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化學實驗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化學實驗室用反應釜。
背景技術:
在化學實驗室,我們對兩種化學液體進行混合反應,傳統做法是采用一個反應釜,將反應液放入于反應釜中,然后加入第二種化學液體,第二種化學液體加入的方式是通過滴管或者直接倒入的方式,這種兩種都是將另外的液體從外部倒入到反應釜中,其弊端時有漏液風險,操作安全性不高,液體需要分開放置,容易弄混;
另外,當兩種反應液反應后,需要倒出反應釜中的化學液體,清洗整個反應釜,加入新的反應液,因此需要不斷重復動作,效率非常的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化學實驗室用反應釜,當反應腔內的液體反應完成后,只要取出反應杯,放入新的反應杯即可繼續實驗操作,無需更換主體,而且由內部加入反應液,操作更加安全,效率也大大的增加。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化學實驗室用反應釜,包括主體、反應杯,所述反應杯裝入于主體中,反應杯底部具有一個儲液腔,所述反應杯內具有一個反應腔,所述反應杯的底部具有一個通孔,通孔內穿過設置一根操作桿,所述操作桿密封整個通孔并穿過整個通孔伸入于儲液腔中,所述操作桿的底部設置有一個以上的儲液孔,操作桿頂部伸出于主體的外側端。
作為優選,所述反應杯的頂部設置有一圈掛環,所述反應杯通過掛環掛放在主體的外部端面上。
作為優選,所述主體的儲液腔內壁設置有一圈支撐環,所述反應杯的底部放置于支撐環上。
作為優選,所述通孔內套裝一密封環,操作桿從密封環中的密封孔穿過,密封環外壁與通孔內壁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儲液孔的開口與水平面呈75度夾角,整個儲液孔呈傾斜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操作桿的底部設置有一限位環,限位環的外徑大于通孔的外徑。
作為優選,所述操作桿的外部設置有一個拿捏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結構簡單,采用內置操作桿的方式,對反應腔進行加液反應,操作安全,而且可以實現反應液的快速更換,增加實驗室內對液體的化學實驗動作,提高實驗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編碼分別為:1為儲液孔,2為密封環,3為儲液腔,4為限位環,5為支撐環,6為反應杯,7為主體,9為反應腔,11為拿捏部,12為操作桿,13為掛環。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化學實驗室用反應釜,包括主體7、反應杯6,反應杯6裝入于主體7中,反應杯6底部具有一個儲液腔3,反應杯6內具有一個反應腔9,反應杯6的底部具有一個通孔,通孔內穿過設置一根操作桿12,操作桿12密封整個通孔并穿過整個通孔伸入于儲液腔3中,所述操作桿12的底部設置有一個以上的儲液孔1,操作桿12頂部伸出于主體的外側端。
本實施例中,反應杯6的頂部設置有一圈掛環13,反應杯6通過掛環掛放在主體的外部端面上,主體7的儲液腔內壁設置有一圈支撐環5,反應杯6的底部放置于支撐環5上,向上取出反應杯即可更換新的反應杯。
其中,通孔內套裝一密封環2,操作桿12從密封環2中的密封孔穿過,密封環2外壁與通孔內壁固定連接,通過增加密封環2,將反應腔進行隔離,防止反應腔內的化學液體漏入到下端的儲液腔中。
其中,儲液孔1的開口與水平面呈75度夾角,整個儲液孔1呈傾斜設置,操作桿的底部設置有一限位環4,限位環4的外徑大于通孔的外徑。儲液孔伸入于儲液腔3中,儲液腔3中的化學液體進入到儲液孔中,然后拉出操作桿,使得儲液孔穿過通孔,伸入至反應腔中,儲液腔中的化學液體進入到反應腔中與反應腔中的反應液發生反應,這樣便不需要從外部加液,只要上拉即可完成加液反應,非常的方便,而且更加的安全。
其中,操作桿的外部設置有一個拿捏部11,利用拿捏部11拉出操作桿即可。當反應杯使用完成后,取出反應杯6,更換新的反應杯即可,非常的方便。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結構簡單,采用內置操作桿的方式,對反應腔進行加液反應,操作安全,而且可以實現反應液的快速更換,增加實驗室內對液體的化學實驗動作,提高實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