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礦用扒渣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礦用扒渣機,用以解決現有礦用扒渣機不適于狹小的礦井內作業,維護麻煩的問題。該礦用扒渣機,包括車架,所述車架上設有動力驅動裝置、行走裝置、挖掘裝置和輸送裝置,所述動力驅動裝置包括:驅動分動箱的電機;用于驅動行走裝置的液壓馬達,所述液壓馬達連接所述分動箱且安裝于所述車架上;用于驅動挖掘裝置的液壓泵和先導泵,所述液壓泵和先導泵分別連接所述分動箱且均安裝于所述車架上;所述輸送裝置包括:前支臂;前鏟;前鏟舉升缸;第一鉸接軸;后支臂;后支臂油缸;第二鉸接軸。上述礦用扒渣機適于狹小的礦井內作業,維護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礦用扒渣機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礦用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礦用扒渣機。
【背景技術】
[0002]我國早期開發的礦井巷道狹小,無法使用現有的大型裝運機械,造成老礦井多以人力采用簡單工具進行扒渣、轉運、裝車,工人的工作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下,生產安全事故較多。并且現有的大型裝運機械,例如挖掘機,大都采用三聯泵工作,這種三聯泵雖然結構緊湊,但是在礦井內維護麻煩,不適于狹小的礦井內作業。
[0003]并且,現有礦用扒渣機的物料輸送裝車裝置包括前鏟和后支臂,前鏟和后支臂一體式傳動,它們通過一個鉸接軸與車架在前輪附近鉸接,在車架后部安裝舉升缸來調節前鏟和后支臂的高度。當前鏟提升時,后支臂隨之下降;當前鏟下降時,后支臂隨之上升。可見,現有的這種扒渣機物料輸送裝車裝置的缺點是:裝車高度無法調整;整車較長,轉彎半徑較大,狹窄巷道內轉彎不便,不適于在狹小的礦井內工作。
[0004]可見,現有的礦用扒渣機不適于狹小的礦井內作業,維護麻煩。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 一種礦用扒渣機,用以解決現有礦用扒渣機不適于狹小的礦井內作業,維護麻煩的問題。
[0006]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礦用扒渣機,包括車架,所述車架上設有動力驅動裝置、行走裝置、挖掘裝置和輸送裝置,其中:
[0007]所述動力驅動裝置包括:
[0008]驅動分動箱的電機;
[0009]用于驅動行走裝置的液壓馬達,所述液壓馬達連接所述分動箱且安裝于所述車架上;
[0010]用于驅動挖掘裝置的液壓泵和先導泵,所述液壓泵和先導泵分別連接所述分動箱且均安裝于所述車架上;
[0011]所述輸送裝置包括:
[0012]前支臂,固定于所述車架上;
[0013]前鏟,與所述前支臂固定連接;
[0014]前鏟舉升缸,一端與所述前支臂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車架連接;
[0015]第一鉸接軸,貫穿所述前支臂的鉸接孔和所述車架的第一鉸接孔以將所述前鏟鉸接于所述車架上;
[0016]后支臂,與所述前鏟之間設置有能循環滾動的輸送帶;
[0017]后支臂油缸,一端與所述后支臂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車架連接;
[0018]第二鉸接軸,貫穿所述后支臂的鉸接孔和所述車架的第二鉸接孔以將所述后支臂鉸接于所述車架上。[0019]其中,優選地,所述后支臂上設置有主動滾筒和從動滾筒,所述前支臂上設置有從動滾筒,所述輸送帶環繞在所述主動滾筒和所述從動滾筒上。
[0020]其中,優選地,所述主動滾筒為電動滾筒。
[0021]其中,優選地,所述行走裝置包括傳動軸、U形后橋擺動架和車輪,其中:
[0022]所述傳動軸通過變速箱連接所述液壓馬達;
[0023]所述U形后橋擺動架包括用于連接后橋的兩條側臂和用于連接后車架鉸接組件的橫臂,所述橫臂的中心位置與所述后車架鉸接組件連接,在所述橫臂與所述后車架鉸接組件的連接處設置有軸套,所述傳動軸穿過所述軸套并且所述傳動軸的軸線與所述軸套的軸線相垂直。
[0024]其中,優選地,所述車輪包括實心橡膠輪胎。
[0025]其中,優選地,所述分動箱具體為多驅分動箱;
[0026]所述多驅分動箱的每個動力輸出軸上設置有泵。
[0027]其中,優選地,所述電機為防爆電機。
[0028]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礦用扒渣機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礦用扒渣機包括車架,所述車架上設有動力驅動裝置、行走裝置、挖掘裝置和輸送裝置,結構緊湊,體積小,實現了,狹小的礦井內可以采用機械化作業,取代了人工手工挖掘,提高了生產效率;由于動力驅動采用單獨的液壓馬達、液壓泵和先導泵,維護時,只需要維護出現故障的部分即可,二不影響其它部分,也不用拆卸安裝多余的管件和零部件,簡化了維護步驟,縮短了作業時間。
[0029]另外,上述礦用扒渣機的輸送裝置可控制前鏟與后支臂獨立升降,可隨時調整裝車高度,前鏟可根據料堆高度調整高度而不會影響卸料高度;另外,后支臂在扒渣機行走的過程中可收至車尾,減少整車長度,轉彎半徑小,轉彎方便,適合在狹小的礦井內工作,滿足了不同寬度礦井的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31]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礦用扒渣機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礦用扒渣機上分動箱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礦用扒渣機上U形后橋擺動架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35]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 一種礦用扒渣機,包括車架I,所述車架I上設有動力驅動裝置4、行走裝置5、挖掘裝置2和輸送裝置3 ;其中:
[0036]動力驅動裝置4包括驅動分動箱42的電機(優選地,電機為防爆電機41);用于驅動行走裝置5的液壓馬達45,液壓馬達45連接分動箱42且安裝于車架I上;用于驅動挖掘裝置2的液壓泵44和先導泵43,液壓泵44和先導泵43分別連接分動箱42且均安裝于車架I上;
