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包括鍋爐燃燒室、煙氣進口處、煙氣余熱回收器、煙氣出口處、煙氣處理裝置、接自來水裝置、止回閥、熱回收泵、保溫熱水箱、單向閥、截止閥、保溫管道、保溫水箱,所述的鍋爐燃燒室與煙氣進口處相連接,所述的煙氣進口處與煙氣余熱回收器相連接,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與煙氣出口處相連接,所述的煙氣出口處上設有煙氣處理裝置,所述的保溫熱水箱左側與截止閥相連接,所述的截止閥通過保溫管道與保溫水箱相連接,所述的增壓泵與熱水供應出口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具有高效率的節能效果,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智能控制,操作簡單,安全性能高,熱能利用率高的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節能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鍋爐是一種能量轉換設備,向鍋爐輸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學能、電能,鍋爐輸出具有一定熱能的蒸汽、高溫水或有機熱載體。鍋的原義指在火上加熱的盛水容器,爐指燃燒燃料的場所,鍋爐包括鍋和爐兩大部分。鍋爐中產生的熱水或蒸汽可直接為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熱能,也可通過蒸汽動力裝置轉換為機械能,或再通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提供熱水的鍋爐稱為熱水鍋爐,主要用于生活,工業生產中也有少量應用。產生蒸汽的鍋爐稱為蒸汽鍋爐,常簡稱為鍋爐,多用于火電站、船舶、機車和工礦企業。
[0003]現有技術申請號為CN201320126301.X的一種鍋爐節能裝置采用包括所述的分離聯通式熱管設計,即用母管將吸熱和散熱支管聯通組成吸熱單元與散熱單元,再通過與母管規格相同的連通管連接構成換熱單元,吸熱單元設在煙道中,散熱單元設在水儲存室里。在吸熱支管外表面設置翅片,但是其不具有高效率的節能效果,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智能控制,操作簡單,安全性能高,熱能利用率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解決了現有設備不具有高效率的節能效果,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智能控制,操作簡單,安全性能高,熱能利用率高的問題。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包括鍋爐燃燒室、煙氣進口處、煙氣余熱回收器、煙氣出口處、煙氣處理裝置、接自來水裝置、止回閥、熱回收栗、保溫熱水箱、單向閥、截止閥、保溫管道、保溫水箱、控制閥、增壓栗、熱水供應出口、發熱器、煙氣過濾面板、煙氣排污口、進水口、出水口、出水處排污口,所述的鍋爐燃燒室與煙氣進口處相連接,所述的煙氣進口處與煙氣余熱回收器相連接,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與煙氣出口處相連接,所述的煙氣出口處上設有煙氣處理裝置,所述的接自來水裝置上設有止回閥,所述的止回閥與熱回收栗相連接,所述的熱回收栗與煙氣余熱回收器相連接,所述的止回閥與保溫熱水箱相連接,所述的保溫熱水箱與單向閥相連接,所述的單向閥與煙氣余熱回收器相連接,所述的保溫熱水箱左側與截止閥相連接,所述的截止閥通過保溫管道與保溫水箱相連接,所述的保溫水箱與控制閥相連接,所述的控制閥與增壓栗相連接,所述的增壓栗與熱水供應出口相連接,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內設有發熱器,所述的發熱器上設有煙氣過濾面板,所述的煙氣過濾面板下方設有煙氣排污口,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上端左側設有進水口,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上端右側設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下方設有出水處排污口。
[0006]進一步的,所述的煙氣處理裝置上設有空氣凈化裝置,減少空氣污染。
[0007]進一步的,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上設有溫度控制器,智能控制。
[0008]進一步的,所述的鍋爐節能設備外表面均采用不銹鋼金屬層,提高設備使用壽命。
[0009]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占.V.
