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整體式路塹擋土墻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整體式路塹擋土墻。為了解決墻后邊坡不穩、土體側壓力過大或墻前路基或地基發生沉降時,因抗滑及抗傾覆能力不足導致擋墻滑移、傾覆甚至擋墻與邊溝錯位裂開損壞的問題,所述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包括位于被支擋邊坡外側的墻體,設置在墻體底部的防滑凸榫,以及設置在墻體外側的排水邊溝,該墻體、防滑凸榫和排水邊溝形成一體式結構。本實用新型將路塹擋墻與邊溝相結合于一體,抗滑移、抗傾覆能力強。
【專利說明】一種整體式路塹擋土墻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擋土墻,尤其是一種路塹擋土墻,即用于道路、建筑場地建設中支承上邊坡土體、排除墻后土體內部滲水及地表積水,防止山坡或土體變形失穩塌滑,避免因山體變形及基礎沉降等引起擋墻與邊溝錯位的支擋防護構造物。
【背景技術】
[0002]路塹擋土墻主要用于支護公路及場地平臺,廣泛應用于公路、鐵路及工民建筑場地的支護。
[0003]目前大部分路塹擋土墻都只是單純的用于承受土體側向壓力,支撐、加固填土或山坡土體,防止其坍塌以保持穩定的一種建筑物。但是在道路、建筑場地建設中,常常沿著路塹墻、路基或場地邊緣設置有矩形、梯形或其他形式的邊溝,用來匯集排除墻后土體內部滲水及地表積水。并且一般擋墻與邊溝屬于兩種分離而不是一個整體的結構,因而當發生墻后邊坡不穩、土體側壓力過大或墻前路基或地基沉降時,會導致路塹擋墻的抗滑移及抗傾覆能力不足,甚至擋墻與邊溝錯位裂開,進而影響路塹擋墻及邊溝的正常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單純用于承受土體側向壓力,支撐、加固填土或山坡土體的路塹擋土墻結構,當墻后邊坡不穩、土體側壓力過大或墻前路基或地基發生沉降時,因抗滑及抗傾覆能力不足導致擋墻滑移、傾覆甚至擋墻與邊溝錯位裂開損壞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整體式路塹擋土墻,該擋土墻將路塹擋墻與邊溝相結合于一體,抗滑移、抗傾覆能力強。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其結構特點是,包括位于被支擋邊坡外側的墻體,設置在墻體底部的防滑凸榫,以及設置在墻體外側且位于路面或場地面內側的排水邊溝,該墻體、防滑凸榫和排水邊溝形成一體式結構。
[0007]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
[0008]所述墻體內側壁與被支擋邊坡之間設有反濾層,為了保證反濾層的反濾效果,所述反濾層外包裹有透水土工布,優選反濾層為砂礫反濾層。
[0009]為了及時將被支擋邊坡內的水通過墻體排至排水邊溝內,所述墻體開有內開有泄水孔。
[0010]為了穩固地將反濾層限定在墻體內側壁與被支擋邊坡之間,所述反濾層上部和下部均設有位于墻體內側壁與被支擋邊坡之間的粘土層。
[0011]優選地,所述排水邊溝的垂直于溝延伸方向的縱截面形狀為矩形、梯形或蝶形。
[0012]優選地,所述防滑凸榫的垂直于凸榫長度方向的縱截面形狀為矩形或倒三角形。
[0013]為了加強排水邊溝及防滑凸榫的結構強度,所述排水邊溝及防滑凸榫內設有用于澆筑砼的鋼筋網。
[0014]為了提高泄水效果,所述泄水孔從上至下設有多排,相鄰兩排泄水孔錯位排列,且最下排的泄水孔出口高出地面至少0.3m ;相鄰兩排泄水孔間距為2nT3m。
[0015]所述被支擋邊坡地面線與水平面呈一角度。
[0016]優選地,所述墻體內側頂部與被支擋邊坡地面線相銜接,所述排水邊溝外側頂部與路面或場地面相銜接。
[0017]藉由上述結構,帶排水邊溝的新型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含有路塹擋土墻本體,即墻體、防滑凸榫、排水邊溝等組成的整體式結構體系和支擋防護裝置。首先在確定要采用邊坡支擋處理的地基上開挖基坑,從下至上分別砌筑防滑凸榫、排水邊溝及擋土墻體,并每隔一定間距在擋土墻墻身設置泄水孔,墻后設置砂礫反濾層,墻體內側頂部銜接以一定坡比開挖修整的被支擋邊坡地面線,排水邊溝外側頂部與路面或場地面相銜接。
[0018]所述墻體、防滑凸榫、排水邊溝等形狀及尺寸可根據墻后土側壓力、邊溝過流能力及基底地基承載力等要求經計算確定。
[0019]本實用新型構造可采用磚石、片石、小石子砼、素砼或鋼筋砼等單一或多種材料組合砌筑或澆筑,其外形及材料可根據支擋防護等要求合理進行采用。
[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能有效地提高其結構體系本身的整體剛度、抗力與穩定性,同時能有效地降低當墻后邊坡不穩、土體側壓力過大或墻前路基或地基發生沉降時,因抗滑及抗傾覆能力不足導致擋墻滑移、傾覆甚至擋墻與邊溝錯位裂開損壞的幾率,所取得的技術效果顯著。
[0021]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道路、建筑場地等建設中上邊坡土體或山坡的支擋防護,本構造物具有整體性好,抗滑移、抗傾覆能力強等特點。
[0022]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原理圖;
