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迂回通道油水分離槽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迂回通道油水分離槽,包括分離槽,分離槽為一個立方體槽體,分離槽上分別設置有混合液入流口、潤滑油溢流口及切屑液溢流口;所述分離槽內設置有多道隔板,隔板將分離槽分割為多個小容腔,前面幾道隔板側向交錯開設有缺口,使分離槽形成一個多迂回通道結構,最后一道隔板為側向全封閉隔板,隔板底部開設有缺口,所述切屑液溢流口設置于最后一個小容腔頂部,潤滑油溢流口設置于切屑液溢流口的前面容腔頂部。本發明結構簡單、巧妙,通過多迂回分離通道使油水分離效率高,可應用于各類切削工具機的水箱油水分離系統,或需分離混合液體的地方,也可應用于油水分離設備上,為客戶節省大量的生產成本并提高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多迂回通道油水分離槽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多迂回通道油水分離槽。
【背景技術】
[0002]機械行業工作用的潤滑油、切削液混合后需要進行油水分離。
[0003]現有市場上的油水分離設備在設計時并沒有考慮到油、水物質的分離特性,只是用一個簡單結構的油水分離槽進行油水分離。切削液和潤滑油混合后經由一個輸送設備輸送到一個分離槽進行分離,分離槽分離效率低,無法負荷輸送設備輸送的切削液量,而無法進行有效分離,且分離槽的液流口無液面調整結構而造成分離效果差,增加分離設備使用成本,更不具節能與減排。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多迂回通道油水分離槽,它結構簡單、巧妙,通過多迂回分離通道使油水分離效率高,可應用于各類切削工具機的水箱油水分離系統,或需分離混合液體的地方,也可應用于油水分離設備上,為客戶節省大量的生產成本并提高生產效率。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迂回通道油水分離槽,包括分離槽,所述分離槽為一個立方體槽體,分離槽上分別設置有混合液入流口、潤滑油溢流口及切肩液溢流口 ;所述分離槽內設置有多道隔板,隔板將分離槽分割為多個小容腔,前面幾道隔板側向交錯開設有缺口,使分離槽形成一個多迂回通道結構,最后一道隔板為側向全封閉隔板,隔板底部開設有缺口,所述切肩液溢流口設置于最后一個小容腔頂部,潤滑油溢流口設置于切肩液溢流口的前面容腔頂部。
[0007]潤滑油溢流口及切肩液溢流口分別設置有液面調整板。
[0008]本發明在分離槽內設計了一個多迂回通道結構,當混合切削液和潤滑油的混合液經由油水分離設備輸送至分離槽時,可以使切肩液和潤滑油兩種液體有效的進行長時間分離,通過潤滑油溢流口及切肩液溢流口能夠很好的對它們進行回收利用。
[0009]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
[0010]當混合液經由油水分離設備輸送至油水分離槽時,混合液經多迂回通道開始進行分離作用。
[0011]由于混合液中的油密度比切肩液密度小,因此進入分離槽分離后潤滑油會向上浮起,而切肩液會向下下沉、沉積于分離槽底部。
[0012]最后一道隔板將分離槽分割為前部分和后部分,由于最后一道隔板底部開設有缺口,通過缺口、沉積于分離槽底部的切肩液流入分離槽后部分,這樣就形成潤滑油大量累積在分離槽前部分的迂回通道內、切肩液累積在分離槽后部分,形成兩個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根據大氣壓力平衡定理,分離槽前部分和后部分的液體處在同一水平高度;當混合液繼續流入,液面高度達到潤滑油溢流口和切肩液溢流口切線位時,漂浮于分離槽前部分的潤滑油通過潤滑油溢流口自動流出而流入盛油容器中,分離槽后部分的切肩液通過切肩液溢流口自動流出而流入盛水容器中。
[0013]為了保證潤滑油溢流口和切肩液溢流口溢流高度一致,本發明在兩個溢流口分別設置了調整板進行液位高度調整,使其達到油水分離之效果。
[0014]本發明油水分離槽,可應用于各類切削工具機的水箱油水分離系統,或需分離混合液體的地方,也可應用于油水分離設備上,為客戶節省大量的生產成本并提高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發明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發明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迂回通道油水分離槽,包括分離槽I,所述分離槽為一個立方體槽體,分離槽上分別設置有混合液入流口 2、潤滑油溢流口 3及切肩液溢流口 4 ;所述分離槽內設置有多道隔板5,隔板將分離槽分割為多個小容腔,前面幾道隔板側向交錯開設有缺口 6,使分離槽形成一個多迂回通道結構,最后一道隔板為側向全封閉隔板,隔板底部開設有缺口 7,所述切肩液溢流口設置于最后一個小容腔頂部,潤滑油溢流口設置于切肩液溢流口的前面容腔頂部。
[0019]潤滑油溢流口及切肩液溢流口分別設置有液面調整板8。
[0020]本發明在分離槽內設計了一個多迂回通道結構,當混合切削液和潤滑油的混合液經由油水分離設備輸送至分離槽時,可以使切肩液和潤滑油兩種液體有效的進行長時間分離,通過潤滑油溢流口及切肩液溢流口能夠很好的對它們進行回收利用。
[0021]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
[0022]當混合液經由油水分離設備輸送至油水分離槽時,混合液經多迂回通道開始進行分離作用。
[0023]由于混合液中的油密度比切肩液密度小,因此進入分離槽分離后潤滑油會向上浮起,而切肩液會向下下沉、沉積于分離槽底部。
[0024]最后一道隔板將分離槽分割為前部分和后部分,由于最后一道隔板底部開設有缺口,通過缺口、沉積于分離槽底部的切肩液流入分離槽后部分,這樣就形成潤滑油9大量累積在分離槽前部分的迂回通道內、切肩液10累積在分離槽后部分,形成兩個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根據大氣壓力平衡定理,分離槽前部分和后部分的液體處在同一水平高度;當混合液繼續流入,液面高度達到潤滑油溢流口和切肩液溢流口切線位時,漂浮于分離槽前部分的潤滑油通過潤滑油溢流口自動流出而流入盛油容器中,分離槽后部分的切肩液通過切肩液溢流口自動流出而流入盛水容器中。
[0025]為了保證潤滑油溢流口和切肩液溢流口溢流高度一致,本發明在兩個溢流口分別設置了調整板進行液位高度調整,使其達到油水分離之效果。
[0026]本發明油水分離槽,可應用于各類切削工具機的水箱油水分離系統,或需分離混合液體的地方,也可應用于油水分離設備上,為客戶節省大量的生產成本并提高生產效率。
[0027]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多迂回通道油水分離槽,包括分離槽,所述分離槽為一個立方體槽體,分離槽上分別設置有混合液入流口、潤滑油溢流口及切肩液溢流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槽內設置有多道隔板,隔板將分離槽分割為多個小容腔,前面幾道隔板側向交錯開設有缺口,使分離槽形成一個多迂回通道結構,最后一道隔板為側向全封閉隔板,隔板底部開設有缺口,所述切肩液溢流口設置于最后一個小容腔頂部,潤滑油溢流口設置于切肩液溢流口的前面容腔頂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迂回通道油水分離槽,其特征在于:潤滑油溢流口及切肩液溢流口分別設置有液面調整板。
【文檔編號】C10M175/04GK104436761SQ201410577439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2日
【發明者】楊桂珍, 張磊 申請人:楊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