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多能源結構的三聯供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節能減排技術領域,屬于一種新型多能源結構的三聯供系統,它巧妙地將太陽能技術、厭氧消化技術與三聯供系統結合起來,一方面利用了清潔可再生的太陽能資源,另一方面將廢氣垃圾轉變為有用的冷熱電資源,做到了“變廢為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農林廢棄物、人畜糞便及生活餐廚廢物等有機垃圾不能得到合理的處置,甚至一些人員將各種垃圾肆意堆放,不僅有損城市形象,更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國家正在大力推動燃氣三聯供技術的開展,該技術可提高整個系統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最近,基于厭氧消化技術的三聯供系統被廣大科研人員所關注,但是由于可利用的垃圾量小、轉化效率低,所產生的電能很難滿足人們的正常需求,因此尋找另一種新能源與厭氧消化技術互為補充顯得非常有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多能源結構的三聯供系統,它通過太陽能技術、厭氧消化技術與三聯供技術的巧妙耦合,一方面使農林廢棄物、人畜糞便及生活餐廚廢物等有機垃圾進行厭氧消化產生沼氣,利用產生的沼氣作為三聯供系統中燃氣發電機的燃料進行供冷、供熱和發電,另一方面在電能不能滿足人們正常需求的時候,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進行剩余所需電能的補給,兩種供能方式的結合進一步滿足了人們對電能的較大需求;在此過程中不僅利用了清潔可再生的太陽能資源,又將廢氣垃圾轉變為有用的冷熱電資源,實現“變廢為寶”;此系統不但解決了廢氣垃圾得不到合理處置所造成的環境污染,還保證了三聯供系統的燃料供應,通過利用太陽能技術滿足了人們對電能的正常需求,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0005]—種新型多能源結構的三聯供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垃圾存放箱(1)、固液分離機(2)、水解池(3)、厭氧發酵罐(4)、沼氣柜(5)、沼氣發電機(6)、余熱直燃機(7)、熱水換熱器(8)、市政取水管(9);
[0006]所述的垃圾存放箱(I)通過輸送設備與固液分離機(2)相連,該固液分離機(2)出口分為固體路徑和液體路徑,從固液分離機(2)分離出的固體通過固體路徑與水解池
(3)連接;從固液分離機(2)分離出的液體通過液體路徑與厭氧發酵罐(4)連接;所述的厭氧發酵罐(4)的輸出沼氣通過管線與沼氣柜連接,該沼氣柜通過管線與沼氣發電機連接,該沼氣發電機發出的電與供電用戶線路連接,沼氣發電機發出的高溫煙氣通過管路與余熱直燃機連接,余熱直燃機發出的熱量與供熱用戶線路連接,余熱直燃機發出的冷液與供冷用戶管線連接;熱水換熱器(8)通過管線與市政取水管連接,沼氣發電機(6)所產生的高溫缸套水通過熱水管線進入熱水換熱器(8),進入熱水換熱器(8)的市政水進行換熱后供給用戶生活熱水,換熱后的冷卻水通過冷卻管線與沼氣發電機(6)的高溫缸套回水線路連接。
[0007]其中,在沼氣發電機(6)的冷卻管線中串聯有第二熱水換熱器(10),該第二熱水換熱器(10)輸出的高溫二次冷卻水通過二次冷卻水供水管線與對厭氧發酵罐(4)連接,通過二次冷卻水回水管線(14)與對厭氧發酵罐(4)連接,形成二次冷卻水循環
[0008]其中,它還包括有太陽能發電系統(12),該太陽能發電系統(12)發出的電與供電用戶線路連接,用于補充沼氣發電機(6)無法滿足人們正常需求的電能。其中,所述的余熱直燃機(7)為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
[0009]其中,所述的輸送設備是輸送帶(11)。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廢氣垃圾轉變為有用的冷熱電資源,不僅解決了廢氣垃圾得不到合理處置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保證了三聯供系統的燃料供應,還通過利用太陽能發電技術解決了沼氣發電機的發電量難以滿足人們正常需求的難題。
【附圖說明】
[0011]當結合附圖考慮時,通過參照下面的詳細描述,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其中: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多能源結構的三聯供系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參見圖1所示:一種新型多能源結構的三聯供系統,它包括:垃圾存放箱1、固液分離機2、水解池3、厭氧發酵罐4、沼氣柜5、沼氣發電機6、余熱直燃機7、熱水換熱器8、市政取水管9 ;
[0014]其中的垃圾存放箱I通過輸送設備(輸送帶)與固液分離機2相連,用于給固液分尚機2提供最初原料,該固液分尚機2出口分為固體路徑和液體路徑,從固液分尚機2分離出的固體通過固體路徑與水解池3連接,固體路徑是從固液分離機2分離出的固體進入水解池3,經過數天的水解后,水解池中的固體直接充當土壤的肥料;從固液分離機2分離出的液體通過液體路徑與厭氧發酵罐4連接;所述的厭氧發酵罐4的輸出沼氣通過管線與沼氣柜5連接,用于提供沼氣發電機6所需的沼氣,該沼氣柜5通過管線與沼氣發電機6連接,該沼氣發電機6發出的電與供電用戶線路連接,沼氣發電機6發出的高溫煙氣通過管路與余熱直燃機7連接,余熱直燃機7發出的熱量與供熱用戶線路連接,余熱直燃機7發出的冷液與供冷用戶管線連接;通過余熱直燃機7為用戶提供冷、熱負荷需求;另一方面,熱水換熱器8通過管線與市政取水管9連接,與市政水進行換熱后供給用戶生活熱水;沼氣發電機6所產生的高溫缸套水通過熱水管線進入熱水換熱器8,進入熱水換熱器8的市政水進行換熱后供給用戶生活熱水,換熱后的冷卻水通過冷卻管線與沼氣發電機6的高溫缸套回水線路連接。
