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整體泥漿灌注泵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石油鉆機設備制造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為鉆井泥漿泵進行泥漿灌注的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整體泥漿灌注泵裝置。
背景技術:
無論是電驅動石油鉆機還是機械驅動石油鉆機,泥漿泵通常采用自吸或單獨使用灌注泵進行泥漿灌注。若依靠泥漿泵自吸,則不能完全發揮泥漿泵的效率;采用在泥漿罐體上設置灌注泵,則泥漿灌注泵占用泥漿罐罐體的有效空間,降低同等配備的罐體的有效容積;采用在泥漿泵上設置灌注泵,則泥漿泵及泵裝置體積增大,不利于吊裝和運輸,而且不能滿足既獨立灌注又交叉灌注的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整體泥漿灌注泵裝置,不僅能為泥漿泵提供泥漿灌注,充分發揮泥漿泵的效率,而且不占用泥漿罐的有效容積,便于吊裝運輸。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整體泥漿灌注泵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設置有公用管線,公用管線與至少兩根泥漿吸入管線相通,公用管線還與至少兩根泥漿泵管線相通,相鄰兩根泥漿泵管線之間的公用管線上設置有第一閥門;每根泥漿泵管線上、沿遠離公用管線的方向依次設置有灌注泵吸入管線和第三閥門;灌注泵吸入管線與泥漿灌注泵相連接,泥漿灌注泵還與排出管線相連接;排出管線的另一端與泥漿泵管線相連接,第三閥門位于排出管線和灌注泵吸入管線之間。泥漿泵管線上安裝有泥漿過濾器,泥漿過濾器位于公用管線和灌注泵吸入管線之間。灌注泵吸入管線上安裝有第二閥門;第二閥門采用蝶閥。第一閥門采用蝶閥。第二閥門米用蝶閥。本實用新型整體泥漿灌注泵裝置采用自背式底座,運輸時可采用吊車吊裝或使用拖車拉拽到運輸車上;可使同等體積的泥漿罐罐體的有效容積充分增大,使泥漿泵及泥漿泵裝置結構簡單,同時滿足任一臺泥漿泵從吸入罐罐體任一泥漿出口吸取泥漿,在泥漿灌注泵前的管線上設置泥漿過濾器,使通過泥漿灌注泵的泥漿得以過濾;本裝置采用單元化配置,檢修、維護簡單方便。
圖I是本實用新型泥漿灌注泵裝置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泥漿灌注泵裝置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俯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泥漿灌注泵裝置中任一臺泥漿灌注泵工作時的泥漿流向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泥漿灌注泵裝置中任兩臺泥漿灌注泵工作時的泥漿流向圖。圖中,I.底座,2.泥漿吸入管線,3.公用管線,4.第一閥門,5.泥漿過濾器,6.泥漿泵管線,7.第二閥門,8.排出管線,9.泥漿灌注泵,10.灌注泵吸入管線,11.第三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泥漿灌注泵裝置的結構,包括底座I,底座I上設置有公用管線3,公用管線3與并排設置的三根泥漿吸入管線2相通,公用管線3還與并排設置的三根泥漿泵管線6相通,相鄰兩根泥漿泵管線6之間的公用管線3上設置有第一閥門 4 ;每根泥漿泵管線6上、沿遠離公用管線3的方向依次設置有泥漿過濾器5、灌注泵吸入管線10和第三閥門11 ;灌注泵吸入管線10與泥漿泵管線6相通,灌注泵吸入管線10的另一端與泥漿灌注泵9的進口相連接,泥漿灌注泵9的出口與排出管線8相連接,每根灌注泵吸入管線10均連接有一臺泥漿灌注泵9 ;泥漿灌注泵9安裝在底座I上,泥漿灌注泵9由電機驅動;灌注泵吸入管線10上安裝有第二閥門7 ;排出管線8的一端與泥漿灌注泵9的出口相連接,排出管線8的另一端與泥漿泵管線6相連接,排出管線8與泥漿泵管線6相通; 第三閥門11位于排出管線8和泥漿泵管線6的相接處與灌注泵吸入管線10和泥漿泵管線 6的相接處之間。