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酸性污水處理回收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回收處理【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酸性污水處理回收裝置,支撐架上部固定制有相互貫通式連接的污水管、中和管、絮凝管和反應管,中和管、絮凝管和反應管上分別焊接有第一加藥罐、第二加藥罐和第三加藥罐,污水管與連接污水源的第一水泵對接;反應管的出口端貫通式連接沉淀分離罐,沉淀分離罐上端通過第二水泵與清水罐連通,沉淀分離罐的底端通過管道與污泥脫水機連接,自動控制柜的上端設置有與脫水箱體密封對接的污泥進泥口,脫水箱體的尾端設置有脫水干餅排泥斗,脫水箱體的下端對接有濾液集水槽,自動控制柜中下端制有清洗電動閥;該裝置所需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簡便,回收效率高,環境友好。
【專利說明】一種酸性污水處理回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回收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酸性污水處理回收裝置,適用于冷軋工藝中酸洗廢水的處理與回收利用,以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廢水的種類和數量迅猛增加,對水體的污染也日趨廣泛和嚴重,日益威脅到了人類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工業廢水的處理已迫在眉睫。工業廢水大致包括有酸性廢水、堿性廢水、含氰廢水、含鉻廢水、含鎘廢水、含汞廢水、含酚廢水、含醛廢水、含油廢水、含硫廢水、含有機磷廢水和放射性廢水等,最常見的廢水是酸性廢水,如果對酸性廢水不加處理直接排入排水管道或水體,會使管道及地下構筑物遭到破壞,改變水體的PH值,影響水體的自凈作用,破壞河流的自然生態,導致水生資源減少或毀滅;滲入土壤則造成土質的酸化,破壞土層的松疏狀態,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增產。冷軋是用熱軋鋼卷為原料,經酸洗去除氧化皮后進行冷連軋制成成品軋硬卷的工藝,生產時間中大量零件由軋硬卷加工而成,冷軋工藝的應用廣泛導致產生大量酸性污水需要處理,現有技術中用于處理酸性污水的物理化學方法主要有酸堿中和法、絮凝法、化學沉淀法和結晶法,傳統的物理、化學方法處理酸性污水是卓有成效的,但是由于冷軋生產中酸性污水的排放量太大,而傳統方法處理要許多反應罐、儲槽和大量試劑,設備投資和生產費用過高,例如有中國專利201010115058公開的一種用于有色金屬行業酸性廢水處理的深錐濃縮機,中國專利200810106916.X公開的一種處理含酸性氣體和氨廢水的工藝方法,中國專利00265355.9公開的一種高濃度金屬離子酸性廢水處理設備,中國專利200410005161.6公開的冶金工業冷軋酸性廢水處理中和劑及其工藝方法等,上述專利中公開的有關酸性廢水處理的設備或方法普遍存在成本較高、工序繁瑣、設備復雜等缺點,因此本實用新型設計一種結構簡單的酸性污水處理回收裝置,實現對水體和廢渣的收集循環利用,以保護環境,節約成本。
【發明內容】
: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尋求設計提供一種酸性污水處理回收裝置,精簡式結構設計,整體設備占地面積小,運行可靠安全,大大降低了廢水的回收處理成本。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涉及的酸性污水處理回收裝置的主體結構包括進水口、污水管、中和管、絮凝管、反應管、第一加藥罐、第二加藥罐、第三加藥罐、沉淀分離罐、清水罐、污泥脫水機、第一水泵、開關閥門、第二水泵、支撐架、連通管、自動控制柜、清洗電動閥、濾液集水槽、脫水干餅排泥斗、噴淋頭、污泥進泥口和脫水箱體,支撐架上部依次固定制有平行排列式結構的污水管、中和管、絮凝管和反應管,污水管、中和管、絮凝管和反應管之間依次通過連通管貫通式連接,中和管、絮凝管和反應管上分別固定焊接有第一加藥罐、第二加藥罐和第三加藥罐,污水管與第一水泵密封式對接,第一水泵的進水口與污水源連接;反應管的出口端貫通式連接有漏斗狀沉淀分離罐,沉淀分離罐上端通過第二水泵與清水罐連通,實現對反應處理后的水體回收利用,沉淀分離罐的底端通過帶有開關閥門的管道與污泥脫水機連接,實現絮狀沉淀物的脫水回收處理;污泥脫水機的主體結構由自動控制柜、清洗電動閥、濾液集水槽、脫水干餅排泥斗、污泥進泥口和脫水箱體配合組裝而成,自動控制柜的上端設置有污泥進泥口,污泥進泥口與脫水箱體密封對接,脫水箱體的尾端設置有脫水干餅排泥斗,脫水箱體的下端對接有濾液集水槽供擠壓脫水后的水體收集,自動控制柜中下端制有清洗電動閥以控制脫水箱體進行自清洗。
