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復合水肥的加工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復合水肥的加工生產線,包括烘干裝置、攪拌裝置和集料槽,所述烘干裝置包括烘干室,所述烘干室的內部從上到下分別錯位設置有若干傳送帶,其中位于最底端的傳送帶穿過所述烘干室出料口延伸到所述烘干室外部;所述攪拌裝置設置于所述烘干室內部最底端的傳送帶的一側的下方,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槽,所述攪拌槽的中間通過攪拌輥固接有相應的攪拌槳,所述攪拌裝置的底端設置有攪拌裝置出料口;所述集料槽設置于所述攪拌裝置出料口的下方。本實用新型將水肥原料進行初步烘干、二次烘干、均勻攪拌、儲存等步驟一體化,自動化、高效率地完成所需工作,中間過程無需人工進行操作,簡單方便,可以適合推廣到企業中。
【專利說明】
一種適用于復合水肥的加工生產線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復合水肥領域,具體指有一種適用于復合水肥的加工生產線。
【背景技術】
[0002]復合水肥是有機化肥的一種,復合水肥以各種動物、植物殘體或代謝物組成,如人畜糞便、秸桿、動物殘體、屠宰場廢棄物等。主要是以供應有機物質為手段,借此來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促進植物生長及土壤生態系統的循環。一些有機肥原料,如人畜糞便內帶有大量的水分,需要對其進行烘干或者晾干處理,然而用晾干的處理方式不僅需要看天氣情況,且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間面積,且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同時,復合水肥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將所需物料倒入并加以攪拌均勻,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導致復合水肥的生產無法快速高效的進行。
[0003]針對上述的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設計一款可以自動高效對復合水肥烘干并混合均勻的裝置是本實用新型研究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復合水肥的加工生產線,能夠有效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適用于復合水肥的加工生產線,包括烘干裝置、攪拌裝置和集料槽,所述烘干裝置包括烘干室,所述烘干室的頂端設置有進料斗和出氣口,所述烘干室的底端設置有烘干室出料口,所述烘干室的內部從上到下分別錯位設置有若干傳送帶,其中位于最底端的傳送帶穿過所述烘干室出料口延伸到所述烘干室外部;所述攪拌裝置設置于所述烘干室內部最底端的傳送帶的一側的下方,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槽,所述攪拌槽的中間通過攪拌輥固接有相應的攪拌槳,所述攪拌裝置的底端設置有攪拌裝置出料口;所述集料槽設置于所述攪拌裝置出料口的下方。
[0007]所述烘干室在其內壁相對于所述若干傳送帶的兩側設置有若干熱風口,所述熱風口連接到相應的熱源。
[0008]所述攪拌輥的頂端連接到相應的電機。
[0009]所述攪拌槳設置有諸多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為2-3cm,所述攪拌槳的底端距離所述攪拌槽的距離為l-2cm,所述攪拌槳的側面距離所述攪拌槽的距離為6-8cm0
[0010]所述集料槽的底端設置有集料槽出料口,所述集料槽出料口設置有相應的閥門。
[0011]延伸到所述烘干室外的所述傳送帶上方設有若干臺冷風機。
[0012]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0013]本實用新型將水肥原料進行初步烘干、二次烘干、均勻攪拌、儲存等步驟一體化,自動化、高效率地完成所需工作,中間過程無需人工進行操作,簡單方便,可以適合推廣到企業中。【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現將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6]參考圖1,一種適用于復合水肥的加工生產線,包括烘干裝置、攪拌裝置和集料槽 3,所述烘干裝置包括烘干室1,所述烘干室1的頂端設置有進料斗12和出氣口 11,所述烘干室1的底端設置有烘干室出料口 14,所述烘干室1的內部從上到下分別錯位設置有若干傳送帶15,其中位于最底端的傳送帶15穿過所述烘干室出料口 14延伸到所述烘干室1外部;所述攪拌裝置設置于所述烘干室1內部最底端的傳送帶15的一側的下方,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槽2,所述攪拌槽2的中間通過攪拌輥21固接有相應的攪拌槳23,所述攪拌裝置的底端設置有攪拌裝置出料口 25;所述集料槽3設置于所述攪拌裝置出料口 25的下方。
[0017]所述烘干室1在其內壁相對于所述若干傳送帶15的兩側設置有若干熱風口 13,所述熱風口 13連接到相應的熱源(未畫出)。
[0018]所述攪拌輥21的頂端連接到相應的電機22。[〇〇19] 所述攪拌槳23設置有諸多通孔24,所述通孔24的直徑為2-3cm,所述攪拌槳23的底端距離所述攪拌槽2的距離為l-2cm,所述攪拌槳23的側面距離所述攪拌槽2的距離為6-8cm〇
[0020]所述集料槽3的底端設置有集料槽出料口 31,所述集料槽出料口 31設置有相應的閥門32。
[0021]延伸到所述烘干室1外的所述傳送帶15上方設有若干臺冷風機16。
[0022]使用時,將秸桿、動物糞便等原料從進料斗12投入,原料會在傳送帶15的帶動下在烘干室1內傳送,烘干室1兩邊的熱風口 13吹出的熱風能將原料初步烘干,最后冷風機16將原料進一步吹干,原料順著傳送帶15落入攪拌槽2中。原料在攪拌槽2的作用下充分攪拌,均勻混合。攪拌槳23上的通孔24可以防止原料中的大顆粒雜質聚集,最后攪拌后的原料被儲存于集料槽3內部。
[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適用于復合水肥的加工生產線,包括烘干裝置、攪拌裝置和集料槽,其特征在 于:所述烘干裝置包括烘干室,所述烘干室的頂端設置有進料斗和出氣口,所述烘干室的底 端設置有烘干室出料口,所述烘干室的內部從上到下分別錯位設置有若干傳送帶,其中位 于最底端的傳送帶穿過所述烘干室出料口延伸到所述烘干室外部;所述攪拌裝置設置于所 述烘干室內部最底端的傳送帶的一側的下方,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槽,所述攪拌槽的中 間通過攪拌輥固接有相應的攪拌槳,所述攪拌裝置的底端設置有攪拌裝置出料口;所述集 料槽設置于所述攪拌裝置出料口的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復合水肥的加工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 在其內壁相對于所述若干傳送帶的兩側設置有若干熱風口,所述熱風口連接到相應的熱源。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復合水肥的加工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輥 的頂端連接到相應的電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復合水肥的加工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槳 設置有諸多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為2-3cm,所述攪拌槳的底端距離所述攪拌槽的距離為1-2cm,所述攪拌槳的側面距離所述攪拌槽的距離為6-8cm〇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復合水肥的加工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槽 的底端設置有集料槽出料口,所述集料槽出料口設置有相應的閥門。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復合水肥的加工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延伸到所述 烘干室外的所述傳送帶上方設有若干臺冷風機。
【文檔編號】F26B25/04GK205580153SQ201620132488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2日
【發明人】鄭月珠, 曾亞扁
【申請人】福建珠山復合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