[0024]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防滑凸榫及邊溝采用鋼筋砼澆筑)的結構原理圖。
[0025]在圖中
[0026]I一墻體;2—排水邊溝;3—防滑凸榫;4一泄水孔;5—粘土 ;
[0027]6一砂碌反濾層;7—土工布;8—地面線;9一路面或場地面;
[0028]10—鋼筋網。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30]一種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墻本體主要由墻體1、排水邊溝
2、防滑凸榫3共同組成參與防止山坡或土體變形失穩塌滑,避免因山體變形及基礎沉降等弓I起擋墻與邊溝錯位的支擋防護結構,可采用磚石、片石、小石子砼、素砼、鋼筋砼等單一或多種材料組合砌筑或澆筑。
[0031]首先在確定要采用邊坡支擋處理的地基上開挖基坑,從下至上分別砌筑防滑凸榫
3、排水邊溝2及擋土墻體1,這樣就組成了一個共同體,大大增強了支擋防護結構的整體性及抗滑移、抗傾覆能力。[0032]擋土墻體I的形式可采用仰斜式、衡重式、俯斜式等;排水邊溝2的形式可采用矩形、梯形、蝶形等;防滑凸榫3的形式可采用矩形、倒三角形等。排水邊溝2及防滑凸榫3內可增加鋼筋網10,并結合砼澆筑(如附圖2),從而可進一步加強支擋防護結構的整體性及抗彎拉能力。
[0033]擋土墻體I墻身上每隔一定間距設置泄水孔4,排除墻后土體滲水,減小墻側水壓力。泄水孔4上下排設置時應錯開布置,間距一般為2?3m,下排泄水孔4出口應高于地面
0.3m,泄水管可采用PVC管或其他材料管制作。
[0034]擋土墻體I墻后設置砂礫反濾層6,反濾層6需采用透水土工布7包裹,上下頂部采用粘土 5回填壓實。
[0035]擋土墻體I內側頂部與以一定坡比1:n開挖修整的被支擋邊坡地面線8相銜接,排水邊溝2外側頂部與路面或場地面9相銜接。
[0036]所述新型整體式路塹擋土墻的墻體1、防滑凸榫3、排水邊溝3等各構成要素的材料組成、形狀、尺寸及建造形式可根據支擋防護工程的力學性能、邊溝過流能力、基底地基承載力、防護等級、施工難易程度等要求來合理選擇。
[0037]上述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了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應用本實用新型。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里的實施案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揭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被支擋邊坡外側的墻體(1),設置在墻體(I)底部的防滑凸榫(3),以及設置在墻體(I)外側且位于路面或場地面(9)內側的排水邊溝(2),該墻體(I)、防滑凸榫(3)和排水邊溝(2)形成一體式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I)內側壁與被支擋邊坡之間設有反濾層(6),該反濾層(6)外包裹有透水土工布(J)。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I)內開有泄水孔(4)。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濾層(6)上部和下部均設有位于墻體(I)內側壁與被支擋邊坡之間的粘土層(5 )。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邊溝(2)的垂直于溝延伸方向的縱截面形狀為矩形、梯形或蝶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榫(3)的垂直于凸榫長度方向的縱截面形狀為矩形或倒三角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邊溝(2)及防滑凸榫(3)內設有用于澆筑砼的鋼筋網(10)。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孔(4)從上至下設有多排,相鄰兩排泄水孔(4)錯位排列,且最下排的泄水孔(4)出口高出地面至少0.3m ;相鄰兩排泄水孔(4)間距為2m?3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支擋邊坡地面線(8)與水平面呈一角度。
10.根據權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整體式路塹擋土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I)內側頂部與被支擋邊坡地面線(8)相銜接,所述排水邊溝(2)外側頂部與路面或場地面(9)相銜接。
【文檔編號】E02D29/02GK203625928SQ201320867489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6日
【發明者】昌盛, 王宏貴, 黃列夫, 胡杰, 伍勇吉, 覃道平, 孔旭光 申請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