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離心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離心篩,特別指馬鈴薯淀粉生產過程中,將已破碎成糊狀的馬鈴薯中淀粉漿與粗纖維分離的離心篩。
背景技術:
淀粉生產過程中,將已破碎成糊狀的馬鈴薯中的淀粉漿與粗纖維分離開是很重要的工序。而現有離心設備的結構不合理,其工作效率是較低的。這影響了整個淀粉的生產過程。研制一種結構合理、標準化且工作效率高、生產量大的分離設備是很有必要的。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離心篩,這種離心篩用于淀粉生產過程中將糊狀的馬鈴薯中淀粉漿與粗纖維分離開的工序上。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由如下方案來實現離心篩,包括機殼、機架、電機、篩體、進料管、噴淋水管,其特征是所述機殼一側為圓蓋,上方設有稀釋管和沖洗水管,下方設有出渣口,所述篩體裝在機殼內呈椎形殼狀,篩體下方設有淀粉漿出口,篩體大、小兩端面分別裝法蘭和法蘭套,小端面一側的法蘭套與電機、皮帶輪帶動的傳動軸配合,篩體內配套設噴淋裝置,圓柱狀噴淋水箱位于篩體中心,噴淋水箱周圈對稱分布噴淋管,噴淋管上裝有噴嘴,噴淋水箱內置進料管,進料管的一端與篩體內小端面內側的分料器配合。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如下方案所述進料管內穿有一根中間接有彈簧的拉桿,拉桿的前端為楔形擋板,楔形擋板端面上對稱固定三只滑片;拉桿的后端穿出進料管和機殼并固定連有手輪。所述拉桿前端楔形擋板與固定在所述進料管內前端的限位套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離心篩的工作原理為,淀粉生產過程中,上道工序將馬鈴薯粉碎成糊狀。將其泵入進料管后經分料器進入沿圓周方向轉動的篩體內,由于離心原理,篩體將淀粉漿與粗纖維分離開,淀粉漿過篩后從篩體下方的淀粉漿出口流出;粗纖維從機殼下方的出渣口流出。本離心篩全部由電機控制,離心分離流程順暢,特別是用于馬鈴薯淀粉的生產過程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離心篩的主視圖圖2是篩體的主剖視圖圖3是噴淋裝置的主視圖圖4是圖3的A-A剖面圖圖5是進料管的主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舉一實施例。如圖1-圖5所示,離心篩的機殼1一側為圓蓋2,上方設有稀釋管3和沖洗水管4,下方設有出渣口5。
如圖1所示,篩體6裝在機殼1內呈椎形殼狀,篩體6下方設有淀粉漿出口7,篩體6大、小兩端面分別裝法蘭8和法蘭套9,小端面一側的法蘭套9與電機10、皮帶輪11帶動的傳動軸12配合。篩體6內配套設噴淋裝置13,圓柱狀噴淋水柱14位于篩體6中心。
如圖3、圖4所示,噴淋水柱14周圈對稱通噴淋管15,噴淋管15上設噴嘴16。
如圖1所示,噴淋水柱14內套進料管17,進料管17的一端與篩體6內小端面內側的分料器18配合。進料管17內穿有一根中間接有彈簧19的拉桿20,拉桿20的前端為楔形擋板21,楔形擋板21端面上對稱固定三只滑片22;拉桿20的后端穿出進料管17和機殼1并固定連有手輪23。拉桿20前端楔形擋板21與固定在所述進料管17內前端的限位套24配合。拉桿20用于調節馬鈴薯糊泵入進料管17后進入篩體6的流量及壓力。
權利要求1.離心篩,包括機殼、機架、電機、篩體、進料管、噴淋水管,其特征是所述機殼一側為圓蓋,上方設有稀釋管和沖洗水管,下方設有出渣口,所述篩體裝在機殼內呈椎形殼狀,篩體下方設有淀粉漿出口,篩體大、小兩端面分別裝法蘭和法蘭套,小端面一側的法蘭套與電機、皮帶輪帶動的傳動軸配合,篩體內配套設噴淋裝置,圓柱狀噴淋水箱位于篩體中心,噴淋水箱周圍對稱分布噴淋管,噴淋管上裝有噴嘴,噴淋水箱內置進料管,進料管的一端與篩體內小端面內側的分料器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篩,其特征是所述進料管內穿有一根中間接有彈簧的拉桿,拉桿的前端為楔形擋板,楔形擋板端面上對稱固定三只滑片;拉桿的后端穿出進料管和機殼并固定連有手輪。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離心篩,其特征是所述拉桿前端楔形擋板與固定在所述進料管內前端的限位套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離心篩,主要特征是離心篩的機殼一側為圓蓋,上方設有稀釋管和沖洗水管,下方設有出渣口,篩體裝在機殼內呈椎形殼狀,篩體下方設有淀粉漿出口,篩體大、小兩端面分別裝法蘭和法蘭套,小端面一側的法蘭套與電機、皮帶輪帶動的傳動軸配合,篩體內配套設噴淋裝置,噴淋水箱內置進料管。本離心篩全部由電機控制,離心分離流程順暢,特別是用于馬鈴薯淀粉的生產過程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07B1/55GK2928272SQ20062012049
公開日2007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5日
發明者馬斌, 胡日明, 王新民, 白志福, 史永勝 申請人:呼和浩特市博思達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