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瓦斯爐盤的改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爐具,特別是瓦斯爐盤的改良結構,它是一種可自我保持火焰燃燒而確實達到連續噴火效果的焰盤結構。
現有技術中,參見
圖1,為瓦斯爐結構的立體分解圖,它主要由焰盤1及承接焰盤1的爐座2組成,其中瓦斯由進氣管21導入爐座2內,并借調整旋鈕22控制瓦斯的進氣量;在焰盤1鉆有連續排列的內外噴火焰孔11、12及內、外滯火焰孔13、14;焰盤1裝在爐座2的凹槽中,凹槽下設有環狀氣室23,它與進氣管21相通,當瓦斯氣體自進氣管21導入氣室23向焰盤1的噴火焰孔11、12及滯火焰孔13、14噴出,即可使用。
參見圖2、3,焰盤1上開設的噴火焰孔11、12的孔徑均比滯火焰孔13、14的大,并且對應于爐座2的環狀氣室23都向上斜開,其中噴火焰孔12斜向外側形成外焰,噴火焰孔11斜向內側形成內焰,由于噴火焰孔11、12孔徑較大,瓦斯氣體大量涌進沖出噴火焰孔11、12,形成噴射火焰,此燃燒的火焰由于繼續不斷地接受瓦斯氣體的推助,使火焰懸浮在焰盤1的上端,當風勢稍大時極易被吹滅,故在焰盤1上,對應爐座2的環狀氣室23,開有滯火焰孔13、14,并分別斜開向爐座2的內壁24及中柱壁25上,這樣在瓦斯氣燃燒時滯火焰孔13、14噴出的火焰由壁面24、25反射以引滯停留于半空中的火焰,使滯火焰孔13、14因受爐座2壁及焰盤1本身的阻擋而不受風勢影響,以達連續燃燒的目的。
這種爐具使用多年,由于滯火焰孔13、14的設計,雖改善了火焰中斷的問題,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下列缺陷1.焰盤1為火焰分布的主要結構,其上需鉆設內外層噴火焰孔11、12,在制作上已相當繁雜,再顧及到火焰的連續效果,再開設用以引滯火焰的滯火焰孔13、14,不但造成工時成本的增加,更由于滯火焰孔的孔徑小,使制造的困難更相形提高。
2.瓦斯爐使用時,必須配合熊烈火焰而不斷的翻動炒鍋,因此常有油漬或碎肴自鍋內掉入焰盤1上,時間一久,留滯于焰盤1上的油漬或碎肴經久累積后,必將流向或落入兩,而阻塞噴火焰孔11,12,造成大火中斷或消失,使火焰燃燒的分布不平均,火侯控制不易影響烹飪。
3.焰盤1加設滯火焰孔13、14,雖可達到短暫引滯火焰的效果,但需大量增加瓦斯氣,造成天然資源的浪費。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采用了焰盤的半剖視為“工”字形結構,利用噴射火焰本身反射以達延滯連續燃燒的效果,借助噴火焰孔自我保持火焰燃燒而確實達到連續噴火的效果,完全去掉滯火焰孔的設置,以降低制造上的繁雜性及減少成本之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焰盤半剖視呈“工”字型的設計,使油漬或碎肴完全避免阻塞噴火焰孔,保持火力分配均勻及連續燃燒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瓦斯爐盤的改良結構,它是由焰盤及承按焰盤的爐座組成,焰盤裝在爐座的凹槽中,凹槽下設有環狀氣室,它與進氣管相通,與焰盤上的內外噴火焰孔相對應,其特征在于焰盤的半剖視為“工”字形,內外噴火焰孔的開口部恰好正對“工”形的頂緣被頂緣延伸的凸緣所遮蓋,噴火焰孔的傾斜角度,滿足噴火焰孔向內斜開,另一噴火焰孔向外斜開,則焰盤底端的孔呈均勻分布于焰盤的兩個環形面上。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焰盤的半剖視為“工”字型結構,利用噴射火焰本身的反射作用,達到了連續燃燒的效果,完全去掉滯火焰孔的設置,降低了成本,減少了工藝的繁雜性,“工”字形的設計,使油漬或碎肴完全避免了阻塞噴火焰孔,使火力分配均勻,節省天然資源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和實施例通過以下附圖進一步說明
