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暖氣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加熱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暖氣片。
背景技術:
暖氣分為水暖型和氣暖型,通常我們所說的暖氣片指的是水暖型。水暖型是利用壁掛爐或者鍋爐加熱循環水,加熱后的循環水再通過管材輸送至暖氣片,最終通過暖氣片將適宜的溫度輸出,形成室內溫差,高溫氣體經過熱交換使整個室內溫度上升,最終達到供暖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暖氣片都會安裝于室內靠墻位置,由于暖氣片在工作狀態下為高溫熱源,墻壁會在暖氣片長時間的高溫烘烤作用下被熏黑,影響室內的美觀。為了解決墻壁被熏黑的問題,現有技術中提供的暖氣片會在暖氣片的主體上加設防熏墻,防熏墻設置于暖氣片靠近墻體的一側。由于防熏墻的結構均為平面結構設計,所以,為了便于暖氣片的生產制造以及安裝,暖氣片主體也會同樣采用平面結構,使其整體構成棱角明顯的四邊形立柱結構。然而,在暖氣片技術領域中,消費者還是對于具有圓弧面的暖氣片較為青睞。并且由于具有圓弧面的暖氣片在棱角處為圓滑過渡,還能夠降低上述具有棱角明顯的四邊形立柱結構的暖氣片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可能性。但是,對于具有圓弧面的暖氣片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具有防熏功能的該類產品出現。綜上所述,如何解決圓弧面暖氣片不具有防熏功能的問題,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暖氣片,該暖氣片通過其結構設計,能夠實現解決圓弧面暖氣片不具有防熏功能問題的目的。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暖氣片,包括暖氣片主體,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暖氣片主體的正面的散熱板,所述散熱板為弧形散熱板;設置于所述暖氣片主體背面的防熏墻;所述暖氣片主體的上側設置有對較熱的氣體進行導流的片頭,所述片頭中具有導流通道,所述導流通道的出口方向背離所述防熏墻。優選地,所述防熏墻為平面結構的防熏墻,所述防熏墻與所述散熱面相對設置。優選地,所述暖氣片主體上還設置有散熱翼板,所述散熱翼板設置于所述防熏墻與所述散熱面之間。優選地,所述散熱翼板為六個,六個所述散熱翼板對稱分設于所述暖氣片主體的兩側。優選地,所述導流通道為兩條。優選地,所述導流通道的內側壁為光滑內側壁。[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暖氣片,包括暖氣片主體,暖氣片主體與供熱系統相連通。為了提高暖氣片的視覺效果,以及降低暖氣片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幾率,暖氣片主體的正面設置具有弧形結構的散熱板。采用弧形結構的散熱板,既能夠使得暖氣片主體在棱角處為圓滑過渡,降低其鋒利程度,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采用弧形結構的散熱板,更加符合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另外,還增加了暖氣片主體與空氣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了暖氣片主體的散熱效果。為了解決上述暖氣片容易造成墻體熏黑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如下技術方案暖氣片主體背面設置有防熏墻;暖氣片主體的上側設置有對較熱的氣體進行導流的片頭,片頭中具有導流通道,導流通道的出口方向背離防熏墻。設置有防熏墻,能夠有效降低暖氣片對墻壁的烘烤程度,減小墻體被熏黑的可能性。暖氣片主體上設置有片頭,片頭中具有導流通道,導流通道能夠將靠近于暖氣片主體熱源氣體進行導流。導流通道的出口方向背離防熏墻,也可以理解為導流通道的出口方向在暖氣片安裝后背離墻壁。在上述結構設計中,片頭上具有的導流通道能夠將較熱的氣體導出,并 且導流通道的出口方向背離墻壁,有效降低了高溫熱源對墻壁造成的直接烘烤,減小了墻壁熏黑的可能性。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暖氣片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暖氣片主體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I至圖3中部件名稱與附圖標記的對應關系為暖氣片主體I ;散熱板2 ;防熏墻3 ;片頭4;導流通道41;散熱翼板5。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為提供一種暖氣片,該暖氣片設置有防熏墻以及片頭,片頭上具有導流通道,通過該結構設計,解決了圓弧面暖氣片不具有防熏功能的問題。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I、圖2和圖3,其中,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暖氣片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暖氣片主體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暖氣片,包括暖氣片主體1,暖氣片主體I與供熱系統相連通,供熱系統中的熱水流經暖氣片主體1,通過熱交換作用,實現加溫的作用。為了提高暖氣片的視覺效果,以及降低暖氣片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幾率,暖氣片主體I的正面設置具有弧形結構的散熱板2。采用弧形結構的散熱板2,既能夠使得暖氣片主體I在棱角處圓滑過渡,降低其鋒利程度,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采用弧形結構的散熱板,更加符合消費者(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另外,還增加了暖氣片主體I與空氣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了暖氣片主體I的散熱效果。