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自動繞線機成品下料分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1253964發布日期:2025-03-14 12:23閱讀:100來源:國知局

本技術涉及自動繞線機,特別涉及一種自動繞線機成品下料分料機構。


背景技術:

1、自動繞線機用于將線狀的物體纏繞到特定的工件上,例如電機線圈的繞線工作常通過由自動繞線機來完成。自動繞線機在過程中,會出現成品有良品以及不良品,而現有自動繞線機中并沒有分批下料的設定,使得良品與不良品通過同一個傳送帶下料,導致二者下料到同一個地方,不良品混入良品中,不易分辨出。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繞線機成品下料分料機構,可將良品與不良品分別投入不同傳送帶,防止混料。

2、為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繞線機成品下料分料機構,包括檢測工位和下料工位,檢測工位上設有待檢區和檢測區,檢測區靠近下料工位,檢測區上設有檢測傳感器;所述檢測工位上設有旋轉板,旋轉板兩端設有檢測安裝座,兩個檢測安裝座交替進入檢測區;所述下料工位包括移料機構和下料傳送帶,所述下料傳送帶中間設有一隔板,隔板將下料傳送帶分為良品區和不良品區;所述移料機構包括夾持組件、帶動夾持組件旋轉的旋轉組件、帶動夾持組件升降的升降組件以及帶動夾持組件平移的平移組件;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可開合的夾爪,平移組件驅使夾持組件在檢查工位與下料工位之間移動,旋轉組件驅使夾持組件在良品區和不良品區之間切換位置。

3、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旋轉組件驅使夾持組件旋轉時,夾持組件的旋轉軸線與下料傳送帶的隔板位置相對,即夾爪可位于良品區一側入料口上,或者位于不良品區一側入料口上。

4、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良品區上方設有透明防護蓋,透明防護蓋一側通過鉸鏈安裝在隔板上,另一側搭在良品區側面的圍板上。

5、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旋轉板下方設有第二旋轉氣缸,第一檢測安裝座和第二檢測安裝座位于旋轉板兩側,第二旋轉氣缸可驅使第一檢測安裝座與第二檢測安裝座交替進入檢測區。

6、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旋轉組件包括第一旋轉氣缸,第一旋轉氣缸可帶動夾持組件上的夾爪進行水平180度旋轉,夾爪在良品區和不良品區之間切換位置。

7、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夾持安裝座和夾持氣缸,夾持氣缸安裝在夾持安裝座上,夾持氣缸控制夾爪開合。

8、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升降組件包括升降氣缸,升降氣缸驅使旋轉組件、夾持組件上下移動。

9、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平移組件包括平移氣缸,平移氣缸驅使夾持組件在檢測區和下料傳送帶的入料口之間移動。

10、使用時:

11、1)初始階段,檢測工位上的兩個檢測安裝座均為閑置狀態,第一檢測安裝座位于檢測區,第二檢測安裝座位于待檢區;夾持組件位于檢測區上方;

12、2)自動繞線機將成品放入待檢區的第二檢測安裝座上;

13、3)第二旋轉氣缸驅使旋轉板旋轉180度,交換第二檢測安裝座與第一檢測安裝座的位置,即將帶有成品的檢測安裝座換到檢測區;

14、4)檢測區的檢測傳感器對第二檢測安裝座上的成品進行檢測;此時,自動繞線機可將成品放入到待檢區的第一檢測安裝座上;

15、5)檢測工位檢測完成后,升降氣缸驅使夾持組件下降,夾爪去夾持產品或不良品,然后升降氣缸帶動夾持組件上升,平移氣缸驅使夾持組件移動至下料傳送帶的入料口上方;

16、6)當夾爪夾持的成品是良品時,升降氣缸驅使夾持組件直接下移,夾爪打開,良品落入良品區,后續落入良品框內;

17、7)當夾爪夾持的成品是不良品時,旋轉氣缸先驅使夾爪水平旋轉180度,使得夾爪帶動不良品轉到不良品區一側,然后升降氣缸驅使夾持組件下移,夾爪打開,不良品落入不良品區,后續落入不良品框內;

18、8)執行步驟6)或7)后,升降氣缸帶動夾持組件上移后,重新回到檢測區上方,重復下料工序。

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下料傳送帶上設置隔板,分隔出良品區和不良品區;在下料工位之前設置了檢測工位,可對自動繞線機的產品進行質量檢測,分辨出良品與不良品;而夾持組件可根據檢測工位的檢測結果,將良品與不良品放入不同區域內,則良品與不良品自動分開,不混料,省去人工分撿過程,節省人力,降低人工成本。



技術特征:

1.一種自動繞線機成品下料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檢測工位和下料工位,檢測工位上設有待檢區和檢測區,檢測區靠近下料工位,檢測區上設有檢測傳感器;所述檢測工位上設有旋轉板,旋轉板兩端設有檢測安裝座,兩個檢測安裝座交替進入檢測區;所述下料工位包括移料機構和下料傳送帶,所述下料傳送帶中間設有一隔板,隔板將下料傳送帶分為良品區和不良品區;所述移料機構包括夾持組件、帶動夾持組件旋轉的旋轉組件、帶動夾持組件升降的升降組件以及帶動夾持組件平移的平移組件;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可開合的夾爪,平移組件驅使夾持組件在檢查工位與下料工位之間移動,旋轉組件驅使夾持組件在良品區和不良品區之間切換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繞線機成品下料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組件驅使夾持組件旋轉時,夾持組件的旋轉軸線與下料傳送帶的隔板位置相對,即夾爪可位于良品區一側入料口上,或者位于不良品區一側入料口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繞線機成品下料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良品區上方設有透明防護蓋,透明防護蓋一側通過鉸鏈安裝在隔板上,另一側搭在良品區側面的圍板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繞線機成品下料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板下方設有第二旋轉氣缸,第一檢測安裝座和第二檢測安裝座位于旋轉板兩側,第二旋轉氣缸可驅使第一檢測安裝座與第二檢測安裝座交替進入檢測區。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繞線機成品下料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組件包括第一旋轉氣缸,第一旋轉氣缸可帶動夾持組件上的夾爪進行水平180度旋轉,夾爪在良品區和不良品區之間切換位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繞線機成品下料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夾持安裝座和夾持氣缸,夾持氣缸安裝在夾持安裝座上,夾持氣缸控制夾爪開合。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繞線機成品下料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組件包括升降氣缸,升降氣缸驅使旋轉組件、夾持組件上下移動。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繞線機成品下料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組件包括平移氣缸,平移氣缸驅使夾持組件在檢測區和下料傳送帶的入料口之間移動。


技術總結
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繞線機成品下料分料機構,包括檢測工位和下料工位,檢測工位上設有待檢區和檢測區;所述檢測工位上設有旋轉板,旋轉板兩端設有檢測安裝座,兩個檢測安裝座交替進入檢測區;所述下料工位包括移料機構和下料傳送帶,所述下料傳送帶中間設有一隔板,隔板將下料傳送帶分為良品區和不良品區;所述移料機構包括夾持組件,夾持組件包括可開合的夾爪,平移組件驅使夾持組件在檢查工位與下料工位之間移動,旋轉組件驅使夾持組件在良品區和不良品區之間切換位置。本技術在下料傳送帶上設置隔板,分隔出良品區和不良品區,將良品與不良品放入不同區域內,不混料,省去人工分撿過程,節省人力,降低人工成本。

技術研發人員:李永兵,鄭許紅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浙江智源電機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240322
技術公布日:2025/3/1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