圖1為已有技術瓦斯爐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已有技術瓦斯爐的結構剖視圖。
圖3為圖2的A-A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附視圖。
圖7為圖6的B-B剖視圖。
參見圖4~7,瓦斯爐盤的改良結構,它是由焰盤1及承按焰盤1的爐座2組成,焰盤1裝在爐座2的凹槽中,凹槽下設有環狀氣室20,它與進氣管21相通,與焰盤1上的內外噴火焰孔相對應,其特征在于焰盤1的半剖視為“工”字形,內外噴火焰孔11、12的開口部恰好正對“工”形的頂緣,噴火焰孔的傾斜角度,滿足噴出的火焰小部分受阻于“工”形的頂緣,以反射回引于內外噴火焰孔11、12,不斷噴出瓦斯。其中爐座2與已有技術的瓦斯爐無太大的不同,不同在于爐座2開設的環狀氣室20比原來的氣室23大,去掉了原瓦斯爐的滯火焰孔13、14,并將原開設于頂緣面的噴火焰孔11移至其中心孔的周緣。該焰盤1的內外噴火焰孔11、12對應于爐座2的環狀氣室20,并使噴火焰孔11向內斜開,而噴火焰孔12則向外斜開,使火焰平均分布于中間及四周區域;其最主要的改良特征在于焰盤1的半剖視呈“工”字型18,內外噴火焰孔11、12恰好被“工”型18頂緣延伸的凸緣180、181所遮蓋,烹飪時炒鍋內溢出的油漬或碎肴得以被阻絕落入內外噴火焰孔11、12中,確實避免了火焰中斷;內外噴火焰孔11、12分別向內外斜向設計,其傾斜角度經精密計算,滿足噴出的火焰大部分向外噴出,少部分則受阻于“工”型18的凸緣180,181,借此種受阻反射的火焰回引噴出的瓦斯氣得以繼續不斷的燃燒永不中斷,而達連續火焰的效果。
參見圖5,由于內外噴火焰孔11、12均采斜開式設計,故其底端的孔均分布于焰盤1的兩個環形平面上,對應于爐座2的環狀氣室20,使焰盤1置放在爐座2上時,內外噴火焰孔11、12不斷噴出瓦斯氣得以繼續不斷的燃燒,不致被封閉,使用起來方便、可靠。
權利要求1.瓦斯爐盤的改良結構,它是由焰盤及承接焰盤的爐座組成,焰盤裝在爐座的凹槽中,凹槽下設有環狀氣室,它與進氣管相通,與焰盤上的內外噴火焰孔相對應,其特征在于焰盤的半剖視為“工”字形,內外噴火焰孔的開口部恰好正對“工”形的頂緣被頂緣延伸的凸緣所遮蓋,噴火焰孔的傾斜角度,滿足噴火焰孔向內斜開,另一噴火焰孔向外斜開,則焰盤底端的孔呈均勻分布于焰盤的兩個環形面上。
專利摘要瓦斯爐盤的改良結構,它的特點在于焰盤的半剖視為“工”字形,內外噴火焰孔的開口部恰對正“工”形的頂緣,噴火焰孔的傾斜角度,滿足噴出的火焰小部分受阻于“工”字形的頂緣,以反射回引于內外噴火焰孔,不斷噴出瓦斯,保持火焰連續燃燒的效果。
文檔編號F24C3/08GK2231378SQ9420010
公開日1996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1994年1月6日 優先權日1993年11月25日
發明者梁添丁, 梁添壽 申請人:梁添丁, 梁添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