[0010]所述的控制閥與增壓栗相連接,所述的增壓栗與熱水供應出口相連接,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內設有發熱器,所述的發熱器上設有煙氣過濾面板,所述的煙氣過濾面板下方設有煙氣排污口,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上端左側設有進水口,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上端右側設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下方設有出水處排污口,使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設備具有高效率的節能效果,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智能控制,操作簡單,安全性能尚,熱能利用率尚的優點。
【附圖說明】
[0011]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主視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煙氣余熱回收器局部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5]實施例1
[0016]鍋爐是一種能量轉換設備,向鍋爐輸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學能、電能,鍋爐輸出具有一定熱能的蒸汽、高溫水或有機熱載體。現有技術不具有高效率的節能效果,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智能控制,操作簡單,安全性能高,熱能利用率高的優點。
[0017]參考圖1,圖2,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包括鍋爐燃燒室1、煙氣進口處2、煙氣余熱回收器3、煙氣出口處4、煙氣處理裝置5、接自來水裝置6、止回閥7、熱回收栗8、保溫熱水箱9、單向閥10、截止閥11、保溫管道12、保溫水箱13、控制閥14、增壓栗15、熱水供應出口 16、發熱器17、煙氣過濾面板18、煙氣排污口 19、進水口 20、出水口 21、出水處排污口 22,所述的鍋爐燃燒室I與煙氣進口處2相連接,所述的煙氣進口處2與煙氣余熱回收器3相連接,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3與煙氣出口處4相連接,所述的煙氣出口處4上設有煙氣處理裝置5,所述的接自來水裝置6上設有止回閥7,所述的止回閥7與熱回收栗8相連接,所述的熱回收栗8與煙氣余熱回收器3相連接,所述的止回閥7與保溫熱水箱9相連接,所述的保溫熱水箱9與單向閥10相連接,所述的單向閥10與煙氣余熱回收器3相連接,所述的保溫熱水箱9左側與截止閥11相連接,所述的截止閥11通過保溫管道12與保溫水箱13相連接,所述的保溫水箱13與控制閥14相連接,所述的控制閥14與增壓栗15相連接,所述的增壓栗15與熱水供應出口 16相連接,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3內設有發熱器17,所述的發熱器17上設有煙氣過濾面板18,所述的煙氣過濾面板18下方設有煙氣排污口 19,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3上端左側設有進水口 20,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3上端右側設有出水口 21,所述的出水口 21下方設有出水處排污口 22。
[0018]本實用新型在作業的過程中,所述的保溫水箱13與控制閥14相連接,所述的控制閥14與增壓栗15相連接,所述的增壓栗15與熱水供應出口 16相連接,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3內設有發熱器17,所述的發熱器17上設有煙氣過濾面板18,所述的煙氣過濾面板18下方設有煙氣排污口 19,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3上端左側設有進水口 20,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3上端右側設有出水口 21,所述的出水口 21下方設有出水處排污口 22,使該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具有高效率的節能效果,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智能控制,操作簡單,安全性能高,熱能利用率高的優點。
[001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其特征在于:鍋爐燃燒室(I)、煙氣進口處(2)、煙氣余熱回收器(3)、煙氣出口處(4)、煙氣處理裝置(5)、接自來水裝置(6)、止回閥(7)、熱回收栗(8)、保溫熱水箱(9)、單向閥(10)、截止閥(11)、保溫管道(12)、保溫水箱(13)、控制閥(14)、增壓栗(15)、熱水供應出口(16)、發熱器(17)、煙氣過濾面板(18)、煙氣排污口(19)、進水口(20)、出水口(21)、出水處排污口(22),所述的鍋爐燃燒室(I)與煙氣進口處(2)相連接,所述的煙氣進口處(2)與煙氣余熱回收器(3)相連接,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3)與煙氣出口處(4)相連接,所述的煙氣出口處(4)上設有煙氣處理裝置(5),所述的接自來水裝置(6)上設有止回閥(7),所述的止回閥(7)與熱回收栗(8)相連接,所述的熱回收栗(8)與煙氣余熱回收器(3)相連接,所述的止回閥(7)與保溫熱水箱(9)相連接,所述的保溫熱水箱(9)與單向閥(10)相連接,所述的單向閥(10)與煙氣余熱回收器(3)相連接,所述的保溫熱水箱(9)左側與截止閥(11)相連接,所述的截止閥(11)通過保溫管道(12)與保溫水箱(13)相連接,所述的保溫水箱(13)與控制閥(14)相連接,所述的控制閥(14)與增壓栗(15)相連接,所述的增壓栗(15 )與熱水供應出口( 16 )相連接,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3)內設有發熱器(17),所述的發熱器(17)上設有煙氣過濾面板(18),所述的煙氣過濾面板(18)下方設有煙氣排污口(19),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3)上端左側設有進水口(20),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3)上端右側設有出水口( 21),所述的出水口( 21)下方設有出水處排污口( 2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煙氣處理裝置(5)上設有空氣凈化裝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新型的鍋爐節能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煙氣余熱回收器(3)上設有溫度控制器。
【文檔編號】F22D1/00GK205717937SQ20162056335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3日
【發明人】熊艷
【申請人】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