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級折返流人工氧化塘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利用微生物處理生活、工業有機污水等受污染水體,屬于污水的生物凈 化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的多級折返人工氧化塘。
背景技術:
由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不可避免的產生各種污染物,這些污染物排放入天然水體中, 造成水體惡化,嚴重時導致河水、湖水發黑,發臭,影響人類的居住環境。目前,已經發 展出不少生物處理技術,這些處理技術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工藝、氧化塘技術和土地處 理技術等。氧化塘技術是目前較好的一種水處理技術,但由于其占地面積大,水流在塘內 各處不均勻,常發生水流的短路、死角。塘內的有機負荷低,處理效果受氣候條件的影響 大,而且污泥常淤積,使整個塘的有效池容減小。人工塘在基建時耗功大。因而,目前氧 化塘技術未能廣泛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建造方便, 可實現整個塘內水流均勻,無死角,環境條件好,處理效果較穩定,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的新型多級折返流人工氧化塘。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解決方案
多級折返流人工氧化塘,包括格柵、曝氣器、折流墻、填料支架、軟填料、塘體墻, 氧化塘內的進水口及出水口處設有折流墻,兩道折流墻在池塘中部圍成一個對角開口的矩 形池,矩形池內的填料支架固定在折流墻上,軟填料懸吊在填料支架上。塘體墻采用混凝 土材質,采用泥磚砌成,折流墻及塘底內襯防滲材料。池塘的進水口和出水口處設有曝氣器。
在矩形氧化塘進水口的一側設一道折流墻,出水口另一側也設一道折流墻,兩折流墻之 間留出一定距離,使污水能自然通過。整個氧化塘被折流墻分成三個區,污水由進水口依 次流過三個區間,呈折返式流動,最終由出水口排出。
使用時,污水緩慢地流過各個區間。由于折流墻的作用,污水在流動的過程中,接近于 推流式,水流均勻,改善了水力停留條件。在曝氣作用下,微生物、有機物和污水充分混 合,好氧微生物在適宜條件下,吸收有機物并進行繁殖,生長。在人工填料等載體上,形 成生物膜,加大了水中生物量,更有利于水中有機物的去除。再次進行曝氣,以保持污水 的混合均勻,并防止出現厭氧條件。將出水通入沉淀池進行沉淀。這樣,水體中的污染物 質被去除,污水得以凈化。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
(1) 多級折返流人工氧化塘相當于傳統的厭氧塘——兼性塘——曝氣塘的聯合作用,大大 節約了土地面積。
(2) 改進了水力條件和供氧條件,處理負荷提高,處理效果穩定。
(3) 塘內水流各段混合均勻,穩定,無死角,避免了污泥的淤積。
(4) 結構較簡單,建造方便,有利于塘結構的改進和推廣。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小矩形池內的填料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水口, 2、格柵,3、表面曝氣器,4、折流墻,5、填料支架,6、軟填料, 7、塘體墻,8,出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結構如圖1所示,在矩形的氧化塘進水口 1 一側及出水口 8 —側設有折流墻4,
折流墻的各段長度視整個塘的長寬而定,高度與塘體墻7的高度相同或稍低,厚度可比塘 體墻7的厚度小。在塘體墻和折流墻的拐角處都應設成圓弧形。塘中間小矩形池的設計視 整體結構而定,填料骨架5固定在折流墻上。在進水口 1后和出水口 8前都設置一組表面 曝氣器3。塘體墻7采用鋼筋混凝土材質,折流墻4由水泥磚砌成,塘底鋪襯防滲材料。
使用時,在污水進入氧化塘之前,先經過格柵2,將污水中大的漂浮物等粗大顆粒物去 除,然后,污水進入第一個曝氣區間,經過曝氣,污水混和均勻,溶氧量增多,隨著水體 的推流,微生物種類和數目逐漸增加。到了填料區間,微生物附著生長在軟填料6上,形 成生物膜,并大量吸附有機物,生物膜不斷地生長,脫落和更新,保持了生物膜的活性。 至第三個區間,水中的有機物質減少,而微生物體的細胞濃度較商,再次進行曝氣,促進 了水體和微生物的混合均勻,同時增加了水中溶解氧,保持了微生物活性,有機物進一步 被去除。經出水口 8排出的污水通入沉淀池,污水中的懸浮物質被沉降去除,污水最終得 到凈化。
權利要求1.多級折返流人工氧化塘,包括格柵、曝氣器、折流墻、填料支架、軟填料、塘體墻,其特征在于,氧化塘內的進水口及出水口處設有折流墻,兩折流墻在池塘中部圍成一個對角開口的矩形池,矩形池內的填料支架固定在折流墻上,軟填料懸吊在填料支架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級折返流人工氧化塘,其特征在于塘體墻釆用混凝土材質,折流 墻采用泥磚砌成,折流墻及塘底內襯防滲材料。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級折返流人工氧化塘,其特征在于池塘的進水口和出水口處設有 曝氣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級折返流人工氧化塘,包括格柵、曝氣器、折流墻、填料支架、軟填料、塘體墻,氧化塘內的進水口及出水口處設有折流墻,兩折流墻在池塘中部圍成一個對角開口的矩形池,矩形池內的填料支架固定在折流墻上,軟填料懸吊在填料支架上。池塘的進水口和出水口處設有曝氣器。本實用新型節約了土地面積,改進了水力條件和供氧條件,污水處理負荷提高,處理效果穩定。
文檔編號C02F3/30GK201010577SQ20072001788
公開日2008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13日
發明者侯俊杰, 建 張, 張成祿, 麗 王, 胡偉偉 申請人: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