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泥漿灌注泵裝置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包括底座I, 底座I上設置有公用管線3,公用管線3與并排設置的兩根泥漿吸入管線2相通,公用管線 3還與并排設置的兩根泥漿泵管線6相通,兩根泥漿泵管線6之間的公用管線3上設置有第一閥門4 ;每根泥漿泵管線6上、沿遠離公用管線3的方向依次設置有泥漿過濾器5、灌注泵吸入管線10和第三閥門11 ;灌注泵吸入管線10與泥漿泵管線6相通,灌注泵吸入管線10 的另一端與泥漿灌注泵9的進口相連接,泥漿灌注泵9的出口與排出管線8相連接,每根灌注泵吸入管線10均連接有一臺泥漿灌注泵9 ;泥漿灌注泵9安裝在底座I上;灌注泵吸入管線10上安裝有第二閥門7。排出管線8的一端與泥漿灌注泵9的出口相連接,排出管線 8的另一端與泥漿泵管線6相連接,排出管線8與泥漿泵管線6相通;第三閥門11位于排出管線8和泥漿泵管線6的相接處與灌注泵吸入管線10和泥漿泵管線6的相接處之間。第一閥門4、第二閥門7和第三閥門11均采用蝶閥。本實用新型泥漿灌注泵裝置中管線通徑的大小、蝶閥的規格、灌注泵的規格以及驅動電機的選取可根據石油鉆機所配泥漿泵的型號規格選配,同時可根據泥漿泵吸入管線的高低,泥漿吸入罐出口的高低,調整各管線支撐及電機底座的高低以適應泥漿吸入和排出,同時亦可根據泥漿泵的排放位置調整排出管線8之間的間隔距離,以滿足鉆機總體布局。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I)采用自背式底座,運輸時,可采用吊車吊裝或使用拖車拉拽到運輸車上。2)可使同等體積的泥漿罐罐體上有效容積充分增大,提高泥漿吸入罐罐體的利用率。3)泥漿泵及泥漿泵裝置上不設灌注泵,使得泥漿泵及泥漿泵裝置結構簡單,易制造。4)滿足任一臺泥漿泵從吸入罐罐體任一泥漿出口吸取泥漿,可實現泥漿泵交叉吸入泥漿,特殊情況下可無需灌注泵而由泥漿泵直接吸入。5)在每一個泥漿灌注泵吸入前的管線上設有泥漿過濾器。6)各組成部分為相對獨立的部件,檢修維護簡單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據泥漿泵的配置采用配三臺泥漿泵或兩臺泥漿泵的本裝置,將本裝置安裝于泥漿泵和泥漿吸入罐之間,將泥漿吸入管線2接泥漿吸入罐的出口,將泥漿泵管線6的另一端接泥漿泵,根據所需泥漿泵的使用要求及所需連通的泥漿吸入罐的泥漿出口,操作相關的蝶閥,使需要開啟的泥漿灌注泵通路導通,開啟灌注泵電機,即可進行泥漿灌注,根據管線流程,可實現任意一臺泥漿灌注泵9工作,或者任意兩臺泥漿灌注泵9同時工作,或者任意三臺泥漿灌注泵9同時工作當開啟一臺泥漿灌注泵9時,泥漿從泥漿吸入罐的出口流出,進入一根泥漿吸入管線2,泥漿的流向如圖5所示的A向,打開啟動的泥漿灌注泵9與接泥漿吸入罐出口的泥漿吸入管線2之間的公用管線3上的所有第一閥門4,打開與該泥漿灌注泵9相通的灌注泵吸入管線10上的第二閥門7,關閉第三閥門11,泥漿經公用管線3流入與啟動的泥漿灌注泵9相通的泥漿泵管線6,經泥漿過濾器5過濾后,通過灌注泵吸入管線10進入泥漿灌注泵 9的進口,然后從泥漿灌注泵9的出口流入排出管線8,通過排出管線8進入漿泵管線6,再流入泥漿泵,完成泥漿灌注。當開啟任意兩體泥漿灌注泵9時,泥漿從泥漿吸入罐的出口流出,進入兩根泥漿吸入管線2,泥漿的流向如圖6所示的B向,打開啟動的泥漿灌注泵9與接泥漿吸入罐出口的泥漿吸入管線2之間的公用管線3上的所有第一閥門4,打開與該泥漿灌注泵9相通的灌注泵吸入管線10上的第二閥門7,關閉第三閥門11,泥漿經公用管線3流入與啟動的泥漿灌注泵9相通的泥漿泵管線6,經泥漿過濾器5過濾后,通過灌注泵吸入管線10進入泥漿灌注泵9的進口,然后從泥漿灌注泵9的出口流入排出管線8,通過排出管線8進入漿泵管線 6,再流入泥漿泵,完成泥漿灌注。以上只列舉了本裝置接泥漿吸入罐一個出口時的兩種情況,接其它出口的情況同以上情況類似,可通過關閉、開啟泥漿流經管路上的相應閥門實現,這里不再一一說明。三臺泥漿灌注泵9同時工作時,只需關閉所有的第三閥門11,開啟其它閥門即可。