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鍍鉻槽除雜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鍍鉻槽除雜裝置,包括鍍鉻槽、陶瓷桶、鍍鎳板及鍍鉻陽極板;所述鍍鉻槽的上端具有兩個并列放置的支撐桿,支撐桿的兩端分別支撐在鍍鉻槽的兩端,所述陶瓷桶通過支撐桿懸掛于鍍鉻槽內,在陶瓷桶的上端的兩側均具有向外延伸的支撐板;所述陶瓷桶內插有鍍鎳板,在陶瓷桶與鍍鉻槽之間設置有鍍鉻陽極板;所述陶瓷桶的四周具有若干與陶瓷桶內相連通的毛孔,所述毛孔的口徑在0.5μm-2μm之間。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通過在鍍鉻槽內,增設一陶瓷桶,并且陶瓷桶上具有若干只容許小直徑金屬離子通過的毛孔,另在陶瓷桶中通過直流電進行不停的電解,使得鍍鉻槽液中金屬雜質會越來越少,鍍液純度會越來越高,性能會越來越好。
【專利說明】一種鍍鉻槽除雜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鍍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鍍鉻槽除雜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裝飾型電鍍¢11-附-0體系中,無論是塑膠電鍍還是金屬電鍍,其鍍層都是通過鍍再鍍附,最后鍍0,由于產品不斷進入并且有少數產品掉落在鍍鉻槽,而鍍鉻槽液具有較強氧化性,勢必會引起鍍鉻槽中的雜質離子(如^12\ 01—等)的含量均增高,從而嚴重影響鍍0液的覆蓋能力,并極易引起產品燒焦或發黃,甚者,槽液則要作報廢處理,提高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很好的將鍍鉻槽內的金屬雜質離子去除的鍍鉻槽除雜裝置。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鍍鉻槽除雜裝置,其創新點在于:包括鍍鉻槽、陶瓷桶、鍍鎳板及鍍鉻陽極板;
[0005]所述鍍鉻槽的上端具有兩個并列放置的支撐桿,支撐桿的兩端分別支撐在鍍鉻槽的兩端,所述陶瓷桶通過支撐桿懸掛于鍍鉻槽內,在陶瓷桶的上端的兩側均具有向外延伸的支撐板;
[0006]所述陶瓷桶內插有鍍鎳板,在陶瓷桶與鍍鉻槽之間設置有鍍鉻陽極板;
[0007]所述陶瓷桶的四周具有若干與陶瓷桶內相連通的毛孔,所述毛孔的口徑在
0.5卩111-2卩III之丨旬。
[0008]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通過在鍍鉻槽內,增設一陶瓷桶,并且陶瓷桶上具有若干只容許小直徑金屬離子通過的毛孔,另在陶瓷桶中通過直流電進行電解,金屬雜質離子通過陶瓷桶孔隙進入陶瓷桶內,部分沉積在鍍鎳板上,數小時后,桶內金屬雜質含量會越來越高,將其換掉,清洗鍍鎳板,再重新電解,如此反復,鍍鉻槽液中金屬雜質會越來越少,鍍液純度會越來越高,性能會越來越好,從而達到理想的電鍍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鍍鉻槽除雜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所示的示意圖可知,本實用新型的鍍鉻槽除雜裝置包括鍍鉻槽4、陶瓷桶3、鍍鎳板2及鍍鉻陽極板1。
[0011]在鍍鉻槽4的上端具有兩個并列放置的支撐桿,支撐桿的兩端分別支撐在鍍鉻槽4的兩端,陶瓷桶3通過支撐桿懸掛于鍍鉻槽4內,在陶瓷桶3的上端的兩側均具有向外延伸的支撐板。
[0012]在陶瓷桶3內插有鍍鎳板2,在陶瓷桶3與鍍鉻槽4之間設置有鍍鉻陽極板1。
[0013]在陶瓷桶3的四周具有若干與陶瓷桶3內相連通的毛孔,毛孔的口徑在
0.5卩111-2卩III之丨旬。
[0014]在對鍍鉻槽4進行除雜時,利用陶瓷桶3的毛孔的孔隙只容許小直徑金屬離子,如附等均可以通過,大直徑離子如絡酸根(00/-?、重絡酸根?、多絡酸根((^辦。2—)則無法通過,另在陶瓷桶3中注入10%陽04溶液,內插鍍鎳板2作陰極,同時用于鍍鉻槽4內電解用的鍍鉻陽極板1作為陽極,通過直流電進行電解,金屬雜質離子通過陶瓷桶3孔隙進入陶瓷桶3內,部分沉積在鍍鎳板2上,數小時后,桶內金屬雜質含量會越來越高,將其換掉,清洗鍍鎳板2,再重新電解,如此反復,鍍鉻槽液4中金屬雜質會越來越少,鍍液純度會越來越高,性能會越來越好,從而達到理想的電鍍效果。
[0015]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鍍鉻槽除雜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鍍鉻槽、陶瓷桶、鍍鎳板及鍍鉻陽極板;所述鍍鉻槽的上端具有兩個并列放置的支撐桿,支撐桿的兩端分別支撐在鍍鉻槽的兩端,所述陶瓷桶通過支撐桿懸掛于鍍鉻槽內,在陶瓷桶的上端的兩側均具有向外延伸的支撐板; 所述陶瓷桶內插有鍍鎳板,在陶瓷桶與鍍鉻槽之間設置有鍍鉻陽極板; 所述陶瓷桶的四周具有若干與陶瓷桶內相連通的毛孔,所述毛孔的口徑在.0.5 μ m-2 μ m 之間。
【文檔編號】C25D21/00GK204174303SQ201420547572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3日
【發明者】沈宇 申請人:南通創源電化學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