[0005]本實用新型涉及的第一加藥罐、第二加藥罐和第三加藥罐結構相同,其上均分別設置有加藥窗和放藥口,三個放藥口各自分別與中和管、絮凝管和反應管貫通式密封對接;第一加藥罐中為堿性物質,堿性物質包括重量比為7:2:1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和氧化鈣,第二加藥罐中為含有氯化鈣的廢鈣水,第三加藥罐中為聚丙烯酰胺(PAM);脫水箱體的主體結構包括噴淋頭、活動板、疊螺片、固定板和旋轉軸,脫水箱體的內部頂端設置有與自動控制柜中清洗電動閥電連通的噴淋頭,脫水箱體的中央貫穿式制有旋轉軸,旋轉軸上制有對稱式三角狀疊螺片,旋轉軸旋轉運行能夠帶動疊螺片向前旋轉推進,疊螺片推進的同時帶動其上方的活動板沿固定板向前擠壓推進,從而實現對從污泥進泥口中進入的絮狀污泥進行擠壓脫水,被擠壓出的水體進入濾液集水槽中以便收集進行循環使用,絮狀污泥餅沿脫水干餅排泥斗排出以便收集再利用。
[0006]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處理過程中選用常見的堿性物質、絮凝劑和廢鈣水等原料作為藥劑使用,大大降低了廢水處理的費用;采用反應管道的平行并列式設計,配以小體積的沉淀分離罐、清水罐和污泥脫水機,實現整體回收處理設備的精簡化設計,且簡單易控、安全可靠;通過對廢水中相關物質的回收利用和水體的循環使用,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競爭力;該裝置所需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原理可靠,工藝過程簡單,操作簡便,維護方便,處理效果好,回收效率高,環境友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原理示意圖。
[0008]圖2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污泥脫水機中脫水箱體的剖面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出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0]實施例:
[0011]本實施例的主體結構包括進水口 1、污水管2、中和管3、絮凝管4、反應管5、第一加藥罐6、第二加藥罐7、第三加藥罐8、沉淀分離罐9、清水罐10、污泥脫水機11、第一水泵12、開關閥門13、第二水泵14、支撐架15、連通管16、自動控制柜17、清洗電動閥18、濾液集水槽19、脫水干餅排泥斗20、噴淋頭21、污泥進泥口 22和脫水箱體23,支撐架15上部依次固定制有平行排列式結構的污水管2、中和管3、絮凝管4和反應管5,污水管2、中和管3、絮凝管4和反應管5之間依次通過連通管16貫通式連接,中和管3、絮凝管4和反應管5上分別固定焊接有第一加藥罐6、第二加藥罐7和第三加藥罐8,污水管2與第一水泵12密封式對接,第一水泵12的進水口 I與污水源連接;反應管5的出口端貫通式連接有漏斗狀沉淀分離罐9,沉淀分離罐9上端通過第二水泵14與清水罐10連通,實現對反應處理后的水體回收利用,沉淀分離罐9的底端通過帶有開關閥門13的管道與污泥脫水機11連接,實現絮狀沉淀物的脫水回收處理;污泥脫水機11的主體結構由自動控制柜17、清洗電動閥18、濾液集水槽19、脫水干餅排泥斗20、污泥進泥口 22和脫水箱體23配合組裝而成,自動控制柜17的上端設置有污泥進泥口 22,污泥進泥口 22與脫水箱體23密封對接,脫水箱體23的尾端設置有脫水干餅排泥斗20,脫水箱體23的下端對接有濾液集水槽19供擠壓脫水后的水體收集,自動控制柜17中下端制有清洗電動閥18以控制脫水箱體23進行自清洗。