[0015]在沼氣發電機6的冷卻管線中串聯有第二熱水換熱器10,該第二熱水換熱器10輸出的高溫二次冷卻水通過二次冷卻水管線13與對厭氧發酵罐4連接,對厭氧發酵罐4進行加熱,進而提高厭氧消化效率。
[0016]燃氣直燃機6流出的高溫冷卻水在經過熱水換熱器10的換熱后,溫度仍較高,該二次高溫冷卻水可為厭氧發酵罐4進行加熱,使其具備較高的厭氧消化效率。另外,與沼氣發電機6相連的余熱直燃機7為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
[0017]在沼氣發電機6所產生的電能不能滿足人們正常需求的時候,利用太陽能發電系統12進行所需電能的補給,兩種供能方式的結合進一步滿足了人們對電能的正常需求;
[0018]本實用新型通過太陽能發電技術、厭氧消化技術與三聯供技術的巧妙耦合,一方面使農林廢棄物、人畜糞便及生活餐廚廢物等有機垃圾進行厭氧消化產生沼氣,利用產生的沼氣作為三聯供系統中燃氣發電機的燃料進行供冷、供熱和發電,另一方面在電能不能滿足人們正常需求的時候,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進行剩余所需電能的補給,兩種供能方式的結合進一步滿足了人們對電能的較大需求;在此過程中不僅利用了清潔可再生的太陽能資源,又將廢氣垃圾轉變為有用的冷熱電資源,實現“變廢為寶”;此系統不但解決了廢氣垃圾得不到合理處置所造成的環境污染,還保證了三聯供系統的燃料供應,通過利用太陽能技術滿足了人們對電能的正常需求,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0019]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及其所運用的技術原理,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基礎上的等效變換、簡單替換等顯而易見的改變,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新型多能源結構的三聯供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垃圾存放箱(I)、固液分離機(2)、水解池(3)、厭氧發酵罐(4)、沼氣柜(5)、沼氣發電機(6)、余熱直燃機(7)、熱水換熱器(8)、市政取水管(9); 所述的垃圾存放箱(I)通過輸送設備與固液分離機(2)相連,該固液分離機(2)出口分為固體路徑和液體路徑,從固液分離機(2)分離出的固體通過固體路徑與水解池(3)連接;從固液分離機(2)分離出的液體通過液體路徑與厭氧發酵罐(4)連接;所述的厭氧發酵罐(4)的輸出沼氣通過管線與沼氣柜(5)連接,該沼氣柜通過管線與沼氣發電機(6)連接,該沼氣發電機發出的電與供電用戶線路連接,沼氣發電機發出的高溫煙氣通過管路與余熱直燃機(7)連接,余熱直燃機發出的熱量與供熱用戶線路連接,余熱直燃機發出的冷液與供冷用戶管線連接;熱水換熱器(8)通過管線與市政取水管連接,沼氣發電機(6)所產生的高溫缸套水通過熱水管線與熱水換熱器(8)連接,進入熱水換熱器(8)的市政水進行換熱后供給用戶生活熱水,換熱后的冷卻水通過冷卻管線與沼氣發電機(6)的高溫缸套回水線路連接; 它還包括有太陽能發電系統(12),該太陽能發電系統(12)發出的電與供電用戶線路連接,用于補充沼氣發電機(6)無法滿足人們正常需求的電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多能源結構的三聯供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沼氣發電機(6)的冷卻管線中串聯有第二熱水換熱器(10),該第二熱水換熱器(10)輸出的高溫二次冷卻水通過二次冷卻水供水管線(13)與對厭氧發酵罐(4)連接,通過二次冷卻水回水管線(14)與對厭氧發酵罐(4)連接,形成二次冷卻水循環。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多能源結構的三聯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熱直燃機(7)為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多能源結構的三聯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輸送設備是輸送帶(11)。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多能源結構的三聯供系統,它的垃圾存放箱通過輸送帶與固液分離機相連,從固液分離機分離出的固體通過固體路徑與水解池連接;從固液分離機分離出的液體通過液體路徑與厭氧發酵罐連接;厭氧發酵罐的輸出沼氣通過管線與沼氣柜連接,沼氣柜通過管線與沼氣發電機連接,沼氣發電機發出的電與供電用戶線路連接,沼氣發電機發出的高溫煙氣通過管路與余熱直燃機連接,通過余熱直燃機為用戶提供冷、熱負荷需求;太陽能發電系統與沼氣發電機并聯。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廢氣垃圾轉變為有用的冷熱電資源,解決了廢氣垃圾得不到合理處置造成的環境污染,保證了三聯供系統的燃料供應,同時通過利用太陽能發電技術滿足了人們對電能的正常需求。
【IPC分類】C12M1/107, F24D3/00, F02B63/04, F24J2/00, F24F5/00, H02S40/44, F02B43/10
【公開號】CN204923152
【申請號】CN201520494360
【發明人】徐雅靜, 趙建偉, 白一, 劉蕾, 李智博, 宋洪升, 滕小果, 武建
【申請人】北京燃氣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