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調室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空調室內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分體空調的室內機,如風管機室內機的結構主要如圖I和2所示,其結構主要包括殼體10,殼體10內部固定設置有換熱器20,換熱器20的下方設置有接水盤30,換熱器20的一側設置有風機40,殼體10上設置有位于換熱器20兩側的進風口 11和出風口 12。換熱器20與風機40主要有如圖I所示的換熱器20位于風機40進風側的吸風式,和如圖2所示的換熱器20位于風機40出風側的吹風式。對于這兩種形式,空調呈左右結構,尺寸較大,而對于嵌入式或者吊頂式空調來說,減小其室內機的尺寸是保證其可靠安裝的重要手段。現有技術中出現了一種上下安裝的下回側出的空調室內機,即風機40安裝在換熱器20的上部,回風口位于室內機的下部,使整個室內機結構變得緊湊,有效地減小了室內機的尺寸。然而,這種上下安裝的室內機由于回風口與換熱器20位于同一豎直方向,如果像普通的室內機一樣,在換熱器20下部安裝接水盤,普通的接水盤勢必會對室內機回風造成較大的影響。而如果不安裝接水盤,室內機產生的冷凝水將會從回風口直接落入房間,造成污染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在保證機組排水順暢的情況下提高空調換熱效率的下回側出形式的空調室內機,以解決下回側出的空調室內機的排水問題或者為解決排水問題卻降低空調換熱效率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調室內機,包括殼體,以及設置在殼體下側面上的回風口和設置在殼體正面的出風口 ;回風口的上方設置有呈V形的換熱器,換熱器包括拐角相連的第一換熱部和第二換熱部,回風口與換熱器的之間設置有接水盤,換熱器的上方設置有風機;接水盤包括位于換熱器的拐角的下方的中間接水部,中間接水部呈槽狀,包括水平設置的槽底和位于槽底兩側傾斜設置的槽側壁,中間接水部的兩側設置有進風孔。進一步地,呈槽狀的中間接水部的槽深為H1,其中,IOmm ^ Hl ^ 40mm。進一步地,15mm< Hl < 24mm。進一步地,槽底的寬度為L,其中,IOmm彡L彡70mm。進一步地,36mm< L < 54mm。進一步地,中間接水部的兩個槽側壁與換熱器的第一換熱部和第二換熱部分別對應設置,槽側壁與對應的第一換熱部或者第二換熱部之間呈夾角e,其中,0° 彡 0 彡 30°。進一步地,3。彡0彡15。。進一步地,換熱器的最低點距離槽底的高度為H2,其中,0彡H2彡20mm。[0013]進一步地,0^ H2 ^ 8mm。進一步地,中間接水部還包括設置在槽底的加強排水槽。進一步地,加強排水槽為設置在槽底向下凹的凹槽。進一步地,接水盤還包括位于中間接水部第一端的與換熱器的U彎側對應的第一接水部和位于其第二端的與換熱器的小彎頭側對應的第二接水部。進一步地,接水盤的排水口設置在其一端,接水盤具有向設置排水口的一端傾斜1/100-1/50的排水傾斜度。進一步地,接水盤的一端還設置有試水口。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室內機,設置在換熱器下方的接水盤包括位于換熱器彎折點下方的中間接水部,中間接水部包括槽底和槽底兩側傾斜設置的槽側壁,由于換熱器為V·形,冷凝水會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彎折點集中,從而使中間接水部能夠有效地接住換熱器產生的冷凝水。中間接水部兩側為進風區域,槽側壁傾斜設置,對進風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從而使兩側的進風能夠有效地滿足室內機進風要求。通過對接水盤的結構,特別是中間接水部的結構合理設計,能夠保證室內機的有效排水,而且提高其換熱效率。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是現有技術中的空調室內機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中的空調室內機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室內機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室內機的設計尺寸示意圖;以及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室內機的接水盤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如圖3和4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室內機,一種空調室內機,包括殼體10,以及設置在殼體下側面上的回風口 11和設置在殼體正面的出風口 12 ;回風口 11的上方設置有呈V形的換熱器20,換熱器20包括拐角相連的第一換熱部和第二換熱部,回風口 11與換熱器20的之間設置有接水盤30,換熱器20的上方設置有風機40 ;接水盤30包括位于換熱器20的拐角的下方的中間接水部31,中間接水部31呈槽狀,包括水平設置的槽底31a和位于槽底31a兩側傾斜設置的槽側壁31b,中間接水部31的兩側設置有進風孔32。由于換熱器為V形,冷凝水會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彎折點集中,從而使中間接水部能夠有效地接住換熱器產生的冷凝水。中間接水部兩側為進風區域,槽側壁傾斜設置,對進風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從而使兩側的進風能夠有效地滿足室內機進風要求。通過對接水盤的結構,特別是中間接水部的結構合理設計,能夠保證室內機的有效排水,而且提高其換熱效率。優選地,如圖5所示,為了提高整個接水盤的強度,在進風孔32中設置有加強筋37。[0029]如圖4所示,為了提高接水盤31盛水的可靠性,中間接水盤的最低盛水高度,即槽深Hl有一個最小值的要求,在槽側壁的傾角一定的情況下,槽深Hl越大,槽側壁的長度越長,擋住換熱器20的部分越多,對換熱越不利,根據室內機的不同尺寸,槽深Hl —般為lOmmlOmm。既能夠保證中間接水部能夠可靠接水,又不至于遮擋換熱器太多的換熱面積。以一款額定制冷量為3. 5kw的空調室內機作為實驗機,該實驗機采用雙折換熱器,換熱器的長短邊之比為I. 8,換熱器中共設置有14個U管,電機功率47瓦,整機尺寸長*寬*高890mm*305mm*210mm。該實驗機和以下所有實驗相關的參數為槽深Hl=22mm,槽底寬L為45mm,槽側壁與換熱器對應的換熱部的夾角0為5°,換熱器20的最低點到接水盤30的距離H2為5mm。以下所有實驗均在該實驗機的額定制冷工況(外側35 (干球溫度)/24 (濕球溫度),內側27 (干球溫度)/18 (濕球溫度))下進行的。當保持該實驗機的其他參數不變,不斷調整槽深Hl時,得到以下實驗數據 表一槽深Hl與空調室內機的送風風量的關系