在不需要泥漿灌注泵9灌注的特殊情況下,關閉泥漿灌注泵9和第二閥門5,打開所需的第三閥門11和第一閥門4,由泥漿泵直接從泥漿罐吸入泥漿。本實用新型泥漿灌注泵裝置采用單元化模塊設計,檢修維護簡單方便,提高生產效率;采用自背式底座,運輸時可采用吊車吊裝或使用拖車拉拽到運輸車上,可使同等體積的泥漿罐罐體上有效容積充分增大,使泥漿泵及泥漿泵裝置結構簡單,能滿足任一臺泥漿泵從泥漿吸入罐的任一泥漿出口吸取泥漿,為泥漿泵提供泥漿灌注,實現對任一泥漿泵的灌注,實現泥漿泵從泥漿吸入罐罐體的任一泥漿出口交叉吸入泥漿,也可實現任意兩臺或三臺泥漿灌注泵9同時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整體泥漿灌注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 ),底座(I)上設置有公用管線(3),公用管線(3)與至少兩根泥漿吸入管線(2)相通,公用管線(3)還與至少兩根泥漿泵管線(6)相通,相鄰兩根泥漿泵管線(6)之間的公用管線(3)上設置有第一閥門(4);每根泥漿泵管線(6)上、沿遠離公用管線(3)的方向依次設置有灌注泵吸入管線(10)和第三閥門(11);灌注泵吸入管線(10)與泥漿灌注泵(9)相連接,泥漿灌注泵(9)還與排出管線(8)相連接;排出管線(8)的另一端與泥漿泵管線(6)相連接,第三閥門(11)位于排出管線(8)和灌注泵吸入管線(10)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整體泥漿灌注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泥漿泵管線(6)上安裝有泥漿過濾器(5),泥漿過濾器(5)位于公用管線(3)和灌注泵吸入管線(10)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整體泥漿灌注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注泵吸入管線(10)上安裝有第二閥門(7)。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整體泥漿灌注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閥門(7)采用蝶閥。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整體泥漿灌注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閥門(4)采用蝶閥。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整體泥漿灌注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閥門(11)采用蝶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整體泥漿灌注泵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設置有公用管線,公用管線與至少兩根泥漿吸入管線相通,公用管線還與至少兩根泥漿泵管線相通,相鄰兩根泥漿泵管線之間的公用管線上設置有第一閥門;每根泥漿泵管線上、沿遠離公用管線的方向依次設置有灌注泵吸入管線和第三閥門;灌注泵吸入管線與泥漿灌注泵相連接,泥漿灌注泵還與排出管線相連接;排出管線的另一端與泥漿泵管線相連接,第三閥門位于排出管線和灌注泵吸入管線之間。本裝置檢修維護簡單方便,可采用吊車吊裝或使用拖車拉拽到運輸車上,使同等體積的泥漿罐罐體上有效容積充分增大,實現對任一泥漿泵的灌注,實現泥漿泵從泥漿吸入罐任一泥漿出口交叉吸入泥漿。
文檔編號E21B21/00GK202348179SQ20112046984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3日
發明者馮彥偉, 李文玉, 董輝 申請人:蘭州蘭石國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