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生物化學強化絮凝、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組合工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830351閱讀:21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生物化學強化絮凝、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組合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境保護科學與工程領域,具體說涉及一種污水處理的新工藝即生物化學強化絮凝及人工濕地相組合的污水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與傳統的污水二級生化處理工藝相比,具有凈化效果好、工藝設備簡單、運轉維護管理方便、能耗低、系統配置可塑性強、對負荷變化適應性強、工程基建和運行費用低、出水具有一定生物安全性、生態環境效益顯著、可實現污水資源化等特點,正越來越多地得到人們的關注。
但是目前人工濕地普遍存在占地面積大和易堵塞兩個重大缺陷,從而限制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的推廣。

發明內容
針對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物化學強化絮凝+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組合工藝。
生物絮凝強化是利用生物絮凝和化學絮凝聯合作用的強化沉淀的污水處理工藝。在這樣的系統中,進水中的可沉固體可以得到活化,具有良好的絮凝吸附作用和沉降性能,除吸附污水中的溶解性物質和微細不可沉懸浮固體外,還可使溶解性有機物得到部分降解。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通過在一定的基質(沙石、土壤等)上種植特定的濕地植物,從而建立起一個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當污水通過系統時,其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被系統中所產生的微生物等吸收或分解,使水質得到凈化。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生物化學強化絮凝、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組合工藝,其步驟如下A、前處理污水經過機械格柵去除較大固體雜物,進入集水井,集水井污水泵送至調節池均化水質水量;B、生物化學強化絮凝處理在反應池中投加絮凝劑和混凝劑,絮凝劑和混凝劑的濃度范圍在0~100mg/L之間,經過生物化學強化絮凝反應后的污水進入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C、人工濕地處理沉淀池的出水進入人工濕地處理,人工濕地出水達標排放或回用。
所述絮凝劑和混凝劑為三氯化鐵,硫酸亞鐵,硫酸鐵,硫酸鋁、明礬、堿式氯化鋁、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聚合氯化鋁鐵、聚合鋁硅、聚合鐵硅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組合。
所述人工濕地基質為砂土混合料、碎石、沸石、石灰石、煤渣、鋼渣、高爐渣、碎石、陶粒、瓜子片及卵石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混合物。
本發明在污水進入人工濕地前采用生物絮凝強化預處理工藝可大幅降低進入濕地生態處理的進水污染物濃度,尤其是懸浮物濃度。該組合工藝可以有效解決人工濕地處理污水運行過程中的堵塞現象,可以大幅提高人工濕地處理污水的表面水力負荷,減少人工濕地的占地面積,降低污水處理工程投資費用。工程實例證明,經“生物化學強化絮凝+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組合工藝處理后的生活污水,其出水可以達到《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B標準。


圖1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是如何實現的實施例1某森林旅游園區污水處理工程處理水量3000m3/d生活污水;進出水水質如下


污水首先通過機械格柵進入集水井,將較大固體雜物除去,集水井污水經過泵提升至調節池均化水質水量,然后進入反應池,在反應池中加入混凝劑堿式氯化鋁(PAC)50mg/L及絮凝劑聚丙烯酰PAM0.5mg/L,進行充分反應后進入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沉淀池出水進入人工濕地進行進一步處理。人工濕地主要技術參數人工濕地采用垂直潛流型,總占地面積5040m2,濕地介質為碎石—砂—土組合型,濕地植物包括蘆葦、美人蕉、香蒲、燈心草、蘆竹、香根草等6種。
經檢測,其出水可以達到《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B標準。
實施例2某居住小區污水處理工程處理水量630m3/d生活污水;進出水水質如下

污水首先通過機械格柵進入集水井,將較大固體雜物除去,集水井污水經過泵提升至調節池均化水質水量,然后進入反應池,在反應池中加入混凝劑氯化鐵(FeCl3)70mg/L,進行充分反應后進入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沉淀池出水進入人工濕地進行進一步處理。人工濕地主要技術參數人工濕地采用垂直潛流型,總占地面積2560m2,濕地介質為碎石—砂—土組合型,濕地植物包括蘆葦、美人蕉、燈心草、蘆竹等4種。
經檢測,其出水可以達到《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B標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生物化學強化絮凝、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組合工藝,其步驟如下A、前處理污水經過機械格柵去除較大固體雜物,進入集水井,集水井污水泵送至調節池均化水質水量;B、生物化學強化絮凝處理在反應池中投加絮凝劑和混凝劑,絮凝劑和混凝劑的濃度范圍在0~100mg/L之間,經過生物化學強化絮凝反應后的污水進入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C、人工濕地處理沉淀池的出水進入人工濕地處理,人工濕地出水達標排放或回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物化學強化絮凝、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組合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劑和混凝劑為三氯化鐵,硫酸亞鐵,硫酸鐵,硫酸鋁、明礬、堿式氯化鋁、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聚合氯化鋁鐵、聚合鋁硅、聚合鐵硅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組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物化學強化絮凝、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組合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濕地基質為砂土混合料、碎石、沸石、石灰石、煤渣、鋼渣、高爐渣、碎石、陶粒、瓜子片及卵石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混合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物化學強化絮凝、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組合工藝,其步驟如下A.前處理污水經過機械格柵去除較大固體雜物,進入集水井,集水井污水泵送至調節池均化水質水量;B.生物化學強化絮凝處理在反應池中投加絮凝劑和混凝劑,絮凝劑和混凝劑的濃度范圍在0~100mg/L之間,經過生物化學強化絮凝反應后的污水進入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C.人工濕地處理沉淀池的出水進入人工濕地處理,人工濕地出水達標排放或回用。本發明具有有效解決人工濕地處理污水運行過程中的堵塞現象、并可大幅提高人工濕地處理污水的表面水力負荷、減少人工濕地的占地面積、降低污水處理工程投資費用等優點。
文檔編號C02F1/52GK1772659SQ20051003033
公開日2006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9日
發明者徐祖信, 李懷正, 傅威, 喻文熙 申請人:徐祖信, 李懷正, 傅威, 喻文熙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