、過料圍板7、V形導向板4、傾斜導料板6、內外端板2、3形成一過料通道9。骨料從進料口1進入過料通道9,由V形導向板4將骨料分為兩股,從燃燒孔筒5兩側順流而下落在傾斜導料板6上,傾斜導料板6沿其傾斜方向通過內端板2位于燃燒孔筒5下部的一開口將骨料送至干燥筒內。
該干燥筒進料裝置的進料口也可偏離外筒壁8的軸線正上方,與進料通道9、V形導向板4有類似結構均屬本實用新型保護之列。
權利要求1.一種干燥筒進料裝置,包括外筒壁(8),置于外筒壁(8)上方的進料口(1),與外筒壁(8)連接的外端板(3),燃燒孔筒(5)和傾斜導料板(6),其特征在于由V形導向板(4)、過料圍板(7)、內端板(2)、外端板(3)和燃燒孔筒(5)外壁組成的環形通道,過料通道(9)連通于干燥筒內腔。
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筒進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內端板(2)位于燃燒孔筒(5)的下方有一開口。
3.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筒進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傾斜導料板(6)為一半環形平板,傾斜置于過料通道(9)的下部。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干燥筒進料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料口(1)位于外筒壁(8)的正上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干燥筒進料裝置,主要有外筒壁、進料口、內外端板、過料圍板、V形導向板、燃燒孔筒組成一過料通道,傾斜導料板位于過料通道的下方,內端板下部有一開口,傾斜導料板通過內端板下部開口將骨料送至干燥筒內。該干燥筒進料裝置解決了進料時骨料易跌進燃燒區,造成燃燒不充分的問題,同時該裝置的外端板不易變形,且保溫效果好。主要用于筒式瀝青混凝土拌合機干燥筒進料裝置。
文檔編號F26B17/28GK2709900SQ20042000865
公開日2005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24日
發明者王鵬釗, 黃玉河, 劉艷 申請人:王鵬釗, 黃玉河, 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