[0037]輸送裝置3包括:
[0038]前支臂30,固定于車架上;
[0039]前鏟31,與前支臂30固定連接;
[0040]前鏟舉升缸32,一端與前支臂30連接,另一端與車架連接;
[0041]第一鉸接軸33,貫穿前支臂30的鉸接孔和車架的第一鉸接孔以將前鏟31鉸接于車架上;
[0042]后支臂34,與前鏟31之間設置有能循環滾動的輸送帶35 ;
[0043]后支臂油缸36,一端與后支臂34連接,另一端與車架連接;
[0044]第二鉸接軸37,貫穿后支臂34的鉸接孔和車架的第二鉸接孔以將后支臂34鉸接于車架上。
[0045]上述輸送裝置的工作過程為:裝料時,通過控制前鏟舉升缸,來控制前鏟繞著第一鉸接軸工作;與此同時,通過控制后支臂油缸,來控制與前鏟連成一體的后支臂繞著第二鉸接軸上下擺動。可見,上述輸送裝置可控制前鏟與后支臂獨立升降,可隨時調整裝車高度,前鏟可根據料堆高度調整高度而不會影響卸料高度;另外,后支臂在扒渣機行走的過程中可收至車尾,減少整車長度,轉彎半徑小,轉彎方便,適合在狹小的礦井內工作,滿足了不同寬度礦井的要求。
[0046]其中,優選地,后支臂34上設置有主動滾筒341和從動滾筒342,前支臂30上設置有從動滾筒342,輸送帶35環繞在主動滾筒341和從動滾筒342上。
[0047]其中,優選地,主動滾筒具體為電動滾筒。
[0048]其中,優選地,如圖2所示,上述分動箱可具體為多驅分動箱421 ;此時,多驅分動箱421的每個動力輸出軸上均設置有泵422。
[0049]上述多驅分動箱和泵的組合具有成本較低、可靠性較高、便于維修的優點。多驅分動箱可具體為兩驅分動箱、三驅分動箱、四驅分動箱等。
[0050]其中,優選地,行走裝置5包括傳動軸51、U形后橋擺動架和車輪53,其中:
[0051]傳動軸51通過變速箱50連接液壓馬達45 ;
[0052]此時,如圖3所示,U形后橋擺動架6包括用于連接后橋9的側臂61、側臂62和用于連接后車架鉸接組件7的橫臂63,橫臂63的中心位置與后車架鉸接組件7連接,在橫臂63與后車架鉸接組件7的連接處設置有軸套8,傳動軸51穿過軸套8并且傳動軸51的軸線與軸套8的軸線相垂直。
[0053]上述行走裝置使得U形后橋擺動架的高度得到有效降低,更加適用于井下作業。采用液壓驅動,也使得行走裝置的結構得到簡化,結構更加緊湊。另外,傳動軸從軸套穿過,實現對后橋擺動系統的傳動控制。由于軸套位于U形后橋擺動架的橫臂的中心位置,從而降低了后車架的高度,使扒渣機能適應低矮的巷道作業。
[0054]其中,優選地,上述車輪可具體為實心橡膠輪胎。
[0055]其中,優選地,上述電機可具體為防爆電機。
[0056]上述挖掘裝置2和挖掘機的挖掘部分類似,在此不再詳述;機架上還設有操作臺,操作人員可以在操作臺前操縱行走、扒渣、輸送等作業。[0057]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作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礦用扒渣機,包括車架,所述車架上設有動力驅動裝置、行走裝置、挖掘裝置和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動力驅動裝置包括: 驅動分動箱的電機; 用于驅動行走裝置的液壓馬達,所述液壓馬達連接所述分動箱且安裝于所述車架上;用于驅動挖掘裝置的液壓泵和先導泵,所述液壓泵和先導泵分別連接所述分動箱且均安裝于所述車架上; 所述輸送裝置包括: 前支臂,固定于所述車架上; 前鏟,與所述前支臂固定連接; 前鏟舉升缸,一端與所述前支臂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車架連接; 第一鉸接軸,貫穿所述前支臂的鉸接孔和所述車架的第一鉸接孔以將所述前鏟鉸接于所述車架上; 后支臂,與所述前鏟之間設置有能循環滾動的輸送帶; 后支臂油缸,一端與所述后支臂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車架連接; 第二鉸接軸,貫穿所述后支臂的鉸接孔和所述車架的第二鉸接孔以將所述后支臂鉸接于所述車架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扒渣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支臂上設置有主動滾筒和從動滾筒,所述前支臂上設置有從動滾筒,所述輸送帶環繞在所述主動滾筒和所述從動滾筒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礦用扒渣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動滾筒為電動滾筒。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礦用扒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裝置包括傳動軸、U形后橋擺動架和車輪,其中: 所述傳動軸通過變速箱連接所述液壓馬達; 所述U形后橋擺動架包括用于連接后橋的兩條側臂和用于連接后車架鉸接組件的橫臂,所述橫臂的中心位置與所述后車架鉸接組件連接,在所述橫臂與所述后車架鉸接組件的連接處設置有軸套,所述傳動軸穿過所述軸套并且所述傳動軸的軸線與所述軸套的軸線相垂直。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礦用扒渣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車輪包括實心橡膠輪胎。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扒渣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動箱具體為多驅分動箱; 所述多驅分動箱的每個動力輸出軸上設置有泵。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扒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為防爆電機。
【文檔編號】E02F3/36GK103541379SQ201210241748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2日
【發明者】張玉慶 申請人:青州市方圓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