Hl最高檔送風風量(m3/h)
~10640
~15633
20624
24618
40582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槽深Hl增加,實驗機的最高檔送風風量不斷減小,當Hl為IOmm時,送風風量的最高風量達到最高為640m3/h。然而在實驗中發現,當Hl為IOmm時,存在接水盤不能可靠接水的情況,即產生的冷凝水可能會不能完全滴在接水盤中,故槽深Hl更優選地范圍為15 24_,在可靠接水和可靠排水以及風量上取得平衡。如圖4所示,在槽側壁31b的傾角和槽深Hl —定的情況下,中間接水部31的槽底31a的寬度L對接水盤30的盛水體積、機組的風量及接水盤30內部換熱器20的換熱效率都有影響。在保持Hl及機組高度不變的情況下,當L減小時,槽側壁31b與蒸發器距離減小,接水盤30內部換熱器20的換熱效率降低,當L減小到一定程度,槽側壁31b將與換熱器20發生干涉,此時必須要增加機組高度,以保證槽側壁31b將與換熱器20不干涉。故當L減小時。接水盤盛水體積減小,機組進風口增加、機組風量上升,接水盤外部的換熱器的換熱效率提高,接水盤內部換熱器的換熱效率降低;當L增大時,接水盤盛水體積增大,機組進風口減小、機組風量減小,接水盤內部換熱器效率增大,接水盤外部的換熱器的換熱效率降低。因而需要綜合考慮槽底31a的寬度L,以在盛水體積、機組的風量和換熱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在上述實驗機的基礎上,保持其他參數不變,不斷調整槽深Hl時,得到以下實驗數據[0036]表二 槽底寬度L與空調室內機的送風風量和制冷量的關系
權利要求1.一種空調室內機,包括 殼體(10),以及設置在所述殼體下側面上的回風口(11)和設置在所述殼體正面的出風口(12); 所述回風口(11)的上方設置有呈V形的換熱器(20),所述換熱器(20)包括拐角相連的第一換熱部和第二換熱部,所述回風口(11)與所述換熱器(20)的之間設置有接水盤(30),所述換熱器(20)的上方設置有風機(40);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盤(30)包括位于所述換熱器(20)的拐角的下方的中間接水部(31),所述中間接水部(31)呈槽狀,包括水平設置的槽底(31a)和位于槽底(31a)兩側傾斜設置的槽側壁(3 Ib); 所述中間接水部(31)的兩側設置有進風孔(32 )。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呈槽狀的所述中間接水部(31)的槽深為Hl,其中,IOmm彡Hl彡40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15mm^ Hl ^ 24mm。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底(31a)的寬度為L,其中,IOmm彡L彡70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36mm^ L ^ 54mm。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間接水部(31)的兩個槽側壁(31b)與所述換熱器(20)的所述第一換熱部和所述第二換熱部分別對應設置,所述槽側壁(31b)與對應的所述第一換熱部或者所述第二換熱部之間呈夾角9,其中,0°彡0彡3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3°< 0 <15°。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換熱器(20)的最低點距離所述槽底(31a)的高度為H2,其中,0 ^ H2 ^ 20mm。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0彡H2彡8mm。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接水部(31)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槽底(31a)的加強排水槽(31c)。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排水槽(31c)為設置在所述槽底(31a)向下凹的凹槽。
12.根據權利要求I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盤(30)還包括位于所述中間接水部(31)第一端的與所述換熱器(20)的U彎側對應的第一接水部(33)和位于其第二端的與所述換熱器(20)的小彎頭側對應的第二接水部(34)。
13.根據權利要求I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盤(30)的排水口(35)設置在其一端,所述接水盤(30)具有向設置所述排水口(35)的一端傾斜1/100-1/50的排水傾斜度。
14.根據權利要求I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盤(30)的一端還設置有試水口(3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調室內機,包括殼體,以及設置在殼體下側面上的回風口和設置在殼體正面的出風口;回風口的上方設置有呈V形的換熱器,換熱器包括拐角相連的第一換熱部和第二換熱部,回風口與換熱器的之間設置有接水盤,換熱器的上方設置有風機;接水盤包括位于換熱器的拐角的下方的中間接水部,中間接水部呈槽狀,包括水平設置的槽底和位于槽底兩側傾斜設置的槽側壁,中間接水部的兩側設置有進風孔。本實用新型的換熱器為V形,冷凝水自動集中,從而使中間接水部有效地接住冷凝水。中間接水部兩側為進風孔,槽側壁傾斜設置,對進風起到導向,從而滿足進風要求。通過中間接水部的結構合理設計,保證有效排水,提高換熱效率。
文檔編號F24F1/00GK202561912SQ20122022792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8日
發明者杜輝, 蘇運宇, 王成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