為了解決上述暖氣片容易造成墻體熏黑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如下技術方案暖氣片主體I背面設置有防熏墻3 ;暖氣片主體I的上側設置有對較熱的氣體進行導流的片頭4,片頭4中具有導流通道41,導流通道41的出口方向背離防熏墻3。設置有防熏墻3,能夠有效降低暖氣片對墻壁的烘烤程度,減小墻體被熏黑的可能性。為了緩解墻體被熏黑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設置了片頭4,片頭4中具有導流通道41,導流通道41能夠將靠近于暖氣片主體I熱源氣體(較熱的氣體)進行導流。導流通道41的出口方向背離防熏墻3,也可以理解為導流通道41的出口方向在暖氣片安裝后背離墻壁。作為一種常識可知,對于空氣導熱的熱源(暖氣片)在導熱過程中,越是靠近其熱源,氣體溫度越高。因此,在上述結構設計中,片頭4上具有的導流通道41能夠將較熱的氣體導出,并且導流通道41的出口方向背離墻壁,有效降低高溫熱源對墻壁造成的直接烘烤,減小了墻壁熏黑的可能性。具體地,防熏墻3為平面結構的防熏墻,防熏墻3與散熱面相對設置。由于防熏墻3的目的在于代替墻壁被暖氣片主體I熏黑,所以,在暖氣片的安裝時,防熏墻3是靠近(緊貼)墻壁的。為了便于暖氣片的安裝,以及提高防熏墻3與墻壁之間貼合的吻合程度,本實施例將防熏墻3設計為平面的防熏墻。防熏墻3與散熱面相對設置,能夠使得散熱面位于暖氣片主體I的正面,提高了暖氣片正面的美觀程度。請參考圖3,為了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加熱效果,在本實施例中,暖氣片主體I上還設置有散熱翼板5,散熱翼板5設置于防熏墻3與散熱面之間。由于散熱翼板5直接與暖氣片主體I相連接,其導熱率相比于空氣要高,并且,散熱翼板5的溫度與暖氣片主體I較為接近,從而可以將散熱翼板5理解為熱源(暖氣片主體I)的一部分。增設散熱翼板5,增加了暖氣片主體I與空氣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了暖氣片的散熱效果,加快其加熱速度。具體地,基于上述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將散熱翼板5為六個,六個散熱翼板5對稱分設于暖氣片主體I的兩側。當然,散熱翼板5還可以根據暖氣片主體I的結構進行其它數量的設定。具體地,導流通道41為兩條。在本實施例中,一條導流通道41的出口背離墻壁水平開設,另外一條則具有一定角度地朝上開設。為了提高熱源氣體在導流通道41中流通的順暢性,本實用新型將導流通道41的內側壁設計為光滑內側壁。熱源氣體也是流體的一種,用于流體流通的管路如果內壁較為光滑,則能夠有效提高流體的流通性。因此,本實用新型將導流通道41的內側壁設計為光滑內側壁,能夠加快熱源氣體的流動,促進熱源氣體與空氣之間的熱交換,從而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加熱效率。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暖氣片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內。
權利要求1.一種暖氣片,包括暖氣片主體(I),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設置于所述暖氣片主體(I)的正面的散熱板(2),所述散熱板(2)為弧形散熱板(2); 設置于所述暖氣片主體(I)背面的防熏墻(3); 所述暖氣片主體(I)的上側設置有對較熱的氣體進行導流的片頭(4),所述片頭(4)中具有導流通道(41),所述導流通道(41)的出口方向背離所述防熏墻(3)。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暖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熏墻(3)為平面結構的防熏墻,所述防熏墻(3)與所述散熱面相對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暖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暖氣片主體(I)上還設置有散熱翼板(5),所述散熱翼板(5)設置于所述防熏墻(3)與所述散熱面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暖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翼板(5)為六個,六個所述散熱翼板(5)對稱分設于所述暖氣片主體(I)的兩側。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暖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通道(41)為兩條。
6.根據權利要求I至5任一項所述的暖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通道(41)的內側壁為光滑內側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暖氣片,包括暖氣片主體,暖氣片主體的正面設置具有弧形結構的散熱板,散熱板能夠增加暖氣片主體與空氣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暖氣片主體的散熱效果。暖氣片主體背面設置有防熏墻;暖氣片主體的上側設置有對較熱的氣體進行導流的片頭,片頭中具有導流通道,導流通道的出口方向背離防熏墻。設置有防熏墻,能夠有效降低暖氣片對墻壁的烘烤程度,減小墻體被熏黑的可能性。片頭上具有的導流通道能夠將靠近于暖氣片主體熱源氣體進行導流。導流通道的出口方向背離防熏墻,片頭上具有的導流通道能夠較熱的氣體導出,并且導流通道的出口方向背離墻壁,有效降低高溫熱源對墻壁造成的直接烘烤,減小了墻壁熏黑的可能性。
文檔編號F24D19/00GK202581545SQ20122023732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4日
發明者孫峰, 潘紹山 申請人:新鄉市新飛散熱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