[0012]本實施例涉及的第一加藥罐6、第二加藥罐7和第三加藥罐8結構相同,其上均分別設置有加藥窗28和放藥口 29,三個放藥口 29各自分別與中和管3、絮凝管4和反應管5貫通式密封對接;第一加藥罐6中為堿性物質,堿性物質包括重量比為7:2:1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和氧化鈣,第二加藥罐7中為含有氯化鈣的廢鈣水,第三加藥罐8中為聚丙烯酰胺(PAM);脫水箱體23的主體結構包括噴淋頭21、活動板24、疊螺片25、固定板26和旋轉軸27,脫水箱體23的內部頂端設置有與自動控制柜17中清洗電動閥18電連通的噴淋頭21,脫水箱體23的中央貫穿式制有旋轉軸27,旋轉軸27上制有對稱式三角狀疊螺片25,旋轉軸27旋轉運行能夠帶動疊螺片25向前旋轉推進,疊螺片25推進的同時帶動其上方的活動板27沿固定板26向前擠壓推進,從而實現對從污泥進泥口 22中進入的絮狀污泥進行擠壓脫水,被擠壓出的水體進入濾液集水槽19中以便收集進行循環使用,絮狀污泥餅沿脫水干餅排泥斗20排出以便收集再利用。
[0013]本實施例涉及的酸性污水處理回收裝置的運行過程為:酸性廢水由第一水泵12沿污水管2依次流入中和管3、絮凝管4和反應管5中,第一加藥罐6、第二加藥罐7和第三加藥罐8的藥品沿放藥口 29分別加入至中和管3、絮凝管4和反應管5中,使得酸性污水與藥品充分進行中和反應和絮凝反應;經化學反應后的污水進入沉淀分離罐9中進行靜置、沉淀和分離后分為絮狀污泥與水體兩部分,絮狀污泥部分沿沉淀分離罐9底端帶開關閥門13的管道進入污泥脫水機11中進行疊螺式脫水處理,以便回收再利用;水體部分經第二水泵14的抽取進入清水罐10中進行靜置澄清,并收集循環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酸性污水處理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主體結構包括進水口、污水管、中和管、絮凝管、反應管、第一加藥罐、第二加藥罐、第三加藥罐、沉淀分離罐、清水罐、污泥脫水機、第一水泵、開關閥門、第二水泵、支撐架、連通管、自動控制柜、清洗電動閥、濾液集水槽、脫水干餅排泥斗、噴淋頭、污泥進泥口和脫水箱體,支撐架上部依次固定制有平行排列式結構的污水管、中和管、絮凝管和反應管,污水管、中和管、絮凝管和反應管之間依次通過連通管貫通式連接,中和管、絮凝管和反應管上分別固定焊接有第一加藥罐、第二加藥罐和第三加藥罐,污水管與第一水泵密封式對接,第一水泵的進水口與污水源連接;反應管的出口端貫通式連接有漏斗狀沉淀分離罐,沉淀分離罐上端通過第二水泵與清水罐連通,沉淀分離罐的底端通過帶有開關閥門的管道與污泥脫水機連接;污泥脫水機由自動控制柜、清洗電動閥、濾液集水槽、脫水干餅排泥斗、污泥進泥口和脫水箱體配合組裝而成,自動控制柜的上端設置有污泥進泥口,污泥進泥口與脫水箱體密封對接,脫水箱體的尾端設置有脫水干餅排泥斗,脫水箱體的下端對接有濾液集水槽,自動控制柜中下端制有清洗電動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污水處理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加藥罐、第二加藥罐和第三加藥罐結構相同,其上均分別設置有加藥窗和放藥口,三個放藥口分別與中和管、絮凝管和反應管貫通式密封對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污水處理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脫水箱體的主體結構包括噴淋頭、活動板、疊螺片、固定板和旋轉軸,脫水箱體的內部頂端設置有與自動控制柜中清洗電動閥電連通的噴淋頭,脫水箱體的中央貫穿式制有旋轉軸,旋轉軸上制有對稱式三角狀疊螺片,旋轉軸旋轉運行帶動疊螺片向前旋轉推進,疊螺片推進的同時帶動其上方的活動板沿固定板向前擠壓推進。
【文檔編號】C02F9/04GK203768150SQ201420160827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日
【發明者】喬守松, 孫孝宏, 王妍麗, 王一民, 于娜娜, 孫慧, 呂壽芹 申請人:青島圣合鋼管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